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獨孤天下》中的宇文護歷史上是怎麼樣的人?

雪域月舞


先說答案

宇文護小時候正直而有些氣度,長大後沒有什麼軍事才能,生性孝順父母。

由於沒什麼學問,掌握朝廷大權之後,宇文護親近小人,作威作福,專權獨斷。目無君主,作出君主無法容忍的事情。

毫無顧忌的違背忠孝的節操,弒殺君主這樣的大罪他也毫無悔意的去做。

總的來說,按照《漢書·古今人表》中的九品之法評定:

宇文護是一個下等偏中,第八品的夷人。

宇文護評價

《周書·列傳·卷十一》對宇文護是這樣評價的:

“有周受命之始,宇文護寔預艱難....護寡於學術暱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無君之心,為人主不堪之事。忠孝大節也,違之而不疑;廢弒至逆也,行之而無悔。終於身首橫分,妻孥為戮,不亦宜乎。”

“護性甚寬和,然暗於大體。”

也就是說:

宇文護沒學問,親近小人,作威作福,專權獨斷。目無君主,作出君主無法容忍的事情呢。毫無顧忌的違背忠孝的節操,弒殺君主這樣的大罪他也毫無悔意的去做。

宇文護性格比較寬厚,但是不識大體。

為什麼這麼說呢?

《周書》還有一段這樣記載:“自恃建立之功,久當權軸。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諸子貪殘,僚屬縱逸,恃護威勢,莫不蠹政害民。上下相蒙,曾無疑慮。”

這一段是說:

宇文護自恃有建國立邦的功勳,長期擔任宰相的職位。凡是他委派任用的人,都不稱職。加上他的兒子們貪婪殘暴,部屬驕縱橫逸,仗恃宇文護的威力權勢,沒有誰不是敗壞政治殘害百姓的。上下相互欺矇,毫無疑慮。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北周文帝宇文泰病逝,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接掌國政。直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前後執政十五年之久。

執政期間,連殺宇文覺、宇文毓二帝。在政治鬥爭中先後誅殺了政敵趙貴、獨孤信、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恆、宮伯乙弗鳳等。

《周書》中還有:“幼方正有志度”、“護性無戎略”、“護性至孝”、的記載。

也就是說:

宇文護小時候正直而又氣度,(長大後)沒有什麼軍事才能,生性孝順父母。

小時候正直有氣度

宇文護小的時候,宇文泰的幾個兒子都年幼,於是就將家中的事務交給宇文護管理,全家上下不需嚴格整治就莊敬和睦。

缺乏軍事才能

長大後,在隨宇文泰征戰東魏期間,同於謹南征南梁期間,立下一些戰功。但獨立領軍,少有戰果。

如大統九年(西元543年)三月,擔任主帥的邙山之戰中,中計被東魏軍包圍,由於都督侯伏侯龍恩挺身抵禦,才倖免於難。

保定四年(西元564年)會同突厥軍攻擊北齊,宇文護擔任主帥,調二十萬大軍屯兵邙山。卻因為自大沒有足夠的偵查兵,結果被北齊騎兵突襲,辛虧有尉遲迥率數十騎抵抗,齊國公宇文憲又督率邙山諸將抵抗,全軍才得以返回。

孝順母親

宇文護是鮮卑人,民族傳統孝順父母。

宇文護的母親閻姬與皇第四姑及親屬,都淪落在北齊,全部被幽禁著。

宇文護當上宰相後,常常派密使尋找,但探聽不到他們的音訊。

保定三年(西元563年),齊主聽聞周、匈奴將聯合攻齊,大為恐懼,答應將宇文護的母親送回。

保定四年,皇姑先回,帶回了宇文護母親的信,宇文護回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件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齊主沒有立刻送回宇文護的母親,雙方書信來往多次。

直到周主準備下最後通牒的時候,齊主才送回了宇文護的母親。

《周書》記載,迎回母親後,“護與母睽隔多年,一旦聚集,凡所資奉,窮極華盛。”

宇文護對母親所有的供給侍候,都極為豪華豐盛。

宇文護大事記

生卒:513年-572年

民族:鮮卑

大事記

西元513年:

北魏延昌二年,宇文護出生於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是北周文帝宇文泰長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為宇文泰之侄。

西元524年:北魏正光五年,宇文護十二歲時,父親宇文顥去世,他隨同父輩在葛榮軍中。葛榮失敗以後,遷居晉陽。

西元530年:永安三年宇文泰入關,宇文護因為年幼而未隨從宇文泰。

西元531年:普泰元年,宇文護從晉陽來到平涼,時年十九歲。協助宇文泰處理家務。

西元532年:太昌元年,宇文泰出鎮夏州,留下宇文護隨侍賀拔嶽。西元534年:永熙三年,賀拔嶽被殺害,宇文泰前往平涼,封宇文護為都督,隨宇文泰征討侯莫陳悅,將其擊敗。

西元535年:大統元年,因迎接西魏文帝元寶炬有功,宇文護被封為水池縣伯,食邑五百戶。

西元535年-551年:大統初年,加授通直散騎常侍、徵虜將軍。又以參預定典樂之功,晉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戶。曾隨從宇文泰活捉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大戰河橋,每次均立下戰功,升為鎮東將軍、大都督。

