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語言遲緩是怎麼回事?

三國緣的非凡人生


如果孩子和其他多數同齡兒相比,說話明顯口齒不清,一般初步估計是孩子言語發育遲緩,出現了這種情況要積極查找原因,進一步作出針對性的糾正方案。

導致孩子語言遲緩的原因有環境和病理的因素。

首先談談環境因素:家庭中用多種方言與小孩講話,小孩子學說話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寶寶說話晚的原因很多,如平時大人與寶寶很少說話,寶寶進行練習說話的機會很少,因而影響寶寶語言的發育。一些家長對寶寶過於溺愛和遷就,總是根據寶寶的手勢、眼神來滿足其要求,忽視了對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另外,寶寶長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或聽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語言發展延緩。

再一個就是病理因素:一些疾病,如智能發育落後、腦性癱瘓、聽力障礙、嬰兒孤獨症、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或功能失調等,會導致說話延遲,同時也存在其他相應的異常表現。

當發現孩子出現語言遲緩這一現象時,建議帶孩子到婦幼保健院做全面檢查。檢查是否有腦癱等先天性疾病,檢查舌頭、嘴唇等口腔器官是否靈活。如果沒有問題就不需要擔心,可以通過多教、多聽等方法鍛鍊寶寶的語言功能。

由於環境因素引起的說話延遲,可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特別是語言環境,家長每天要經常有表情地和他說話,改善環境和加強訓練後會逐漸轉為正常的。


家庭醫生名醫在線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單純的孩子說話晚很正常,當然先去醫院檢查下聽力問題,每個孩子發育的情況都不太一樣,我們都要寬容對待。如果還有其他的情況,比如對親人沒有依戀情感,刻板行為半個小時的那麼要重視起來。

我兒子差不多9個月才會爬,然後10個半月就開始跌跌撞撞走路。一1週歲之前會說“這個猩猩、爸爸、媽媽”,但後來又不說了,斷斷續續說過的詞語很少很少,到了2歲11個月才開始真正仿說。也比較少愛跟別的小朋友玩,但孩子特別賴我們兩公婆。可能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給他看了太多電視了,以前我們兩公婆也會當著孩子面吵架,也可能孩子本身發育也比較慢。我的孩子現在三歲八個月了,現在說話邏輯也越來越好了,也會問問句,會問為什麼,認知也很好,但表達能力還是還趕不到其他同齡的孩子,發音也還不是特別清晰。在幼兒園也會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但還是自己一個人玩的多,在家的話就一定要我們陪著他一起玩。

孩子我就多陪伴,多給他們創造機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些會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的。如果孩子自理能力還可以,那麼提早送幼兒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如果孩子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建議不要去機構。


林小塊


寶寶發音少遲遲不說話,別讓“言語語言發育遲緩”耽誤孩子成長

寶寶一歲多了平時不怎麼說話,有時候惹著急了偶爾來個“媽媽、爸爸”的,都感覺很驚喜。

寶寶平時也愛說個話,但和大人講話永遠是“雞同鴨講”,不知道他說的是啥。

寶寶說話的時候老是口吃,一句話說半天,看寶寶半天說不完,好著急呀。 這樣的寶寶家長就該引起注意了,別讓“言語語言發育遲緩”耽誤了孩子成長。


大家應該走出一個誤區,孩子不是會說話了才開始學習語言,而是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開始學習語言,而孩子從出生到正式會說話的那一段時間,我們稱為“前語言行為”,這個階段是在為正式的言語發生做準備。

寶寶最開始的時候是通過“哭聲”來表達需求和感受,這就是嬰兒最初的發音。在出生後0-3個月以內寶寶會去尋找聲音的來源(追聽)。

4-8個月的時候,寶寶就可好玩兒了,他們能發“爸爸、媽媽”等重複的、連續的音節,並且能夠區分男聲、女聲,熟悉、陌生的聲音,憤怒和友好的聲音,並且對這些聲音做出愉悅、冷淡、惱怒等的反應。

9-12個月的時候,從6個月時寶寶就有了話語理解的萌芽,9個月時開始理解成人的語言,比如你問寶寶“燈燈在哪裡?“爸爸在哪裡?”他會做出正確的反應;並且在這個時候寶寶不再只是發“爸爸、媽媽”等單一音節重複,開始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模仿別人的發音。

