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認為學校教育中哪些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問題?

用戶可愛小蘋果


影響孩子受教育的因素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更重要還有家庭教育,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多年的老教師,遇到過各種不同性格不同品行的學生,通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認為以下幾類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應該多加註意:

第一,父母都外出務工,要麼把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照顧,要麼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樣的家庭多存在於我們農村,那些年輕的父母只看到了短缺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孩子教育問題,孩子在家沒有了父母的管教,更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大部分這種孩子經常吃不上早飯就去上學了,既不利於一上午的上課學習,也更不利於孩子的身體成長,也就談不上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輔導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疑問。而大部分老人對孩子又過度寵愛,使孩子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出現偏差,我們老師有時也經常議論,打工的家長繼續培養打工的孩子,到頭來得不償失。


第二,“護犢子”型的家長,很難培養出有擔當懂感恩的孩子。這類家長自身修養存在嚴重問題,而他自己又意識不到問題的危害以及對孩子的輻射影響,在學校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孩子與孩子之間出現一些小摩擦、小問題都是正常的,但是這類家長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虧,受一點點委屈,從來不為別人考慮,也沒有尊重老師的意識,孩子在學校吵幾句嘴,他們就會到學校直接找到另一個孩子興師問罪,甚至動手打別的孩子,如果被老師批評幾句,就會怒氣衝衝的找老師理論,就這樣把孩子直接給帶歪了。


第三,不和睦的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生活,進而影響孩子的性格傾向。經過多年的觀察和工作實踐,大部分父母離異的家庭或者父母整天吵架打架的家庭,孩子們都會有偏激的行為,孩子的心情也會很鬱悶,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這樣久而久之,孩子要麼抑鬱要麼爆發,既不利於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長,也會對其他學生帶來不安定因素。


三尺講談


我多年來一直從事小學教育,多年當班主任,總結來說,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真的很重要。出現問題較多的家庭,首先是家庭矛盾多,離異家庭。去年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長得很漂亮,就是不會和其他人相處,動不動就打別人,還習慣拿別人的東西。後來,我瞭解到,孩子的父母離異了,孩子和母親過,可能是因為母親心情不好,經常和她發脾氣,所以導致孩子也情緒不穩。後來,經過多次溝通,以及我的平時多多關心,孩子有了些變化,後來第二年分班了,不知道現在孩子狀態怎麼樣。

第二類,應該是父母工作太忙,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或者說是留守兒童吧。我教過的另外一個男孩,父母長期在外地,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爺爺奶奶特別嬌慣他,很多次都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後來,甚至厭學,然後,請假時,爺爺奶奶幫著撒謊,說孩子身體不舒服,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是孩子不想上學,和爺爺奶奶玩躲貓貓,孩子在前面跑,奶奶在後面追。多次溝通,效果也不好。後來孩子爸爸回來了,才有所好轉。

第三類,應該就是現在的二胎家庭吧,對老大的影響是真大。有一個孩子在二年級時成績非常不錯,後來三年級了,成績一直下降,而且學習態度越來越不端正,瞭解之後,才知道,媽媽生二胎了,沒有時間管他,弟弟還總是哭鬧,一直影響孩子學習。

總之,小學生本身的自制能力就差,需要在一個和諧的充滿愛的環境中,才能健康成長。





風吹雁歸


孩子的各種問題都是家庭的瘡疤

幾年前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初二的男生是事件的主角。他的爸爸媽媽屬於從外地到城市裡謀生的打工者,後來條件漸漸好起來便在農貿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多年經營之後終於有了點錢。這筆錢用在了這對父母覺得最應該用的地方——買了一小套學區房,孩子終於能上當地的一所不錯的初中了。

上到初二,孩子父母很忙,關注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成績看排名。有一天這位男生沒有跟家長打招呼直接帶了幾位同學來家裡玩,家長正好上樓碰上了。家長可能覺得自己孩子只顧著玩不知道抓緊時間學習,當著兩三位同學的面直接打了自己孩子一個耳光。這孩子頓了一秒,幾乎是立刻反身就往五樓樓道窗口跑去,沒有猶豫地就跳了下去……

