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武則天死後,唐玄宗為何不放過幫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藍顏刺骨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唐睿宗和安定思公主的妹妹,一生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曾多次為再婚而處死丈夫。

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即蓮花六郎張昌宗)。
因有母后武則天稱帝的先例,太平公主也野心勃勃,對皇位虎視眈眈。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太平公主暗地參與了政變,唐中宗李顯繼位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食實封五千戶,有權力開府。此時太平公主已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

史載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昏庸懦弱,大權操於他老婆韋后、女兒安樂公主之手。韋氏把安樂公主嫁於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又和武三思私通並與朝中武氏集團結成黨羽,先後除掉了反對她的朝中五臣(敬暉、張諫之、桓彥範、袁恕己、陳玄,貶而殺)和太子李重俊。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韋后驚恐於唐中宗對她和安樂公主擅權跋扈的義憤,遂狠心用藥餅鴆殺了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后攝政,改製為唐隆,又欲學武則天稱皇稱制,朝野譁然!

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繼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兒子薛崇簡等勢力參與了政變,還親手將韋后所立的皇帝溫王李重茂拉下皇位。

此時太平公主權勢地位更加顯赫,增加實封到萬戶,三個兒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門下。凡是她

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就連唐睿宗在朝政大計方針都的和太平公主商量同意,然後是李隆基同意才能實行。


剛開始太平公主見李隆基年紀輕輕不以為意,後來見他英明神武,怕他日後尾大不掉,對自己專權不利,逐漸把矛頭對準了隆基。一來散佈流言,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當太子;二來派人監視李隆基,經常向李旦打小報告;三是有目的地聚攏朝中反對李隆基的力量,形成一個意圖不軌的小集團。


史載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給太子,李隆基幸運地即了帝位,是為唐玄宗。在此期間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間的矛盾日趨激烈,關係極為緊張,雙方劍拔弩張,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殺機,均想置對方於死地。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皇帝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南山中的寺廟,三天後被迫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在家。至此動盪不寧、暗流洶湧的弔詭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唐玄宗才得以掌握了全部大權。

從結盟到翻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鬥爭本來就是殘酷的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太平公主作為鬥爭失敗的一方,肯定是必死無疑。


美麗青春您真痘


我們原來村長家發生的事情。他們幾個兄弟年輕時候去挖自己家的一座祖墳,那個祖先是清朝的好像,連屍體肚子有很多水銀都打出來賣了20塊錢。然後他們幾個陸陸續續出事,有的上廁所掉廁所死了,有的生病。就剩下我們原來村長當兵一個人沒出事活下來,然後他當官貪汙很多錢,結果他的幾個兒子都沒出息,一直在敗家~還有一個兒子最近出事了,找了一個老婆,結婚前前後後花了30-40萬,結果生個兒子,人就不見了,他受打擊一下子中風花好多錢,然後又癌症死了。他那個小兒子也有一點怪怪的~天天喝酒,天天神神的~他想當年是因為當兵回來才沒出事情,挖完那個祖先,他兄弟陸陸續續死了好幾個,他那個遇到騙子老婆的小兒子現在天天喝酒,捕魚抓小鳥~估計也是共業所感,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唉。。。缺德的事真不能做啊!!!


粉LOVE杰倫666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成功剷除韋后集團,重新立李旦為皇帝。睿宗李旦立李隆基為太子。而太平公主憑藉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甚至希望效法武則天、韋后,與太子李隆基發生了嚴重衝突。

(唐玄宗像)

景雲三年(712年),睿宗李旦眼見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政爭愈發激烈,決定禪讓,把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但是自己仍然掌握軍國大權。禪讓之舉令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加劇。雙方四處調兵,暗養死士,希冀除掉對方。

(太平公主劇照)

713年,李隆基率領府兵等先下手為強,誅殺太平公主集團的一干重要黨羽。太平公主聞訊後潛逃到寺廟,後被李隆基搜出。睿宗李旦還曾出面為太平公主求情,但是李隆基殺意已決,最終還是將太平公主賜死於家中。

