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發生戰爭,美國可以拉多少國家加入到自己的陣營?

下雨沒帶傘254192108


根據目前的國際形勢,世界上主要的戰爭地區,阿富汗,敘利亞,以及可能發生的戰爭地區,伊朗,俄羅斯。這些地區的戰爭,都有美國的身影。先不論美國為什麼要發動這些戰爭?我們來分析美國可以拉多少國家?



首當其衝的應該是澳大利亞,因為無論美國發動哪一場戰爭,無論規模是大是小目前為止澳大利亞都有派兵參加戰爭。就連抗美援朝也不例外!

英國自從被美國分割了加拿大,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從從前的日不落帝國,縮回到歐洲一邊緣地帶,就一改往日的做派成為美國的小弟,美國打到哪英國就跟到哪。如今英國受到脫歐的影響,其經濟環境跟政治狀況更加的孤立,也就更需要老大的呵護。老大,一旦有戰爭,英國肯定也是首當其衝。 這兩個國家是無論什麼戰爭都會有參加的。


第一;敘利亞戰爭: 法國會找機會參尋求中東的利益!法國一直不肯放棄對中東的參與,也源自於中東利益,被俄羅斯侵佔。不排除借美國的手與美國協議之下參與敘利亞戰爭! 以色列作為美國在中東的棋子,是直接的敘利亞戰爭的參與者,不僅僅提供空中的支援打擊,而且正在尋求陸地的進攻! 當然啦,敘利亞戰爭是美俄爭霸的轉折點,美國取得勝利也就形成了真正的一超獨霸。特朗普正在尋求更多的國家參與。這不在英國特蕾莎梅的挑唆下,更多的北約國家頂著特朗普的壓力支持敘利亞戰爭,不排除在北約這些國家當中有願意出兵的國家。特別不排除波蘭的參與,因為這個國家特別的重視反恐和民族宗教仇恨,一切形式的極端主義,主張從軍事,經濟和政治等各個層面採取行動,剷除恐怖主義,這個國家跟美國也是合作繼續深化,特別是在網絡反恐方面。


第二;阿富汗戰爭: 巴基斯坦作為協助美國打擊阿富汗恐怖組織自然在美國的壓力下,必須有所動作,當然會權衡自己的國家利益!或許在關鍵的時刻會拒絕美國。 印度可能成為美國打擊阿富汗的幫兇!但顯然只不過是小規模的!因為現在來看阿富汗美軍的駐軍規模不斷增強,又在該地區大量培訓了阿富汗武裝力量,自己完全可以處理當前的各種形式的武裝戰鬥。

第三;伊朗戰爭: 美國的戰爭內閣正在完成組建,這個戰爭內閣的成員基本都是反對伊朗的。伊朗作為中東地區的強國對美國來說是根難啃的骨頭,因此,美國就需要更多的盟友加入。 阿富汗是進攻伊朗的前哨!培養眾多的阿富汗武裝力量或許就在將來發生戰爭的時候就用上了。 伊朗的戰爭必然波及到巴基斯坦,雖然巴基斯坦有可能不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但因為巴基斯坦的地理上駐軍可以從陸地上直接攻擊到伊朗的門戶,美國必然給巴基斯坦強大的壓力,逼迫其開放領空和允許美軍駐紮。否則可能為巴基斯坦引來殺身之禍! 以色列是伊朗的死敵,如果美國要攻打伊朗,以色列必然是出兵出力,出錢,出全民力量。 印度,美國必須先討好,後施壓!原因在於,美國要在印度駐軍,在遠端打擊霍爾木斯海峽伊朗的海軍力量,而在這一地區,伊朗卻無能為力。當然,印度可不想跟伊朗作對!最多也就是被美國拿槍頂著腦袋,不得已而為之。 法國,中東的好事者不排除會派兵參與。 要攻打伊朗,卡塔爾也就麻煩了!要麼站隊美國?要麼保持中立。 沙特,似乎找到了報仇雪恨的理由,出錢出力,派點兵也是可能的。



第四;俄羅斯戰爭:北約國家齊上陣!中東國家後備總動員,主要貢獻石油物資跟戰略儲備。 日本,這個國家永遠瞄著俄羅斯的遠東地區!要是能拿下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幾乎可以跟我國平起平坐,估計它的胃口會比美國人還大。 韓國還是上面的原因,逼著你向俄羅斯開槍。 這就基本形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啦!