期間

西元542年:大統八年,晉升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西元543年:大統九年三月,在邙山之戰中,宇文護率領先鋒諸將被東魏軍包圍,都督侯伏侯龍恩挺身抵禦,才倖免於難。當時,趙貴等軍也已退卻,宇文泰於是撤軍。宇文護因此而被免官,但很快又恢復原職。

西元546年:大統十二年,加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封中山公,食邑增加四百戶。

西元549年:大統十五年,出鎮河東,升大將軍。

西元554年:西魏恭帝元年九月,宇文護與於謹南征攻佔南梁江陵。宇文護因此戰立功,其子宇文會被封為江陵公。同年回師時平定襄陽蠻族統帥向天保之亂。

西元555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泰在雲陽病故,臨終前將國家大事託付宇文護,宇文泰去世後,宇文護秘而不宣,到長安才將喪事公佈。當時宇文泰嫡長子年紀尚幼,強敵在側,人心不安。宇文護治理內外大事,安撫文武百官,人心才逐漸安定下來。

西元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護迫使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

西元557年:北周孝閔帝元年,宇文覺(孝閔帝)稱周天王,建立北周。拜宇文護為大司馬,封晉國公,食邑一萬戶。

同年:與宇文泰同輩的大將軍趙貴、獨孤信等人不服宇文護專政,策劃襲殺宇文護。宇文護乘趙貴入朝之機將其捉拿,凡參與者一律處死。隨後宇文護與孝閔帝因執政權發生衝突。宇文護於是與尉遲綱合謀廢立之事,先設計誅殺乙弗鳳,並使宇文覺身邊沒有侍衛;接著派賀蘭祥逼迫宇文覺遜位,將他貶為略陽公並幽禁,隨後將其殺害。宇文護到岐州迎立宇文毓為帝,立為北周明帝。

西元558年:北周明帝二年,宇文護被任命為太師,賞賜輅車、冕服,其子宇文至被封為崇業郡公。後改雍州刺史為牧,讓宇文護擔任,並賞賜他鐘磬類樂器。

西元559年:武成元年,宇文護上表請求把朝政大權還給明帝,明帝答應了他的請求,但軍國大事仍然委託於宇文護。

西元560年:由於明帝性格聰慧,有識見膽量,宇文護很懼怕他,武成二年,宇文護悄悄命令李安,乘明帝進食之機在食物中下毒,於是明帝臥病而死。宇文護奉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百官各統領己職,聽命於宇文護。

西元561年:保定元年,周武帝任命宇文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令五府受天官統領。詔令在同州晉國公府邸建立德皇帝宇文肱的別廟,讓宇文護祭祀。

西元563年:保定三年:周武帝下詔說:“大冢宰晉國公宇文護助朕完成帝業,安養天下百姓,功勳無比。從今以後,詔誥及官方文書一律不準直稱他的名字。”宇文護上表,一再謙讓。

西元563年:保定四年,突厥率軍來赴約會,同攻北齊。九月,宇文護率領二十萬大軍伐齊。由於輕敵,被北齊擊敗。

西元567年:天和二年,宇文護的母親去世,隨即下詔,令宇文護出來處理政事。

西元569年:天和四年,宇文護巡視北部邊境城鎮,到靈州返回。

西元572年:天和七年三月十八日,宇文護從同州(今陝西大荔)回到長安。宇文護奉詔入殿之後,按照宇文邕所言,向太后朗讀《酒誥》。還未等讀完,宇文邕用玉笏從後面打他,宇文護倒在地上。宇文邕又令太監何泉拿御刀砍他。何泉害怕,砍下去後沒有傷著宇文護。當時衛王宇文直預先藏在室內,於是衝出來將宇文護殺死。隨後下令逮捕宇文護之子柱國譚國公宇文會、大將軍莒國公宇文至、崇業公宇文靜、正平公宇文乾嘉,以及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祖、宇文乾威等人,並逮捕柱國侯伏侯龍恩、龍恩之弟大將軍萬壽、大將軍劉勇、中外府司錄尹公正、袁傑、膳部下大夫李安等人,在殿中殺掉。

西元574年:建德三年,宇文邕下詔恢復宇文護及其諸子原來封爵,追加宇文護諡號為“蕩”,並將宇文護重新安葬。



平凡2850


要說熱播劇《獨孤天下》裡面誰最圈粉,倒不是男主角楊堅,而是配角宇文護。

電視劇中,他與獨孤般若的一段愛而不得的愛情看哭了所有人,那一句“沒有了你,我要這江山有什麼用”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這分明是男女主角的戲碼呀!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宇文護是什麼樣的,真的是這樣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情種嗎?