對青春期的孩子,責罰不能當眾,打人不能打臉。這些最基本的道理這位家長不知道。

哪些家庭因素對孩子負面影響較多呢

父母把教育理解為就是學習考試的

這類家長目前最為常見,孩子的成績就是家庭氣氛的晴雨表。家長長期的認知會把注意力放到分數和成績上,對孩子的個性關注就少了。這樣的家庭,孩子性格外向就發展成叛逆;性格內向就會自卑壓抑。

所以在考試目標之外,家長還要培養孩子自信心,社交力等等。世界大了,調整的空間就大了。

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和家庭唯一的生活目標

當一個家庭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大概率的悲劇就開始了。要知道我們的考試選拔制度本質上是淘汰制,淘汰到什麼程度呢。前兩年很多省份的數據是考上985大學概率是百分之一點幾,考上211大學的概率是百分之十多一點。很多地方考普高的錄取比例是一比一,兩個初中畢業生裡有一人上不了高中。如果孩子不是那最拔尖的學生,而家長又有執念,那麼家裡雞飛狗跳就是必然了。

所以,家長要在瞭解孩子實際能力的前提下為孩子制定可行目標。如果文化課不理想,可以考慮學特長;如果成績考國內好大學有難度,可以出國讀書迴避弱點。

家長缺乏關注細節的能力

學校裡的教師一般都比較怕遇上大大咧咧的家長,有時候老師跟家長提醒孩子上學要把作業帶齊,家長說忘了帶下次再交就是了;老師提醒早上早讀不能遲到,家長說遲兩分鐘有什麼事呢;老師說孩子上課講話聽課有問題,作為老師真遇到家長說:“老師啊,這孩子講話不都正常的很嘛!你這怎麼大驚小怪呢?我們上學那會還在教室裡抽菸呢!”

要知道,優秀的孩子都有良好的習慣,細節決定成敗。培養優秀的孩子應該從關注細節開始。

家長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老師和家長最大的區別在哪裡!拿一道題目出來叫兩者來教一下就知道了。家長講兩遍孩子還不懂就開始發脾氣了,而老師呢,只要孩子願意聽講十遍都行。事實上,期末考試前的複習,哪一道題不是講了幾十遍呢!

家長控制不好情緒就發洩情緒來代替教育內容,孩子在威脅之下關注的只能是你的情緒。這樣長期的情緒刺激,孩子容易暴躁,容易憤怒。靜心學習就成了奢望!

教育孩子之前,先平復情緒。要讓孩子清楚地聽見你講的題目或者道理,而不是你的憤怒。

家庭情況特異的

現在單親孩子非常多,常會發生一些問題。最近才爆出了一位十三歲的單親少年殺害了自己的母親。這孩子七年前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至今未再婚。

還有些家庭,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表現矛盾的。有的孩子會鑽空子,有的會在成年後畏懼婚姻,總有一些傷痕會在不同時間以不同形式展現出來。

父母親關係和諧,在教育上站在同一戰線,那麼教育孩子就會更容易出成效。至少,父母親也要做到“面子上”的和諧

結束語

我們還可以一路分析下去,越分析我們越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集中在父母身上。父母是家庭的方向,是孩子內心的依靠,是孩子的成長的臺階,更是孩子前行時回眸的精神故鄉。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做讀懂少年的知己,用自己的篤定去磨平孩子帶煩惱的青春;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做擁有眼界的父母,用自己的視線去延伸孩子看世界的眼光。


一多醬


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父母,孩子剛會跑她就每天打麻將,夫妻倆都打的挺迷,根本都顧不上孩子,孩子就自己摸索著玩,弄的渾身髒兮兮的,我記得有一天的早上她家下的麵條沒有吃完剩下了,然後就剩在鍋裡也沒有蓋蓋,孩子也沒人管自己就摸摸索索的跑到鍋跟前,然後對著鍋裡撒起了小便呵呵,他爸媽都在打麻將根本不知道,當時在旁邊觀看打麻將的看到了也沒說什麼,感覺那個麵條那樣放著肯定不會吃了肯定是要倒掉的,餘是也就沒有多管閒事,可是一會小孩媽媽打麻將打餓了,拿起碗就盛麵條🍜拿過筷子就吃起來了呵呵唉。

