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測體溫、血壓、...半圈下來就汗流浹背”延安護士的武漢戰“疫”

“看似6個小時的班,總要9個多小時。從住地到方艙醫院來回就得2個小時。穿好防護服,要經過3道門才能進艙,出艙更是要經過6道門才能回到清潔區。”

“一接班,核對過醫囑就給患者測體溫、血壓、氧飽和、發口罩,半圈下來早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我除了搞護理還要分發物資,平時幾十件、最多時100多件,沒出艙就餓的發慌了”

這是延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延安市婦女兒童醫院)蔣廷嬋、王永勤2位馳援武漢的護士長在微信裡和好友的聊天記錄。

“测体温、血压、...半圈下来就汗流浃背”延安护士的武汉战“疫”

2月15日,蔣廷嬋和王永勤作為陝西省第三批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她們接手的是武漢市光谷方艙醫院。16日在經過緊張的培訓後,當天下午就開始接手患者,220多名患者陸續進艙大家忙的不可開交。

蔣廷嬋說,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班還沒有過半,她就腹痛難忍,有時只能蹲下緩一緩繼續工作,可還是沒有堅持到出艙,她就腹瀉了,多虧穿著紙尿褲,要不然就太丟人了。第二天才知道,因為水土不服,很多人都出現了“狀況”,但大家誰都沒有提前出艙,都清楚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退出戰場。

“测体温、血压、...半圈下来就汗流浃背”延安护士的武汉战“疫”

按照分工,她們每天4班倒,每班6個小時,可從住地到方艙醫院一個班需要9個多小時。每班6名護士負責220多人,這些人都是確診的輕症患者,他們有的家中兩、三個人被確診住在不同的醫院,有的家中親屬被隔離,導致部分患者煩躁不安。

因此,除了日常的護理外,她們還要給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穿著防護服說話多了自己都喘不上氣。尤其是早班,在凌晨3點到9點,1點半就要出發,下班回到住地都快11點了,真是又餓又累。

在3月1日的電話採訪中,蔣廷嬋說,經過陝西省醫療隊半個月的精心救治,武漢市光谷方艙醫院220名患者已有140多人治癒出院,這幾天看著每天都有患者出院,她心裡感到很自豪。

“测体温、血压、...半圈下来就汗流浃背”延安护士的武汉战“疫”

與蔣廷嬋不同的是,王永勤到武漢市光谷方艙醫院後被分到了另外一個組,由於她幹工作吃苦耐勞、默默無聞,剛去兩天醫療隊就讓她擔任了後勤保障組的副組長。她和其他護士不一樣的是,除了正常的護理工作外,方艙裡每天有大量的牛奶和醫療藥品都要她分發。少的幾十箱,多的時候100多箱,一個班下來她常常是腰痠腿困。

特別是她經常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方艙裡缺少什麼東西她要和其他組聯絡購買,送來的東西進不了方艙,她穿好防護服一件一件的再進去進行分發。一次醫療隊的住地搬家,很多醫護人員都在方艙裡,而他們新的住地在五樓上,還沒有電梯。

王永勤和醫療隊的幾位負責人上下跑了十幾趟才把東西搬完,當天晚上她的腳和腿都腫了,只能每天晚上用熱水泡一泡,一個星期才消了腫。記者在電話採訪中王永勤說,她現在已經適應了,剛開始搬東西、分物品,一天下來她渾身就像散了架一樣難受,畢竟40多歲的人了。在方艙裡幹六、七個小時的體力活,有時沒出艙就餓的心發慌了。讓她鼓舞的是醫療隊把她評為了先進工作者。

當記者向她要一張工作照時,王永勤說他們組延安的就她一個人,沒有人給她拍照,只有別人拍的一段視頻,她穿著防護服也認不出來。採訪結束後她的一位同事和她手機視頻,當說到老人和孩子時,王永勤淚流滿面,她說她70多歲的老父親家住延川縣文安驛農村,她到武漢沒有告訴父親,她父親知道後一度血壓居高不下,讓她十分擔心,加上今年她女兒又要高考,也讓她十分牽掛。但再難她都會幹好本職工作、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蔣廷嬋、 43歲兩個孩子的母親,延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內科護士長。

王永勤、42歲一個孩子的母親,延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婦科護士長。

她們是延安市馳援武漢 16 名醫護人員的一部分。

她們在武漢用自己的無私奉獻傳播著延安精神。

她們和全國四萬多名軍地醫護人員,

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溫暖著武漢、溫暖著中國!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崔喜洲 通訊員 高延芳

(ZH)

“测体温、血压、...半圈下来就汗流浃背”延安护士的武汉战“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