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專訪鬆禾遠望程浩:人工智能將是中美天下!

公眾號ID:SouthReviews

在中國互聯網界,一度有這樣一個傳說:投資人在投資創業者前,先會問一個問題:你的項目如果被騰訊“複製”,你怎麼辦?如果答得不好,投資就黃了。

這個傳說折射了當時的創業環境。騰訊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社交公司,坐擁數億黏性極高的QQ用戶,在PC時代,有著無人可比的“入口便利”。只要騰訊要上馬某個項目,便很容易將QQ用戶直接導入,依靠這種入口便利和流量優勢,能快速擊敗任何先發創業者。

騰訊並非百戰百勝,“打敗過騰訊”的人不多,但都是不一般的人物。迅雷創始人、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程浩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8年,騰訊推出下載軟件QQ旋風,目標是迅雷所在的下載市場。彼時,距2010年《計算機世界》刊登了《“狗日的”騰訊》封面文章還有兩年,離2012年“3Q大戰”還有四年——在業內看來,騰訊在這兩次事件後才開始收斂自己“複製式擴張”步伐。而在2008年這個時點,不會有人“聲援”迅雷。

不過,實際結果是迅雷並沒有被騰訊擠掉,反而越戰越勇,一度成為中國用戶數量僅次於QQ的PC端(個人桌面電腦)應用。2014年,迅雷在納斯達克上市,而騰訊則逐漸放棄了QQ旋風項目,直到2017年正式停止運營。

離開迅雷後,程浩創立了遠望資本,專注於人工智能、企業級服務和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投資。用程浩自己的話說,他希望把自己十多年創業和管理經驗坦誠地分享給創業者,讓他們避開暗礁,少走彎路。

程浩本科畢業於中國最頂級的數學系之一的南開數學系,後赴美於杜克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於硅谷開始自己的技術、管理和創業生涯。 在他看來,語言文化統一、用戶基數巨大的市場,意味著數據將是中國不可忽略的一種“大國優勢”。這是人工智能的“沃土”,也決定著互聯網創業的未來風向。 日前,《南風窗》記者在深圳採訪了程浩。

专访松禾远望程浩:人工智能将是中美天下!

人工智能到底何方神聖

南風窗:

人工智能,聽起來很深奧,它到底是什麼,能否用簡單的話下個定義?遠望資本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方向作為主攻?

程浩:

人工智能沒有這麼神秘。 前年穀歌機器人AlphaGo與李世石對弈,給人的直觀印象就是人工智能用來下棋,而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離我們還很遙遠。其實不然。人工智能產業化早已有之。包括搜索引擎,包括電商的推薦引擎,你買了ABCDE五種商品,它便還會根據你的購買習慣,推薦你要不要買F或者G。

再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搜狗的人工輸入法就是最容易理解的人工智能。你經常採用的詞彙、句法,甚至你的寫作風格,它都會記住,並給你自動提示輸出,也包括拼音自動糾錯。

人工智能離我們已經很近。它最基本的東西是大數據,再加上機器學習。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前提,沒有大數據就談不上人工智能,但光有大數據也不行,還必須有機器學習。不過,這些都只是人工智能最基本的框架,這個領域還在不斷創新和發展。

南風窗:

三大互聯網巨頭中,百度推動人工智能的戰略最明晰。為什麼是百度,而不是其他人?

程浩:

BAT三家都不缺場景(數據)、不缺錢,也不缺人才,百度和另外兩家相比,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錯失了不少良機,所以需要一次大的變革。除了百度之外,阿里和騰訊都對人工智能很重視,只是比較低調。

百度作為搜索引擎,做人工智能的確有天然的大數據優勢,而且現在力推,即便沒有領先別人太多,也領先了半個身位。

南風窗:

前段時間,李彥宏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動靜很大,百度的人工智能戰略的盈利模式會是什麼。作為一名投資人,你看清了嗎?

程浩:

百度的人工智能方向基本上是比較清晰的,用我的話講就是“AI三件套”。第一是feed,就是興趣閱讀,feed流廣告和今日頭條的模式非常類似。第二是DuerOS,即百度音箱為代表的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第三就是阿波羅計劃(Apollo),即自動駕駛和無人車。

這“AI”三件套剛好一近、一中、一遠:feed已經開始賺錢,收入增長速度也比較快,DuerOS已經有不少合作伙伴和用戶,但怎麼賺錢還不急。自動駕駛離上路就比較遠了,賺錢就更遠了。

百度AI戰略比其他巨頭更清晰有兩個核心原因:

百度核心業務離人工智能就比較近,搜索引擎本身就是最大的AI產品。

百度比騰訊阿里更焦慮。騰訊阿里拿到了移動互聯網門票,所以催生了更多的增長點,例如移動支付、O2O/OMO,最近又是新零售,每一個都是大市場。增長點多,分到AI戰略的自然就少。百度沒拿到移動門票,所以增長點少,那就全部押寶人工智能吧,聚焦了,思考的自然就多一些。當然有可能塞翁失馬,反而幫助百度捕捉到了更大的機會。

