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自制家用天文望遠鏡,好想看看宇宙什麼樣子哦?

用戶58267927834


關於自制天文望遠鏡這個問題,我應該可以簡單談一下。



天文望遠鏡種類不少,折射式、反射式、施卡、馬卡等等,關於各種望遠鏡的介紹,網上一抓一大把,此處不再贅述,但施卡馬卡等折返式望遠鏡構造比較複雜,一般不是自制望遠鏡的首要選擇,自制望遠鏡一般選擇折射式和反射式,一些自制的奇形怪狀的望遠鏡一般也是這兩類。(譬如用兩個大口徑牛反做雙筒)


無論是自制反射式還是折射式,鏡片都需要購買,(牛反的主鏡副鏡都是反射鏡,構造簡單,有高手可以自己磨,但大部分還是購買)目鏡不用說得買,所以實際上就是將材料備好組裝到一起就可以了。看提問者的意思,應該不具備磨鏡的條件,所以老老實實購買吧。

如果決定要自制,首先先確定要做哪一種,折射式?反射式?還是更難做的折返式?然後確定要做望遠鏡的口徑、焦距、材質等等,接下來設計好目標望遠鏡的構造,購買材料就可以做了。

需要注意的是:折射式望遠鏡的鏡片不能選擇日常生活中用的放大鏡,最起碼需要準備普通消色差的鏡片,甚至復消。此外,目鏡的好壞對成像也有很大的影響,一些劣質鏡片和目鏡的成像效果很差,能夠看到明顯的彩虹色,對觀測的感覺有很大影響。

最後給大家說一下望遠鏡放大倍數的計算公式,望遠鏡放大倍數=主鏡焦距÷目鏡焦距,也就是說主鏡焦距越長,目鏡焦距越短,放大倍數越大。不過放大倍數也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主鏡的口徑太小,倍數過大成像效果反而很差,其中尺度大家自己把握。

歡迎關注"張家小智兒"看更多天文愛好者的交流溝通。


張家小智兒


為什麼要自己動手製作一架天文望遠鏡,你可能覺得價格太昂貴,花幾千塊錢,也只能調試看個月亮環形山,原來那不是傳說中的吳剛和玉兔。對星星要有新的發現,就不是隻看月亮的望遠鏡,這個東西還要上檔次,要花幾萬塊錢買個更高檔的商品。不捨得花線就要自己動手做,但是自己做有難度,不懂相關的技術,按圖紙依樣花虎做成了也不一定好使用。這種精密儀器不是那麼好做的,愛好天文觀察宇宙星相,還是要捨得花錢買一臺高倍天文望遠鏡比較靠譜的,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自然風161212381


我年青時自已過天文望遠鏡,目鏡和觀星鏡兩梅鏡片,是按照我當訂的《天文愛好者》月刊,提的單位信息,寫信購買郵回,分別使用兩異尺寸的塑料管,相互配套組成,自已也進行過天文觀測,但放大倍數很少,眼又不太好,較不太實用,後來由於工作忙,顧不上也不知放哪了,拆遷搬家也沒找到。現在回憶起它,對我基礎天文科學研究,確續出不少全新成果,雖然還沒受到上層建築;專家的肯定,但頭條沒少幫助我發表。這梅小天文望遠鏡,對我天文研究幫助不小。個人踐行,請予參考。


李志勇LZY


關於自制天文望遠鏡的教材,網上隨處可以搜索到,當然在網上也可以買到,不過,買的比自制的價格高,一般情況下自制的沒有買的好用,但不排除自己用心製作,能自制出特別好的天文望遠鏡。

先介紹一個最簡單易制的自制天文望遠鏡的方法:

首先準備老花鏡一副(放大鏡更好),膠水若干,廢硬紙材若干,膠帶若干。



自制目鏡,把放大鏡固定在硬紙材上,捲筒,使放大鏡做紙筒的橫截面,並使放大鏡一邊的紙筒保持5釐米,以方便定位目鏡距眼的距離。

同樣的方法制作物鏡,當然物鏡的放大鏡在紙筒中的距離要適中。


調試物鏡和目鏡的距離,物鏡和目鏡做好後,在目鏡的正前方放物鏡,物鏡距目鏡的距離由近到遠調試,直到最清楚看到前方的景物,然後記下物鏡和目鏡的距離,再用更大的硬紙材把物鏡和目鏡捲起來,記住,第一不能破壞目鏡的5釐米距離,第二要保證物鏡能在大紙筒裡內外移動。

簡易的天文望遠鏡製作好之後,就可以用來觀測天象了,記住不清楚時,一定要改變物鏡和目鏡的距離。

不過,自制天文望遠鏡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正規產品的效果好,不過,除了天文臺的天文望遠鏡,無論自制還是購買的,都只是比人眼看到要好一些,但好的不會上檔次。

所以,天文愛好者,真想探索星空,最好成為天文臺的常客,現在通過簡易天文望遠鏡,能發現新天體的概率可以說低到接近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