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導語:

我們需要回溯多久的歷史,才能解釋為什麼1775年4月19日馬薩諸塞的民兵會在萊剋星頓和康科德與英國士兵發生交火?大部分有關美國獨立戰爭起因的描述,都非常明確的指向了在爆發戰爭的之前的幾年。1773年12月發生了破壞波士頓的英國議會對茶葉徵稅的事件,這個事情致使英國領導層們做出了非常激烈的反應,這種過度反應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因素就是1774年的《馬薩諸塞政府法案》。由於修改了馬薩諸塞的殖民地憲章,降低了公眾的參與度,該法案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獨立戰爭

一、美國人對自治的執迷,來源於殖民時期的各種經歷。

最初,英國社會階層的普通法被移民到美洲的第一批殖民者所引入使用,每個新興的殖民地不久就都有一個選舉出來的議會,來代表和保護殖民者的利益。這個地方議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威斯敏斯特下議院的地方翻版。從理論上看來,民眾參與的自治,理應是由一個非常強權的政府首腦來制約,那麼這個行政首腦就是總督,總督則應由一個顧問委員會來支持。可是在早期的殖民時代,殖民地往往都是個人公司開拓而來的,並不是由上層的王室貴族所開拓的,總督和市政委員會都是選舉出來的,這就強化了殖民地人民希望自己掌控自己命運的傾向。因此,在英屬美洲剛形成的時候,本地自治的制度框架就已經確立了。而且,最初殖民地很少受到倫敦的干預。除了發佈一些憲章從而給殖民地以法律地位之外,英王將早期定居的事情交給了私人投資者團體去打理。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英國皇室

只是在殖民地已經建立了而且開始變得有利可圖的時候,英王才開始對殖民地關注起來。1621年,詹姆斯一世要求弗吉尼亞菸草應出口到英格蘭,這樣可以提高英國的關稅收入。三年之後,他將弗吉尼亞變更為一個皇家殖民地,總督由國王任命並向國王和他在英格蘭的大臣們負責。詹姆斯的兒子查理一世曾希望在他所在的領地上看到"一個統一的政府模式",在17世紀30年代,他還曾試圖限制清教新英格蘭殖民地的自治權。為了限制馬薩諸塞的擴張,查理一世建立一個新的皇家殖民地——緬因,並任命費迪南德·戈吉斯爵士為其第一任總督,而這位總督大人可是一位堅決反對清教徒的主教派教徒。查理一世甚至計劃將整個新英格蘭交給戈吉斯管理,只是由於國內的政治和軍事危機——英格蘭內戰的到來——才導致他無法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簽署法案

二、英格蘭內戰以及查理一世被處死之後短命的共和國,降低了倫敦在殖民地事務中的影響力。

這一點毫不足奇,國內事務佔據了當時那些英格蘭大臣們的主要精力。然而,控制大西洋對岸的殖民地的慾望卻從來沒有消失。1651年,威斯敏斯特議會通過了一項《航海法令》(Navigation Ordance),該法令的目的是將荷蘭排除在與英屬美洲之間的貿易之外。1660年斯圖亞特家族復辟之後集權的衝動變得尤為強烈。查理二世和他的弟弟即繼承人詹姆斯二世對殖民地自治發起了17世紀中最為系統的攻擊。更多的新省份被確立為皇家殖民地,或者作為國王親屬或廷臣的專屬領地,這些地方的總督都是由國王任命的,對國王和他在英格蘭的大臣們負責。殖民地人民對威斯敏斯特議會借1660年、1663年和1673年《航海條例》對殖民地管理的抵制,導致馬薩諸塞原來的憲章在1684年被撤銷了,也導致英國政府開始著手重塑殖民地政府。自1685年開始,詹姆斯二世將所有的新英格蘭殖民地,最後還有紐約和新澤西,都劃入了一個大範圍的"新英格蘭自治領"

。這個自治領由王室委派的總督埃德蒙·安德羅斯管理,而且當地議會也不是經選舉產生。這個自治領不久就崩潰了,但這也是在詹姆斯二世在1688~1689年的光榮革命中從英格蘭被驅逐了之後才發生的。斯圖亞特家族敗落之後,倫敦的新政府恢復了殖民地議會,但與此同時繼續對殖民地進行更多的中央控制。1696年設立了貿易部來收集殖民地的信息,監督它們的發展並向大臣們提出政策建議。同年通過的另一個《航海條例》,強化了英國政府對殖民地海外貿易的監管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英國皇室