南風窗:

人工智能的研發,投資很大,週期也很長,這是不符合風投快速退出的習慣。

程浩:

人工智能其實分兩塊,一個是關鍵性應用,另一個是非關鍵性應用。通俗些說,關鍵性應用就是在99%之後,你要追求小數點後更多的“9”,換句話說必須趨近於100%。比如自動駕駛和手術機器人,就是典型的關鍵性應用,你做到99%的可靠度肯定是不能上路或給病人開刀的,因為這意味著100次就有1次事故。99.9%也不行,這意味著1000次中就有一次事故。因此,關鍵性應用的研發週期就會特別長,也就是要求創始人必須是“高富帥”。

但是,很多非關鍵性應用的則不然。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95%都是非關鍵性應用。在這些領域,AI的可靠度只要過了基礎線,區別就會不太大。

最簡單的例子是人臉識別。你今天帶個帽子,明天戴個墨鏡,識別率估計沒法做到99%,可即使沒識別出來也沒問題,因為所有帶人臉識別的門禁都有地方讓你按指紋。即使指紋也不行,問題也不大,公司不還有前臺嗎?這類非關鍵性應用其實離錢是比較近的,投資週期也會相對短一些。

流量紅利沒有了

南風窗:

現在,到處都是互聯網+的概念,你卻不看好。為什麼?

程浩:

準確講,不是不看好互聯網+,是不看好現在這個時間還在互聯網+裡面尋找創業機會。因為衣食住行,這四個最大的賽道都被搶得差不多了。衣是電商,食是美團和以前的大眾點評,住是攜程,現在又有了Airbnb、小豬短租這樣的短租網站,行也有了滴滴打車、摩拜OFO。

在這些領域,批量產生獨角獸的機會基本上沒有了。風險投資投賽道,必須要投資可以批量產生獨角獸的地方,這才叫賽道。如果這個領域只能產生一隻,這不行,因為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投的就剛好是這一隻。

南風窗:

你說中國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沒有了,這怎麼理解?

程浩

準確說,是線上的流量紅利沒有了,最簡單的例子是,阿里、京東他們在線上獲客正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所以都開始拓線下。阿里的盒馬鮮生我去過,生意太重,比如你租用四五千平米的房子,僱傭這麼多人,還需要備貨,打造生鮮供應鏈,賺錢挺不容易。不過,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有利於再次獲客。

對巨頭來說,如果不是線上收入或獲客受到增長限制,它是沒有動力來發力線下的。但線下的問題是資本效率的確太低。

南風窗:

資本效率如此之低,如此燒錢,為何風投和巨頭們還熱衷於在“互聯網+”燒錢呢?

程浩:

那隻能說明線上可能越來越難,從獲客的角度看,每一個獲客成本,就是CPA(Cost per acquisition)正在越來越高,可能在線下還能低一點。另外,這些新零售公司我聽說都有一個KPI,就是線上下單的用戶量不能少於線下來實體店的,這個很容易理解,他們希望把線下用戶導到線上,這個有道理,如果都是線下那和傳統零售沒有本質的區別。

創業風口:從2C到2B

南風窗:

過去,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都是2C的,即面向個人消費者,但你認為未來的企業級服務市場(2B)將迎來爆發。中國購買和支付能力強的企業很多是國企,企業級服務可能更多要靠關係,普通創業者打得過“高富帥”嗎?

程浩:

不要忘記,企業級服務最大的優點是它不燒錢,至少燒錢的程度遠低於2C。舉個例子,我們倆都做企業級服務,你比我便宜點、甚至免費,客戶都不一定買你的單。客戶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更在乎的是服務品質。

在企業級服務中,客戶付費很常見,而且可能一開始就付費,這即意味著企業的現金流狀況會不錯,這對創業者是一個好事。他們不需要過度依賴風投和持續的融資。

當然,企業服務的一個問題是增長偏向線性,很難像滴滴打車那樣3年做到100億。因此,企業服務比較適合A股市場,比如你每年3個億收入,四五千萬利潤,百分之十幾的淨利潤,這已經不錯。

南風窗:

目前,中國的金蝶、浪潮等企業級服務企業似乎都不夠大。在企業級市場,中國未來能誕生甲骨文這個規模的巨頭嗎?

