保本還能拿高收益?注意,銀行推銷的“結構性存款”不是真“存款”

即將進入年末,如何打理手中的餘錢?很多人會想到去銀行存錢,覺得這樣既安全,又可以穩穩當當拿到利息。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各銀行推出的投資產品中,戴著存款“帽子”的不都是存款,標註的預期收益率也並不都是你可以拿到的收益率。理財師提醒,購買銀行產品要看清條件設定,不能只看個產品名字和收益率就下單了。

結構性存款更像理財產品

最近,胡先生到銀行辦理業務,理財經理向他推介了一款正在熱推的“存款”產品。據稱,該款不僅“保本保息”,且“一般都能拿到最高收益率”,起投門檻只需1萬元起,這讓他有些心動,要不要轉投新產品?

記者在產品介紹中看到,該“存款”,實則是結構性存款。與我們印象中的存款不同,它是在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個金融衍生品的架構,比如跟匯率、黃金、股票等掛鉤,也就是“定期存款+期權”。

它的收益率會有一個區間。大家會比較關注區間的上端,而達到的機率有多大,還得看《產品說明書》中的條件設定。

因其具有“保本”的特點,最近一年在理財市場迅速躥紅。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含個人、單位)規模合計10.98萬億元,繼去年8月份和9月份後,第三次衝破10萬億元大關。

隨後,今年2月份達到11.23萬億元,首次超過11萬億元。截止到9月份,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存量規模達到10.8萬億元。

不足8成能達預期收益率上限

看中結構性存款的投資者,不少是衝著預期最高收益率去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收益率雖然很吸引人,但是你未必拿得到。

比如有一款12月期限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4.8%,預期最低收益1.75%。假如觀察日黃金價格達不到約定區間,你可能只能拿1.75%的利率。跟定期存款差不多;但是假如觸發約定的條件,就能拿4.8%的收益率。

從最近一段時間的收益率來看,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共有1169只結構性存款到期,其中人民幣產品1130只,平均收益上限為4.16%,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69%;同時披露預期最高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產品194只,有42只未達到預期收益率上限,佔比為21.65%。也就是說,達到預期收益率上限的產品不足8成。

與此同時,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實施《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其中要求,銀行在銷售結構性存款時要參照“理財產品銷售”的相關規定執行,充分揭示結構性存款的投資風險。

“監管新規實施後,達到預期收益率上限的比例會有所下降。”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也將大幅減弱,屆時結構性存款規模可能會隨之下降。

一位國有銀行理財師認為,可能在規模和利率都會出現階段性下降。不過,銀行也很難捨棄這一攬儲利器,畢竟監管層也給了12個月過渡期,“短期來看,至少在年末攬儲這一關鍵節點,發行規模未必會下降。”

記者觀察

沒有“穩賺”“高收益”護身,結構性存款還能買嗎?

業界認為,新規主要是為了規範銀行對結構性存款的發行和管理,對於投資者而言,要買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而不是收益最高的理財產品。

衡量合適與否需要從資金可以使用的時間、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偏好等綜合考慮。而如何知道產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可以通過《產品說明書》中抓取的信息來比對。

比如,如果你具備一定的風險偏好,可以接受有可能零收益的情況下,賺到超額收益,那麼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如果你對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你還可以更好地甄選結構性存款,提高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結構性存款雖然有“存款”二字,但是它在未到期之前是不能提前支取本金的,而一般的存款產品,是可以提前支取的,只不過提前支付按什麼檔次的利率計息有差別。所以如果急需要用錢的話,最好不要做結構性存款。買了則要做好持有到期的準備。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郭欣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