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小腰變粗?不能忍!——兒童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肥胖國。“中國式肥胖

”問題多出在成年人身上,但兒童和青少年也未能倖免。

最近剛剛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指出,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個百分點。而且,我國兒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已經超過日本、韓國等高收入國家。

小腰變粗?不能忍!——兒童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判定一個人是否屬於超重肥胖常用的指標是體重指數(BMI),因為體重指數和體內脂肪含量存在著很好的正相關關係。

一般來說,體重指數越大,體內的脂肪就越多。體重指數的計算需要同時知道身高和體重的數值才能計算出來。我國成年人健康體重的範圍為18.5~23.9kg/m2,24.0~27.9kg/m2為超重,大於等於28.0kg/m2為肥胖,小於18.5kg/m2為消瘦,這個指標不分性別。

由於兒童少年還處於生長髮育過程中,使用體重指數來評價他們的營養狀況,就需要考慮年齡和性別,下表是用於判斷兒童少年超重肥胖的參考值。

小腰變粗?不能忍!——兒童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表1 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分類標準(kg/m2

來源: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分類標準,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2004,2(25): 97-102

除了體重指數這個指標,還有一個指標可以反映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那就是腰圍。研究發現,腰圍的大小,也就是腰的粗細能反映出腹部脂肪的堆積程度,而腹部脂肪的代謝過程與血脂的變化有密切的關聯。腰越“粗”患慢性病的危險越大。腰圍越大,中心性肥胖越嚴重,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徵等慢性病患病風險也越高。

腰圍的粗細對評價成人的健康很重要,對於小孩是不是也適用呢?我們常說,“小孩子沒腰”,是不是意味著對於小孩子就不考慮腰圍了呢?其實,人們常說的“小孩子沒腰”,是感官判斷,因為小孩還沒有發育成熟,難以看出腰來。

但這不意味著小孩子的腰就不用管它粗細啦。在我國兒童少年中進行的分析發現,“腰粗”(腰圍≥P90)的孩子得代謝綜合症的風險比“腰不粗”的孩子高近3倍,患高血壓的危險高4-6倍,患血脂異常的危險高2-4倍,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增加19倍;孩子的腰圍每增加1釐米,代謝綜合徵的風險會增加7.4%。因此,我們也需要關心孩子的腰圍,小腰也不能粗!

建議不但要經常測測身高、體重,算算BMI,還應該測量一下腰圍,以便及早發現健康隱患。

怎麼測量孩子的腰圍?準備好皮尺,讓孩子站直,兩腳併攏,兩臂稍張開下垂,測量時可以脫去上衣;讓孩子平緩呼吸,不收腹、屏氣。皮尺刻度下緣距肚臍上緣1cm處,將皮尺水平環繞一週(貼近皮膚但不緊陷皮內),在目光和皮尺同一水平面讀數。

孩子的腰圍多少算正常?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孩子的腰圍不同,下表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值。

小腰變粗?不能忍!——兒童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表2 不同年齡、性別兒童可能引起疾病危害的腰圍界值點(cm

另外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孩子的腰圍/身高比,如果腰圍/身高比超過0.5,說明孩子的腰太粗了,家長們要注意給孩子減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