程浩:

中國的企業級服務比美國晚了20年,但不是沒機會。首先我們的市場潛力很大。對中國的企業用戶來說,野蠻生長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需要練內功把成本降下來,把效率提上去,這就是企業服務的機會。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上升,更對市場影響深遠。

我們為什麼投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可能10萬塊錢一個,很貴吧。但一個機器人卻可以替代2個人工崗位。這2個崗位一年也得10萬塊錢,還不算四險一金。但機器人能工作4年,這一算,成本只有你原來的25%,甚至不到。這就是市場機會。

能不能出現甲骨文這個級別的,很難說。你必須明白,甲骨文是全球市場,而中國企業級服務企業還主要是國內市場;此外,它們只做甲骨文業務的一部分,比如ERP系統業務,而甲骨文的業務線、產品線要廣闊得多,也更加縱深。

但這不代表中國企業沒機會,只是企業級巨頭成長的週期會更長,因為它的增長是線性的。

創業主力:

從程序員到行業人士

南風窗:

在人工智能、企業級服務領域,你比較垂青的創業者是什麼樣的?

程浩:

首先,我們比較喜歡連續創業者,不管你是失敗的經驗,還是成功的經驗,對我們來說都是加分項。

其次,必須有一定的領導力以及團隊的互補性。如果面對企業級市場的,則應該有一位負責銷售的專家,團隊最好要全面一些。

如果是2C的,則要求一個必須懂市場的行業人士。對2C來說,產品的角色更重要。但企業服務不一樣,銷售角色更重。創始團隊必須一開始就有一位負責銷售的人,而且他不是打工者,而應該是合夥人。

南風窗:

在創業成功者裡面,你是少有對過去企業的戰略進行過坦誠反思的一位,比如迅雷曾三次錯失良機。現在很少有人這麼坦誠了,套路多半是渲染以前的艱辛,但我現在成功了,是勵志偶像。

程浩:

坦誠才有價值,對創業者才有真正的幫助。在這個行業裡,大家幾斤幾兩,其實都很清楚。在迅雷的經驗和教訓,對我現在做投資幫助非常大。

南風窗:

說說你的經驗,當年為什麼迅雷成功反擊QQ旋風。現在的創業者不會再有“騰訊複製你咋辦”這種困境了吧?

程浩:

很簡單,騰訊它不聚焦,騰訊那時候雖然有幾千人,但這塊業務可能只有一二十個人在做,但我們是他們的十倍甚至更多。技術的積累、產品的體驗不如我們,最後是用戶說了算。

迅雷技術很強,這是我們一直驕傲的地方。我們是第一個開發P2SP技術的,直接把下載速度提高到了原來的5到10倍。在業內來說,這種開創性和谷歌的Page Rank算法的開創性是一樣的,他們一下子把搜索速度和精準度提高了很多倍。我們技術一出來,很多人都抄我們。

幸運的是,現在互聯網創業這種被巨頭“複製”的困境其實是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創業愈發顯現的兩個屬性。 一是線下屬性,互聯網+的線下部分越來越重 ,騰訊顯然不願意做。打個比方,你讓騰訊做個58同城,它肯定不會願意,要管理這麼多線下的人。

第二個是行業屬性,行業專家才有創業的優勢 ,比如醫療、金融,它們的專業性較強,巨頭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和經驗儲備。

當然如果是純互聯網的項目,巨頭還是容易抄。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沒巨頭抄你,一個純APP的創業成功機會也很小了,因為流量紅利已經過去了。

另外,目前多數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都是技術專家主導,因為技術還有一定壁壘。但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特別在“非關鍵應用”領域裡,團隊的核心主導會慢慢過渡到產品經理和行業專家為主,因為他們離用戶需求最近,這是商業的根本。

人工智能將是中美天下

南風窗:

有一種說法是,中國過去的互聯網奇蹟主要是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特別是原創性技術太少。怎麼看?

程浩:

的確如此。遠望資本的另外幾位合夥人都有著MIT、伯克利的教育背景,在美國,我們關注硅谷和波士頓,在中國我們關注北京和深圳。但客觀的講, 在中國投資“黑科技”的機會比較少,中國的優勢還是在於應用層面。投“黑科技”,理想地點仍然是硅谷。

以前經常有人問過,為什麼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美國和中國?其實答案很簡單,首先是我們和美國一樣,是單一的大市場,這點是首要的,我們有產生大公司的土壤。歐盟人很多、科技發達,但都是小國家、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印度講英語的人口可以形成一個數億級大市場,可惜經濟基礎太差。

另外,客觀地講,中國在2C時代的“奇蹟”,一定程度上也是某些非市場化原因造成的,這使得我們的巨頭能獨享這個大市場,而不用和最頂尖的美國對手短兵相接。

在人工智能,未來也一定是中國和美國的天下。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原料”,中國有這方面的天然優勢,人才方面也基本上中美爭霸。當然在“黑科技”方面,中國的確還缺少很“硬”的科技,比如intel這樣的企業。但這不代表以後不會有,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創業者在這些領域慢慢成長。

本文來自浩哥說,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