唐玄宗李隆基一舉剷除太平公主亂黨,徹底結束了自神龍元年(705)以來持續了七八年的政治動盪局面,此後,唐玄宗在一批賢明之臣的輔佐下勵精圖治,開創了皇皇大唐盛世。從這個意義上看,玄宗剷除太平公主逆黨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老照片


公元713年,即玄宗先天二年,據史書記載:“七月甲子,太平公主及岑義、蕭至忠、竇懷貞謀反,伏誅。”

太平公主被誅殺後,這一年的十二月庚寅,大唐改元為開元,因而史書稱這一事件所發之時為開元元年。

應該說,起初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的關係是很好的,他們曾是一根繩索上的兩個螞蚱,命運相連,在誅殺韋后一黨的六月政變中,彼此支持,相互配合。

在一些傳聞中,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關係很微妙,他們之間的情感似乎不只是姑侄那麼簡單,甚至還摻雜著一些愛情。

傳聞雖不是真實的歷史,但大唐的開放風氣以及武則天家族的兇猛情愛史,確實又為這種傳聞提供了遐想土壤——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可以和外孫賀蘭敏之私通;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在丈夫死後可以和妹夫唐高宗私通,並把自己的女兒也送進宮,侍奉舅舅唐高宗;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可以和表嫂韋皇后私通。

這種事多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曾經的親密無間就讓很多人產生了很多聯想。

但隨著唐睿宗立李隆基為皇太子,姑侄間的攜手便隨之終止了,取而代之的是愈演愈烈的爭鬥。

唐睿宗選擇李隆基為太子,並沒有遵循嫡長子繼承製,而是以功業為首。依當時的政局形勢,這種做法不僅符合實際,也得到了眾臣一直的贊同,這其中就包括太平公主。

所以說,太平公主一開始並沒有想謀李隆基的反,她以為李隆基沒有多少從政經驗,登基後應該會依照她的意圖辦事。

但太平公主看低了李隆基,也看淺了政局對她不利的一面。李隆基是個很有主見的人,而擁護李隆基的一批大臣如姚崇、宋璟等均認為過去的朝政被外戚和諸公主幹預的太厲害,因此強烈要求革除這種弊政。

上面不聽話,下面要打擊,這無疑觸犯到了太平公主的私利。從此,太平公主把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對手,很想利用自己的權勢扳倒李隆基,換個容易操控的傀儡皇帝。

太平公主的動作很凌厲,李隆基當太子不到4個月,由其主導的“太子非長,不當立”的流言蜚語便傳播開來。

在大造輿論的同時,太平公主更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她的支持者竇懷貞、蕭至忠、崔湜等人都在朝中擔任要職。

面對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結黨營私活動,李隆基深感不安的同時也在蓄勢而發。

左右羽林軍投靠太平公主後,這個想做武則天第二的女人準備動手了,她計劃以羽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兩面夾擊,廢掉李隆基。

探知此事後,李隆基當機立斷,先發制人,首先誘殺了左右羽林將軍,然後迅速除掉了參與陰謀的宰相。

在李隆基迅捷兇猛的反擊下,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最終被賜死於府第。

關於此事,《舊唐書》說道:“先天二年七月三日,尚書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義、中書令蕭至忠崔湜、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等人與太平公主同謀,期以其月四日以羽林軍作亂。”

太平公主之所以野心如此之大,皆因唐睿宗在位三年,她在權力漩渦中陷的太深了。這時的她大肆培植個人勢力,試圖效仿武則天。因為經歷五朝天子,無數次大小宮廷政變,她以為憑她在朝中的勢力可以成功,結果只換來了一尺白綾。

武則天作為第一個能成功,但因為她的成功,朝野上下對女人干政便有了一種本能的警惕。

這種警惕,是後來想效仿者難以逾越的,韋后不行,安樂公主不行,太平公主也不行。


黑句本


武則天死後,唐玄宗為何不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最是帝王無情,說的再多也是為了權勢!太平公主擋了唐玄宗的路,自然得除去!

