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什麼是好的教育?

活動中心17653708


自古至今,教育為本,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凡是喚醒和啟迪人的思想都可以稱之為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都是幫我們渡岸的工具,千萬不可執著與那一種教育,正如金剛經所講,如來說法,如伐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以教育不可以執著於好與壞。

現在各種各樣的教育,魚龍混雜,在於思辯,別人口中的教育只是被別人嚼咬的東西,貴在自我體驗,體徵出來才是好的教育,才是自己真正的東西。

好的教育可以引起共鳴,社會所需,但過了一段時期可能就不被人們關注了,比如陳安之的成功學,現在再講就沒有那麼火爆了。所以好的教育都是在一定時隙下產生的。

但經典永遠是經典,真理永遠是真理,古聖賢留下的名著值得思考,值得學習,這也是一種真理的教育。這也是讓人走向和諧,走向成功的教育。


悅天子安


首先非常榮幸來回答這個回題,究竟什麼是好的教育,我認為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01

首先是要適合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

一切教育都是圍繞學生來進行的,老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不能因為追求質量和高分數,把學生當機器人用,當成年人用,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不同的學年段應該不同對待,不能搞提前教育,更不能搞超前學習,應該根據國家規定的教育教學內容逐步完成教學任務。

02

要能提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很多學生不喜歡上學,厭學,甚至逃學,我覺得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學習的興趣。小孩子們為什麼對動畫片那麼上癮,還不是因為對動畫片感興趣,還有為什麼每個孩子都對網絡遊戲那麼依賴,還不是有興趣,所以我們的教育只要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了,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樂意去上學,去學習。

03

能充分發揮學生動手動腦的教育

我覺得學習是一個多方位多角度的,如果什麼知識都靠死記硬背是很難學好的,特別是我們的理科,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到了高中都不敢去學物理,還不是因為它的邏輯思維能力太強了,平時在這方面的鍛鍊機會太少了,像相對運動,很多學生他不能理解,如果我們去實際體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肯定要比在課堂上講理論強的多,為什麼一個人會游泳了,他就再也不會忘記了,這種記憶屬於程序性記憶,也叫運動性記憶,一旦形成永不忘。

04

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育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多采取賞識性教育,多鼓勵孩子,多表揚他們,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他們的優點去彌補他們的不足,從而充分的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他們也就自然的想去學習了。

05

能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教育

孩子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文化課的學習,我們還要從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去教育學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教育才是最有意義的!

以上是我自己的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望見諒,希望大家討論,留言,謝謝大家!


疫情中的教育工作者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慌,也觸碰了我的心,概念有點大,不知從哪方面說起,那就從三個大的方面來聊一下。好的教育就是:老師教書育人、父母以身作則、社會明辨是非。

老師教書育人

學校作為學生汲取知識的地方,老師教書育人就起到關鍵作用。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對工作的愛崗敬業、對國家的愛國守法、對行為準則的為人師表、對自己的終身學習,都能驗證是否把知識等方面真正傳授給學生,這也是好的教育的體現;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出生到整個成長過程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環境對孩子價值觀的樹立都有著直接影響。父母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吸收好的教育的影響是很直接的,家庭好的教育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與以身作則;

社會明辨是非

孩子從家庭父母以身作則的教育到學校老師教書育人的教育,最後孩子需要接觸社會,那麼社會給予孩子的是什麼教育呢?我覺得社會這個包含很多知識的“大熔爐”,有責任有擔當給予孩子明辨是非的教育。反過來才能更好的讓他們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的為社會做貢獻。

好的教育是一個綜合概念,深挖其中,有很多點值得當下我們大家認真思考與研討。


平凡練家人


山安說,教育關乎我們一生的幸福。到底什麼是好的教育?讓哲學家,教育家給我們的答案吧!

一、對於教育哲學家如是說

  •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
  • 印度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一個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二、對於教育教育家如是說

  • 教育家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林姆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禁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你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簡而言之,最好的教育是讓受教育者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能夠很好適應這個變化無常的社會!


山安說


什麼是好的教育,這個該怎麼理解,是一個值得回答的問題。引用雅斯貝爾斯和盧梭的話,或許他們能更好的詮釋。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學生跟教師學什麼?  

