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考大學那會兒南開大學排第三名僅次於北大清華,為何有人說現在南開大學不如以前了?

用戶59634074224


說起南開大學,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大名,作為老牌的歷史名校,南開大學有著非常大的名氣,尤其是周總理都畢業於南開大學,更是與北大、清華在抗戰時期合併成為西南聯大。

所以南開大學在以前無論是從歷史、科研實力還是教學質量,都在國內高校中名列前茅,號稱“北大清華南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高校都在做大做強不斷髮展,而南開大學有些放慢了腳步,南開大學的地位讓人感覺卻不復從前。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公佈的《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中,我們可以看到南開大學僅僅排在16名,確實不能喝清華、北大齊名並肩了。雖然這份榜單不是官方發佈的,但是這個排名還是非常知名的。

通過這份榜單來看確實有人說南開大學不如以前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緣經濟實力不強,導致文教事業發展放緩

南開大學坐落在天津市,由於地理位置和發展規劃的原因,天津市在直轄市中似乎存在感不強,加上經濟發展速度又低於其他城市。有人評價天津小富發展屬於即安,不求上進的發展。導致當地的經濟完全落後於北上廣深,進而影響到了文教事業的投入。畢竟我國現有高校的經費更多的來源於財政撥款。這也導致了像復旦、上海交大、人大這些學校迎頭趕上,隨著其他高校排名的上升,南開大學又沒有特別的進步,自然而然的落後了。

二、老輩專家學者的退位,青黃不接的人才梯隊

南開大學之所以以前能夠和北大、清華齊名,很大原因也是由於有相當多的一批頂尖專家學者,讓南開的學術水平處於很高的地位。但是隨著老一輩的退休等,新一代的又沒有接上,就造成了專家學者的青黃不接,也直接的導致南開的學術發展出現了瓶頸。我們對比一下清北的院士數量,清華:中國科學院院士51人、工程院士39人。北大:中國科學院院士76人、工程院士19人。南開: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工程院士2人。從院士的數量來看,管中窺豹也能說明南開已經不能喝清華、北大相提並論了。

三、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年輕傑出教師流失

年輕的傑出教師流動,在各個高校都有,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近年來南開大學許多優秀的年輕教師和人才都被沿海發達地區、北上廣用高薪、豐厚條件挖走。許多學科帶頭人、優秀的年輕教授都轉投它校。不能不說南開在人才管理機制上的欠缺,導致了南開這些年發展的遲緩,讓許多學科都沒有提升。這點我們從教育部官方評估的學科結果來看,南開大學的學科居然連一個A+學科都沒有,又拿什麼和清華北大動不動就十幾二十的A+學科相比呢?學科實力實在讓人唏噓。

南開大學雖然現在也屬於國內高校前列的大學,但是由於一些發展上的不利,導致存在感已經大不如前,無論是學科評估、師資力量、頂級人才等各個方面的指標,南開的成績和清華、北大已不在同一陣線了。


小學英語點點通


南開大學,作為老牌名校,確實曾經有過“清華北大復旦南開”的輝煌。本人在南開大學接受教育超過12年,於2013年以博士後身份離校。接下來,我以一個南開人的視角,說說南開大學為什麼會被擠出前十,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欠缺機制,傑出人才流失

眾所周知的機制原因,導致不少傑出人才流失。比如,僅僅以南開大學商學院為例,人力資源學科帶頭人、市場營銷學科帶頭人被複旦大學挖走,一位曾留學日本的傑出的戰略管理教授被中山大學挖走。雪上加霜,部分學術泰斗級教授英年早逝,如經濟學院柳欣教授、馬君潞教授都是突發疾病離世。

其次,地緣劣勢,文化氛圍落伍

南開大學地處天津,雖然和北京上海重慶同為直轄市,天津小富即安、貪圖享樂、不求上進的文化氛圍影響了教師,也影響了學生。天津的地方文化觀念,不用和上海、廣州、深圳比,僅和北京相比,也至少落後了十年。這樣的氛圍,老師想走,學生不想留。

雖然南開大學這些年發展遲緩,但很多學科依然名列前茅,如金融學、保險學、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社會學、世界史、哲學、數學、化學、光學等。

今年,南開大學百年校慶,學校各級領導、全體師生正在以嶄新的風貌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相信南開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南開大熊


我單位好幾位畢業於南開大學的同事,對南開多少了解一些,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再過3天,就是南開大學100週年的生日,首先我們在這裡祝福這所百年名校生日快樂!