接下來詳細的為大家介紹玄宗這個人,唐玄宗也就是李隆基,從少年開始便目睹經歷了許多人為了權勢不擇手段,等到了弱冠之年,又目睹“神龍政變”,宰相張柬之等人趁著武則天病入膏肓之際,發動政變,恢復大唐。經歷了這麼多,自然算是“經驗”十足了!

唐景龍四年(公元710年),皇帝李顯懦弱無能,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自然也就將大權收入囊中,而在韋皇后統治的這段時間裡,發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通通遭到了強烈的打壓,不是被殺死就是被驅逐,不僅如此,就連太子李重俊都被韋皇后集團殺死。而韋皇后他們這麼做的目的,自然是想效法武則天,覬覦帝位。

而李隆基抓住了這次機會,迅速自潞州,也就是現在的山西長治回到長安,結納勇武之士,在軍中發展勢力。聯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等人策劃了“唐隆政變”。殺死了包括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在內的韋后集團的一系列人,李隆基之父李旦再登帝位,李隆基本人也因此被封為太子!

(劇照)

太平公主集團參與了這次政變,有擁立睿宗之功,本來他們都可以得以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其實本來就有),可是太平公主抑制不住自己權欲心,開始參與政事,但李隆基一直在一旁礙手礙腳,太平公主便想讓唐睿宗李旦廢去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可是李隆基也絕非易與之輩,在太平公主尋找機會除掉李隆基的時候,李隆基也在尋找機會,意圖幹掉太平公主。

唐睿宗洞若觀火,對他們兩的衝突應該是非常清楚的,但卻不知出於各種目的,作壁上觀,並沒有插手這件事。這兩人的爭鬥愈演愈烈,唐睿宗又擔心這樣下去引發大亂,再次引起政變,就把帝位傳給了李隆基。

由此李旦成為了太上皇,李隆基登基後,勢力越來越強,太平公主掌權的希望也越來越小,一氣之下,就欲政變形式奪權。李隆基對於太平公主自然是極其關注,得悉太平公主的計劃後就先下手為強,政變被扼殺在萌芽之中,太平公主的黨羽也盡數被殺。至於太平公主本人,雖有太上皇李旦出面求情,最終也難逃賜死的結局。


(劇照)

至此李隆基之後的皇帝生涯一馬平川,毫無坎坷。成為了後來的一代明君唐玄宗,那段時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史稱開元盛!

如果你是唐玄宗,在那種情況下你會不會放過你姑姑太平公主?


談笑歷史間


為了皇位手足相殘,權利面前無親情,有的只是殘忍。從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到武則天的奪位,再到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權力之爭,唐朝皇室內部永遠都是腥風血雨。為什麼唐玄宗會殺死自己姑姑太平公主呢?請聽我細細分析:

武則天影響猶在

太平公主跟在武則天旁邊耳濡目染,政治敏感,也頗具手段,為人也是果斷。只是身為李氏後人,一直擁戴李唐王室,所以在武則天不行之後發動神龍政變擁立李顯復位,因為從龍之功,一直在背後給武則天出謀劃策的太平公主終於走到朝堂,當時太平公主權傾朝野。

在武則天身邊呆了這麼久,自然對帝位有了想法,於是想極力促成宋王(為人懦弱好掌控)為太子,一旦宋王為太子,太平公主就可以學習武則天了。結果誰知道韋皇后自己先學武則天,毒死李顯,想自己當皇帝。


結果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就發動唐隆政變,殺死韋皇后,讓李旦坐上皇位。

利益衝突

因為李旦比較害怕自己會想之前幾位皇帝被害死,所以就直接放權,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兩個人權力差不多,不相上下兩人你爭我奪,各自發展自己勢力,因為太平公主想要獲得更大權力,就密謀加害李隆基。終於李旦看不下去了,藉著彗星出現直接禪讓給李隆基,隨後李旦慢慢放權,讓李隆基的勢力越來越大,終於在成熟的時機下,發動先天政變,賜死了太平公主,得到了全部權力,也開創開元盛世。


