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做什麼事都磨蹭,怎麼能讓他改掉這個壞習慣?

娪婠翀偲


孩子辦事磨蹭,帶有普遍性。平原春秋願意回答你的問題,謝謝你的關注。你的關注會使我回答的更精彩。

根據孩子磨蹭的原因,採用不同的策略。

多數孩子磨蹭的原因是因為做事分神,精力不集中。對這種原因形成的磨蹭可以這樣做,即把原來的大任務分成一個一個的小任務,給孩子規定多長時間完成一個任務,當孩子完成後,稍微休息,再完成下一個任務。

比如孩子的家庭作業,看孩子作業量和平時做作業的速度,先讓孩子做他喜歡的那一科,在做作業的時間內不能分神,並限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完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就給以鼓勵。然後再做下一科,也是同樣的要求。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後,再把任務分大一些,比如孩子的作業,先做數學和英語,做作業期間要精力集中,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訓練一段時間後再把任務加大,比如孩子的家庭作業,可以直接規定在多麼長的時間範圍一定完成。

有些孩子磨蹭的原因是怕做完了這個任務後,再有新任務。記得我孩子上五年級的時候,為了提高孩子做數學題的速度和難度,總是在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再給孩子加些作業,這樣做了幾次後,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就拖拖拉拉,很長時間完不成,目的就是為了不做家長的作業。每次作業完成,家長再加任務,孩子就會消極怠工,磨磨蹭蹭的。


焦老師講教育


對於孩子拖拉的問題我是深有體會,家裡兩個孩子,大的三歲,小的才一歲多,老大做事呢慢吞吞,性子也是慢吞吞,站她旁邊能把活人氣死,老二別看人家小做事倒風風火火,一有事就立馬行動的動作派,說句良心話,老二比老大好帶多了。

其他的事再怎麼拖拉我都能忍,唯獨早上起床上學和餵飯讓我忍無可忍,一天到晚這兩個時間段我的吼聲是最嘹亮的。鬧鐘定在7點,每天鬧鐘沒響,老二就爬起來了,等把老二的個人衛生弄好了再去挖老大,時間已經過去半小時了,期間無論怎麼樣叫,老大總是愛搭不理滾來滾去就是不起床。還有每晚的餵飯,真是能把人逼瘋,她奶奶追了老大一條街連碗飯都沒喂完,小的不懂事覺得你追著她好玩,可老的吃不消,一兩個月下來,跑能耐了老大,跑瘦了她奶奶。

直到有一天實在忍不住了,扒拉著老大揍一頓,規定了早上要是起不來,那天就直接請假,學校就不永用去了,早飯更是沒有,看你賴床上多久。晚上飯也不餵了,裝碗裡,愛吃不吃,不吃拉倒,零食全部沒收,餓了大概有一個星期吧,然後乖乖吃飯了,也沒有那麼多矯情了,以前特嬌氣,動不動就哭,哭了就找老人告狀,整得別人還以為我是後媽虐待孩子。

總之,孩子的性子不能由著她來,越是縱容越是讓她有恃無恐,趁小小年紀能改就早點改回來,不然大了,性子定型了就難改了。




花開荼蘼60


有,每天早上從穿衣服開始,磨蹭,不願穿別人選的,非要穿自己選的,洗臉磨蹭,刷牙把牙刷遞到手裡放到嘴巴都費勁,好好說還不行,不願意去幼兒園,但是去了幼兒園玩的也挺開心。

磨的煩了揍一頓,天天哭一遍,唉。


大風颳過原野


很多孩子做事情拖拉,除了年齡小,發育階段限制的原因之外,還可能是時間觀念不強,對於拖拉的後果預估不足造成的,要孩子克服掉拖拉的習慣,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t用孩子理解的語言來解釋時間。

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吼叫孩子,“還剩下10分鐘了,快點快點”,這樣急促的催孩子卻往往沒效果,因為對孩子來說,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根本不知道10分鐘是什麼概念好嗎?