一.權臣

宇文護在歷史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權臣,揹負著“廢三帝,殺三帝”的惡名。

北魏末年,宇文泰擁立北魏皇室元修,後毒死元修擁立元寶炬,建立了西魏政權。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深得宇文泰信任和重用,跟隨宇文泰南北征戰,頗有軍功。

宇文泰死時,嫡子宇文覺年僅15歲,其他兒子也都年少,無力處理政務,於是宇文泰將國家政權交給侄子宇文護來打理。

西魏恭帝三年,宇文護迫使元寶炬禪位於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為孝閔帝,建立北周。宇文護為大司馬,封晉國公。

相比宇文泰來說,宇文護在朝堂上的跋扈專斷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他柱國看到之後,對此不滿,因此,趙貴與獨孤信密謀刺殺宇文護,消息敗露,趙貴被處死,獨孤信自盡。由八柱國共同統治的西魏,開始慢慢變為由宇文一族執政的北周。

即便如此,宇文護仍然戰戰兢兢,因為他不但要面對其他柱國對他的不滿與排擠,更要面對皇帝的猜疑,這也正是他無法自已稱帝的原因,人心不穩,政權不完全在他的手中。

面對宇文覺的猜忌,宇文護先幽禁,後殺害了宇文覺,立宇文毓為明帝。

誰知宇文毓是個聰明人,有膽量有見識,讓宇文護感到害怕,於是他再一次下決心,毒殺了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北周武帝。

二.孝子

北魏年間,高歡掌握了北魏政權。一些人不願意臣服於他,紛紛出逃入關中,其中就包括宇文泰,宇文護,獨孤信,楊忠(楊堅父親)、李虎(李淵爺爺)。

但是他們的家眷卻都留在了晉陽,其中包括宇文護的母親閻姬,後來就被高歡幽禁。

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二國多年對峙,後來,宇文護廢魏帝建立北周逐漸壯大,東魏進入北齊統治時期勢力漸弱。

為了緩解緊張局面,北齊釋放宇文護的母親閻姬回北周,並以其母名義寫了《為閻姬與子宇文護書》。

錢鍾書曾經讚歎:“北齊無文章,惟《閻姬與宇文護書》”。

宇文護看到之後心中悲痛,寫下了《報母書》。“區宇分崩,遭遇災禍,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受形稟氣,皆知母子,誰同薩保,知此不孝!天地隔塞,子母異所,三十餘年,存亡斷絕,肝腸之痛,不能自勝!”

情深意切,字字血淚。

三.

宇文護的妻子元氏乃元子均之女。

天和七年,宇文邕以勸誡皇太后少喝酒的理由將宇文護騙到太后之處,在宇文護讀《酒誥》的時候,宇文邕用玉笏打宇文護的後腦,並令人殺死他。

一代權臣便如此死去。

宇文護雖然貪戀權勢,囂張跋扈,但是在宇文泰死後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執政對於宇文家族統治地位的確立和北周政權的穩定作用很大。

更多故事,請關注歷史紅顏說。


歷史紅顏說


看《獨孤天下》讓我們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宇文護,在正史中,關於宇文護有如下記載:

血脈傳承,建功立業

宇文護,字薩保,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南北朝時期,北周權臣。

宇文泰年幼時端莊正直,又有志向和氣度,被祖父所喜愛,對他的期望勝過他的各位兄長。北魏正光五年宇文護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隨同父輩在葛榮軍中歷練,葛榮失敗以後,遷居晉陽。永安三年,宇文泰入關之時,宇文護因為年幼而未隨從宇文泰。


普泰元年,宇文護從晉陽來到平涼,時年十九歲,當時宇文泰的兒子們都還年幼,就委託宇文護管理家務。宇文護雖不施威,而將內外治理得森然有序,宇文泰曾誇獎宇文護的志向、氣度都很像自己。

泰昌元年,宇文泰出鎮下州。留下宇文護跟隨賀拔嶽,永熙三年賀,賀拔嶽被殺害,宇文泰前往平涼,宇文護為都督,隨宇文泰征討侯莫陳悅,將其擊敗。大同元年,宇文護因迎接西魏文帝元寶炬有功,被封為水池縣伯,食邑五百戶。 大統初年,加授通直散騎常侍,徵虜將軍。

宇文護曾隨從宇文泰,活捉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大戰河橋,每次均立下戰功,升為鎮東將軍、大都督。大統八年,晉升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大同九年三月,在邙山之戰中,宇文護率領先鋒諸將被東魏軍包圍,都督侯伏侯龍恩挺身抵禦,才倖免於難。當時趙貴等軍也已退卻,宇文泰於是撤軍,宇文護因此而被免官,但很快又恢復原職。


大統十五年,出鎮河東,升大將軍。 西魏恭帝元年九月,宇文護與於謹南征南梁江陵。宇文護率領輕裝騎兵為先鋒日夜兼程,又派人進攻南梁邊境城鎮,逐一佔領,並活捉南梁巡營偵察的騎兵,一直禁閉江陵城下。

城中守軍沒有料到大軍來得如此之快,紛紛驚慌失措,宇文護又派兩千騎兵,切斷長江渡口,徵集船隻以待後援大軍開到之後,包圍了江陵,並將其攻佔。當初,襄陽蠻族統帥向天保等萬餘人,憑藉險要的地勢準備作亂,大軍回師時,宇文護率軍將其蕩平。

臨危受命,廢魏立周

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泰西行巡視,到黃河屯山的時候患病,派人傳見宇文護。宇文護見到宇文泰時,宇文泰已經病危。宇文泰對宇文護說:“我如今命在旦夕,恐怕不久於人世,我的兒子們都還年幼,但是外敵內憂尚未平定,此後國家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能勉力從事完成我的志願。”


