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PPP名人馮平:投入與產出比是地方政府決策中的數學題

投入與產出比是地方政府決策中的數學題

——在“推模式化風險促發展”專題調研中的思考

經濟學有很多概念高深莫測,但是我們要善於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當前地方政府面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投入產出是繞不開的課題。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可以從身邊的事情說開去,從中找出答案。

投入與產出比,這是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在決策中必須要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投入。猶如一個家庭,供養孩子學習,這也是一個投入,孩子能夠學習成績好,走入社會獲得好工作,產生大收益,那麼前期的投入能儘快收回,這個投資是成功的。如果這個孩子學習差,老是留級,不能夠儘快進入社會,即便是進入了社會,獲得的收益低,根本無法收回投入,那麼這個投資是失敗的。

在重大投入過程中,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產出。時間成本影響產出,與投資者的承受力有關,還有就是投入的資金鍊不能斷,一旦資金鍊斷了,產出沒了,那麼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一個家庭如此,一個企業也是這個道理,一個地方政府也不例外。

在西方國家,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比較低,而我們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地方政府深度介入經濟發展事務。因此,在投入和產出比的計算和關注上,是一個地方政府決策的重頭戲,需要對本地的經濟發展,進行一個全方位的研究,然後得出決策結論。

沒有投入便沒有產出。我們要從這個邏輯去分析地方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公共財政的使用。這些年,事權與財權的匹配度不夠,地方政府債務是壓在地方政府頭上的一座大山,借錢過日子、謀發展成為一種常態。目前中央政府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只給出了兩個路徑,一個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一個是PPP模式。作為地方政府如何用好用足用活這個政策,需要地方政府開動腦筋,而不是怨天尤人、裹腳不前。現實中有這樣一個現象,在資金供給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有發展智慧和激情的地方,往往是把慢半拍、觀望的地方的錢給用掉了,贏得了發展先機。那麼怎麼用好這些中央政府允許使用的錢?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認真研究的。

發行地方債券,這個問題我們這裡不多講,因為用多少什麼時間能用,權力在省級人民政府。我們重點講PPP的應用,目前增量PPP已經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瓶頸。特別是政府付費板塊,一些地方叫停的,也主要是完全由政府付費的項目,使用者付費的PPP項目,不僅不會叫停,而是多多益善。因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百分之十的這個限額,許多地方已經用完了。前期不會科學使用PPP模式的地方是吃了虧的。PPP10%的額度其實是一個槓桿,地方政府用它去吸引、去撬動社會資本的投入。用好這個模式也有一個技巧,你是重點用於發展還是重點用於民生?需要根據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緊迫程度來確定,而不能就用錢而用錢。

除了增量PPP,我們還有存量PPP。中央政府明確要求我們把優質的資產用PPP的方式盤活。這個問題也很複雜,許多地方政府講,我們優質的資產已經全部做了抵押或者是劃撥給了平臺公司,沒有資產了。政府現在急需要用錢,發展的資金缺口、民生的資金缺口,甚至債務償還的資金缺口。特別是債務償還這個資金不給是不行的,涉及到違約、涉及到信用危機,一旦出現這個問題,資金鍊就會斷掉,這對一個地方的發展,將是致命的。

其實家底通過認認真真的梳理,還是有可能的。需要專業人士篩選包裝,提出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可以講,抓好存量PPP,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需要專家團隊認真調研,解剖麻雀,為地方政府出謀劃策,當好參謀。這也是我們成立調研組的使命和責任。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PPP模式很複雜,增量PPP涉及決策投資建設運營移交等等,存量PPP涉及國有資產評估、轉讓,稅收標準等等,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需要有大量的專家付出辛勤的勞動。加之PPP模式的相關政策不完善、法律體系不健全,這給PPP模式應用帶來了很多不便,更加需要有專業的團隊來協助政府工作。

PPP不同於發包工程,甲方乙方,幹活付款,拿錢走人,它其實是一個招商引資的過程。第三方機構接受委託服務,不應該是誰給錢就幫誰,應該是用智慧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上,尋求一個平衡點,這才是成功PPP定位所在,不這樣,這麼長的生命週期,早遲是會出問題的。

PPP模式是回答政府關注的投入產出比問題的一個重要選項,有必要予以足夠重視。

PPP名人馮平:投入與產出比是地方政府決策中的數學題

PPP名人馮平:投入與產出比是地方政府決策中的數學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