我在養育我家孩子的過程中就用了“時間小偷”的概念,讓孩子直觀瞭解時間概念。比如早上送孩子上學,因為路程比較遠,我們一般每天7點20分之前出門,這個時間出發的話,我們抵達學校的時間就剛剛好。那如果出門晚了,可能意味著在路上塞車要耗掉更多的時間。如果孩子因此焦躁不安,我會這樣告訴孩子:

“因為時間小偷把我們時間偷走了啊。

時間小偷長怎麼樣的呢?他最喜歡讓我們睡懶覺/收拾東西太慢了/發呆沒記著看時間(加入客觀描述詞),我們一不留神,時間就被偷走了。現在路上也堵,我想我們得做好心理準備,得遲到了。”

2.\t讓孩子自己來安排時間行程。

讓孩子做自己時間表的主人,自己找到方法去打敗時間小偷。當然,我們可以和孩子互相提醒,比如明天要出門做什麼事情,前一晚上是不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行李,讓孩子瞭解哪些辦法可以趕跑“時間小偷”。

3.\t讓孩子承擔拖拉自然後果。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替孩子著急,如果再不怎樣,就會怎樣了;大人這樣用言語的方式告訴孩子,孩子體會是不深刻的。不妨在孩子可承擔的範圍內,讓他直觀瞭解這樣做的後果。比如,總是拖拉容易遲到,那就試著隨孩子去,讓他去承擔遲到的後果——比如可能被老師責備,那下次孩子就會記住不能在早上拖拉了,或者即使拖拉他也應該瞭解底線在哪裡。

總之,在對戰拖拉這方面,重要的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優化,讓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起作用,而不是我們大人的催促。


萌芽研究所BUD


做事磨蹭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很多家長一提到這個問題就非常頭痛,怎麼說叫也改不掉,收效甚微,怎麼解決孩子愛磨蹭拖拉的問題呢?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孩子拖拉?其實又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總以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去衡量孩子。當孩子達不到大人的要求,家長就會訓斥批評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做會導致孩子思維上的懶惰:我已經很盡力去做了,還是不對,不如推拉一陣再說。

我們成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做一件事那麼簡單,怎麼到孩子那裡,就慢得像蝸牛。

“不就是吃個飯嗎?那麼慢!”“不就是穿個衣服嗎?有那麼費勁嗎!”孩子之所以“慢”,是由他們的生長髮育特點決定的,精細動作熟練度需要慢慢養成,才能慢慢變強大。而且我們大人自己吃飯穿衣練了多少年,而孩子才剛剛開始學習!所以這樣對比有失公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審視。

2.急性子的爸媽與慢熱型的寶寶。有的寶寶天生就是慢熱型,做事情一點點行進、慢慢完成。這時急性子的父母受不了,這孩子咋這麼拖拉,時時嘮嘮,給孩子貼上“拖拉”的標籤,進行這樣的心裡暗示,也許孩子會更加拖拉了。

3.給孩子佈置難以完成的或者不感興趣的作業或者任務。父母總是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給孩子們規劃好要完成的任務,或者作業。作業做完了,再來一本奧術題,再來兩本作文書;週末各種補習興趣班排的滿滿當當的,孩子很累,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只好無聲的抵抗,做事越來越拖拉了。


那麼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拖拉”呢?

1.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視角去體會孩子、理解孩子,降低對孩子的標準。

通過平日的觀察和孩子的個性發展特點,對孩子做一件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要有大概的預估,並且把預估的時間提前留出來。

如我們通過一段時間觀察,預估到孩子吃飯大概需要20分鐘,那麼我們就需要提前10-15分鐘,讓孩子有個緩衝的餘地。提前有了心理準備和時間安排,家長也就不會嘮叨和督促、焦躁和慌亂,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2.結合孩子的年齡發育特點,通過巧妙的方法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學會暫停,靜待花開。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件從開始到完成看似簡單,其實對於孩子來講,每個新技能的學習都是不小的挑戰。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暫停”,一點一點的熟練,家長要多陪孩子反覆練習才會熟能生巧,相信有一天“小拖拉”不見了。


3.家長對孩子發佈要求時時,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

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會自己判斷一下你給的指令對他來說難不難,然後決定是否去做。記得女兒幼兒園大班時,每天早早著急上班的我,對著女兒一連串要求:趕緊刷牙洗臉拿上牛奶換好鞋子出門,好幾次女兒愣愣的望著我,我意識道自己的指令出問題了。

這麼一連串的要求會讓小朋友蒙圈的,他們往往只能聽到第一個。如果我們把一次只說一件事,至多兩件事(最好用連詞連接起來),那就很容易讓他們理解並接受。

4.父母減少發號施令,培養孩子的時間觀。

家長要給孩子自主權,鼓勵孩子自己做出計劃,自主判斷、自己選擇。比如自己計劃晚間的作業安排、洗漱安排、閱讀安排、娛樂安排等,並和孩子商量給予合理化建議。小一點的孩子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