宇文護淚流滿面,接受了命令。行至雲陽,宇文泰去世。宇文護秘而不宣,到長安才將喪事公佈。當時宇文泰兒子年紀尚幼,強敵在側,人心不安,宇文護治理內外,安撫文武百官,人心才逐漸安定下來。

從前宇文泰常說:“我得胡人之力”,當時人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到了這時,人們才明白是指宇文護。宇文泰被安葬完畢之後,宇文護藉口天命當有歸屬,派人婉言勸說西魏恭帝,讓西魏恭帝讓位。

西魏恭帝三年,宇文護迫使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次年,宇文覺稱周天王,建立北周。拜宇文護為大司馬,封晉國公,食邑一萬戶。

能臣主政,君弱臣強

宇文泰同輩的大將軍趙貴、獨孤信等人不服宇文護專政,策劃襲殺宇文護。宇文護趁趙貴入朝時,將其捉拿,凡參與者一律處死,不久宇文護又被皇帝晉升為大冢宰。

當時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恆等人,在宇文泰之時就是朝廷重臣,見宇文護執政,擔心受到排擠,就秘密拉攏親信。並規勸孝閔帝說:“自從宇文護除死大將軍趙貴以來,威望和權力都與日俱增,謀臣宿將都依附於他,大小政事都由宇文護決斷。看來宇文護會越來越不遵守君臣之道,他的勢力恐怕要進一步擴大,望陛下早做打算。”


不久之後,他們又進言說:“以先王那樣的聖明之君,尚且委託李植、孫恆處理朝政,如今相互扶持事情沒有不成的。況且宇文護長說自己想效法周公,聽說周公代君王處理朝政七年,然後還政於周成王,如今陛下還能設想宇文護七年後會像周公那樣嗎?懇請陛下不要遲疑。”孝閔帝更加相信他們的話,在宮中組織武士練習擒拿之術。 宇文護暗地裡知道了這件事,他便把李植、孫恆外派出去,孝閔帝經常想把這兩個人調回自己身邊。

宇文護對孝閔帝說:“天下之間的至親莫過於兄弟,我受叔父臨終重託,輔佐您成為天子,我自己也位極人臣,對於我來將已經沒有什麼其他的需求了,我只想幫助陛下治理好天下而已,希望您能瞭解我的一片苦心!”說完之後,宇文護便一直痛哭不已,但是孝閔帝還是對宇文護有所猜忌並不放心。 宇文護加緊把控朝政,孝閔帝便讓心腹計劃除掉宇文護,宇文護派當時統領禁軍的尉遲剛,率領禁軍把企圖作亂的人全部抓了起來,又派賀蘭祥逼迫孝閔帝退位,並把他幽禁在他從前的府邸。


然後宇文護召集群臣,對大家說:“我受先祖重託,輔佐宇文覺成為天子,本想盡心盡力輔佐其成就大業一統天下,現在宇文覺親近小人、猜忌骨肉,荒淫無道、濫殺功臣。寧都公宇文毓年輕而有德行,仁愛孝悌,為天下人所敬仰,今我欲廢昏君而另立明主,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大臣們都說:“這是您的家事,聽從您的安排!”

權臣之謀,明帝之命

宇文護處死了李植、孫恆等人,並把孝閔帝的寵臣全部誅殺,不久之後把孝閔帝也殺死。宇文護擁立宇文毓為帝,是為北周明帝。 北周明帝二年,宇文護被封為太師。



武成元年,宇文護上書,請求將軍政大權交還給明帝。明帝答應了宇文護的請求,但仍將軍國大事委託於宇文護處置。明帝性格聰慧,有膽有識,宇文護十分懼怕明帝。有一個叫李安的人,因為廚藝了得,曾經受到宇文護的提拔,如今他在御膳房任職,宇文護便讓李安在明帝的飯菜中下毒,用慢性毒藥毒殺周明帝,不久之後明帝中毒而死。

鋒芒內斂,謙卑有禮

宇文護擁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稱為北周武帝,文武百官各司其職,各謀其政,均聽命於宇文護。從宇文泰擔任丞相起,就設立左右十二軍,由丞相節制,沒有丞相的手諭,便不得隨意調動軍隊,到宇文護執政時更是如此,任何軍國大事均須宇文護決斷之後才呈報皇帝,皇帝實際上不過是個發號施令的傀儡,真正的軍國大權,一直牢牢掌握在宇文護的手裡。



宇文邕這個皇帝不簡單,他和明帝不同,儘管也聰慧無比,卻不鋒芒畢露,處處以宇文護為尊。他鼓動宇文護和突厥和聯合討伐北齊,但由於宇文護並沒有什麼軍事才能,因此儘管大軍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但是討伐北齊的行動,卻以失敗告終。

宇文護無功而返,他和眾將到宇文邕面前請罪,宇文邕表現得十分豁達,赦免了宇文護和中將知罪,並主動承擔了討伐北齊失敗的責任,說這是朕的過錯,不是太師的責任。

強君之變,權臣之宿

宇文護為人寬厚,他任命的人,能力大多不能夠勝任工作,他的幾個兒子也個個驕縱,仰仗宇文護的權勢為所欲為。宇文邕為了對付宇文護便和衛王宇文直,一起秘密策劃對付宇文護的辦法。