問題中提到南開僅次於北大清華排在全國第三位,這個時期可能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後,南開沒有到過這個位置。1960年南開才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後來在八九十年代名氣達到高峰,不過當時排在南開前面的大學應該有北大、清華、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等。南開現在之所以讓人感覺不如以前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國家重視工科院校建設的大背景

筆者以為,南開現在之所以讓人感覺不如以前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家當前更加重視工科院校的建設,投入少了,自然發展就跟不上其他高校的發展步伐。下表是教育部公佈的我國部分高校人均科研經費排名:

從這個表格裡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人均科研經費前十名的高校中,理工科院校佔了9成,遠遠超過其他類型高校的投入。我們再找找南開大學排在第幾?南開大學以人均31.8萬排在全國第45位,跟南開同病相憐的學校還有北大第68位、人大第46位、四川大學第62位、山東大學第76位、吉林大學第80位等,這些文理綜合方面的大學人均科研經費都不高。

我國高校科研經費的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項目申報經費、社會捐款等,這裡重點提一下項目申報經費,清華大學這部分的收入佔到整個經費的一半以上,工科院校某個項目申報的經費金額遠比文科院校的大,因此其獲取的經費要比文科院校高很多,加上最近這些年,國家重視工科項目的投入,工科項目比文科項目要多不少,從而導致南開這種類型的高校整個投入遠遠低於工科類院校。

投入少會帶來很多後果,比如學科帶頭人的離職、硬件設施維護更新跟不上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嚴重阻礙了南開的發展。

二、學科發展出現倒退

大家這幾年對南開最直觀的感受是專業不如以前強勢了,那我們感受是否正確呢?空說無憑,我們必須要找到充分的數據來驗證,我們選擇2009年第二次教育部學科評估和2017年第四次教育部學科評估的數據為依據,考慮到這兩次南開參評的學科不一樣,我們選取兩次都參加了的學科來比較,統計位次下降的學科總數,如下表所示:

我們發現,2009年第二次教育部學科評估和2017年第四次教育部學科評估對比,兩次都參評的學科工有22個,其中有16個學科出現了下滑和倒退,佔比73%,下滑的比例非常驚人,跟我們直觀感受是一樣的。其中,南開有些優勢學科下降明顯,如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社會學等。

總體來說,南開這所百年名校綜合實力還是很強的,但是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發展確實受到了很大影響,希望南開能借百年校慶之機,補齊醫學、工科短板,儘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歡迎關注“贏在志願”,分享和交流高考志願填報技巧,免費提供各大學和專業相關資料,讓考

生和家長們少走一點彎路。


贏在志願


有點飄了,南開從沒有坐過第三的位置。民國時期不說了,清北也不是前二何況南開。建國後院系大調整,北大和復旦無疑是得利最大的兩所學校,被分掉的燕京和震旦大學都是當時名校,還拿了不少其他名校的院系。至此清北前二位置確定了,但是第三應該是科大,自己創建的第一所名校,郭沫若的校長。第四,從院系調整方案看,國家應該是看中復旦。但其他交大,南大,浙大等也不是南開可比吧。

南開名校不錯,第三就太飄了


法眼大師


南開的問題並不在於南開,而是在於天津、受制於天津的地域文化。大概是歷史原因吧,一般天津人都有lz天下第一的心態表現,但當遇到北京或上海人時,大多卻有一種莫名其妙自卑——“哦,你是北京的啊”、“哦,你是上海的啊”……這樣的一種氛圍早就了這樣的狀態😓


