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在某次接受采访时,新晋“网红”—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主任被问到,“您想念你的母亲吗?”这位耿直哥这样回答:“哪一个正常人,她不想念自己的母亲?”

实在让人忍俊不禁,话说,就是一个被医疗事业耽误了的“脱口秀”演员呀!

耿直的回答,适用于所有在前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们。“说不累是假话,说不想妈妈、不想家也是假话。”

前几天,还看到一则让人忍不住眼泪的视频,一位北京老人独自离家乘坐高铁,途经郑州,准备转车去武汉照顾在方舱医院工作的小女儿,被好心的大家拦了下来。老人念叨着“小女儿很辛苦,在医院一线,自己要去给她做饭。”

儿行千里母担忧。东莞支援荆州疫情防控医疗队的队员韩嘉雯,昨天就收到了妈妈发过来的一段视频。妈妈不太善言辞,也是第一次这样给女儿录视频加油。让我们来看一看。

是不是很感动,特别是妈妈搓着小手的模样,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母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韩嘉雯

“来到湖北荆州一个多星期了,除了工作,最想念的就是远在家乡的亲人,朋友,还有同事。很多朋友和同事,院里的领导都经常给我发短信,发视频,字里行里都是他们关心我,鼓励我的心情,连不善言辞的妈妈也给我录了个视频,给我加油!当时我鼻子一酸,感动得想要流泪。当自己身在外地,才更加能感觉到在家的温暖。还好,我并不是孤军奋战,我还有一帮热心的同事和我一起奋斗。疫情虽猛,但人心更暖!”—寮步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韩嘉雯说道,好在,队员们的努力已经渐渐有了回报。“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记录人:何雪琴

这几天,危重症病人逐渐地减少,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些天,我都在护理一位七十多岁的危重症患者,大爷是清醒着的,而且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值得我们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学习。

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查房,大爷都会在第一时间跟我们说:“我很好,没有什么不舒服,我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咯!”病区有一位这样的患者,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及积极性。看到他从危重症转为重症,然后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的过程,说明我们的付出和病人的自身努力都已经得到了回报。

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症病区,这个由支援医疗队和荆州本地医护组成的新集体里,我得到了带班老师和队友们的指导,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我很感谢他们,特别是我的带班老师,在她的耐心教导下,我慢慢成长起来了。

这几天是雨天,有些阴冷,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伴随而来的还有彩虹。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何雪琴

亦师亦友的战友

记录人:仇敏仪

2月26日,又是充实的一天,接班、治疗、监测、做记录,一切工作慢慢步入正轨。管床的三个病人心态都很好,还特能聊,经过前两天的熟悉,我们都已经成为“老朋友”了。值得高兴的是,三个病人中有两个今晚就要转出到外面的重症隔离区了。ICU里的病人已经慢慢变少,说明我们的努力加上病人自身的努力都已经得到了回报。

今天除了基本的治疗外,还给病人换了床单被套,转运病人,然后终末消毒。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在平时可能易如反掌,但是穿着这层层防护,每做完一项我都需要停下来调整自己的呼吸,特别是工作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一着急,动作快一点,就感觉肺部顶到脖子上。所以宁可拖一下班,把工作做好,也不能心急。

很感谢我的带班老师,虽然他的年纪比我小,但是在这里他就是我的老师,感谢他细致的教导,让我快速地熟悉病区的环境和工作流程。还记得第一天跟班的时候,他对我说:“我会的都教给你,我不会的就一起学习。”感谢这位亦师亦友的战友。

2月27日,我们成立了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驻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时党支部并召开了第一次党支部会议。我想,作为党员医务工作者,要服从安排,听从指挥,扎实推进抗疫工作,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仇敏仪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仇敏仪

七旬老人的善良与坚忍

记录人:黎秀娟

今天是到这座英雄城市的第九天,正式加入抗战疫情护理工作的第七天。这里的街头因疫情而显得异常冷清,而人心却格外的温暖。荆州人的包容和善良,深深打动着我!

这些天一直在重症隔离区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遇见了很多让我为之动容的人。

一位78岁的老奶奶,本地人,因为身处隔离区,不能让家属陪护,或许是因为奶奶害怕周围环境,或许是因为孤单,她会经常默默地掉眼泪,会偷偷摸着墙壁走出病房到走廊上……我留意到她后,常常利用闲下来的时间和她交流,想问她怎么才能帮助到她。

奶奶的回答是,“我这样子不听话,你们就会多留意我一点了,我知道你们忙,但是我还是想多看看你们,你们广东医护来这里帮我们,我真的很感动。

“奶奶,那为什么您不吃饭呀?”奶奶又俏皮得说:“因为我们是老一代嘛,以前生活艰苦,有饭就不舍得吃”。一边说,一边奶奶拉住我的手,握得紧紧的。

在这座英雄城市,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也有着一颗坚强善良的心。每次为她进行治疗后,她都会问我一句,姑娘,你手热乎不,头一次我以为奶奶手凉想我帮她热乎一下,一摸她手才明白,她的手也热乎的,她是在关心我,怕我不习惯这里的天气,怕我身体不够暖和。

很高兴,奶奶昨天和我们合照,从重症隔离区转到了普通隔离区。

虽然每天两点一线,酒店和医院来回走,每天重复着护理内容:交接班—治疗—监测—做记录,重复走着的路,重复做着的事,但是面对着各位病患每天逐渐在好转的病情,没有一丝的疲惫感。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黎秀娟

她们是队员最坚强的依靠

记录人:程琴

今天我如往常一样,穿上厚厚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等做好一切防护措施,步入重症监护隔离区,开始一天忙碌工作。