楚雲天明


1.發生戰爭,歐洲加入美國陣營的27個國家。北約組織成立於1949年,目的是為了在軍事上對抗蘇聯。目前北約已經有了29個成員國,除美國和加拿大以外,其餘均是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主要國家。加入北約的歐洲27個國家的正規軍人數超過300萬,是一股美國都要忌憚的軍事力量。

2.發生戰爭,亞洲加入美國陣營的11個國家。在東亞,日本和韓國肯定要加入美國陣營,兩國分別擁有24.8萬和75萬正規軍;在東南亞,新加坡也一定會加入美國的陣營,新加坡擁有裝備精良的5萬正規軍;在西亞,沙特石油與美元綁定,以色列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友,美國對科威特有救命之恩(海灣戰爭趕跑薩達姆),伊拉克和阿富汗是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卡塔爾、約旦、阿聯酋也有美國關係密切,這些國家都會加入美國的陣營。

以色列女兵

3.發生戰爭,其他地區加入美國陣營的3個國家。澳大利亞一直緊緊跟隨美國的腳步,如果發生戰爭,51000名澳大利亞正規軍一定會加入美國陣營;接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兩個國家是以色列與埃及,所以埃及也一定會加入美國陣營;加拿大是美國成員,甚至部分國防都交與美國軍隊負責,可見兩個關係之密切,如果發生戰爭,加拿大會毫無疑問的加入美國陣營!

澳大利亞軍隊

不過,美國擁有140萬正規軍、13000多架作戰飛機、11大航母打擊群,軍費佔全世界軍費47%,即使沒有任何國家加入美國陣營,也能夠在任何一場常規戰爭中不落下風。


美國觀察室





今天美國也是孤家寡人,美國總統特朗普鼓吹“美國優先”,動不動退群,將美國失信於世。特朗普總統將前任奧巴馬遺產一擦而盡,試問,除以色列誰是美國真正朋友?






綜觀美國冷戰後發動戰爭:1991年美英聯軍繞過聯合國,侵略伊拉克的海灣戰爭;1999年美國為首北約部隊悍然對主權國家南聯盟空襲,美國發動戰爭要靠英法;2001年美英法8萬人動用航母、精導導彈強勢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2011年英法美聯軍“戰斧”導彈空襲利比亞,推翻卡扎菲政權……。


美英法三國為首動不動借“人道主義”轟炸南聯盟、利比亞,肢解南斯拉夫推翻利比亞民選政府,沒有理由製造伊拉克薩達姆擁有“生化武器”繞過聯合國公然侵略伊拉克。肢解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亞等地區強國,稱霸並操控歐洲、中東。



難民危機,英法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英法力助美國推翻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敘利亞合法政權,將伊拉克等國家內亂無政府狀態,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難民湧向歐洲,同時摧毀伊拉克等政府反恐的防護牆,伴隨難民還有恐怖新娘。


中東是世界動盪之源和災難之源,歐洲難以獨善其身。巴黎恐怖襲擊、難民潮……,英國、法國始作俑者,雖比不上美國罪魁禍首,但百姓惡怨重重。難民將歐洲拖進衰退、分裂,英國脫歐就是例證。


近二十年跟隨美國英法澳意等國即沒有獲利,如伊拉克、利比亞油田也沒撿到,相反更多是填炮灰,難民、恐怖如同魔鬼一樣相伴,歐洲幸福生活不斷消滅,平安天堂響起是爆炸、槍聲,持久而深遠難民危機折磨歐洲。


英法“哼哈二將”,害人害己,民眾反對戰爭,此榜樣將美國成為孤家寡人,沒有哼哈二將美國縮手斷腳在敘利亞戰場。


浮雲悠思


如果發生戰爭美國可以拉多少國家加入到自己的陣營?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白到底是發生怎樣的戰爭,或者說美國與什麼樣的國家發生戰爭。

(美軍航母戰鬥群)

美國在全世界大概有四五十個盟友,其中北約除美國之外的其它28個成員國都是美國的盟友。有些人總是試圖將美國的盟友分個類,比如把英法等國家分為跟美國關係最親密的一類,把土耳其和菲律賓等國家分到跟美國關係最疏遠的一類。確實,美國不同的盟友跟他的關係親密度是存在一定區別的,但是把那些盟友國家進行分類並不妥當,美國跟大多數盟友的關係都比較親密。這也就意味著,在美國面臨威脅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的絕大部分盟友都會為美國提供幫助。

如果美國發動對一些小國的戰爭,比如進攻伊拉克或者阿富汗,這樣的情況下有些美國的盟友並不會輕易出兵協助美國作戰,畢竟美國的盟友大多數也是很有個性的,他們都會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會唯美國的命令是從。而且美國的很多盟友本身軍事實力非常有限,有些比如冰島甚至連軍隊都沒有,它們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太多意願去幹預它國事務。因為美國基本不會面臨其它國家的威脅,也不會遭遇別國的進攻,所以也不存在他的盟友出兵保衛美國的情況,更多的時候還是美國在為自己的盟友提供幫助。
(北約各國國旗)