文利5859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您分析,分享解惑,

樓主什麼時候上的大學,南開大學什麼時候排過第三名?歷史上南開大學名氣最響亮的時候,也最多:清華北大,復旦南開,也就第四名而已,何況這個不一定對。


南開大學到底歷史上排多少名?現在實力怎麼樣,我決定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民國時候,南開大學地位
  2. 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3. 首批博士點數量
  4. 首批985院校
  5. 第四批學科評估成績
  6. 世界一流建設大學學科數量
  7. 現在南開大學大學排行榜位置

民國時期南開大學地位



民國時期,眾多國立大學,包括著名的中/央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浙江大學等。南開大學根本排不進去。


就是在私立大學裡面,南開大學也不可能前三名,比如著名的燕京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之間大學,震旦大學等。從上表可以看得出來,南開大學在私立大里面也就勉強第九名。

首批全國重點大學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範圍的決議》中,指定以下6所學校為全國性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

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指定全國重點大學。除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外,全是北京的院校,是沒有南開大學的。

1957年又指定16所全國重點大學。包括著名的中科大,上交,西交,北理工,北航等,也沒有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是1960年的64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首批博士點。

1981年,國家開始進行學位建設,首批博士點通過率只有1/3,大量全國重點大學竟然沒有一個博士點,這些大學有合肥工大,湘潭大學,湖南大學等。

首批博士點數量

  1. 北京大學45
  2. 清華大學31
  3. 復旦大學24
  4. 南京大學23

南開大學12個,全國排行第12名,這是南開大學名次最好的一次。


首批985院校

這個大家都知道,沒有南開大學。首批985院校共有9所,分別是青海大學,北京大學,中科大,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沒有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目前實力

南開大學最為驕傲的就是他的分數,南開大學的分數是985院校中比較靠前的。屬於名氣大於實力,分數虛高。

南開大學分數目前全國排行15名。

學科評估

南開大學a類學科共有十四個其中,a級有5個a檢有9個。但是比較遺憾的是南開大學,的a家學科為零。南開大學a家委員是38所,985院校中7所沒有a+學科的院校之一

其中南開大學實力最強。所以學科評估不能看總數,對於學科進行了加強分析

科學大學在全國的排名大概在21名。作為一個國內頂尖的大學竟然沒有一個a+學科說出來也挺令人笑話的。

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南開大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共有5個。中國排行第21名,排名比較靠後





esi排名

2019年7月esi排名南開大學排名全國第20名,和雙一流建設學科排名比較一致

大學排名



結論,目前南開大學在全國的排名大概在15~20名左右,在歷史上排名從來也沒有進過,歷史上最高排名也在12名左右,所以說南開大學不可能是那麼厲害。

老鐵們看到這裡點個關注,點個讚唄


高校專業那些事


南開從來沒有排過第三。無論是在民國時期,還是在解放以後都是如此。

民國時期中國的大學發展情況和現在有很大區別。當時有三類四種大學。

第1類大學是歷史最悠久的,也就是由外國人開辦的大學。在這其中又以教會開辦的大學為主,實力最強。此類大學的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在整個晚清和民國時期的中國高等教育領域影響很大。舉幾個在民國時期影響很大的教會大學。上海的聖約翰大學,最早叫聖約翰公學,創辦於19世紀70年代,是由美國聖公會創辦的,可以說是中國第1所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化大學,比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大學要早20年。是中國近代教會大學當中的翹楚,也是上海整個近代時期最好的大學。中國近代名人當中,如果要考察大學出身的話,聖約翰大學超越所有其他大學,排名第一。解放以後聖約翰大學被分拆,主體被複旦大學繼承。其他科系分別被上海第二醫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所繼承。

