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電商平臺模式的關鍵在於形成穩定的核心交易

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張一鳴

雖然仍然處在跑馬圈地的初級階段,但行業的集中度卻在不斷提升,鋼鐵電商越來越聚焦於商業模式,背後折射的是從業者對於即將到來的整合的焦慮。

2012年以後,鋼鐵電商逐漸進入到高速發展階段,交易量每年翻倍增長,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至今雖然還有一些資本在湧入,但平臺數量較高峰時期已經明顯下降,交易量增速放緩。

對於大多數電商平臺,鋼鐵市場並不是成熟的目標市場,它是一個相對封閉和保守的傳統市場。鋼鐵企業對電商的接受度並不高,他們為數量和體量龐大的直銷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只有少數顧及不到的螞蟻客戶,才能成為鋼鐵電商的目標消費者。

行業龍頭企業努力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目前卻很難認為已經有相對成功的路徑。在沒有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也不具備成熟的目標市場的背景下,鋼鐵電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成立於1998年的在線寵物商店Pet s.com。這家企業在投入巨量廣告,成為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後,卻因為商業模式破碎,難以為繼,首次公開募股九個月後,宣佈破產,成為“歷史上重大投資失敗”。

《平臺壟斷》書中認為,Pets.com錯在在平臺時代選擇線性的商業模式,失敗的核心在於沒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以及成熟的目標市場,導致預期的通過規模擴張實現的“網絡效應”以及低成本的益處未能實現。

所謂線性的商業模式,指的是公司的價值都是通過公司的供應鏈單向線性流動,從成本變成產品或者服務,最終銷售給消費者。而平臺則是通過創造更大、可擴展的用戶和網絡,滿足需求,使得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價值交易更加便利。因此,平臺並不具備生產手段,而是創造鏈接的手段。

對比當前鋼鐵電商的商業模式,以做自營為主的鋼鐵電商,顯然已經脫離平臺的本質,而以撮合和寄賣為主的第三方平臺,則更符合平臺的調性,通過將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直接交易最優化,提供價值。

未來,更好的平臺趨向於通過軟件工具讓交易更便捷,並且通過使用數據和個性化賦予用戶額外價值,降低用戶轉移到其他競爭性網絡的動機。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鋼鐵電商,那麼鋼鐵電商平臺還只是在路上,離理想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些鋼鐵電商行業龍頭企業,比如歐冶希望構建行業生態圈,規劃的遠景圖,希望能夠讓用戶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參與。但要實現這樣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更多時間。

對於平臺來說,要通過一系列的主要活動,直接為用戶創造價值,以及一系列的輔助活動,用來服務和支持價值創造,將這些活動結合在一起,就生成了一個價值生態系統,這個系統的主要活動是核心交易,要形成消費者和生產者為了實現價值交換必須完成的一系列行為,包括創造、鏈接、消費和補償四個環節,拓展受眾、配對,制定規則和標準四大核心功能。

在調查採訪中,筆者發現,很多鋼鐵電商在談及商業模式時都反覆強調要強化平臺的服務功能,但卻並未能充分認識到提供核心工具和服務並不相同,將工具等同於服務,沒有注意到工具都是自助和分散的,服務是集中化的,不能充分平衡兩者在增強用戶黏性上的關係。

一個共識是,只有當平臺的發展為用戶提供價值時,它才是有用的。在這個過程中,平臺需要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斷滿足用戶的需求。

鋼鐵電商的探索已經在路上,要不斷克服認識上的誤區,不斷嘗試更多可能,商業模式無疑是其中的關鍵點,是平臺是否能夠獲得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不管是撮合、自營還是寄賣,當前已有的幾種商業模式,都有很多可以完善和探索的空間,誰率先找到能帶來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誰將有望佔據最佳地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