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教育應如何變革才能適應AI時代?

鵲·鷂丶


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STEAM教育迅猛發展,2014年從美國流傳至國內。STEAM教育是從STEM教育演變而來,主張通過對學科素養的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綜合性的人才。而作為STEAM教育的細分領域,少兒編程更是受到眾多資本和企業的青睞,儼然成為繼在線少兒英語之後的又一塊掘金沃土。

新芽NewSeed(www.NewSeed.cn)採訪過的貝爾“創意科教”,主張培養人工智能時代原住民。從貝爾創立之初,王作冰就提出這一理念,為此還請來專家去做論證。在他看來,“儘管創意科教和STEAM教育都倡導通過項目制方式進行知識訓練,但創意科教更注重創造力、團隊合作、好奇心等方面的教育,這是一個更全面的兒童能力培養的體系。”

為提高教育效率,讓更多孩子受益,王作冰將觸角伸向線下,開設連鎖校區。當前,貝爾的線下校區已達400餘家,覆蓋了全國100多個城市,主要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與其他線下培訓機構相比,貝爾主要從兩個方面構建自己的核心優勢:

一是自主研發包括內容系統和管理系統在內的IT系統。

內容系統指的是線上遊戲化學習系統,即課程體系;管理系統對課堂效果及線下門店進行管理跟蹤:課堂記錄方面,老師通過拍照、記錄孩子課堂表現,家長可隨時調出查看,孩子可打分並給出評價,由此,家長、老師和孩子之間形成緊密互動;線下門店管理方面,主要對流水、到店情況等數據進行跟蹤,以方便集中管理,保證教學品質的一致性。

二是單節課程投入最大化。王作冰表示,無論從單節課程迭代次數,還是多媒體制作、硬件投入,貝爾將涉及到的每一要素緊緊圍繞用戶體驗進行打磨,確保課程做到行業最優。


新芽NewSeed


談到教育,我們就會想到中國教育,中國教育有其好處也有其問題。應試教育培養了很多均衡的庸才,就如同生產線上的物品,都差不多;但是這樣的教育有是國情所迫,對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次機會,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確實是這樣的!

一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一句話就是教育影響社會發展,同時教育也是服務於社會發展的,社會科技前進離不開教育的前進。

二、如何改變適應新時期

人工智能已經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階段性趨勢,也是未來的一種長時期的社會形態。所以教育要向社會生產發展培養人才,為社會發展服務!

在Al的時代需要的是更多的創新,所以教育應該打破現有的壁壘,走出一條追求個性發展,因材施教的全新的道路。

去發現人才,去針對性的培養人才,打破傳統的坐班制教育,讓孩子動起來,基礎知識與創新結合,更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實踐的空間。讓他們去自主的探尋奧秘,不要再禁錮在學校,讓他們活躍起來。學校教育更應該注重實踐,因為未來社會需要的更多的是實戰家,實戰才可以有創造力!

三、社會需要重新樹立教育觀

如今讀書無用成為了很多家長的共同思想,這樣的思想的根源在現在的讀書人和沒有讀書的人的社會價值幾乎不對等。很多大學生畢業工資沒有一個小學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金錢已經成了價值的最大的衡量的標準。

我曾經在很多地方都說過,請不要著眼於眼前,要看到更遠的遠方,社會不是停止不動的,它是在飛速發展的。

我們可以試想,在今天我們小學學歷的人通過十幾年時間積攢了很多技術,可以和一個剛也的大學生相比,甚至超過了大學生,但是等到下一個十年,還有優勢嗎?在和現在的大學生來比,還有多大的優勢?這是其一。

其二,對下代的教育,如果按照讀書無用論來對待讀書,大家都選擇發起了對知識的追求,結果應該是非常的麻煩的。

對待教育需要從多個角度去考量,千萬莫用金錢來衡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