北京的輔仁大學和燕京大學是北方著名的兩所教會大學。輔仁大學是由天主教會創辦的,燕京大學是由美國人創辦的,但和美國的教會關係密切。創始校長就是後來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司徒雷登。現在北大的校園其實是燕京大學的舊址。在當時的北京輔仁和燕京的水準絕對不在清華北大之下。

此外,教會在醫學類院校方面也有不小的貢獻,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長沙的湘雅醫學院和成都的華西醫學院。它們都是教會創辦,傳承至今,是中國著名的醫學院校。

此外山東的齊魯大學,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學,都是當時教會大學當中的優秀代表,在整個當時中國的高等教育領域內也是赫赫有名的。

第2類大學是公立大學。公立大學又可以分為國家創辦和地方創辦兩種。所以可以稱為三類四種。當然存在著不少先由地方創辦,後來收歸中央管理的學校。

一開始就是國家創辦的學校,其實不多。北京的京師大學堂,也就是現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還有就是留美預備學堂,也就是清華大學的前身。這些學校從創立就歸屬於中央政府管理,獲得的資源相對較好,因此一直是比較好的大學。

地方創辦的大學,其實也有不少。發展水準實際上取決於當地的實力。東北大學是由張氏父子創辦的,起步雖然較晚,但由於當時東北的實力相對較強,所以在地方性大學當中發展的算是相當不錯的,整體實力可以和國立大學一教高校。後來東北大學收歸中央管理也就變成了國立大學。

第3類就是私立大學。和前兩類大學相比,私立大學的整體水準就明顯差了一個檔次,而且內部魚龍混雜,水準不一。

南開就是私立大學,是由張伯苓創辦的。張柏苓是中國近代優秀的教育家,因此南開在私立大學,尤其是北方私立大學當中,還是有很好的聲譽的,也是私立大學當中的佼佼者。但受限於自身的出身限制,南開的整體水準還是要比教會大學和國立大學差一個檔次。值得一提的是張本人就是聖約翰大學的學生。聖約翰大學在中國近代的影響力和學術水準,由此可見一斑。

在私立大學當中,南開也很難說自己就一定遠勝過其他高校。只能說南開在當時屬於優秀私立大學。愛國華僑陳嘉庚在廈門創辦的廈門大學,由部分廈大師生遷往上海創辦的大廈大學,以及上海的光華大學,其實都是不錯的私立大學。

分析民國時期的高等教育狀況,不難發現,有十來所著名教會大學和國立大學在南開前面。南開的水準大概也就在20名左右。

解放以後院系大調整,教會大學全部被分拆,私立大學被收歸國有,有些被分拆,有些則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被保留下來,甚至還做大做強。在這個過程當中原有的國立大學一般都保持了原來的稱號,並且也保持了自己在民國時期的學術地位。他們依然在南開前面。教會大學和私立大學在分拆合併的過程當中,部分學校做強做大,跑到南開前面去了,比如上海的復旦大學。也有一些新創立的大學,因為國家資源全面灌注,所以也排到南開前面去了。比如中國科技大學。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解放以後,並沒有使南開的綜合實力在相對層面上有一個顯著的提升。有些對手雖然換掉了,但是排名還是差不多的。

那麼所謂的第三的排名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其實是一個虛幻的想象,也就是西南聯大的一個特殊歷史淵源。

首先,中國抗戰時期高校內遷主力不是西南聯大,是中央大學,也就是現在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學校的前身。當時中央大學的招生數量佔中國所有高校招生數量的一半,是抗戰內遷大學的中流砥柱。但是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不能成為這段歷史回顧時候的主角,而不得不讓其實是配角的西南聯大承擔主角角色。實事求是的說,北大清華在當時都不是第一第二,就算認為南開僅次於這兩所大學也不能證明南開就是當時的中國第三。

其次,西南聯大之所以成立,以及並沒有遷入重慶,而是遷入更為偏遠的雲南昆明,實際上從間接層面反映了南京國民政府對這幾所大學並不重視。不重視的原因,自然就是因為不重要。