美國不同的盟友普遍會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他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考慮自己的國家利益,這也就意味著很多時候美國和盟友之間也會存在意見分歧。美國和英國是具有最多共同利益的盟友,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在大多數時候都會跟隨美國的軍事打擊行動的原因,美國最容易拉上的戰爭夥伴就是英國了。

在曾經的冷戰時期,幾乎所有的美國盟友都緊密地團結在美國的周圍,那個時候美國盟友的命運基本上是跟美國綁在了一起的,所以一旦美國和蘇聯發生戰爭,幾乎所有的美國盟友都會幫助美國作戰。不過冷戰已經結束,美國及其盟友基本不會面臨太大的集體威脅,所以美國很難再拉上自己所有的盟友跟自己作戰。
(英法美聯軍打擊敘利亞)


在目前的情況下,美國發動的局部戰爭主要也只能拉上英法兩個大國一起,其它的盟友由於本身實力比較弱,自然沒有太多的意願去幹預它國事務。只有當西方世界的價值觀和制度受到全面威脅的時候,美國這才有可能拉上自己的大部分盟友加入到自己的陣營去參加戰爭。


李姓先生


如果發生戰爭,那麼美國可以拉多少個國家加入自己的陣營?我想就現在而言,戰爭都是各國的利益角逐,沒有利益自然就沒有所謂的夥伴,所以這需要具體到那場戰爭,同哪一個國家的戰爭。

北約組織是美國構建的最大軍事同盟,但是內部卻也是矛盾重重

當年為了對抗蘇聯,美國和西方組建了一個北約,當時北約在政治、經濟、外交上高度一致,密切合作。然而這都是因為蘇聯帶來的壓力導致,也就是說蘇聯的壓力迫使西方不得不走到了一起。

在冷戰中幾乎是哪裡有戰爭,那裡就有美蘇的身影,而北約其他國家一定會在外交上咄咄逼人、步調一致,尤其是在中東的鬥爭中,北約國家一直都是馬前卒,因為中東當時是歐洲的生命線所在,工業崛起離不開石油資源。

蘇聯解體之後,北約裂縫逐漸加大

北約內部一直存在矛盾,最主要的就是軍費分攤的問題,因為北約建立了不少的軍事基地,包括一些武器的採購和部署。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後,一直在某些北約國家保持了軍事存在,這使得這些國家出現了不滿情緒。近幾年由於俄羅斯的崛起,使得北約又開始了一致對外,突出表現就是俄羅斯雙面間諜在英被害一案中,北約國家未經採證,立刻同英國一起抨擊了俄羅斯。總而言之北約各國現在同樣在考慮自身的利益,就如同英國加入亞投行一樣,這都是美國影響力下降的體現。

美國若是同一個有核國家作戰,註定會沒有盟友。如今美國看似盟友遍佈全球,但是真正是死心塌地為美國當馬前卒的,估計沒有一個。當年伊拉克戰爭中,英國就公開指責過美國,可以說冷戰之後,再無真正的盟友。


小司馬遷論史


如果發生戰爭,美國可以拉到多少國家加入到自己的國家陣營?

對此“大正”認為要看美國對哪個國家發動戰爭了?發生戰爭的國家不同,參加的盟友數量也不一樣。

雖然美國的盟友體系很多,什麼北約組織、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美澳同盟等,還有大批沒有和美國正式簽訂同盟條約的國家,比如鐵桿國家英國,在中東地區有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數十個國家的捆綁同盟體系,支撐起了美國全球的霸權體系。

別看美國的盟友體系很熱鬧,但維繫成本很高,包括對盟國的保護、援助以及遍及全球的軍事基地,每年消耗高達數千億美元,而且所謂的盟國也是各懷鬼胎,只是很多利益上依仗美國,一旦觸及的自己的切身利益,馬上就回翻臉,曾經的盟友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行動就是典型案例。

而二戰後這半個多世紀,美國建立國際性新秩序和這套體盟友系,在這個體系下發動的戰爭幾乎都是有跡可循了,大多數打的國家都不是大國,也打不起大國,畢竟大國有核武器,都是一些大國旁邊小國以及資源和戰略地位很重要的中型國家,以達到敲山震虎的作用(震懾其他大國)。