5.父母要起帶頭作用,幹事情有計劃,不拖拉。很多時候拖拉都跟生活習慣、家庭制定的時間計劃表有關係。我們也要反思自己制定的時間表是否科學,是否契合孩子的發展特點。是否給孩子起到帶頭示範作用,家庭成員在計劃的時間,需要完成的任務,一定要守時完成,並多和孩子交流這樣做的好處。如何孩子有進步,一定要肯定和表揚孩子。

6.可以採用繪本讀物(小一點的孩子)和名人傳記歷史故事(大一點的孩子)等交流方式,引導孩子節約時間,告別拖拉,樹立自信。比如《金老爺買鍾》、《再見了,拖拉》、《時間商店》、《名人傳記》,從而讓孩子理解抽象的時間概念,學會珍惜時間。


告別小拖拉,一定有方法。做一個細心的、有教育智慧點家長,你一定可以的。以上的觀點不知否有用,歡迎大家討論留言。


愛上幼兒園


這位媽媽你好,我是T媽,深表同感,孩子磨蹭的確會讓人抓狂。

但,相信我,10個孩子10個會磨蹭~ 所以彆氣~

你我都會磨蹭,何況是孩子?瞭解磨蹭的背後

磨蹭拖延有時候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人在拖延的時候,潛意識裡會認為只要等足夠長的時間,這件事情就會消失,就不用去做了。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拖延的事情是人不想去做的。

就好比,你在公司裡,老闆給你一個工作,你做起來有困難, 不想做,也會拖延,這是一個道理,所以不要太苛責孩子。

你讓孩子洗臉,他沒反應,其實是一種反抗,因為他可能在玩,他不想停下來玩,不想被洗臉這件事情給打斷。

拖延症怎麼辦?

這裡有幾個解決辦法,供參考

1、建立規則。這個非常重要。

我們要給孩子建立一餓日常規則。比如:每天睡覺前的流程是這樣的:

7:30-8:00:讀繪本

8:00-8:30:讀英語

8:30-8:45:刷牙+洗臉

8:45:互相擁抱說晚安,然後上床

類似這樣的流程,要每個細節都羅列下來,並且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要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孩子是非常樂於一起制定規則的。

2、給每個規則拍照

這是一個非常好玩的方法。你把規則建立後,可以打印出來做一個表格,貼在家裡醒目的地方。並且經常問孩子:下一步要做什麼了?讓他們對規則瞭如指掌。還可以給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拍照並且貼在這個表格邊上,例如:刷牙拍照、洗臉拍照。增強趣味性。增強記憶。

3、明白遵守規則需要時間

家長一開始要明白讓孩子完全遵照這個規則去做,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要有耐心,並且要堅持和堅定的貫徹,不過態度要溫和。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是下定決心要去貫徹這個規則的。

其實孩子是喜歡按照規則辦事的。

4、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吃吃拖延的虧

有些孩子是要吃過虧以後才會長記性的~ 那就讓他吃次虧吧!比如:不洗臉一直拖延,等到意識到已經要上課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吃次虧,他以後就不會啦~

5、最後重申:規則制定後,必須認真堅持貫徹,不能改變!

(我是T媽,美國正面管教講師,兒童科技教育企業合夥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和你分享如何管教孩子,如何陪孩子玩)


T媽陪娃玩


孩子做事肯定要比大人慢些的,父母一定不能以自己做事情的速度要求孩子。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分析孩子做事情磨蹭的原因及對策。

1、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去做這件事情。

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早上起床特別慢,穿件衣服要30分鐘,洗臉刷牙要30分鐘,每天都早快點快點的催促聲中,大大小小都氣呼呼的度過一個個寶貴的早晨。

很明顯孩子還沒有睡夠,睡眠不足,大腦怎麼也不聽使喚,總是不知不覺就開始發呆,如果父母沒有提醒,很快就睡過去了。這種精神狀態,大人做事速度也會慢一些吧。

對策:晚上提前1-2個小時睡覺,告訴孩子第2天7點鐘必須起床,爭取第一個到教室。孩子一般都會痛快答應的。第2天早上7點,來到孩子房間,親親他,給他捏捏背,直到孩子醒過來,帶著孩子去衛生間洗臉、刷牙,自己也洗臉刷牙,和孩子比賽,看誰快,進一步激發孩子快快行動的慾望。然後回到臥室,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小一點的孩子,在陪在 旁邊鼓勵他或者適當幫助孩子,大一點的孩子,就告訴他,邊穿衣服和時針比賽,時針走了一大格,寶寶能穿好衣服,那寶寶就是第一名,媽媽在門口等寶寶。讓寶寶自己穿衣服,避免寶寶穿不好就責罵,讓自己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

