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在臺灣永康商圈裡有這樣一家麵館,面積雖然不大,但是憑藉著自身產品,一年賣出48萬碗麵。就連周杰倫等明星都常來光顧,而且還打入了全臺灣最大的美食外賣平臺“空腹熊貓”以及Uber Eats等。

這樣一家成功的麵館,曾經也有過低谷。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誠記麵館的年營收一度從3000萬下降到2300萬。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當時的誠記只是一家傳統麵館,幾乎沒有環境可言,隨著疫情蔓延,生意越來越難做,焦急的老闆只能找兒子來接班。當時老闆兒子阿杜(化名)正在英國留學。

回國後的兒子在與父親在餐廳地下室對賬時,員工則在他旁邊切洋蔥,嗆得他一直流眼淚。就這樣,嗆到流淚的人生過了五年,他從廚房配料、外場服務到打掃廁所都親力親為,同時,發現傳統餐飲業的種種問題也在誠記一 一上演,比如環境不衛生、動線紊亂、老員工叫不動等等。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他告訴自己,如果再不做出點什麼改變,那麼餐廳只有死路一條。於是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之路,而改革成本就從收入裡直接砍去!

1

改善廚房內務

廚餘放冰櫃,做油水分離

阿杜說,過去廚餘桶就擺在店門口,氣味重而且不衛生。當時任職化工廠工程師因興趣開店的父親把生意長期交給店長經營,因廚餘常引來鄰居住戶的抗議。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他決定效仿國外飯店的做法,將廚餘都冰在冰庫裡,這樣才不會有味道和老鼠。除了廚餘冰櫃,誠記還自發性花費30多萬做水溝的油水分離,而這種工程是大飯店才會去做的。

2

改善出餐流程

點餐後,12分鐘內必上桌

為了保持美味,誠記堅持現點現做,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弊端,就是出餐太慢,讓很多顧客抱怨連連。為此,他做了上千份問卷調查,因為中午用餐的顧客七成以上是上班族,用餐時間有限,其中超過一半的客人希望能在十五分鐘內上菜。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阿杜說,這是客人要的,我們就要盡最大努力滿足。

阿杜拿出500萬(這相當於單店整年的獲利)建立中央廚房,為了向員工證明標準化可行,阿杜花了5個月的時間,天天站在廚房的角落,用秒錶計算客人從點菜到出餐的時間,並將每張菜單的品項都記錄到電腦進行分析。

他用數據對內部說明,只要達到客人的要求,營收翻倍不是夢。

八分鐘、98%、千分之五成為代表誠記速度和品質的黃金數字。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阿杜要求:客人點菜後必須在8分鐘內上第一道菜,98%的菜單要在點菜後十二分鐘內上完,將菜品的不良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內。

打造中央廚房,使餐點品質標準化,這是阿杜對誠記做的第二項重大變革。

3

改革獎勵制度

拿出單店營收的20%作為員工分紅獎金

改革獎勵制度,拿出單店營收的20%作為員工分紅獎金,激勵士氣,提升單店營收後再拓點、推動內部加盟。

為取信員工,阿杜將各店成本結構、單月損益全部放上雲端,使店內每一個員工都清楚地知道店裡賺多少錢,獎金有多少。

這家麵館,一年賣出48萬碗麵,年入千萬,卻拿利潤做了這幾件事

變革之下,誠記一間店可以做到在假日的時候翻檯11.3次,平日翻檯7.5次。四年內,誠記整體營收翻倍,去年更是突破億元大關。

阿杜改革誠記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傳統餐飲業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是日積月累的,有些問題則是臨時出現的。

但不論是怎樣的問題,作為餐飲業者最終都要從顧客的需求出發,以可持續經營為長期發展目標,讓傳統餐飲業向現代餐飲業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