孩子後來長大了,也沒上多少學也沒學什麼技術,現在結婚了還靠爸媽接濟。有一次因為要錢吵架,把他爸媽都打了一頓,嘴裡還說小時候你們只顧打麻將不管我的事,你們小時候怎樣對我,我現在就怎樣對你們,爸爸媽媽都痛哭傷心。這就是自食惡果。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既然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要對他負責任就要給他滿滿的愛,讓他受他應該受到的各種教育,就要引導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生活態度。謝謝我回答完了。


小懶貓v蘇蘇


我是從教二十三年的老教師了,長期接觸學生,對問題學生了解比較多,也總結出了一些規律,其他不說,今天就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出問題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類家庭是離異家庭。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是致命的,長期的,是深入骨子裡的,離婚越早對孩子影響越大!我接觸過非常多的離異家庭的孩子的,因為他們總有很多問題,大家逃課抽菸上網,純粹的問題學生,恰好都是學校最費神的一類學生,通過處理和教育這些學生,我發現,他們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約束,更缺長輩的溫暖和保護,他們父母只管吃管喝,有些連吃喝也不管,直接交給學校,他們最喜歡住宿制學校,對孩子從來都是放任自流!

第二類家庭是隔代帶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掙錢類型。孩子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從小就被溺愛成性,容易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這種家庭的孩子雖然不缺愛,但是他們沒有被嚴格要求,啥都不怕,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尊處優,哪來的上進心,學習是個苦差事,他們一般都懶得去吃這苦,受這罪!等到長大後發現需要改的時候一般都太晚了,學習無法跟上節奏了,也就只能聽之任之,家長又沒精力回來陪,他們還需要掙錢養家,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出問題了!

第三類家庭是家長暴力管理類型!家長素質差,遇到問題就是打罵批評等暴力手段,他們以為這樣節約成本,效果好,孩子從小也就學會了使用暴力方法來解決他身邊的問題,比如通過打架來解決學校同學之間的矛盾,開始還很順利,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打架的習慣,甚至最終走向犯罪的邊緣!

第四類家庭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家庭。要麼特別貧困,要麼特別富有!這種家庭是的孩子不能夠用平常心去對待身邊的人,要麼羨慕嫉妒恨,要麼輕鬆蔑視看不起別人,時間長了,問題就來了!

總之,家庭問題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可能就這幾種情況,我只是就幾個方面說了一下,不足之處,望批評指正[祈禱]




無形中人


肖肖樂借題發揮觀點點:

其實,孩子在一生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是大多數人要經歷的三個教育階段,而“家庭教育”又是三大教育中最不容忽視的。當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家長不妨多找找深層原因,重新審視一下家庭教育是否得當,真正切實的解決困惱著您和孩子的問題。

通常一些家庭裡的孩子有以下這6種表現,家庭教育極有可能存在著大問題,也會極大影響他在學校的表現。

1.嚴重忽視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孩子在小的時候只認知“吃、睡、玩”這些基本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逐漸形成“自我意識”,渴望“被人認可”,對事物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選擇,然而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於孩子能夠處理的事情依然包辦代替。一些家長喜歡憑藉多年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指導孩子做事情。孩子稍不遵從就大聲斥責。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習慣“自我否定”,放棄主動思考,變得缺乏主見。

那麼在學校受教育時,由於在家庭的習慣行為,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去迴避同老師和同學的主動互動性,缺失自我。

2.放任孩子的“蠻橫任性無度”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而忽視了對孩子行為上的約束,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味順從滿足,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無論他要幹什麼父母都會滿足,變得隨心所欲、蠻橫任性,一個不如意他們就用哭鬧、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那麼,在學校就會表現出“情商缺失”“自我最大”,會嚴重影響他今後進入“社會”後的自我發展之路。

3.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往往因為缺乏相關經驗而容易遇到困難,這個時候身為家長的你總是忍不住伸手幫忙,告訴孩子應該這樣那樣去處理,過度的擔心和保護將孩子嘗試的勇氣打壓下去,讓孩子變得很容易氣餒。失去應有的“自信”。

4.對孩子“撒謊行為”不引起足夠重視

孩子為了逃避懲罰和不想做的事情是大多數孩子撒謊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時會反應過激,還會採取過重的責罰,這使得孩子十分恐懼,再犯錯或者沒達到父母要求標準時就會選擇撒謊。