再次,南開能夠加入西南聯大,有一些偶然因素,並不能證明南開在學術水平上就和清華北大處於同一水準。實際上,南開相對來講還是要弱一些的。在西南聯大的校務管理當中,清華的主導性是最強的,北大次之,南開最弱,大體上也可以反映了三所學校在當時的實力。有人認為,張伯苓和當時清華校長梅貽琦的私交不錯,是促成南開加入西南聯大的重要因素,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兩人都是天津老鄉,關係深厚。

最後,有少部分人以楊振寧和李政道作為西南聯大學生,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最早的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來論證西南聯大勝於其他大學。這種觀點以偏概全。獲得諾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沒獲得諾獎的學者對於中國社會的貢獻不一定必然低於獲得諾獎的。以這樣一個偶然性的指標來分析大學水準是不合適的,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央大學水準還是要遠勝於西南聯大的。過分鼓吹西南聯大,實際上是不尊重歷史。

總的來看,南開在民國和在解放以後一直到當代排名還是非常穩定的,基本上都是在20名左右。也就是說南開其實一直都是一所優秀但不頂尖的大學。所謂的南開第三的現象從來沒有發生過。當然話又說過來,過去不是第三不意味著將來不能成為第三,這是兩回事情。與其沉溺在一個虛幻的歷史想象之中,不如奮發圖強,開創一個新的歷史高度。雖然說受制於現實的各種條件制約,南開成為第三的可能性是極其渺小的,但是古人有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目標定得高一些,才有進步的希望。以南開自身的學術積累和天津的城市地位以及資源配置,爭取第三是非常困難,但爭取前10還是有希望的。


用戶4325101516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菜鳥!*^O^*

南開大學是菜鳥喜歡的幾所高校之一。前幾年有幸去南開大學轉了一圈,給菜鳥的第一感覺是這所高校的歷史厚重感很深,而且有濃濃的歷史文化底蘊。但不可否認,南開這幾年的發展的確不如以前了,但再怎麼樣,實力還是很強的。

一、老一輩專家學者退休,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

菜鳥讀研的時候,我們的兼職輔導員是南開大學的哲學博士畢業。曾經我們也說起過這個問題,說南開這幾年的發展確是不如前幾年了,老師當時說的一句話菜鳥記憶猶新。南開有一批專家學者年齡大了,好多返聘的教授也因為年齡的問題,做不了那麼多事情了。現在年輕一代的老師還沒有成長起來,這就導致中間有些斷層存在,各個學科的頂尖人才還沒有成長起來,但老一輩的已經退休。這樣就容易造成青黃不接,導致南開的發展出現了掣肘,有了瓶頸。在新一輪的學科評估的時候,南開大學也是沒有評上A+學科的,這也恰好映徵了這一點。

這是南開大學近幾年的國內和省內的排名情況。

二、跳槽、被挖走的優秀教師比較多

南開也出現了蘭大才有的陣痛,那就是優秀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在哪所高校都有,但南開表現的的確也是有些嚴重。一些中青年人才,被沿海發達地區和北上廣深的一些城市用高價挖走,或者是因為薪資待遇的增加,被好多高校都挖走了。還有主動跳槽的,這樣的事情其實還是比較常見的。人往高處走,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同樣是985高校,可能一所211大學給的待遇更好,那就會被挖走。畢竟,教師也是人,也得生活,也得養家餬口啊。所以呢,南開大學近些年被挖走的優秀人才也是比較多的。


這是南開大學的一些重點學科的情況。

今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週年。希望南開大學能夠恢復以前那樣的實力,雖說這個過程可能比較緩慢,但菜鳥還是希望南開大學能夠進一步的發展。畢竟,現在能夠真正做學問的高校不多了,在這為數不多的搞學術的高校當中,南開大學算是一個。南開也一直是比較低調的,菜鳥希望南開能夠多招收一些優秀的生源,來擴充南開的人才實力,還是得有相應的教育資金支持,要不然確實比較難發展。


