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一】

《楊淮表記》賞析

《楊淮表記》,東漢熹平二年刻於陝西褒斜道崖壁,後遷入漢中市博物館,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記”,亦稱“楊淮碑”。

《楊淮表記》其字樸拙真率,巧奪天工。用筆沉著紮實、雄古遒勁,結字參差古拙、筆勢開張,章法因石勢而書,縱成列,橫不成行,字態因字立形,疏宕天成。

清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石門頌》刻於建和二年。此為熹平二年。其間相距二十有六年,書法朴茂如一,而古拙疏逸則更勝。”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

《楊淮表記》書法出於《石門頌》,皆刻在陝西西南褒斜道石門崖壁上,都表現出放縱的氣勢和古拙的趣味,都有氣勢磅礴與造化之極的天然風貌,在百花競豔的漢代石刻中獨標新格。

在統一的風格和書刻環境下,兩刻石書法審美風格也存在著差異,《石門頌》顯得瀟灑流利,靜中寓動,而《楊淮表記》則具有天真雄逸、不衫不履之態,在不經意間自出天趣。

《石門頌》線條舒展飛揚,將漢簡草化的情勢融入其中,介於“簡”與“碑”兩大體系之間。用筆逆鋒迴轉,圓勁流暢,結字大小不一,縱橫跌宕,人稱漢隸之“草書”。

《楊淮表記》用筆與結體拙樸簡古,非篆非隸,沉著圓勁,縱橫挺拔而草情篆意畢現於毫端 ,疏秀放蕩之美超過《石門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圖為《石門頌》石刻局部,現藏於漢中市博物館)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三】

臨《西狹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學習《西狹頌》我主張先學其寬博雄邁繼而學其靜穆遒古。寬博雄邁本不易得,然只有寫出靜穆之氣才能得漢碑之古意。我臨摹的《西狹頌》整體比較工穩,字形變化不大,只是做了簡單的墨色對比。所謂“帶燥方潤,將濃遂枯”,如此臨了,雖未做好,也有新的體會。在臨摹漢碑的用筆速度上,我主張速度宜持重。持重才能使筋骨內蘊,自有古意。

作者:張凱,1986年生於山東泰安,華東師範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現為四川博物院助理館員。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圖為張凱臨《西狹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楊淮表記》、《石門頌》共性與個性之美(三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