玄武門之變到神龍政變到景龍政變到唐隆政變再到先天政變,正是這一次次政變耗盡唐朝的氣數,朝政不安,社會動盪,最終唐朝也走向滅亡。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鑑,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點贊留言,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歷史微旅者


不是唐玄宗不放過太平公主,而是太平公主不放過唐玄宗。

唐宮恩怨,是中國古代王朝的一場政治大戲。這場大戲,不只是精彩,更是充滿血腥。

這場大戲的罪魁禍首,是李世民。本來,李淵稱帝以後,是立了李建成為太子的,而且李建成幹得也不錯。不過,李世民利用武力,親手把他哥哥李建成幹掉,自己當了太子,接著又逼李淵退位,他當了皇帝。

(太平公主,影視配圖)

如果李世民幹掉李建成後,昏庸無能,歷史肯定就把他當謀朝篡位者對待。偏偏他幹得不錯,政績卓著,以至於不管是朝中,還是民間,還是後世,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好像都覺得他篡位這件事幹對了。

這場大戲的推波助瀾者,是武則天。武則天不只是“篡奪”了他兒子們的位,更是“篡奪”了李唐的位,把李唐江山改為武周江山。更要命的是,武則天也幹得不錯。雖然對她不滿的人很多,但是肯定她的人也不在少數。

李世民和武則天唱的這兩場大戲,讓李唐皇室產生了這樣幾個感覺:一是獲得江山是可以不按規則出牌的,只要你武力(或者說陰謀,陰謀也是一種武力)足夠強大,就能得到。二是通過武力獲得的江山,只要自己幹得好,就可以獲得積極的評價,從而讓武力政變的成本變得很低。三是女人也是可以當皇帝的,而且還是可以乾得很好的(比如武則天)。

尤其是最後一點,讓武則天之後的“後武則天時代”,唐宗室出現了好幾個染指政治的女人。一是李顯的皇后韋后,二是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三是李顯的妹妹太平公主。此外,甚至還包括上官婉兒。

韋后想效仿武則天對待唐高宗李治的辦法,把唐中宗李顯架空,後來,甚至發展到她和女兒安樂公主聯合起來,毒死了李顯。

(韋后,影視配圖)

李顯被毒死後,太平公主想做大權力,聯合韋后及上官婉兒想立李顯的兒子李重茂為皇帝,以便掌握權力。這時候,朝臣們卻把相王李旦扶起來,讓他當皇帝,也就是唐睿宗。因此,太平公主轉變態度,與李隆基聯合起來,誅殺了韋皇后及安樂公主。

李旦當了皇帝以後,對太平公主非常忍讓,把朝中的很多權力都交給了太平公主。這樣,太平公主又產生了控制李旦,做大權力,等待時機成熟後,幹掉李旦自己當皇帝的想法。

起初,她並沒有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裡。但是後來,她發現了李隆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李隆基力量強大了,休說當第二個武則天,就是再擁有權力也不可能了。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她開始向李隆基發動了進攻。

她進攻李隆基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在李隆基身邊安插耳目,瞭解李隆基的動向,然後添油加醋地在李旦面前說,李隆基想效仿李世民,逼宮李淵當太上皇。或者是在民間散佈謠言,通過謠言的方式讓李旦懷疑李隆基。太平公主的目的,就是希望李旦能夠改選太子,選一個太平公主能夠操控的人。

李隆基當然也沒有閒著,他也在李旦面前說太平公主的不是。

李旦是一個聰明人,他自然明白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各自想要幹什麼。畢竟都是他的至親,他採用的辦法是不偏不倚。不評判誰對誰錯,喜怒不形於色。

但是,由於兩人之間的糾葛越鬧越多,動靜越來越大,李旦不偏不倚的辦法,已經行不通了。也就是說,他必須做一個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以退位的方式,把李隆基扶起來。

(李隆基畫像)