菜鳥大師兄


大家以前肯定聽過:清北復開的說法:是指:清華,北大,復旦,南開。中國四所最著名的名牌大學的合稱。在民國時代,南開大學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併為西南聯大,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期間,在偏遠的西南一隅,為國家,為民族保留住知識分子的最後尊嚴,氣節。南開大學這時的聲望達到中國大學的頂峰。

但是,隨著新中國70年不斷的向前發展,南開大學的確放慢了腳步,現在不再享有清北復開的地位了。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嘗試說一下這個問題:

1:中國大學排名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Cuaa.Net)正式發佈《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校友會版)》


武書連2019大學排行榜如下:

雖然這兩個排行榜不是官方認可,但是目前來看,這兩個排名還是中國最知名的兩個大學排名榜單。從這兩個排行來看,南開大學僅排在16名和20名,甚至都不如隔壁的天津大學,更別說與清北復並肩了。

2: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

教育部的第四次學科評估南開大學的評估結果如下:

A

理論經濟學,數學,化學,統計學,工商管理

A-

應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中國史,世界史,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B+

哲學,法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生態學,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B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B-

考古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C信息與通信工程

C-

新聞傳播學,口腔醫學

從以上結果來看:南開大學居然一個A+都沒有,這實在與清華,北大,復旦相差十分巨大,要是再談清北復開,是不是南開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除了南開大學外,原985大學中,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以及重慶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些大學也沒有A+學科,南開大學從這個角度看,居然淪落到與末流985大學或者降級雙一流B類的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樣都沒有A+學科。這個學科評估可是教育部官方評估結果,如果南開不承認上面兩個大學排名,但是這個學科評估官方結果,是怎麼也無法迴避的。

與此同時,清華北大A+學科各是21個,進一步與南開大學拉開差距。

3:國家重點學科和兩院院士數量

以下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統計為國家重點學科

南開大學:一級學科6個,二級學科9個,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清華大學:一級學科22個,二級學科15個,中國科學院院士5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9人

北京大學:一級學科18個,二級學科25個,中國科學院院士7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人

復旦大學: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19個,中國科學院院士2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

南京大學:一級學科8個,二級學科13個,中國科學院院士29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從這個統計來看,清華,北大,復旦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和兩院院士數量都是幾倍於南開大學,就算與同樣是理科,文科見長的南京大學,南開也有非常大的差距。還怎麼提清北復開。

4:雙一流學科

南開大學:5個

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北京大學:41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清華大學:34個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

東北師範大學:6個

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從這個統計結果來看:

南開大學雙一流學科數量甚至不如非985大學的東北師範大學數量多。


以上種種統計開看,在新世紀的發展中,南開大學的確從多個方面全面落後於清華,北大,復旦,甚至某些方面不如名聲遠遜於他的大學。在南開大學百年校慶之際,願南開大學知恥而後勇,永遠向前,不斷完善自身,爭取重新奪回清北復開的地位。


道哥說說


南開大學無論從歷史、科研實力、教學質量等,都在985前列。但是近年來,存在感略低,且發展勢頭不夠迅猛(在當今社會,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私以為原因如下:

第一,地理位置與城市發展規劃,導致無法留住優秀人才。南開地處天津,是天津人心目中最好的大學(笑)。但是,天津是直轄市裡存在感略低、經濟發展速度略低的城市。優秀人才很難留在天津,稍微優秀的,都會選擇北京。天津人才流失嚴重,這不是一所大學能夠改變的現狀。

第二,南開大學的優勢學科進步稍慢。與其他985相比,南開的確擁有國家重點教研室、實驗室;但是優勢學科不夠強勢,是不爭的事實。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學校的發展受限。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生源質量問題。還是老話,外地人考試,北京天津兩座城市,都選北京。也就造成了一大部分分數相當的學生,在選擇大學時,會偏向北京的大學。生源質量下降,也會影響學校發展

以上是我的一點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