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1)具有積極人生觀的人

(2)具有健康狀態面貌的人

(3)會學習、有智慧的人

(4)會合作、待人以寬的人

(5)會生存、能獨立的人

做一個誠實的人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1)教師的言傳身教

(2)教師的正確引導

(3)落實到細節

(4)要相信孩子

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的自信

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

(1)教師信任所有學生

(2)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3)建立合理期望,讓學生體驗成功

(4)樹立自信的榜樣

(5)尋找契機,巧用時機——刺激個體自信 

A、委重任,滿足其表現欲

B、促成功,滿足其自我實現欲

(6)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

所以好的教育表現的地方還是很多,最終目的還是去引導學生,往好的方向發展,這稱之為好的教育。


TopSeries最系列


大學開篇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於至善。所以我認為,好的教育,歸根結底,是教人“至善"的教育。

一、"至善"是人類學習的終極目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優秀的孩子,又會彈鋼琴、又會跳舞,還會畫畫,學習成績還好。長大了,讀初中了也是什麼都會,每次考試前幾名,考上重點高中,高考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國內最好的大學。幾年以後讀研究生,再讀博士。不到40歲就是一個副處級幹部了,不到45歲就是個正處級幹部了。結果後來不到55歲他就進監獄裡去了,白髮蒼蒼的父母整日以淚洗面。這就是唯分數論的危害,所以,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在智慧的滋養下,變得越來越向善、向美。

二、“至善"是自我成長之本。還記得丘吉爾首相和弗萊明的故事嗎?一個農民救了一個落水的男孩,男孩的父親是個富翁,為了報答讓這位農民的兒子上了最好的學校,然後,農民的兒子上了聖瑪麗醫學院,他就是青黴素的發明者弗萊明,獲得了諾貝爾獎,正是他父親善舉,改變了兒子的一生。後來富翁的兒子在在第二次大戰中染上了嚴重的肺炎,用青黴素救下了性命,他就是首相丘吉爾。也正是因為丘吉爾父親的善舉,才救了兒子的命,因此,在這個世界上,不論處於什麼情況下,向善的行為,總是會產生無限的力量和可能,從而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蓬勃生動。

三、"至善"是和這個世界握手的最美姿勢。《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一個至善之人,與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能友好相處,那麼,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也必將與他為友,“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他也定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愛,去獲得他希望擁有的一切幸福!

所以,我覺得好的教育,應該是教人"至善"的教育。





燈光361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分為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兩個方面回答我理想中的教育。

第一方面,從父母教育孩子的方面。

首先,父母不應該成為“暴君式”的教育者。所謂的“暴君”,指的不僅是肉體的懲罰,更是精神上的統治權威。暴君式的教育無法給予孩子被尊重的感覺,從而很出現就造成不夠自信的後果。也很容易綁架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自由,讓孩子學會選擇,有選擇的自由,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自由。

第二,父母要和孩子共同成長,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他應該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適應並促進自己的發展。讓他懂得付出,學會獨立,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引導他如何愛這個世界,知道應該對這個社會做出什麼貢獻,適應並促進社會的發展。

第三,父母應該時刻為孩子撐腰。前幾天看了卡夫卡的書,他在裡面寫道:“我常想起我們在一個更衣室裡脫衣服的光景。我又瘦、又弱、又細,你又壯、又高、又寬。在更衣室裡我已經自慚形穢,而且不僅是對你,而是對全世界,因為你在我眼裡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他們的後盾,是當這個世界對他不友好時想依靠的地方。當被欺負了,孩子們期待的不是一句“勇敢打回去”,而是一個幫他撐起腰的行動。

第二方面,從老師教育學生的方面。

我們的教育缺乏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所以,一個好的老師首先是幫著學生找到他自己,他是怎樣的性格,他能做什麼,他不善於做什麼,更適合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其次,平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因為某個方面的差異就不同對待。我並不認為一定要考到清華北大才是成功,一個把多數人歸結為失敗者的理論它是對的嗎?

最近又熱鬧起來的央視紀錄片《零零後》中說到:“什麼時候中國人不再爭著當官,不再爭著掙錢,就是發達國家。”同樣的,我想說,什麼時候教育不再野蠻、不再功利,就是發達教育。






