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王凤雅之死,是疾病太顽固,还是贫穷的思想在作祟?

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五味杂陈,农村出生的幼儿王凤雅因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和她的母亲因“无力救治”而“导致”其死亡在网上掀起一阵轩然风波,这个事件可能因一文而落下帷幕,可是,现实生活中上演的真实悲剧故事却并没有没有因此而平息。幼儿的死亡令人感到沉重,而其母亲的遭遇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让人“何喜之有”?媒体和志愿者的介入是催化还是酿造整个悲剧事件?种种事件来看,总结了一句话:悲剧事件的背后,还是因为城里人和农村人的“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王凤雅之死,是疾病太顽固,还是贫穷的思想在作祟?

不管是农村人也好,城市人也罢,大家都有一种“穷”叫做没钱穷、没文化穷、没道德穷!

当今社会中,本身就存在着贫富的差距,城市当中有穷人,有钱的也可以是没文化的穷人,有文化的人也可能是没钱的穷人,而没钱的可能是穷人也可能不是穷人。在农村,贫富差距很大,少部分有钱的并不穷,而绝大部分农村人的穷,绝对限制了大家的想象!那种穷才是真正的穷,那是知识的欠缺与金钱的欠缺的“双穷”。

所以在农村会普遍存在、时有发生没钱、无疾病基本概念以及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就诊等问题,最后导致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这是目前的现状,基层医疗在农村的现状并不能解决大的疾病问题,小疾病可治,大病还得往上级医院跑,以很多农村家庭的经济实力,很多家庭根本无法接受来回往医院跑这个情况!

王凤雅之死,是疾病太顽固,还是贫穷的思想在作祟?

在《王凤雅之死:农村家庭残酷物语》一文中提到,王凤雅母亲在水滴筹上面筹集到的善款使用去向上面,其实我们很能理解,那三万多元花销在医疗服务、药物治疗以及生活费用上面一点都不奇怪,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志愿者及网友们的想法与逻辑上面!大家都希望那些钱能够用于正道上面,好像那些钱就一定够“面面俱到”一样,事实上,志愿者和王凤雅的妈妈一样,对孩子病情并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大家都加速了事件的恶化!

志愿者只是抱着要为孩子治病的单纯想法,催促孩子妈妈去看病,这来回折腾,志愿者并没有算手里的总账,如果有足够的金钱治疗疾病以及解决后期化疗费用,再加上改变贫穷妈妈的想法,事件恶化还会发生吗?不一定,志愿者们要的是看得见的预期效果,希望的是看见一个“全力以赴”、“不顾一切”的农村人,不放弃孩子、坚持治疗,想要看见一个伟大的妈妈可能吗?不只是志愿者,就是很多人都会站在理想的层面上面,要求看到一个异常“积极”的救子之母!所以,事件会出现反转,从正常到不正常,人们由善举到愤怒,王凤雅的妈妈才会“被迫”接受了质疑、谩骂、道德绑架、求证,试问一个农村的、贫穷的人如何接受大家指责与谩骂?

王凤雅之死,是疾病太顽固,还是贫穷的思想在作祟?

所以说旁人的“穷”与农村人的“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事件最后,有人出来为蒙冤者澄清事实真相固然好,但是悲剧已经发生,伤害已经造成。人们可能都忘记了一件事情:舍出去的一点善心,如果最后变成恶,脱离了善心之始的出发点,再使用道德绑架,这是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