在18世紀上半葉,這種干預要少一些。沒錯,1702~1713年和1739~1748年的兩場戰爭,促使英國政府重視殖民地及其在貿易上的價值,進而重新開始對殖民地施加更大的控制。不過,在羅伯特·沃波爾爵士主導英國政治生活的18世紀20至30年代這個長時期的和平年代,殖民地很少受到干預。這不是由於疏忽或者不重視;相反,對殖民地進行有限的干預,看起來是一個刻意為之的政策。沃波爾認識到殖民地對國家的繁榮作出了貢獻,因此,儘量避免與殖民地發生任何可能有損於這種有益關係的爭議。當殖民地總督發現自己與殖民地議會之間有衝突的時候,沃波爾和國務大臣紐卡斯爾公爵鼓勵總督們與議會和解,而不是對抗,哪怕這樣做意味著對議會要求作出大幅讓步。沃波爾時代也有一些立法干預,特別是在為了保護英國的經濟利益的情況下,但他很少認真施行那種限制性的法規。因此,在他任職期間殖民地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精力充沛而又意志堅定的貿易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曾經試圖在18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將沃波爾時代扔給殖民地議會的東西給找回來。然而,他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成就,或許,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英國和殖民地之間建立了定期郵輪服務,這使得美國總督們可以更方便地和倫敦的大臣們進行交流。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英法戰爭

三、英法衝突加速弱化管轄

18世紀50年代中期與法國的新衝突,將英國和殖民地拉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近一些,然而這場衝突最終還是讓它們相互疏遠了。一開始,英國政府打算按照既往的做法讓各個殖民地提供當地招募的兵力,來抵禦法國對俄亥俄谷的入侵。但殖民地的響應情況令人失望。1754年,在旨在協調各個殖民地軍事行動的

奧爾巴尼會議上達成了一個協議,但各個殖民地議會都拒絕了這個協議,因為它們認為這是一種僭越它們權力的企圖。奧爾巴尼計劃的失敗,俄亥俄谷早期戰鬥中殖民地軍隊的糟糕表現,加上一些殖民地議會無視國王要求他們投票支持為招募地方士兵而批准的預算,這些因素最終促使英國政府派自己的軍隊橫渡大西洋而來。一開始這些軍隊和殖民地軍隊一樣表現不佳,但大臣們對英軍初期失利的第一反應是將越來越多的資源集中到北美,目的就是將法國的威脅從加拿大永久地驅逐出去。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多美國人接觸到英軍士兵的情況。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英法戰爭

那些認為七年戰爭的經歷是美國獨立革命背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歷史學家,傾向於強調美國人對英國正規軍所作所為的反感。本土招募的士兵的信件和日記都顯示,在兩支武裝力量之間有一個文化的鴻溝,美國士兵認為這些穿著紅軍衣的士兵傲慢、專橫,對於殖民地那種更為平等的契約模式的從軍文化一無所知。然而美國人的這種不滿,基本上都僅限於從非常不成功的第一階段到1775年年末的這一段時期。從1758年初開始,美國人有很好的理由對這種衝突形成積極的印象。這部分是因為勞登勳爵被召回國了,他當時擔任英軍總司令,他對殖民地士兵的刺耳批評引起了人們很大的不滿。更重要的是因為威廉·皮特作出了其他一些讓步,威廉·皮特當時是負責這場戰爭的英國國務大臣。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英法戰爭

他提升了殖民地本地軍官的地位,不再要求這些軍官聽命於最低級的英軍的海軍少尉或陸軍中尉。同時,他還給予地方議會大量的議會補貼,為的是彌補殖民地因在更大範圍內動員本土力量而產生的成本。殖民地人民對皮特的新做法的熱情很快就變得顯而易見了:各個議會承諾總共派2.3萬名本土士兵參加1758年的戰役。由於大量殖民地士兵的加入,同樣又有大量的英國正規軍,法國軍隊的處境變得岌岌可危。那一年,英國和美洲殖民地軍隊在卡里倫堡遭遇了一次重大逆轉,在那裡,法軍司令官蒙特卡姆侯爵開展了一場精巧的防禦戰。不過,布雷頓角的路易斯堡和安大略湖邊的弗朗特納克堡相繼陷落,這讓法屬加拿大的腹地陷入了被英軍東西夾擊的境地。1759年,聖勞倫斯河谷的魁北克接著陷落1760年,新法蘭西的首府蒙特利爾也陷落了。美國人在戰爭開始階段的不滿,現在已經完全變成了勝利的喜悅。當北美的戰爭結束的時候,殖民地人看起來並沒有因為和英軍士兵並肩作戰的經歷而疏遠英軍;相反,他們因為自己的英國子民身份而熱烈地慶祝著。馬薩諸塞議會的議員們宣佈,位列