技能每一幫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1、學生跟我們教師學什麼?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1)具有積極人生觀的人(2)具有健康狀態面貌的人(3)會學習、有智慧的人(4)會合作、待人以寬的人(5)會生存、能獨立的人 2、做一個誠實的人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1)教師的言傳身教(2)教師的正確引導(3)落實到細節(4)要相信孩子 3、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的自信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1)教師信任所有學生(2)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3)建立合理期望,讓學生體驗成功(4)樹立自信的榜樣(5)尋找契機,巧用時機——刺激個體自信A、委重任,滿足其表現欲 B、促成功,滿足其自我實現欲(6)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 4、健康是人生最可寶貴的生命因健康而美麗,而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是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教育應以每一個人的後天的健康為最終目標,因此,老師在教育學生強身的同時,更要強調“強心”。(1)在教學思想上要滲透心理教育(2)心理教育滲透教學內容之中(3)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4)學生問題的解決重在預防 5、生存,人最基本的能力要想讓孩子適應越來越殘酷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中,應該著力給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撐能力。(1)物質支撐能力(2)自我精神支撐能力(3)社會支撐能力A、接受社會規則,與社會相適應。 B、能夠獲得外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6、真正的禮貌源自於內心 (1)強化師德教育和學生文明禮貌的教育(2)把禮貌用語落實在平時(3)文明禮儀教育與各項互動的開展相結合(4)強調教師的為人師表 7、責任心:人的高貴品質英國教育家維克多.費蘭克說:“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責任心是一個人生命的纖繩。有了責任心,一個人才把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生命聯繫起來,才會產生自我價值感。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重視學生責任感的培養,主要以下幾方面的策略:(1)給與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2)樹立健康輿論,明確集體目標,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3)表揚先進,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責任感(4)落實班級職責,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表現責任感(5)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6)體驗自己過失的後果,學會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8、積極的心態對每個孩子很重要(1)對學生應注意內部動機的激勵機制(2)注重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3)有效激勵——培養積極心態的催化劑A、期望激勵 B、競爭激勵 C、暗示激勵 9、堅強是成功的核心品質古希臘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怎樣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1)人認識情感法(2)克服困難法(3)小事鍛鍊法(4)遵章守紀法(5)榜樣激勵法(6)自我鍛鍊法(7)勞動文體活動法 10、人生的本質應該是樂觀的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教育家卡耐基說:“如果我們有著快樂的思想,我們就會快樂......用快樂、樂觀、豁達的胸襟去面對人生吧,我們的人生就永遠是快樂的。” (1)在課文教學時培養樂觀心態(2)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3)在老師言行中薰陶樂觀心態(4)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培養樂觀心態(5)在精神激勵中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 11、用耐心培養出孩子的耐心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十分關切地對待孩子內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們,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要以平等待人的態度參加他們的爭論。” (1)用具體事例讓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2)遊戲是培養孩子耐心的有效方法(3)在失敗中培養學生的耐心(4)在等待中讓孩子學會耐心(5)三分鐘耐心訓練 12、謙虛的人能學到東西(1)讓學生體會到謙虛的對立面——驕傲的危害(2)讓學生在自我認識中懂得謙虛(3)讓學生在接受批評建議中體味謙虛(4)在適度表揚中培養孩子的謙虛的品質 13、讓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2)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獨立意識(3)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4)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5)培養孩子參與社會的能力 14、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足夠的勇氣(1)讓學生在觸動中感受勇氣(2)在“戰鬥”中讓學生要回勇氣(3)在鼓勵中給學生一點勇氣 15、幽默是人的優秀品質之一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說:“一個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對付挫折的”。(1)以樂觀的心態培養學生的幽默感(2)引導學生積累、引用、創造幽默(3)在活動中開拓幽默,進行實際鍛鍊A、在牆報櫥窗中展開幽默B、在幽默作品中學習幽默C、在閱讀幽默故事中感受幽默D、在演講辯論中使用幽默 16、保持一種感恩的心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說:“一個人要學會感恩,對生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樂。”(1)知:引導樹立持久的感恩意識(2)情:巧妙激發良好的感恩情感(3)意:舉行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17、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1)潛移默化,身教重於言教(2)注重實踐,習慣成自然(3)橫向貫通,縱向銜接 18、要懂得、捨得吃苦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漢。”(1)要捨得讓孩子吃苦(2)將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3)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增加吃苦的機會 19、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讓孩子學會接受批評A、教育孩子不必對他人的批評大驚小怪B、允許孩子作出解釋C、批評孩子時要一視同仁(2)讓孩子自己承擔做錯事的後果(3)讓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4)引導孩子遇見事物的後果(5)重視負面道德情感的良好效應 20、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1)學習的方法A、記憶的方法 B、列提綱(2)學習方法的自主者(3)培養學生成為良好的學習方法使用者 21、學習從培養習慣開始印度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一個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1)學生九大常規習慣的培養A、預習習慣 B、複習習慣 C、傾聽習慣 D、思考習慣 E、發言習慣 F、糾錯習慣 G、審題習慣 H、觀察習慣 I、閱讀習慣(2)新課程理念下四大新習慣的培養A、質疑的習慣 B、收集運用信息的習慣 C、積極參與交流的習慣 D、理論聯繫實際的習慣(3)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五種方法A、教師樹立形象 B、培養對習慣認識的認可 C、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 D、校內校外相軌並行 E、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22、自學能力是學生最關鍵的能力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低水平的教師,只是向學生奉獻真理,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是讓學生自己屈發現真理。”(1)激發學生自學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2)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採取新的教學方法(3)指導孩子掌握學習程序(4)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探求知識的規律 23、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教師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1)創設情境(2)嘗試成功(3)評價鼓勵(4)揚長避短(5)目標引導(6)學法指導(7)間接指導 24、思維力是學生智能的核心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本人去思考。”(1)、引導、質疑、求索,激勵學生積極思維(2)改革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3)開發學生想象力、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 25、注意力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注意力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灑滿心田。 26、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源泉。 27、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著重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28、孩子想象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他推動著進步。 29、教育的靈魂就是培養創新。 30、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力。教師最精湛的教育藝術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自我探究答案。 31、獲得成功的第一個秘訣就是勤奮。沒有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 32、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小進,大疑大進。 33、我們要教出“活孩子”。讓課堂活起來,讓知識活起來。 34、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能找到充實的時間。用好時間對學生很重要。 35、對學習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36、教會學生享受休閒。恰當的利用休閒,在休閒中充分享受幸福。 37、讓孩子從小學會做事。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能做事,做好事,把難辦的事儘可能辦好,才能創造驕人的成績。 38、人生要有清晰的目標。目標是一種召喚,是一種動力,是一個吸引,是一種激勵。 39、成功源於偉大的使命。要培養孩子的使命感。 40、做事要有計劃。 41、毅力是成功的“金鑰匙”。一個人有了毅力,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42、挫折對勇者來說是一筆財富。 43、成功者最大的特徵,就是他們跌倒時能堅強地爬起來。 44、馬上行動,不要拖延找理由。瞭解自我、完善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思考,而是行動。 45、教會學生激勵自己。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善於激勵、喚醒、鼓舞。 46、讓學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特長。 47、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讓他們在勞動中體會別樣的創造的成功與快樂。 48、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 49、成功源於腳踏實地,要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之事。 50、自我保護意識很重要。 51、交往是人最根本的心理需要。 52、一個人貴在知足,貴在量力而行,貴在適可而止。 53、為人要真誠交往。 54、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55、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重。 56、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 57、愛心是人類偉大的情感。 58、“聽”是一門學問,專心聽他人講話,是我們給予他的最大尊重、呵護與讚美。 59、說話是一個人的重要修養,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60、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 61、距離是一種美學,距離是維持朋友關係最重要、最微妙的空間,有距離才有威信,才能保持友誼的長久。 62、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63、關心父母,懂得父母的愛。 64、培養學生感念師恩。 65、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好衝突。 66、享受與人分享的快樂。 六十六個教育細節,讓我們的教師懷著這樣的教育思想去教學,讓每一個小孩子從我們的細節教育中一天天長大,感受最好的教育,走向成功。 中國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關注並從教育細節入手身體力行這樣的教育。


