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經常被拿來說事的豆瓣評分,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經常被拿來說事的豆瓣評分,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傳媒大眼導讀

衡量一部電影作品優劣的標準有很多,內容的深度和藝術性、拍攝手法和技術的革新、演員的表演等等都可能促成一部佳作的誕生。一直以來,全球各大電影節和獎項評審們正試圖從多維度對各類作品進行分析認證,儘量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與學院派不同的是,普通觀眾更多時候在意的是電影能否帶來讓腎上腺素飆升的感官享受,這也是很多電影獲獎無數卻因曲高和寡導致票房不理想的原因。

那麼這些來自的民間的意見匯聚起來,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評分網站順勢成為反映觀眾口碑的最佳陣地。

经常被拿来说事的豆瓣评分,到底有多大影响力?

至今無人可撼的豆瓣電影評分NO.1《肖申克的救贖》

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部作品的網絡評分早已不再是觀眾抒發觀影感受的個人行為,它牽動著導演、演員甚至發行方的神經,國內具有代表性的評分網站豆瓣一度遭遇水軍進場、導演公開指責、媒體點名批評等問題。

那麼這類評分網站到底有什麼本事引得各方如此重視?它們對一部作品能產生的影響力又會有多大呢?

低分電影憤起抗議,楊永春、畢志飛、大鵬紛紛拿豆瓣說事兒

電影評分網站是何時從影迷們自娛自樂的編外陣地,變成電影宣傳造勢必爭輿論場的?這恐怕還要從豆瓣網被頻頻“點名”說起。

時間線前推至2016年的賀歲檔,彼時《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接連上映,這三部分別閃耀著張藝謀、王家衛、成龍這樣華語影壇頂級標籤的電影,卻在豆瓣評分上以5.5、4.4、5.7的成績集體遭遇滑鐵盧。2016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客戶端有文章點名批評豆瓣、貓眼等電影評分網站面臨信任危機,指出惡意差評將嚴重影響國產電影的生態環境。

经常被拿来说事的豆瓣评分,到底有多大影响力?

隨後,電影評分網站不時被業內人士拿出來說事兒,而其中又以豆瓣網的提及率最高。2017年6月《李雷與韓梅梅》的導演楊永春質疑其影片在豆瓣遭遇惡意差評,因為相比較同期電影、淘票票、貓眼電影三個平臺上的評分分別為8.3分、7.5分、7.2分,豆瓣評分只有4.2,一星評分佔69.5%(現在只有3.7了),為此楊永春導演開過記者會、給豆瓣CEO阿北寫過公開信。

同年9月22日,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因被打出史上最低分2.0而向豆瓣發出交涉函,稱豆瓣只用一天就毀了青年導演畢志飛12年的心血。後因交涉無果正式起訴豆瓣公司要求索賠1元並公開說明情況等,對此豆瓣表示,如果對方起訴,“我們會按照法律規定參加訴訟程序,相信法院會依法公正審理。”

经常被拿来说事的豆瓣评分,到底有多大影响力?

這場風波尚未平息,憑藉《煎餅俠》成功晉身10億俱樂部的導演大鵬在朋友圈語氣激烈的指責有影評人在電影《縫紉機樂隊》尚未上映時就在豆瓣發佈一星影評,並直言要扇對方耳光,二者你來我往掀起了一場口水仗。

從以上這些導演的態度中不難看出,豆瓣低分差評對他們來說一方面是專業及付出不被認可的憤怒,另一方面也是擔心評分對電影票房走勢的影響。而不到一年之中,如此密集的聲討讓大眾對豆瓣評分的客觀性產生了質疑。

評分網站成行業必爭之地, “網絡水軍”才是行業毒瘤

那麼是否真如某些導演指責的那樣,豆瓣評分真的強大到可以影響票房走勢嗎?

經統計發現,上文提及的這些電影除了《長城》以11.73億進入當年票房榜第七位之外,其他電影票房成績都不算理想,《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甚至只有233.8萬票房,這口“低票房之鍋”是否應該由豆瓣來背呢?