天和七年三月十八日,宇文護從同州回到長安,宇文邕駕臨文安殿,召見宇文護,隨後領其到含仁殿拜見皇太后。宇文邕安排宇文護勸皇太后少喝酒,趁著宇文護誦讀詔書的時候,從身後襲擊他,將他打到在地。

宇文邕命令手下的宦官砍死宇文護,可宦官因為膽小沒有砍中,這時一直藏在旁的衛王宇文直衝出來,殺死了宇文護。隨後宇文邕下詔,將宇文護連根拔起,其子嗣、新朋、黨羽一律剷除。

不久之後,衛王宇文直業因為謀反,被周武帝宇文邕幹掉。建德三年,宇文邕下詔,恢復宇文護爵位,追諡為晉蕩公。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目送歲月,目送歷史。

關於宇文家族的崛起,咱們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由於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將都城南遷洛陽,以洛陽為中心的南部逐漸全盤漢化,形成了門閥士族,而北部的軍鎮依舊保持著強烈的鮮卑化。雙方本屬同一國家,習俗卻有很大差別,又因為南方的士族在政治上歧視和排斥北部軍鎮的貴族,致使雙方矛盾激化,最終爆發了六鎮之亂,加速了北魏的滅亡。



在六鎮之亂時,宇文泰隨父親宇文肱加入起義部隊,在被鎮壓失敗以後,宇文泰又追隨賀拔嶽進駐關中,逐漸形成了關隴貴族集團。在賀拔嶽死後,宇文泰成為話事人,在長安迎來了投奔自己的北魏孝武帝元修。後來元修與宇文泰失和被殺,元寶炬被立為帝,定都長安,西魏建立。同年在鄴城高歡立元善見為帝,建立東魏。至此,北魏徹底滅亡,分裂成了東西兩魏。



宇文泰在西魏專權二十餘年,團結各族勢力,發展民生經濟,改革官制加強中央集權,並首創府兵制,立八大柱國將軍,不但擴大了兵源,還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宇文泰這一系列的舉措為關隴政權一統天下及隋唐王朝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英雄都有謝幕的一天,宇文泰也不能倖免,在死之前他託孤給自己的侄子宇文護。於是,我們問題的主角登上了歷史舞臺。宇文護接掌國政以後,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覺,建立北周。宇文護因擁立之功官拜大司馬,爵封晉國公,護獨攬軍政大權、專橫跋扈,並在三年之內連殺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堪稱史上第一屠龍手。



宇文護專政期間,殺伐決斷,平定了趙貴、獨孤信等人的叛亂,使朝局穩定了下來。但宇文護久居高位卻不識大局,他的兒子們和部下貪婪成性,倚仗宇文護的權勢,欺上瞞下、魚肉百姓,搞得民怨沸騰。周武帝宇文邕是個機敏精幹之人,不甘心再像前幾位皇帝一樣成為傀儡或被殺掉,但鑑於宇文護大權在握又殘酷暴虐,決定韜光養晦,以低姿態侍奉宇文護。宇文護感覺這個小弟弟很聽話、又隨和,慢慢被麻痺,逐漸放鬆了警惕。後來周武帝用計,在含仁殿將宇文護殺死,其子嗣、黨羽也被逮捕誅殺。


周武帝在執掌大權以後,東征北齊,南伐陳朝,並於577年滅掉北齊,統一北方,北周的國力達到極盛,使後來隋朝的大一統水到渠成。


目送歲月


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相信大家看了熱播劇《獨孤天下》後,對於劇中的宇文護產生濃厚的興趣,都想知道歷史中真正的宇文護是個怎樣的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

古往今來,歷史上從來不缺乏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擁有實權的權臣,北周權臣宇文護也是如此,他可以說是北周的實際建立人,然而他卻始終無緣於皇帝之位,一直都是一個臣子的身份。但是他又膽敢連殺三帝一位天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大的權臣,後世稱其為“屠龍高手”。

嶄露頭角

宇文護,字薩保,生於代郡武川,也就是今天的蒙古一代,鮮卑族。宇文護出身地位可不低,算是世家子弟,名門之後。他是北周時期文帝宇文泰的親侄子,是邵恵公宇文顥的第三子。幼年時期的宇文護便氣度非凡,志向遠大。深受他的祖父的喜愛,認為他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對他期望頗高。宇文護十九歲的時候,幫助他的叔父宇文泰管理家業,宇文護當時雖然年輕,但卻幫助宇文泰將家業打理的井井有條,深得宇文泰的讚賞,認為這個侄子很像自己,並非凡子。

東征西討

永煕三年,宇文護被封為都督,跟隨宇文泰一起征討候莫陳悅,並將其擊敗。後來又跟隨宇文泰四處征戰,驍勇善戰的宇文護又立下多次大功:生擒竇泰、收復弘農郡,攻佔沙夗,無往不利。西魏恭帝元年,宇文護用兵如神,南征江陵時,他率輕騎為先鋒,先發制人,又派副將逐一佔領江陵附近的城鎮,大軍直逼江陵城下,江陵城的守軍驚慌無措,潰不成軍,宇文護又因此戰立功,得到嘉獎。宇文護拿的就是人生贏家的劇本,一路打怪升級,從都督到徵虜將軍再到驃騎大將,深得宇文泰的器重。後來宇文泰病重,臨終前將自己年幼的兒子託付給宇文護,並且將權力也都交給了宇文護,由此宇文護有了更強大的勢力。