刚进入病房门口,准备帮一位阿姨做治疗,她却暖心地提示我“您先别进来,等我先戴上口罩,做好防护。我怕我传染给你。”等她做好防护,我走到了床边。“辛苦你们医生和护士了,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们”,她眼角泛着泪光地说,我听到了鼻子一酸,去紧紧拉住了她的手。

评估了阿姨的情况后,我告诉她,在病床上多舒展筋骨,做轻微的扩展开胸动作和下肢屈伸动作、脚踝的环绕动作。这样会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及预防长期卧床的血栓形成。然后,指导她用手按摩腹部,这样对肠道健康、药物吸收等都有好处。

很感谢我们医疗队的领队张艳红红姐,还有宋玉婵婵姐在荆州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她们星夜兼程,不辞劳苦奔波医院和驻地,协调工作遇到的所有困难,保障队员一日三餐,严格地要求队员防护措施,发誓不落一人,带我们全队平安回来!她们是我们队队员们最坚强的依靠。

这些天很多事情,触动了我的内心。正所谓,幸,山河无恙,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总有一种精神,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却能涅槃重生。祝福我的祖国早日战胜病魔!同胞们早日康复!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程琴(左)

15床的大爷心情好起来了

记录人:贺希

2月26日,中班,一切皆入正轨,照例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还是分管15床的大爷,差不多一星期的相处,日渐熟络,一上班我就主动跟他打招呼,大爷点点头示意。今天他的精气神比昨天好了很多,看来昨天的集体鼓励起了作用,他一改往日的一声不吭,今天很配合治疗、抽血、输液、测血压等等各项操作,还开始主动要求进食。

没多久,大爷儿子来电话了,电话那头的家人们大致叮嘱他要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等他早点回家团聚。挂掉电话,一旁的我赶紧抓住时机劝说他:新冠肺炎并不那么可怕,战胜它一定要您对自己和医生有信心,只要吃好睡好、安心治疗,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就可以打败它。透过防护装备,看到大爷舒展的眉头,感觉他也已经穿上了“心理防护服”,我们一群医护都非常开心。

下班前我微笑着跟大爷说再见,他淡定地看着我,缓缓地将右手举至额头,轻轻说出“谢谢”,定格的一刹那,即使他躺着,也像极了站立时的“军礼”。大爷,谢谢您愿意和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去赢得这场胜利。

2月27日的荆州又开始下雨了,气温也明显下降,凉飕飕的。原本准备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备战今晚的夜班,突然接到科室电话通知我改备班了。原因是又有部分危重症患者病情好转,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往普通病房了,有种幸福来得太突然的感觉。记得第一天正式上班时,环顾重症监护病房20多个病床上,躺满危重症患者,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护理,他们中的大部分已从重症转归轻症可以转出重症监护室。这既是对我们的对口驰援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的心愿。战友们,让我们继续携手,共同战疫!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贺希

疫情正在慢慢退去

记录人:杨小婷

不知不觉已经来荆州一周有余了,这边的天气如同疫情般的寒冷,但人间有爱,暖心化寒!看着患者天天在进步,我打心底里开心。不管上班多累,听到他们的道谢,有着亲朋好友的问候,一切都烟消云散。

面对疫情,我们不后退不畏惧不恐慌,相信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一定将疫情打败,大家同心协力,其利断金!

昨天三个病危患者转病重,从ICU转重症病区,随着ICU患者减少,我也从急重病区转到了重症病区值班。虽然值班比较长,但心想病人好转,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那证明着我们的治疗是有效的!疫情正在慢慢退去。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杨小婷

两位病友:懂感恩、怕麻烦别人

记录人:曾雄英

今天天气还是有点冷,下起了毛毛细雨。由于是第一天上早班,与王亚威老师一起照护11床的兰叔叔和12床的董叔叔。这两位叔叔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后,现在精神好了很多。

这两“邻居”性格差异很大,兰叔叔性子比较急,董叔叔则性格开朗,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懂感恩,怕麻烦别人。

每帮他们做一项护理他们都会和我们说声谢谢,叫我们多休息;他们总是不好意思叫我们帮他拿东西,怕我们累着了,觉得我们从大老远跑过来帮忙,已是很辛苦,自己能做的、不能做都想自己做,不想再给我们添麻烦。

其实我并不觉得辛苦,照顾病人是我的天职,他们能恢复健康,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也是最令我们感到安慰的。

他们一句句谢谢,一句句你歇一会,他们是那么的热情,热情得让我感觉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病人,更像是家中长辈,特别亲切。

医生查房后,我突然“啊”的一声,吓着了我的老师,她赶紧过来问我怎么了。原来,医生下了通知,两个叔叔可以转出重症病区了。

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两位叔叔后,兰叔叔特别开心也很感动,一直说非常感谢我们广东省的团队,还说第一次遇到那么好的医生护士,都很主动服务,让他们很安心,如说着说着就哽咽了。他说他想家人了,我说我就是您的家人,中国人一家亲,把我当成您的女儿就可以了,他哭着哭着就笑了。

令人振奋!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

曾雄英

快乐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到12点,我的小伙伴们来接班了,不得不交班离开病房。其实我很想亲自送两位叔叔,但是现在只能握手道别,告诉他们要开开心心地养病,等他们好了,欢迎去广东玩,带你们去看港珠澳大桥。他们一个劲说好。

脱下防护服,沐浴更衣,出来后发现天气暖和了许多,也晴朗了许多。徐徐清风,吹动着身旁的叶子,不由得开心起来。想起今天的两“邻居”,翘起小嘴,大步回家去!

全媒体记者 钟晨/文

受访者供图、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