如果孩子還是拖沓,沒關係,他就不能第一個到教室,如果因為他的拖沓而遲到,他還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寶寶們也都喜歡錶揚不喜歡批評,批評幾次,他自己也知道起床、穿衣服不要玩耍就能得到老師的表揚。

孩子在沒有準備好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隔著房間喊,該幹什麼事情了,這時候的寶寶根本聽不見媽媽的指令。媽媽要走到寶寶面前,看著寶寶,寶寶也看著媽媽,直接告訴寶寶下面要做什麼事情,詢問寶寶知道怎麼做嗎?如果不知道,媽媽要一直陪同寶寶,告訴或指導寶寶怎麼做。如果寶寶常做,那媽媽等著就好了。

2、寶寶不會做這件事情或者媽媽指令不清晰,寶寶也可能磨蹭。

比如,馬上要開飯了,媽媽對寶寶說,去廚房那一個碗。新手媽媽都覺的這是非常非常簡單的事情,可對寶寶來說,寶寶不知道廚房哪裡有碗,而且那麼多碗,拿哪一個呢?媽媽見孩子去廚房了十分鐘了,碗沒拿出來,卻開始玩一個鍋蓋,頓時火冒三丈。

對策:媽媽帶著孩子,拉開碗櫃,拿出孩子常用的小碗,給孩子示範幾次,孩子就知道了。

放學了,媽媽對孩子說快去做作業,我去給你燉排骨。孩子聽話地來到書桌旁打開數學小卷,可那些應用題,怎麼都不會做。孩子思考著,還是做不出來,媽媽總說要多幾遍題目,孩子讀了5遍了,還是不懂。時間飛逝,排骨燉的半熟了,米飯也悶在鍋裡了,媽媽來到書房,發現孩子還沒有做完2頁的小卷,頓時火冒三丈。

對策:問問孩子,為什麼沒有做完,不會做的題,仔細思考了嗎?如果還不會做,就空在哪裡,等媽媽來幫忙,自己先做別的作業。每天放學,先和孩子商量好作業計劃,把孩子有困難的作業放到後邊,然後,媽媽做飯,孩子做作業。

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本來孩子越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短,媽媽要有意識的鍛鍊孩子的控制力,一點點延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寫作業,也要40分鐘左右休息10分鐘。

4、孩子快速做什麼事情,父母要儘快表揚。不要給孩子貼上磨蹭的標籤。

5、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

比如,我孩子小時候練鋼琴,每天都磨蹭到10點,還要我承諾各種條件才肯練。就是應為他不喜歡,我果斷停了鋼琴課。

6、孩子故意磨蹭。

比如,孩子快快做完作業,媽媽就會佈置更多的作業,那還不容磨蹭到快睡覺,媽媽就沒辦法再佈置更多的作業了。

比如,孩子喜歡爸爸陪同寫作業,媽媽怎麼督促都不寫,非要等著爸爸來,在爸爸的陪同下開始寫作業。


努力的喜媽


我覺得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做事情比較拖延,有時候事情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著急……我覺得吧,很多時候跟自己家裡人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的行動力都有關,具體分析如下:

當我發現自己做事情比較慢,磨蹭時,比如洗個澡要半個小時或以上,起個床到出門也要半個小後才能真正出門,每次外出準備東西總要磨蹭那麼一陣。我發現大部分家裡人也有一樣的毛病,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後來我就想了,這個跟家庭氛圍也是有關係的吧?如果一個家庭大部分成員的習慣都是如此,其他成員很容易受到其影響,從而也有一樣的症狀和特點。比如自己周圍都是積極向上的人,自己無形中也會不斷的提醒自己積極些,正能量些,相反亦然。當然我並不是說環境決定一切,個人的計劃和行動力也很重要的。