化家為國

安葬完叔父宇文泰之後,宇文護覺得自己應當再進一步,於是便派人對當時的皇帝西魏恭帝說,我宇文家乃是天命所歸,你不要在霸佔著皇帝的位置了。當時的宇文護已經是權傾朝野,西魏恭帝哪裡敢反抗。於是西魏恭帝三年,恭帝拓拔廓被迫禪位與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次年,宇文覺建國北周,自稱周天王,史稱孝閔帝,封他的堂兄宇文護為晉國公,食邑一萬戶,官拜大司馬。客觀而言,宇文護為北周的確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此時位高權重的宇文護鋒芒太盛,最終惹來了不少忌憚和猜疑。

誅殺異己

孝閔帝元年,對宇文護不滿許久的大將軍獨孤信、趙貴等人,想要密謀殺掉宇文護,但卻被宇文護察覺,宇文護趁其上朝之時,一舉將其捉拿,並將參與者一併處死。不久之後,宇文護再次升遷,官至大冢宰,這個官職其實和大家熟知的尚書是一個級別,就是叫法不同而已。再次升官的宇文護又惹來了另一撥人的不滿,那就是當時的司會李植、軍司馬孫恆等人。他們見宇文護已經開始執掌朝政,擔心受到宇文護的打壓和排擠,就秘密的在孝閔帝耳邊說宇文護的壞話,孝閔帝也早就對宇文護產生了猜忌。宇文護知道之後,將李植和孫恆都打發的遠遠的,這更引起了孝閔帝的不滿。

鳩殺二帝

孝閔帝便夥同幾名大臣在宴會上想要殺了宇文護,但有人向宇文護告密,宇文護深思之後,決定廢黜孝閔帝,迎立宇文泰的另一個兒子宇文毓為帝。群臣也不敢置喙,於是不久之後孝閔帝就被殺了,而宇文毓被立為新帝,史稱北周明帝。

明帝宇文毓見解不凡,而且聰慧過人,宇文護害怕明帝會妨礙他,便再起殺心。宇文護買通了一個廚子,悄悄在明帝的飯食裡下了毒,明帝不察,中毒臥病而死。至此宇文護成功拿下了北周皇帝“雙殺”。宇文護明明已經權傾朝野,還是沒有自己稱帝,他又把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找來了,趕鴨子上架,非得讓他當皇帝。而這次宇文護可算是碰到了硬茬子。

命喪宮廷

宇文護本身把持朝政已經讓新皇帝宇文邕十分不滿,再加上宇文護不知約束手下,使得百姓受到殘害,更加讓宇文邕憤怒。於是便謀劃想要殺掉宇文護。天和七年宇文邕帶領宇文護去拜見皇太后,並讓宇文護向皇太后朗讀《酒誥》,宇文邕在背後趁機打倒了宇文護,宇文邕命令太監何泉砍死宇文護,何泉害怕,一擊之後卻沒有傷到宇文護,這時預先藏在室內的衛王宇文直衝出來將其殺死。一代權臣命喪於此,不得善終。

“護寡於學術,暱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無君之心,為人主不堪之事。忠孝大節也,違之而不疑;廢弒至逆也,行之而無悔。終於身首橫分,妻孥為戮,不亦宜乎。”——《周書》

宇文護的一生真是起起落落,轉變得太快,年少時征戰四方、開疆擴土,後受命託孤、輔佐幼帝、成為肱股之臣,欲把持朝政、弒君殺弟、剷除異己,終是樹大招風,身首異處,雖然沒能善始善終,但做臣子到了這個份上也是很厲害了。

看完了歷史上宇文護的傳奇一生,你感覺和《獨孤天下》中的宇文護是不是有很大不同呢?歡迎下方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和你一起探討,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噢!


公子靈均


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把持朝政多年的權臣宇文泰,巡視北方時突然病倒,半年內病情迅速惡化,由於諸子年幼,便召來長兄宇文顥第三子、侄兒中山公宇文護交代後事,讓他接替自己掌握軍政大權。


宇文護繼承西魏軍政大權,世子宇文覺繼承太師大冢宰職位。可哥倆年輕資歷淺,特別是世子才15歲,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大家擁護得不是很起勁,宇文護便去求教大司寇於謹,於謹說好辦。第二天元老聚會時,於謹便向宇文護下拜說,“中山公是安定公的親侄子,我們都應該服從他”,眾元老大臣於是一同跪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宇文護一心為家族謀福利,先逼恭帝封宇文覺為周公,又逼恭帝禪讓,557年,北周代西魏,宇文覺當皇帝,史稱周閔帝,男人有權就變壞,宇文護也不例外。人心歸順後,就上演了歷史上常見的破事,當年九月,宇文覺開始不服宇文護的調教,宇文護殺孝閔帝,立閔帝庶兄宇文毓為帝。


八柱國之中趙貴、獨孤信對宇文護擅權不滿,暗中策劃將其除掉,事敗後趙貴被殺,獨孤信自殺。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是為武帝。宇文邕聰明有遠識有智謀,性果決,登基後隱忍不發,終於在572年誅殺宇文護獨掌朝政。史稱宇文護狂暴傲慢,胸無大志,所用非人,但執政十五年,對穩定北周起了一定作用。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南方鵬