"國王陛下最忠實的美國子民"之列,位列"大不列顛這個全世界最受尊敬的強大國家的幸福的自由子民"之列,"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獨立之戰

四、美國革命的到來

如果我們要證明七年戰爭的經歷,在美國革命到來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那麼,我們就不能只將眼光侷限在美國人對英國士兵的不滿情緒上。或許,更重要的是,那一套用來鼓動新英格蘭人入伍的反天主教的說辭,給新英格蘭人帶來了影響。在一定意義上,並不需要太多的鼓動。這片地方的獨特環境條件——土地貧瘠,植物的生長季節短,導致這裡的農作物產量低,農民總是費盡力氣才能多種出一些可供售賣的農產品。由於農業生產無利可圖,再加上都是大家庭,每個家庭都有很多年輕小夥子,但卻沒有什麼財產可供繼承,這就意味著存在著很大的潛在士兵供應量。但為了鼓動他們主動加入當地軍隊並讓社區支持他們參軍,教會人員和政治領袖們將在加拿大與法國的戰爭描繪成一場反抗

"教皇制度"的新聖戰。"教皇制度"這個詞所指向的可不僅僅是天主教本身,而且還隱含了各種形式的專斷和集權統治。傳統上就對教皇制度抱有敵意的新英格蘭人在戰爭中強化了這種敵意,對於戰後出現的任何看起來有法國那種威權政府統治味道的東西很可能格外敏感。他們似乎堅信,議會徵稅是英國政府已經擁抱"教皇制度"的一個信號。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獨立之戰

然而,英國人對七年戰爭經歷的反應,至少也同美國人的反應一樣重要。殖民地人民在戰爭初期的那種不滿情緒是可以理解的。英國軍官確實看起來對殖民地軍隊的貢獻不屑一顧。1758年之後他們繼續如此,只不過在第二階段他們更好地掩飾了自己的這種輕蔑,但這種輕蔑情緒總是不斷出現在他們的家書和私人日記之中。最常見的一個抱怨是,美國人衝向戰場的速度像蝸牛一樣慢。更糟糕的是,戰爭頭幾年那種傳統的徵召制度的失敗(這種制度下,國王要求每個殖民地招募一定數量的軍隊,總督將這個要求提交給地方議會,地方議會再來決定是否派兵),讓英國人在內心一直懷疑這種制度是否適合用來保家衛國。在戰後有關美國的議會辯論中,威斯敏斯特的政客們特別提到各個殖民地對王室要求出兵號召的反應是參差不齊的。即使是紐約州議會也承認這個制度沒有起到公平合理的效果。

這場戰爭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這一點倫敦的大臣們在戰爭期間就知道,只是在已經贏了戰爭之後覺得安全了,才向廣大的英國公眾公開),那就是,美國殖民地和敵人進行著廣泛的貿易活動。英國報紙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殖民地人不但沒有和英國軍隊卓有成效地合作,反而幫助新法蘭西堅持了本來無法堅持的更久的時間。除了極少數例外,英國的評論家們都將這場戰爭看作是英國的勝利:儘管有美國人掣肘而不是幫忙,英國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英國人的這種想法,即殖民地人應該對他們感恩的想法,在戰後有關如何來管理一個變得大得多了的大英帝國的辯論中,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獨立之戰

雖然如此,但實際上,這場衝突的結果,而不是這場衝突給英美關係帶來的損害,是將七年戰爭看作是美國革命到來的重要起因之一的一個主要理由。英國政府保住加拿大的決定很可能就是錯誤的。事後來看,這個決定很可能減輕了美國人對英國的依賴,因為殖民地和英國有一個共同敵人,並且這個敵人原來就在美國人的家門口,而現在已被趕跑了。但未來兩邊關係緊張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大英帝國的體量變大了。它的規模和性質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戰爭場面素描

結語:

以上這些都加速了美國獨立的道路,不論從今後的各方面都在逐漸弱化"老東家"英格蘭對殖民地的統治,導致最後美國的獨立,現如今以反觀歷史對比現實的角度上來看,這樣的歷史必然又是與多少帝國的衰落和新興國家的成立獨出一轍呢?

通往萊剋星頓的漫漫長路,美國人的獨立道路,都經歷了些什麼過程

象徵自由的神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