當我一個發現自己是拖延癥結者時,我也會回過頭去分析自己為什麼會拖延,什麼原因拖延,是不是就不能及時完成事情了?我發現啊,有時候事情不那麼著急,雖知道然自己要去做,但我總給自己藉口:還有時間,遲點再做也可以的。於是心安理得的刷朋友圈,瀏覽信息,看視頻……一晃時間過了,才發現事情還沒有開始做,於是就火急火燎的去做,有時候沒有做完又不得不熬夜。很多時候不是自己不知道不應該這樣,也給自己很多暗示和加油鼓勁。有時候也能湊效,早早的完成事情,也能在半個小時內出門什麼之類的,只是依然會反覆的拖延(捂臉)。

後來看了《拖延心理學》才發現這個是大多數人的毛病,也有其心理的成因。書中給的建議是細化自己的計劃,最好是精確的記錄自己在具體的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再一個個的劃掉自己已經做完的事情,以此來分散目標,做起了不那麼吃力也容易完成。看著自己已經完成的一個個鉤,也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真正把自己的行動細化到每一個點,真正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至於你孩子的情況,先不要著急。不是你孩子不知道要去洗臉什麼的,只是他暫時不想去做事情而已。如果想改變孩子的拖延症狀,先要讓孩子意識到拖延帶來的一些壞處——當然不吃虧就不長記性,適當的給孩子試錯,再慢慢的幫助孩子細化計劃的時間,逐漸改變其拖延的習慣,當然這個過程會有反覆,家長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了。


浮媽雲


很多家長都會反映,孩子做事特別墨跡,慢得不得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家長在向孩子發脾氣之前,可以先試著找找原因。孩子的每個問題都與家長的教育密不可分。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每個愛磨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停催促嘮叨的家長。就是因為家長不停地催促,孩子對這樣的語言已經麻木了,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味道,漸漸地也就屏蔽了家長催促的言語,因而,要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首先需要家長學會控制情緒。不要一碰到孩子慢,就急的不得了,比如說,孩子早上出門慢,那就讓孩子試試“遲到”的感覺,當孩子發現家長不再催促時,他自己也會知道著急,一旦孩子知道著急了,那麼他就會自己學著承擔,自己學著負責。這樣做的好處,不僅讓孩子承擔後果,還能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



除此之外,家長也需要幫助孩子加強時間管理,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時間觀念對於孩子來說,是很抽象的,比如你跟他說5分鐘,他不知道具體有多長,更不知道時間的珍貴,所以你說5分鐘,他確實是答應你了,但是事實上到了5分鐘,他自己卻渾然不知。因而,家長可以幫助還是認識鐘錶,或者給孩子買類似於沙漏的計時器,告訴孩子做某件事情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也讓孩子漸漸地懂得了5分鐘到底大概有多長的時間。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溝通。家長一開始不能對孩子的要求特別高,而是要慢慢地,一步步地來,先設定一個比較低的目標,等孩子能夠達到要求後,再慢慢地提高標準。在實施過程總,如果發現孩子不能夠完成,不要一上來就急躁或是責罵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探討下,為什麼做不到,是不是有什麼原因,等等。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才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家長放平心態,不那麼急躁,相信孩子的很多問題都能一一解決。


Hikari讀書育兒


這種現象與孩子小時候沒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不能及時、很好的糾正現在生活中磨蹭的習慣,這種行為會蔓延,導致孩子上學後學習上的磨蹭,進而會成為學習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給孩子買來鬧鐘,給孩子戴上手錶,教孩子認識鐘錶,讓孩子真實感受五分鐘、十分鐘...時間段的長短,比如做十分鐘遊戲、看二十分鐘電視、讀半個小時書等,到時間即停;給孩子演示立刻、馬上、趕快等時間詞的實際意義,讓孩子在腦海中形成概念。

父母做好榜樣

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做事、與孩子說話、做遊戲,決不拖泥帶水,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到時間就做、到時間即停,說到做到。

變通方法,多鼓勵引導孩子

開始時不要強制命令孩子,“趕緊快去做什麼”,孩子肯定不樂意聽,甚至裝做聽不見來無聲抵抗,要善於採用迂迴變通的戰術智取。比如喊孩子洗臉,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今晚咱倆一起比賽洗臉吧?誰贏了給誰講個故事(演個小狗、騎個大馬...)”孩子喜歡什麼就說什麼。孩子表現好了,就及時表揚,在他在意的人面前表揚讚美。平時也可以找些相關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多方位來引導。

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必定是一個時間觀念極強孩子。因此,在孩子幼兒時期,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去引導孩子,加強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頭條號“嘉媽育兒經”願和你一起分享育兒中所思所悟,歡迎探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