宇文護是北朝時期的風雲人物大軍閥宇文泰的親侄子,也是北周王朝的開國功臣。當初,梟雄宇文泰憑藉關中的地盤與晉陽的軍閥高歡對峙,平分中國北方,也有宇文護的功勞。宇文泰臨死前,曾經叮囑侄子宇文護好好地輔佐自己的兒子們。可是宇文護卻違背了對叔叔的諾言,肆意妄為,最終全家都被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所殺。

第一、履立戰功

宇文護早年投奔叔叔宇文泰,擔任他麾下的部將。當時正值宇文泰和高歡作戰,時局十分動盪。535年,宇文泰擁立南陽王元寶炬(拓拔寶炬)為帝,建立西魏國;高歡則擁立元善見(拓拔善見)建立東魏國。東、西魏以洛陽分界,多次大打出手,兵起連年,民不聊生。宇文護因為表現英勇,多次在討伐東魏的戰場上立功,逐漸得到宇文泰的重視。

當時的中國呈現出東魏、西魏、南梁三足鼎立的局勢,誰也消滅不了誰。然而這時,梁武帝引狼入室引發了侯景之亂,使得南梁國內陷入內亂。宇文泰趁機從關中南下攻取南梁的川蜀,拓地數千裡。在這場軍事行動中,宇文護攻陷了江南重鎮江陵,因功被叔叔宇文泰授予爵位。



第二、專權亂上

宇文泰病死後,由3兒子宇文覺繼承了爵位,但實際的兵馬大權則落在了宇文護的手中。宇文護動手殺掉了西魏皇帝元廓(拓拔廓),親手扶持堂弟宇文覺為帝(北周孝閔帝),建立北周國。北周建立以後,宇文護利用大權獨攬,先後除掉了政敵獨孤信(隋文帝楊堅的岳父)、趙貴等人。16歲的宇文覺沒有實權,無法干預宇文護的行為,密謀殺死語文護。557年,宇文護先下手一步,以“荒淫無道”為理由廢殺了堂弟宇文覺,改立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為帝,這就是北周明帝。



宇文毓即位後,依然只是個傀儡,北周的軍政大權全部落入宇文護手中,就連宇文毓的飲食起居也受到監視。惱羞成怒的宇文毓計劃除掉宇文護,但依然沒有成功。560年,宇文護又用毒藥將26歲的宇文毓殺死。

第三、死有餘辜

殺死了宇文毓以後,宇文護又冊立宇文泰的第4子宇文邕為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深知堂哥宇文護手握重兵,因此韜光養晦,沒有與他公然決裂。宇文護本人自任大冢宰,操縱朝政,安排親信黨羽為官。567年,宇文護率領20萬大軍進攻北齊,結果大敗。宇文護心虛,於是向周武帝宇文邕請罪。宇文邕知道時機還不到,表面上還是宣佈赦免了他的敗軍之罪。

到了572年,趁著宇文護北巡歸來的機會,宇文邕和六弟宇文直在宮殿內將其秘密砍死。事後,宇文邕還下令逮捕宇文護的兒子與其他親信一共數十人,全部殺死,無一逃脫。

一代權臣宇文護就此落下帷幕。他本是宇文泰的侄子,卻違背了宇文泰死前的遺言,專權亂上。北周有三位皇帝都是宇文護所立,可見他的權利之大。然而他肆意屠殺君王,一連殺死西魏恭帝、北周孝閔帝、北周明帝三位皇帝,惹得天怒人怨。最終自己落得身首異處、全家被屠的悲慘下場,只能說是因果輪迴吧。


世界人文通史


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的典範人物了,但是此人殺心很重。特別是對付君王毫不手軟,三年之內連續殺了三位皇帝。宇文泰和宇文護南征北戰,宇文泰死了之後把自己兒子託付給宇文護,公元556年宇文護就廢了當時的西魏恭帝拓跋廓立宇文泰的兒子北周孝閔帝宇文覺,這一年北周建立。

但是這個宇文泰的兒子對宇文護可以說無比忌憚,想殺宇文護,結果被宇文護知道了,直接殺了。其後又立了宇文泰的另外一個兒子為皇帝,他就是北周明帝宇文毓,這個皇帝沒有登基之前很軟弱,上位之後還蠻能幹的,宇文護怕他盡得民心又把他殺了

但是此人卻沒有想做皇帝的野心,實在是一大怪事,也許權利到達這個程度當不當皇帝區別不大了吧,畢竟能夠隨意屠殺皇帝。當然也有人猜測他是想做皇帝,只是按資排輩輪不到而已。

後來他又專政十幾年,最後他死在了北周第三個皇帝宇文邕的手上,完結了他的一生。不管如何評價,但是這個人絕對是權臣所能做到的極致了,能夠隨意殺害皇帝群臣敢怒不敢言。


玄幻小子


宇文護是歷史有名的“屠龍勇士”,先後有三位皇帝死於其手上,分別是西魏恭帝(記不清叫啥名字了),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北周明帝(宇文毓)。

宇文護,是西魏的實際掌控者和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的侄子,19歲時從家裡來投靠宇文泰。宇文護能力出眾,深得宇文泰的喜愛,宇文護也沒讓宇文泰失望,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宇文泰的關照下,宇文護的職位是突飛猛進。

