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乙肝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伴有門靜脈高壓?

乙肝目前是不能治癒的,如果發現乙型肝炎活動,需要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如果發生乙型肝炎活動沒有及時治療,肝炎很容易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威脅乙肝患者的生命。

肝硬化分肝功能代償和肝功能失代償兩個階段,代償性肝硬化又根據有沒有門靜脈高壓的合併症,也就是胃食管靜脈曲張和脾功能亢進而分為輕度肝硬化和中度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伴有門靜脈高壓?

所有腹腔內臟,包括食管、胃腸、脾臟、膽囊和胰腺的血液,都匯流到一條血管,叫做門靜脈,然後注入肝臟進行新陳代謝,精製養分、清除毒素,飽含養分的血液由肝臟流向心臟,再由心臟分佈到全身。

血流由門靜脈流向硬化的肝臟時,阻力增加,門靜脈的壓力就會增高。肝硬化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門靜脈高壓症,使內臟的血管壓力也隨著增高,就會發生擴張、扭曲和管壁變薄。腹腔內臟一般的血管擴張不會有不良後果,有風險的血管只是胃食管靜脈。

因為食管很狹窄,有許多食物通過,如果食物粗硬、或有刺激性,就容易出血。胃壁血管擴張、扭曲和管壁變薄,胃在研磨食物時也會出血。因為門靜脈壓力很高,胃食管曲張靜脈破裂,常常會發生大量出血,發生嘔血或便血。

正常人肝的門靜脈主幹的內徑一般為0.6-1.0cm,最大可達1.5cm。目前B超檢查提示門脈高壓的標準是≥13mm。門脈高壓症可引起側支循環開放、脾腫大和脾功能亢進以及腹水等三大臨床表現,另外可能會有蜘蛛痣、肝掌和肝功能減退的表現。大多數患者根據臨床表現即可做出門脈高壓症的診斷。

乙肝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伴有門靜脈高壓?

肝硬化患者中僅有40%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而在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中約有50%-60%可併發大出血。這說明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不一定都發生大出血。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做胃鏡檢查,主要是看有沒有胃食管靜脈曲張。胃鏡發現有胃食管靜脈曲張的患者需要預防出血,因為第一次發生出血後以後會經常再發,所以必須要防止第一次出血。不要吃硬的、刺激性的食物,千萬不要飲酒。

肝炎後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損害多較嚴重,任何一種手術對患者來說都是負擔,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因此,對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還沒有出血的患者,不宜作預防性手術,重點是內科的保肝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緊急制止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所致的大出血。

乙肝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伴有門靜脈高壓?

如果乙肝肝硬化患者出現了胃底食管靜脈曲張但是還未發生出血併發症的時候,一定要遵醫囑積極進行預防出血的相關治療。

化驗單看不懂?治療有疑問?來肝友匯,專業私人醫生實時諮詢解答,下載肝友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