李隆基當了皇帝以後,太平公主自然就走上了末路。在朝臣的支持下,李隆基迅速採取行動,誅滅太平公主的團隊。最後,太平公主自殺。

隨著太平公主的自殺,從李世民開始的這一部唐朝宮廷權力爭鬥的大戲,也隨之落幕。


張生全精彩歷史


唐朝自武則天掌權後,李家宗室子弟被武則天嚴厲打壓,唯獨太平公主很受武則天喜愛,被武則天處處保護。太平公主的身上有著太多武則天的影子,從太平公主的出家、出嫁再到改嫁,一切都是武則天的安排。而太平公主也很聰明,從不參與朝堂之事,還刻意在生活上鋪張浪費,轉移官員們對她的注意焦點。

太平公主雖然前期很低調,事實上她卻是和武則天最像的一個人,性格剛強,明謀善斷,而且熱衷權勢。隨著武則天漸漸老去,朝野上下對於武則天還政於李家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緩和武、李兩家的矛盾,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並讓太平公主參與朝政,希望通過太平公主平衡兩家矛盾。太平公主政治立場上堅定擁護李家,又深受武則天厚恩,而且是武家兒媳,是兩家都能夠接受的人。

公元702年,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顯、皇子李旦等人聯名上奏,請武則天進封張昌宗、張易之兩人為王,以此緩和李家與二張之間的矛盾並且降低他們的警惕性。張昌宗和張易之兩人是武則天的堅定擁護者,也是武則天手裡的兩把刀,打壓李家的事多數都是通過這兩人完成。

但是太平公主和李顯等人釋放的善意沒有讓二張收斂,公元703年,張昌宗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致使兩人被處死,二張和李家的關係徹底破裂。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遜位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開始形成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李顯登基後,開始疏遠張柬之、太平公主等擁立功臣,立韋氏為皇后,還讓韋皇后參與政事。也許是武則天帶了個不好的頭,韋皇后參政後,聯合武家的武三思把持朝政,四年後韋皇后毒死唐中宗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想重演武則天的故事。

但韋皇后沒有武則天的威望和手腕,而且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等人雖然被疏遠,但勢力還在。公元710年,太平公主聯合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和禁軍將領陳玄禮等人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后和韋氏、武氏家族,擁立相王李旦為帝。太平公主是相王李旦的親姐姐,又對李旦有擁立之功,李旦登基後非常信任太平公主,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事先徵求太平公主的意見,朝政基本上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掌控。

李隆基明斷果決,善於用人,又有擁立李旦之功,朝野上下威望非常高。李旦在立太子方面一直猶豫不決,不知該立三子李隆基還是嫡長子李成器。太平公主見李隆基是個英明之主,擔心他登基後自己保不住權勢,就到處給李隆基下黑手,勸說李旦立李成器為太子。

至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從曾經合作無間的親密夥伴轉變為生死相向的政敵。太平公主非但在李旦面前給李隆基造謠,說他結交朝臣,有不臣之心。還直接在宮門外攔住宰相宋璟,請他一起上書立李成器為太子,被言辭拒絕。而李隆基一系的大臣則在李旦面前說太平公主勾結皇長子夠陷李隆基,導致政局不穩,請李旦下旨將太平公主遷往東都洛陽。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已經勢成水火,成為不死不休的局面。

李旦雖然寵信太平公主,畢竟還沒有失去理智,為了保證皇權平穩過渡,李旦還是決定將已經在朝中擁有極大勢力的李隆基立為太子,並在不久之後禪位給李隆基。李隆基雖然登基稱帝,但李旦還在世,以太上皇的名義掌控著二品以上大官的任命。局面還有扳回的機會,太平公主決定鋌而走險,直接毒死唐玄宗李隆基。

但太平公主的計劃還沒實施就被唐玄宗李隆基得到消息,形勢已經非常緊迫,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公元713年,李隆基通過王毛仲調用閒廄中的馬匹以及禁兵三百餘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將他們斬首,在內客省逮捕了賈膺福和李猷,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蕭至忠和岑羲,下令將上述四人一起斬首。隨後李隆基連夜頒佈詔令宣佈太平公主謀反,將太平公主一系的眾多官員指為亂黨,逃到山中寺廟的太平公主也在三天後被賜死。至此,李隆基正式掌權,開創了開元盛世。