這是家長所逼😯……

那麼在學校就會表現為:對老師,對同學習慣性撒謊…………

5.打擊孩子的“敢想敢做”的正確行為

膽子小的人做事畏畏縮縮,害怕失敗,不願意與人交流傾訴,有著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這多與幼年時父母對他們投射過高期望和要求,有著很多失敗經歷有關。

那麼,在學校的表現:會失去很多應挑戰性的活動。

6.沒有很好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現在一些孩子髒話連篇,不懂得尊重別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吵鬧,十分沒有禮貌。其實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往往是從最親近的人身上學到的。

那麼,這些行為在學校的表現就是情商為零。

所以家長不要忽視榜樣的力量,在平時的生活中嚴於律己,起到表率作用。還是那句話:家長應和孩子同學習,同進步!科學育子,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幫助孩子!



單詞肖肖樂


孩子最容易出問題的家庭:離異家庭,亡父亡母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父母不負責任的家庭,喜歡吵鬧和家庭暴力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對的家庭。

離異家庭:有的孩子從小就父母離異,從而導致缺乏父愛或者母愛,因此從小就蒙上了一層陰影。其他同齡小夥伴都有爸爸或者媽媽,我沒有爸爸或者媽媽,甚至有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各自組建了自己的另一個家庭,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樣的更惱火,孩子會感受倒與眾不同,而且隔代撫養,教育方式方法也不一樣,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勢必造成心裡和生活的負擔和壓力。

亡父亡母家庭:這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比離異家庭帶來的傷害可能更大。缺乏愛,得不到正確的培養和教育,生活方式方法不同,影響孩子一輩子成長。

留守兒童家庭:這個在上述幾個家庭類型中稍微好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年輕農村人都外出到城市打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著讀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勢必影響孩子。尤其是農村,老一輩人沒有文化,只是接送孩子,沒有讓餓著凍著就算帶得很好了。但是由於孩子與自己父母缺乏溝通,學習也輔導不了,和孩子關係越來越遠,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孤僻,自閉,甚至抑鬱。

不負責任的家庭:這種是最可恨的家庭,父母出軌,不僅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給家庭增加了不和諧因素甚至走向破敗,給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壓力。還有就是喜歡夜不歸,賭博的父母,這種在我身邊就出現這種情況,孩子玩耍的時候落水了或者突發了其他意外事件,旁邊人叫父母“孩子出事了”,他(她)反而不急,還說“這麼可能,孩子剛剛還在這裡的”,把這盤麻將打完了再去看,孩子已經沒有救了。等等情況都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導致不好的結果甚至悲劇發生。

喜歡吵鬧和家庭暴力的家庭:這種在身邊的例子也很多,如果當著孩子的面吵鬧或者發生家庭暴力,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是怎麼想的,甚至在身邊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求求你們不要吵了”,更有甚者,父母的暴力殃及到孩子,打孩子,罵孩子甚至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教育方法不對的家庭:現在的孩子的確難管,我們要關注著孩子多一言一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面對各種誘惑或者孩子犯錯了什麼事情,我們一定要採取正當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給予孩子。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孩子離家出走,家長束手無策,到底發生了什麼,一般是因為與孩子溝通不暢或者教育方法不當,孩子選擇了逃避。








重慶法哥哥


我認為學校教育中,家庭教育環境不好的孩子容易出問題。家庭教育不好有很多方面,比如父母離異、父親教育缺位、隔代教育、留守兒童、父母本身行為品質不端、家庭不和睦等方面。

1.父母離異的家庭孩子,在校園教育中容易出問題。

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無論是城市學校,還是農村學校,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出問題的孩子,很多是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我任教這麼多年,看過由於父母離異,缺乏關愛,生活困難,到處偷同學錢的孩子,搶同學東西的孩子,還有天天遲到的孩子,自卑的孩子,特別多。

2.父親教育缺位家庭的孩子,在校園教育中容易出問題。

我們校園教育中出問題的大多數都是男孩子,打架鬥毆的、沉迷遊戲的、離家出走的,很多情況,都是由於父親教育缺位。比如,我教過一個男孩子,他的父親長年出國勞務,一走好幾年,這個孩子在班裡打架,媽媽實在管不了了,打電話讓爸爸回家,爸爸回來後,孩子像換了一個人,文明懂禮,愛學習。