蓉城老師說語文


記得上大學時上的第一節教育學課,老師就給我們講“教育是讓人詩意的棲息在地球上”,其實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但我想,好的教育肯定是讓人有理想,所謂生活不僅為了生存,還要有詩意和遠方。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提高成績,在提高成績的同時加強孩子們的生存能力,讓他們能夠選擇自己的愛好,有能力作出選擇。孩子們如何才能有能力選擇呢,那必須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把理論性轉換成實踐再把實踐上升到人生經驗的能力,這些都需要孩子們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時間成本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終契合點就在於能夠幫助孩子獲得成績的同時,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明辨是非,古人不是說嘛: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我們希望的是有血有肉的真性情孩子,而不是隻會考試的學霸機器。

其實,對於好的教育這個主題,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覺得只要能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的教育就是好教育,最後一句話是不是有點熟,哈,它不會過時,因為它真的能夠揭示教育的真諦,起碼,我這麼認為。


漂泊莊裡人


我們一直在談好的教育,但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知乎網友”夜家子鳶“的回答獲得了高贊,她談到了最好的教育的5個部分:1、教孩子學會付出;2、教會孩子獨立;3、家人的界限感;4、教會孩子去愛;5、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你看,好的教育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迴歸常識。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越來越多人呼籲我們的教育要回到原點,遵循常識。但往往由於常識過於樸素,導致很容易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被人遺忘。

如果你抓住了這些樸素的教育常識,並運用到孩子教育的每一天,你的孩子不可能不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