我們通過對比2017年國產電影票房和豆瓣評分發現,二者之間還真沒什麼明顯的聯繫,比如在豆瓣網友看來不值6分的《前任3》和《功夫瑜伽》卻分別以19.26億和17.53億的高票房榜晉身當年票房榜前五名。但豆瓣網友給出8.5分的年度最高分華語電影《相親相愛》卻只有1800萬票房。

经常被拿来说事的豆瓣评分,到底有多大影响力?

如此看來,豆瓣評分對電影票房的影響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但行業對此卻絲毫沒有鬆懈。聰明的宣發人員發現,以豆瓣為首的各大評分網站,主體正是電影觀眾本身,如上文中的正面抗議,反而會引起網友的情緒反彈,於是“網絡水軍”開始大規模默默進場,一方面是主動刷五星好評,一方面惡意打低分黑競爭對手。

2018年初《無問東西》上映時,娛樂營銷人田金雙就指出有團隊有組織有目的在豆瓣、貓眼等網站刷低分、打差評,導致影片一度降低至6.2。隨後又有豆瓣網友指出,該片在半夜時段好評暴漲,水軍之間竟也出現了拉鋸戰。

如此看來,相比較評分網站和打分網友來說,試圖通過操縱輿論影響市場形勢的網絡水軍才是影響行業發展的毒瘤,也是這種現象影響了豆瓣等評分網站的客觀性與真實度。

不過針對此現象,豆瓣CEO阿北曾指出,豆瓣本身的評分機制已有一定的反水軍效應,而且相比較2億用戶的真實觀感,水軍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经常被拿来说事的豆瓣评分,到底有多大影响力?

而事實上,豆瓣綜合高分榜的電影也的確都是世界範圍內廣泛認可的優秀電影藝術作品,相信沒有水軍能把9.6分《肖申克的救贖》拉下神壇,也不會有人會贊同《霸王別姬》是靠刷五星好評拿下的9.5分。

評分網站的“自有屬性”不可忽視,真實的口碑陣地才能促進行業發展

由以上數據不難得出的結論是,影片綜合質量會對網友評分產生決定性影響,但網友打分對票房的影響卻並不絕對,如果觀眾們能更加了解這些評分網站的打分習慣,反而會對選擇電影有正面幫助。

成立於2005年的豆瓣經過13年的發展壯大,註冊用戶已經超過2億人,但這個前身只有1人開發、4人運營的專注於書評、影評、樂評的網站,有著始終無法擺脫的文藝情懷。

在各種互聯網產品積極尋找變現路徑時,豆瓣只是賣賣電影日曆、帆布袋等文藝周邊,頁面廣告位少得可憐。最近開發的付費產品“豆瓣時間”也以作家、詩人等文藝從業者的課程講授為主,為此豆瓣網友笑稱網站能堅持到今天,全靠CEO阿北在天橋下賣碟支撐,也正是這種情懷傳承,導致豆瓣評分更加偏愛小眾非主流電影。

通過對比也不難發現,豆瓣評分相較於貓眼、淘票票等購票網站的打分要嚴苛許多,這也是網站“自有屬性”不同形成的結果。豆瓣用戶整體而言更偏向於年輕化、文化程度高、閱片量高,對電影的要求自然也更加嚴苛。

而淘票票、貓眼的受眾範圍更廣,只要通過網絡購票即可對影片評分,反應的是大量路人觀眾對影片最直接的體驗,相對於豆瓣網大量的電影愛好者不同,這類購票網站的評分隨意度較高,能帶來最直接感官吸引力的電影,例如好萊塢視效大片、情節緊湊故事完整的商業片、喜劇片等更容易得到高分。因此,不同類型的評分網站有其不同的參考意義,並不應該用誰更真實誰更準確來下武斷的定義。

對於電影發行製作團隊來說,與其死磕網友評分,不如將精力用在提升影片質量上,無論是豆瓣還是貓眼、淘票票,都是電影發展需要的輿論陣地。它們的真實性越高,對行業的有效反饋就越高,維護它們的真實性除了平臺本身、電影愛好者外,也是行業本身應該重視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