3.隔代教育家庭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在校園教育中容易出問題。

有的孩子,父母在家工作,把孩子全盤託付給老人;有的父母長年在外地工作,把孩子託付給老人。老人覺得孩子父母不在身邊,特別寵溺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這些孩子行為、心理、學業都容易出問題。

4.父母自身行為品質不端、長期家庭不和睦,這樣家庭的孩子,容易在校園教育中出問題。

記得曾教過一個孩子,他的父親多次販賣違法物品犯罪入獄,母親改嫁,這個孩子行為非常極端,與周圍同學、老師相處,特別極端,總是覺得別人對不住他,動輒打架鬥毆,提起母親就是恨,兇狠的表情特別可怕。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的家庭,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焦慮,行為、心理極容易出問題。

總之,我認為學校教育中,家庭教育環境不好的孩子最容易出問題。任教二十多年來,見過太多問題學生,說完這些情況,內心特別沉重,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想辦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敏學,一線教師,喜歡評說教育教學現象,分享語文學習方法,指導閱讀作文技巧;歡迎關注交流。


敏學老師


近年來,問題孩子呈現上升趨勢,00後的一代,面臨的是新形勢,面對的是新問題,給學校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

00後的學生生活在網絡的時代,思想變化的很快,孩子容易出現問題,大多數都是孩子的家庭問題造成,我感覺容易孩子容易出問題的家庭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離異家庭。

單親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現問題。有的孩子生長在離異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比較的叛逆,遇事情不夠冷靜,做事情有時不計後果,對家庭情感認識有所偏激,在學校學習也沒有很大的信心,內心有點自卑。

二、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多的是缺少關愛。這部分孩子內心不夠強大,做事考慮問題比較多,做事缺乏自信。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有的孩子,很要強很懂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一方面有的孩子自暴自棄,做事很固執,放棄自我。

三、隔輩帶大家庭。

在農村及偏遠地區,隔輩帶大的孩子很多,從小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屬於留守兒童,這這孩子也容易出現問題。這些孩子容易表現出叛逆,不懂事,更不懂得感恩。從小在長輩的溺愛中長大,什麼都是家裡最好的資源,尤其是生活物質方面,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珍惜,學習動力不足,自我約束力不強。

以上三個方面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學校教育中最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家校教育的結果,缺一不可,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強哥在四方


今年是我當老師的第六年,這六年裡我帶了各類學生,遇到了有各類問題的學生,問題學生背後一般都有問題不少的家庭。學生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單親家庭、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家庭、個體戶家庭、夫妻關係及其不和睦的家庭。

1.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中,在孩子長大過程中父母一方由於離婚、死亡等原因無法陪伴孩子的,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大。這類學生心理上容易出問題。

大量的數據表明,單親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出現自卑、逆反、憎恨父母、缺乏安全感等心理現象。單親家庭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教育,不然孩子非常容易出現問題。

2.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家庭

此類家庭帶大的孩子,典型的溺愛。爺爺奶奶對孩子的要求很低,對孩子的不少不良行為不予以改正,只想著孩子高不高興。這樣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性格缺陷。

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由於在溺愛中長大,往往都比較任性、自私,人際關係上非常容易出問題。同時,這類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持著反對的態度,心裡想著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你有何權利教育我?這就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3.個體戶家庭

我當老師以來的六年裡發現,問題多的學生中個體戶家庭所佔的比例也比較高的,我分析出來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父母。

個體戶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普遍很少,大多數個體戶父母為了彌補孩子,經常額外的給孩子一些錢。但孩子真正想要的不是錢,而是父母的陪伴,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很容易出現叛逆的心態。

4.夫妻關係及其不和睦的家庭

父母之間的關係不好,很多時候表現為父母之間的衝突、單方面施加暴力、冷戰等等,這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

在這種家庭,孩子性格變得比較怪癖懦弱,變得害怕交流,缺乏安全感。這就導致孩子在學校很容易出現各方面的問題。別人看來很正常的一些事,對這類孩子可能就是一座無法躍過去的山。

我六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每一個問題學生後面有一個問題家庭。我希望每一個家庭教育孩子之前首先教育好自己,以家庭的一舉一動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