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瞄準貧困根源, 扶貧扶到點上

精準扶貧在於建檔立卡的精準識別,產業帶動的精準覆蓋。特定的貧困群體有兩類,針對不同情況因戶施策是精準脫貧的關鍵。

春耕已經開始,鄉村已經有了勞動的氣氛,脫貧攻堅戰也進入關鍵階段。幫扶貧困群眾,需要找到根源,從根本原因進行幫扶,實行有效率的精準扶貧,以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為原則,促進長效脫貧。

瞄準貧困根源, 扶貧扶到點上

貧困群體的致貧原因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公共服務基礎的不均衡,例如,教育、醫療等,部分貧困群眾因學、因病或因災致貧;二是經濟發展的落後,導致就業、工資等收入來源少,呈現區域整體的貧困狀態。對於第一類致貧原因通過政府、社會的共同關注,以公益、救濟等方式可實現脫貧,同時為貧困群眾對接適合的工作崗位,可實現長效脫貧。第二類由於缺少就業機會、收入水平不高。

鶴山區扶貧政策解決貧困戶長期發展問題,將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政府為每個村扶持建立特色產業基地,通過發展生態種養、就業、土地流轉等實現脫貧新出路。

扶貧保障— —產業體系供給

鶴山區通過電商推介、旅遊帶動,為貧困戶構建扶貧產業體系,農戶在緹香谷園區工作獲得穩定的工資收入,依託園區建設銷售網絡,為貧困戶選產業、做指導、跑銷售,共建產銷一體化鏈條。

瞄準貧困根源, 扶貧扶到點上

扶貧產業應具有可持續性,從提高農民收入與特色角度入手,保證產業扶貧園區穩定發展,產業扶貧應具有發展特色與潛力,不能跟風而上產業項目,鄉村餐飲、“走馬觀花”的鄉村旅遊難以形成產業特色,消費者難以形成有效的遊購娛一體消費。

瞄準貧困根源, 扶貧扶到點上

產業與脫貧息息相關

產業的質量,就是脫貧的質量;產業的水平,就是脫貧的水平。鶴山區施家溝村第一個產業扶貧基地,緹香谷有機生態風情園,在區政府引導下,在外務工村民開始回到村裡開辦農家樂,村裡河道整理了、公共衛生間有了、還有了旅遊景點,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開展精準扶貧以後,施家溝村貧困發生率大大降低,經過發展完全脫貧。

瞄準貧困根源, 扶貧扶到點上

脫貧攻堅越到關鍵期,越要以“ 烹小鮮”的思路,下足繡花功夫。對特殊群體幫扶不有從物質還有溫暖,鶴山區冬季送溫暖“百企近百村”,緹香谷園區與賽科化工會同駐村幹部,對貧困戶進行必備的生活物資慰問,張超書記蒞臨督導,入戶隨訪。保障扶貧工作的深入、精準、實效,產業扶貧、政策民生扶貧等需拿出更有針對性、更有溫度的政策,從全方位接觸群眾的後顧之憂,同時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推進精準扶貧。

瞄準貧困根源, 扶貧扶到點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