從0-1歲的時候我們稱為言語的準備階段,或者是“前言語行為”。 到了1歲左右就有了言語的發生發育。 這個時期寶寶會用單詞表達訴求,比如說,對指著想要的東西說“拿”、“要”,會看著爸爸媽媽伸開雙臂叫“抱抱”。

到了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說兩三個詞組合起來的語句,比如看見媽媽、爸爸在的時候會很明確的表達“媽媽抱抱” 過了這一階段就進入了人生第一個反抗期,這時候經常會說“不、不要不要”等拒絕性詞語。 兩歲到兩歲半說出來的話斷續、簡略、不完整,“媽媽”停頓一下“抱”再停頓一下“娃娃”,諸如此類的“媽媽—抱—娃娃”。

後來修飾詞逐漸增多,出現複雜單句“我要媽媽抱抱娃娃”。 兩歲半以後複合句發育“我今天聽話,要媽媽抱抱我”,到五歲左右發育完善。

語言發育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而說出話不是平白無故,而是需要生理結構的支持。

肺和氣管產生的氣流是發音的原動力;聲音的高低取決於聲帶的厚薄、長短、收縮能力;

口腔、鼻腔、咽腔是發音的共鳴器,他們的變化可以調節聲音節奏的快慢、清晰度,產生不同的音色。


內耳、中耳、外耳是人體的主要聽覺器官。

而不管是發音、聽覺都受中樞的控制,從說話人的意思到聽話人,再交流,從而達到語言交際任務,我們稱為“言語鏈”。

在“言語鏈”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言語語言發育遲緩”。

我們又把言語語言發育異常分為構音障礙和語言發育遲緩,通俗的講如果構音器官出現問題,就是構音障礙,如果是寶寶口頭表達或語言理解能力落後於正常同齡兒就是語言發育遲緩。 我們可以對照一下上面說的寶寶言語語言發育情況來初步估計寶寶是不是言語語言發育遲緩了。

如果寶寶有言語語言發育落後,我們一方面可以及時就醫,可以做一些臨床檢查,以及在專業的康復機構做言語功能發育評定,我們通常使用“中文溝通發育量表——普通話版”“嬰兒溝通發育量表”“幼兒發育量表”或者做構音障礙運動功能評估;

另一方面,在家庭中我們可以通過:

  1. 用軟毛刷輕輕刺激孩子口腔內壁,並可通過嘗試不同口味的食物,對口腔敏感的孩子起到脫敏作用。
  2. 六個月以後或者兒童保健科醫生叫加輔食之後的孩子,稍微吃硬一點的東西(注意不要噎住了),通過咀嚼對孩子口腔肌肉起到鍛鍊作用。
  3. 可以通過吹氣球、吹口哨等遊戲提高肺活量,提高氣流通暢。
  4. 多帶出去玩兒,語言是一個詞彙積累和模仿的過程,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很強,可以多通過玩兒,小朋友之間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
歡迎留言探討,粉必回。

石詩史事


語言是人腦的一種高級功能,是一種人群認同的、能表達觀點的符號系統。語言障礙是指存在表達性語言(分享自身想法)、感受性語言(理解他人所說),或應用性語言(如目光接觸、解碼非語言的信息、禮貌的請求等)方面的困難。語言遲緩指語言發育遵循正常順序, 但未達到應有的水平。


孩子的語言表達簡單或不會主動提問題提示語言發育障礙或遲緩。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障礙或遲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智力發育遲緩。這是主要的原因,導致智力發育遲緩的原因有腦創傷、腦炎、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畸變,如21三體,貓叫綜合徵以及微缺失和微重複。

2,特發性語言障礙。不伴發於其它異常或疾病,單純性語言能力低下,其他方面的發育都正常。

3,行為障礙。語言與行為密切相關,行為障礙和注意力缺陷的發生率在語言障礙的孩子中較高。

4,環境因素。孩子詞彙量的增加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與其生活環境及和父母言語表達習慣和內容的豐富性等有著密切聯繫。在缺少語言交流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障礙或遲緩主要伴隨智力發育障礙,所以必須積極治療導致智力低下的疾病,促進腦細胞的生長髮育,以提高智力水平和語言能力。


