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讓紅色革命遺址“活起來”

讓紅色革命遺址“活起來”

平果縣果化鎮山營村山心屯的一座山上,一百多級臺階依次向上,一座紀念碑高高聳立在山頂,蒼勁有力的“紅七軍伏擊戰紀念碑”幾個大字刻在碑上。

让红色革命遗址“活起来”

紅七軍伏擊戰紀念碑

“1930年,這裡發生了一場惡戰,紅七軍許多戰士壯烈犧牲,長眠於此。”現年74歲的平果縣退休老幹部農存貴說。

让红色革命遗址“活起来”

農存貴講述紅色歷史

當時,雲南軍閥龍雲奉蔣介石命令,率師入桂攻打南寧,襲擾桂系後方,牽制桂軍北進。滇軍由滇桂邊的剝隘進入廣西,取道右江攻打南寧。得知消息後,紅七軍鑑於滇軍實力強於自身,決定待滇軍大部通過後,伏擊其後部,攔截輜重,補充紅軍。

同年7月上旬,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視察思林至果德縣(今平果縣)獨石灘一帶軍事要地,選定鷓鴣坳至果化山心一帶為紅七軍伏擊滇軍陣地。7月中旬,滇軍進抵果化鷓鴣坳,戰鬥打響。當地群眾全力做好後勤保障,支援紅七軍,軍民齊心,打了勝仗。

為緬懷革命先烈,2010年10月起,農存貴與村“兩委”幹部帶頭捐款,當地不少單位和個人也踴躍捐款捐物,最終籌集到26萬元,群眾自覺投工投勞,在當年紅七軍戰鬥過的山頂上建設紀念碑園,供後人瞻仰。山心屯的烈士遺骸被重新收殮,統一安葬在紀念碑附近。

2014年,平果縣人民政府進一步擴建紀念碑園,將規模擴大到4畝。該縣一些在其他地方犧牲的革命烈士,也被安葬於此。

“太陽還沒升起,四面八方冒出火花,炮聲驚天,殺聲動地。白軍四散,騾馬奔跑,車輛粉碎,紅軍向前……”已經去世的紅七軍老戰士李志明曾寫下伏擊戰鬥紀實詩《山心山》,提醒當地群眾牢記歷史,不要忘記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让红色革命遗址“活起来”

《山心山》詩文

離開紅七軍伏擊滇軍戰場舊址,車子駛向平果縣黎明鄉,記者來到了通天地下河景區。當地群眾似乎更習慣稱之為敢沫巖,或是紅軍洞。

1930年12月,桂軍吳偉奇師進犯恩隆七里山區,江洲革命根據地失守,黃顯金率領右江赤衛軍獨立營一部及部分群眾來到敢沫巖隱蔽。而黃大權、王菊秋(韋拔群愛人)在被俘逃脫後帶著部分戰士回東蘭時,在此與黃顯金會合。

眾人進洞後,當地的豪紳黃建鵬等人收到報訊,立即糾集反動武裝500多名,於1931年1月2日圍攻敢沫巖。敵人瘋狂地發動進攻,紅七軍和赤衛軍戰士依然咬緊牙關,頑強戰鬥。被困36天后,48名軍民從洞烈屯洞口突圍,安全轉移。

1982年,平果縣人民政府為了讓後人銘記紅七軍勇士們戰鬥過的地方,頌揚革命勇士,決定把敢沫巖命名為“紅軍洞”,並作為平果縣二級保護革命文物之一。

2003年3月27日至4月10日,中英聯合探險隊對此地進行為期13天的探險考察,中外專家經過充分論證後一致認為,該洞從地質結構、洞內景觀來看,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2004年3月,平果縣人民政府決定對敢沫巖進行規劃設計、開發。2006年5月1日,敢沫巖正式對遊客開放,成為平果縣第一個旅遊景點,當天接待遊客達1600多人,門票收入超過5萬元。

让红色革命遗址“活起来”

紅七軍伏擊戰紀念碑

“我們是一個種田地的人,每天太陽烈似火,還低頭做工”“大家都起來,打倒土豪,打倒劣紳”,黎明鄉群眾黃照儒在洞口前唱起了流傳已久的紅軍歌曲,前來度假的遊客們圍在一旁,打著拍子,靜靜聆聽……誰也沒想到,當初的荒山變樂園,寂靜村莊變景區。

現在的通天地下河景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山川秀麗、民風純樸、交通便利。該景區按國家AAAA景區標準全新建設,2500平方米園林古建風格的綜合服務樓,配套有可容納250人同時用餐的風味餐廳、可同時容納60人休息的遊客中心、司陪豪華休息室、購物中心、醫療室、照相服務中心等。據景區負責人介紹,景區每年都吸引不少遊客前來休閒旅遊觀光、接受紅色教育,為周邊群眾創造了20餘個工作崗位,並優先讓貧困戶到景區務工,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增收。

值班主任:龐葉

右江日報全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