從合作無間的親密夥伴到不死不休的生死大敵,都是形勢使然。在赤裸裸的政治鬥爭中沒有親情也沒有朋友,主題永遠是政治利益。李隆基登基後,太平公主的資歷、威望和手中掌握的實力都是李隆基最大的威脅。而且太平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心機、能力和野心都不亞於武則天。李隆基如果不果斷採取行動,先行除掉太平公主,等太平公主做足準備後,被推翻的就是李隆基了。

第一次寫那麼長的回答,真心花時間!


古今之言


最高權力的爭奪,都是血淋淋的!

太平公主歷史上赫赫有名,她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武則天事事寵著她,護著她,她從小過著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生活,她頗有母親的風範,心機深沉,喜弄權術。武則天曾誇讚她說,很有自己的影子。她的權勢地位僅次於武則天,人稱“武則天第二”。



太平公主年紀輕輕就活躍在政治舞臺上,長袖善舞,一生參與三次重大政治鬥爭,一次比一次介入的程度深,最後一次就是她與李隆基之間的較量,但她沒能笑道最後。



第一次政治鬥爭:參與誅殺二張兄弟。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是武則天的男寵,在武則天的庇護下,專權跋扈,權勢熏天,後來得罪了李氏和武氏權貴,最後被張柬之聯合太平公主誅殺。太平公主因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第二次政治鬥爭:主導誅殺韋氏集團。

韋后也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唐中宗李顯繼位後,她不斷培植勢力,安插黨羽,想效仿武則天成為新一代女皇,此舉嚴重威脅了李氏集團的利益。後來,利令智昏的韋后竟聯合女兒安樂公主毒死李顯,扶植傀儡小皇帝上臺,妄圖效仿武則天垂簾聽政。最後,太平公主聯合四哥李旦、侄子李隆基清除韋氏黨羽。太平公主因功晉封萬戶,權勢熏天。

第三次政治鬥爭:姑侄鬥法。



經過前兩次政治鬥爭,太平公主權勢達到了巔峰,文臣武將的升遷全憑她一句話,七個宰相中,竟有四個是她安插的黨羽,這極大威脅了太子集團的利益,她和李隆基的之間明爭暗鬥,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她曾散佈流言,聲稱李隆基並非皇帝嫡長子,不應立為太子,無果後又指使安插在李隆基身邊丫鬟,意圖毒殺李隆基。李隆基繼位後,聽取王琚的建議,決定先發制人,斬草除根。他先召見羽林軍首領,並將他們斬殺,後控制住羽林軍,又迅速誅殺太平公主一眾黨羽。三日後,太平公主被賜死於家中。

最高權力的爭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父子之間尚爭的魚死網破,何況姑侄!


一半秋色


不是唐玄宗不想放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而是因為龍椅只有一座,不是你坐,就是我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不是唐玄宗先下手為強,讓太平公主搶了先的話,他也得死。

是的,太平公主幫過唐玄宗。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太平公主和唐玄宗面對著共同的敵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武則天退位後,李顯再次繼位。李顯無能,讓韋皇后把持著一切。韋皇后特別崇拜自己的婆婆武則天,而且缺乏自知之明,覺得自己也可以走婆婆的老路。同時,她還有一個和她一樣沒有自知之明的女兒——安樂公主。這孃兒倆的意思是,韋皇后先當女皇,死後再傳位於安樂公主。

但是有人不同意了。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覺得,如果有人要當女皇的話,那也應該是她,而不是韋皇后。

另外一個不同意的人,則是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

於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給幹掉了。然後,李隆基的爸爸李旦繼位。

太平公主覺得,李旦就是個過渡,還是應該繼承老李家的優良傳統——讓女人當皇帝。

但他的侄兒覺得,老李家的這個傳統不應該繼續發揚了。於是,他就先下手為強,幹掉了太平公主,他自己登了基,史稱唐玄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