基因與健康


你好,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正常發育水平的兒童。引起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較多,包括:構音器官疾病、聽力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智力低下、語言不良環境等等。

醫生建議:家長在發現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長期落後時,及時帶孩子去正規的兒童醫院檢查,判明病因,首先排除是否存在器質性疾病、語言中樞神經發育是否落後等等,同時,生活中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語言學習氛圍,2-3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讓孩子多聽多吸收,有益於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

附:0-3歲語言發育水平紅燈警告表


兒科醫生王波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在發育過程中,其語言發育沒有達到同齡兒水平,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

1)語言環境問題:家庭內的溝通交流頻次不能滿足寶寶學習練習。

2)精神發育遲滯問題:此原因在語言發育遲緩中所佔比例最大,精神發育遲滯的孩子,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均較同齡兒遲緩,這樣孩子的語言發育必然會遲緩,容易伴有模仿語言、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以及學習障礙等問題。


兒童語言障礙:

在語言發育中,理解詞義、句法等技能發育嚴重落後於同齡兒 。

用詞、句子、語法結構表達個人的想法、 觀點、感受等技能嚴重落後於同齡兒 。

語言的運用,體現為語言的綜合交流功 能障礙。

在發育中,清楚、流利地發音講話的技 能嚴重落後於同齡兒 。

  • 構音障礙:強調呼吸、共鳴、發音和韻律 方面的變化,從大腦到肌肉本身 的病變都可引起言語症狀。如: 把“哥哥”說成“嘚嘚”。
  • 口吃:言語頻繁地與正常流利的人在 頻率和強度上不同、且非自願的 重複(語音,音節,單詞或短 語)、停頓、拖長打斷。如把“哥 哥”說成“哥。。。哥哥”
  • 嗓音障礙:由於聲帶震動特性發生改變或者 聲帶功能出現失調。 主要臨床表現: 聲音嘶啞和發音費力 。


兒童健康問題,給您帶來最乾貨最直接的解答,可以關注我的主頁,後續還有更多兒童健康知識哦。


兒童健康觀察員


孩子在語言方面發育遲緩,祛癱醒腦湯,,,



您好!

語言發育障礙是最常見兒童發育障礙,學齡前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的患病率高達5%至8%。若未經任何治療,有40%至60%將持續存在學齡期,導致閱讀技能和拼寫技能受損,並伴發行為問題和社會行為受損。


聽覺有道安溪河濱南路驗配中心


小孩語言能力跟孕期動胎氣無關,會說話就好,遲緩沒關係,一般是看護人過分溺愛有關,小孩只要動動手指一下,馬上所指東西就在眼前,當然不用開口說,久之更不願意說了,家裡小侄兒就是典型案例,可氣的是外人一眼就看出所有人溺愛了還不承認,現在20多個月還不肯說話(聽說會說話,但表達不好,反正我沒聽過說話,只聽過找媽媽和姐姐叫過),再有跟個人情況也有關係,懷兩個兒子都動到胎氣,二胎的時候更嚴重,整個孕期都在補胎直到生的前一天還在吃補胎藥,但兩個兒子語言能力特別好,6個月開始筒單單字發音,10多個月說話基本跟大人一樣流利,什麼都能表達出來,當時兩兒子的語言能力挺讓很多親友驚喜的。


欣媽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儘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努力查找病因。

若非病理原因,而是環境因素造成語言發展延緩。玖媽給提幾點建議:

  1. 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環境,特別是語言環境,家長每天要經常有表情地和他說話。
  2.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使孩子有話可說,結合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和見聞,提供說話的機會,邊做事情邊說話。
  3. 家長每天要有意識引導孩子觀察周圍事物,邊看邊問邊說。
  4. 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尋找孩子感興趣的、易表達的話題,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大人用心聽孩子說,使他敢說、會說,成人以正確的發音,引導孩子模仿,學習大人說話,以先學母語(普通話)為主。
  5. 幫助孩子尋找幾個年齡略大一點的同伴,讓孩子在兒童群體中交談,遊戲,在遊玩中交往、培養樂群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