宇文泰臨死前,幾個兒子都比較年幼,為了家族的未來,宇文泰把權力交給了宇文護。宇文護大權在握,很快就毒死了西魏恭帝,扶持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做皇帝,是為北周孝閔帝,而宇文護自己則做起了權臣,隻手遮天。

大權在握之後,宇文護開始動起歪腦筋,他不在滿足於權臣的角色,他想更上一步。但他只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的兒子們都還活著了,他不能染指那個最高位置。

但這難不倒宇文護,於是他很快毒死了宇文覺,立宇文泰的另一個兒子宇文毓為帝。不過這個宇文毓也是蠻有能力的,宇文護不是很放心,又毒死了宇文毓。不過這時候的宇文護已經要迎來人生中末路了。

宇文泰的另外一個兒子宇文邕已經長大了,這個可是雄才大略的主,他趁宇文護去拜見太后的機會,出手殺死了宇文護。一代權臣,最終也沒能實現心中的皇帝夢,就這樣死去了。


小鎮月明


宇文護在歷史上評價不高,主要原因是他先後廢殺三帝,雖說有當時政治局勢的原因,但畢竟是留下了汙點,而且其貪戀權力這一點是客觀存在的。

八柱國集團

北魏末年,宇文部族首領宇文泰,據關隴之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建立了西魏政權,宇文護是宇文泰長兄宇文顥之子,跟隨宇文泰長期征戰,頗有功勞,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

初生的關攏西魏政權為了和高歡的關東東魏政權相抗衡,宇文泰建立了府兵制,成立了八柱國集團,這個集團才是西魏政權的真正決策者。

這八柱國集團分別是:宇文泰家族,元欣家族,李虎(李淵祖父)家族,李弼(李密曾祖父)家族,趙貴家族,於謹家族,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家族,侯莫陳崇家族。

此時的西魏政權就相當於是一個集團公司,八柱國就相當於八個集團董事,在這八個董事當中,宇文泰地位超然相當於董事長,元欣的元氏家族則屬於榮譽董事負責掛名,實際上只存在六國董事。六柱國,各督各督二個大將軍,共有十二大將軍。每個大將軍督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24軍,這就是西魏政權的府兵的系統了。

由此可見,在西魏這個集團公司,八柱國集團中宇文家族雖然是最大股東,但完全達不到絕對控股的實力,其他七個柱國加起來的股份遠超宇文家族,因此一旦有大事發生,是需要召開董事會決議的。

廢殺三帝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宇文泰死後,鑑於嫡子宇文覺年僅15歲,於是宇文泰將權力交給了年紀較長的宇文護,畢竟宇文護常年跟隨宇文泰征戰,在軍中擁有一定的人脈和威望,為了宇文家族,這麼做也無可厚非。

廢魏恭帝拓跋廓。宇文護成為董事長後,為了穩固權力,先是爭取到了於謹於氏家族的支持,安撫內外、穩定人心,使得局面漸漸穩定。在初步鞏固政局後,他迫使西魏皇帝退位,擁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覺為帝,建立北周政權,自封大司馬,晉國公。

殺周天王宇文覺。宇文覺雖然年紀小,但他仍然對宇文護的專權不滿,身為柱國的趙貴、獨孤信面對突然坐到他們頭上的宇文護也是極為不服氣。於是在趙貴、獨孤信的蠱惑下,宇文覺決定滅掉宇文護,然而由於有人告密導致事情敗露,宇文護先下手為強,殺死趙貴滿門,罷了獨孤信的官,廢了宇文覺的皇位,並在之後將獨孤信和宇文覺先後殺死。事後,宇文護進位大冢宰(宰相),並擁立宇文泰另一個兒子宇文毓為帝,是為周明帝。

殺周明帝宇文毓。周明帝繼位後逐步展露出才能,漸漸聚集起一批元老功勳,並在民間也逐步有了威望。眼見皇帝逐步長成,宇文護為了試探皇帝對自己的態度,於是做出了“歸政於帝”的舉動,而宇文毓則順水推舟將權力果然全部收回,並正式將自己的稱號改為皇帝(此前為天王)。宇文護見宇文毓對自己同樣有戒備,於是在公元560年使人採取下毒的方式毒死了周明帝。並隨即擁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為帝,是為周武帝。

擅權被殺

周武帝當政時期,實際大權自然還在宇文護手中。宇文邕隱忍十餘年,自身勢力逐漸強大後,終於將宇文護殺死,並滅其兒孫、黨羽。然而此舉只是為了收權,是為了削除宇文護對自己身家性命的威脅,不至於重蹈兩個兄弟的覆轍,他亦知道宇文護並無篡位之念。所以數年後,宇文邕即恢復了宇文護國公的爵位,但卻追諡為貶義性的“蕩”。

功不可沒

宇文護雖然專權,但同時又確實有能力,通過進一步擴大宇文家族的政治影響力,打擊其他柱國,使得西魏時期的八柱國共同執政,逐步轉變為北周時期的君臣體制,進一步加強了北周皇室權力。在執掌國政的十餘年中,息兵養民、積蓄國力,使得北周國力增長迅速,漸漸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為關隴集團未來統一天下,甚至為後來隋唐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