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正在進行的敘利亞戰爭,大多數都是美國主導的戰爭,由於戰爭對象不一樣,拉過來的盟友國家不盡相同,畢竟國與國之間利益關係是不一樣的,導致國際關係的複雜性。

首先可以說美國如果要打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可以說美國的盟友大多數都會投鼠忌器,幾乎沒有國家敢過來參與這場戰爭,別看近期西方國家群毆俄羅斯很熱鬧,真正打起仗來,還真沒有幾個國家敢派兵與美國一起攻打,就連最鐵桿的盟友澳大利亞都不敢。

美國只有打一些沒有國際影響力而且有利可圖的小國,才能動員自己所有的盟友體系來群毆,畢竟都能分點殘羹剩飯。例如早年的海灣戰爭痛揍伊拉克,美國就動員11個盟友國家一起打群架,還有科索沃戰爭,歐盟國家可是比美國還要積極主動。

所以“大正”得出結論是如果發生戰爭,美國拉過來國家加入自己的陣營的數量與戰爭對象有關,基本上是國家越大盟友越少,如果戰爭對象是資源多的小國,加入美國陣營的國家越多,利字當頭,全都是看利益。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美國還是很能忽悠一些小夥伴的,畢竟人家國力強大。

比如海灣戰爭,美國牽頭,搞了一個反伊聯盟,大大小小有四十來個國家加入,而在正式開打之後,美國只佔全部兵力的74%,其它來自哪些國家呢?

英國、法國、加拿大、沙特、阿聯酋、科威特、阿曼等國。日本、希臘、挪威、丹麥這些國家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派兵,但也提供外圍的支持,比如運送一點物資什麼的。日本跟德國不能出兵,就大方的出一百多億。

還有科索沃戰爭,戰爭的一方是北約,美國是牽頭的,戰爭中,包括英法德意等國一共十三個國家直接發動了空中打擊。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一個軍事大國聯盟,以美國為首。美國在歐洲要打仗,往往就以北約為媒介,那北約的國家基本上或多或少都要參與的。

再到後面的反恐戰爭,這是911以後,美國發動的戰爭,這個參與的面就更多了,畢竟人家舉的旗號比較牛啊,你敢說哪個國家不反恐怖主義?

可以說,美國要發動一場戰爭,隨便拉一拉,來個十個小夥伴是不成問題的。

那主要是哪些國家呢?

一是有盟約的,就是盟友。

比如北約組織成員國,這是歐洲這一塊,裡面有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尤其是法國跟德國,這兩個國家加入,等於美國控制了歐洲大陸的主要軍事力量。

加入北約有什麼好處呢?

就是集團內好說話,有美國罩著,像前些天逼平阿根廷的冰島,它曾經在二戰後跟英國打了一場鱈魚戰爭。

不過三十三萬人口,敢用土炮對抗大英帝國海軍的軍艦,誰給他的勇氣?

主要原因就是它也是北約成員國,有什麼事,美國統一說話,所以英國也不敢真的打冰島。

除此之外,美國在世界範圍內還有大量的盟國,比如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當然還有以色列這個鐵桿,中東的沙特等等。

有一個五眼聯盟,這五大國共享情報,是美國真正的鐵桿盟友,誰呢?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

這裡面,以色列都不是,日本就更不是了。

除了這些盟友,還有一些周邊國家,因為美國太強大的原因,也基本上願意跟著美國走。比如拉丁美州這些,像巴拿馬,基本上是美國後院。

還有一些是跟美國有密切軍事合作的,比如新加坡,雖然號稱中立,但它的國防力量很多源於美國。 美軍可以使用新加坡的部分軍事設施。

還有因為自身的需要,跟美國套近乎的,比如烏克蘭,格魯吉亞這些。

可以說,美國的盟友還是很多的,他要發動什麼戰爭,還是能夠拉到一些人。


腦洞歷史觀


發生戰爭,要拉盟友的話,首先得看看美國是針對哪個國家開戰,戰爭性質和戰爭規模。

如果只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憑著美國的軍事實力,是不需要盟友的,自己就能搞定,若沒有政治糾葛,美國發動戰爭的首要目的都是謀利,對於自己能搞定的戰爭,美國當然不希望有人能參與進來瓜分既得利益。

但是,如果交戰對方是中等以上國家,那麼這就意味著這是一場規模較大的戰爭,若是世界大戰就更不得了,這時美國就要想辦法爭取更多的盟友國加入,打群架是美國最愛乾的事。

以美國目前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一聲召喚,相信會有很多國家加入陣營的。

下面來看看美國能拉來哪些盟友:

1、北約組織

美國自己領導的軍事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即北約。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由1946年組建時的12個國家到如今,已經擴大到了29個國家,2018年3月,北約又承認了烏克蘭的“申請國”身份,幾乎歐洲的國家都參與了此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規定:“成員國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確認,其他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該條款被理解為各國部隊將自動參戰,並不再次需要各國政府的參戰授權”。

這一規定,就為美國拉來了一票盟友。當美國遭到其他國家的進攻時,北約組織的成員國有支援美國的義務,自然是要站到美國陣營裡去的。

2、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從1940年就已經建立了,雙方都視對方為最親密的盟友之一,之前美國發動的多場戰爭,澳大利亞都有參與,可以說是美國打到哪跟到哪,所以如果美國跟其他國家交戰,澳大利亞肯定會堅定地站在美國一方。

3、韓國

韓國更像是大王封下的諸侯國,雖有自己的領地,但是大權卻還是牢牢掌握在美國手裡。韓國遇到大的行政問題,都得請示美國,美國同意就施行,美國不同意只得歇火,上次的某某部署,韓國就是在美國授意下行動的。

所以,美國要與哪個國家交戰,韓國會被捆綁參戰的。

4、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因雙方各自的利益需求,美國與沙特結成了盟友,至此,沙特成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

以色列雖然沒有與美國簽訂正式的“盟友”條約,但是由於美國猶太人的存在,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鐵桿關係。

由此可見,美國為何可以在國際上呼風喚雨,因為他的身後跟著一群俯首稱臣的小弟。

但是發生戰爭的話,請不要忽略一點,戰爭的性質,即正義與否。

如果是正義的戰爭,又有利可圖,大哥與人交戰,小弟們當然毫不猶豫地衝鋒陷陣。

但如果是非正義的戰爭,參戰的國家就會相對少很多。

比如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藏有不明殺傷性武器為由,繞開聯合國,對伊拉克開戰,將伊拉克夷為一片廢墟,造成幾百萬難民無家可歸。

這場戰爭,就遭到了德、法等國家的譴責,雖然美國當時號稱有幾十個國家參與了此次戰爭,實際參戰的只有英國、澳大利亞、波蘭等幾個國家。

所以,美國雖然是老大,但也不要肆意開戰,有戰爭就有傷害,能和平解決的,咱還是儘量別動用武器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現在的戰爭不同以往,都是天空立體超視距戰爭,誰掌握了天空誰就贏。

比如南聯盟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進行空中打擊,俄羅斯雖派兵增援,最後還是無功而返,南斯拉夫還是被肢解,克羅地亞獨立加入北約歐盟。

在歐州只要是德國二戰小跟班,都會被吸收為北約,歐盟成員國,比如波羅的海三國,捷克,斯洛尼亞,羅馬利亞,匈牙利等等,只要美國打俄羅斯小跟班,北約國家都支持。

伊拉克倒向俄羅斯,美國就打伊拉克,北約所有國家都支持,出錢出力岀人。

敘利亞是俄羅斯盟國,美國就打敘利亞,北約所有國家都支持。

只要是打俄羅斯小跟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都會支持,都不想讓俄羅斯做大,因為俄羅斯人侵略成性,只要強大了,就想恢復過去蘇聯勢力範圍。

美國雖然也侵略成性不是好東西,可它不會以吞併別國領土目的而發動戰爭,世界各國雖反感美國,但都忍氣吞聲,不支持也不反對。

俄羅斯不同,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是寡頭經濟國家,不是開放民主的國家,是能源軍工國家,不是講信用的國家,而是極端自私的國家,所以只要美國反俄,幾手所有國家都支持。


光芒萬丈34957


小規模的戰爭,美國一般招呼幾個盟友就夠了,例如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主要就是美英聯軍,還有幾個打醬油的,比如澳大利亞等。但如果是大規模戰爭,美國要發動一切能夠發動的力量,這種情況下美國能召集起來的國家還真不少!

首先就是北約國家!北約是一個軍事同盟,現今共有29個成員國,分別是比利時、冰島、丹麥、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盧森堡、美國、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臘、意大利、英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以及黑山,這些北約成員國之間彼此有共同防衛作戰的責任和義務,這是美國第一批能發動的力量!



其次是一些與美國淵源比較深的國家,比如澳大利亞,沙特,以色列,日本,等等,這些國家雖然不是北約成員國,但平時也是對美國鞍前馬後,這是美國能爭取到的第二批力量。
再次就是一些充場面負責搖旗吶喊但沒有實際意義的小國了,像美洲的巴拿馬,亞洲的文萊,非洲的岡比亞等等,這些國家平時就仰仗於美國,估計戰時也只能為美國吆喝吆喝,實力作用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