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很多人都說,生孩子是為了養兒防老,生男孩,是為了將來自己老了,能贍養自己。可是事實卻並不是如此,75歲的李大爺就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李大爺膝下有一兒一女,在孩子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李大爺非常重男輕女,家裡什麼都優先給兒子,女兒靠邊站。但是李大爺的兒子卻並沒有因此而好好學習,反倒是女兒,學習成績很優秀。後來,兒子沒考上高中,進了職高,更是以混為主,不好好學習。女兒考上了高中,學習成績依然很好,高考的時候,女兒超常發揮,考了一所外地的不錯的大學。女兒說要自己勤工儉學,不給家裡增添負擔,於是就真的寒暑假都在打工,很少回家。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後來,女兒憑藉自己的努力生活的很好,幫襯了全家人,當然,幫襯最多的還是兒子,每次兒子惹禍,都是女兒來填補。

兒子雖然混蛋,李大爺還是沒放棄,始終想著讓兒子養老,沒想到兒子娶了個媳婦,一樣不靠譜,每天只顧穿衣打扮。老伴去世後,李大爺越發孤單,兒子和媳婦嫌棄李大爺沒法給他們幫忙帶孫子,還要人照顧,就把李大爺送進了養老院。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自打進了養老院後,兒子就再沒來看望李大爺,都是女兒不遠萬里跑回家來,要接李大爺過去生活,李大爺覺得自己一把年紀了,住養老院不給女兒添麻煩,就執意要住養老院,但是從此,他逢人就說,養兒養女還真不一樣。

其實,不管男孩女孩,都是一樣的,如果父母不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孝順的觀念,那麼無論男女,將來長大了,都會變得沒有孝心,不贍養老人。

那麼,家長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孝心?

1, 父母給孩子做範例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變得有孝心,能尊老愛幼,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好,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父母能做到,孩子很會模仿父母的做法,因此,父母可以先做到孝順老人,尊重長輩,父母能做到孝順,孩子就自然懂得感恩,如果父母真心孝順老人,時刻想著去關心和關懷老人,孩子就會耳濡目染的被影響,從而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

2, 從小事做起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父母應該在平日的生活中,就多引導孩子去孝敬和尊重長輩,比如,當孩子頂撞長輩時,父母要從中指正。並且平常多讓孩子為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長輩拿東西,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把孝順尊重長輩體現在每件小事上,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將孝順深入在心裡。

3, 讓孩子學會感恩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很多父母因為疼愛孩子,總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懂得父母的苦心,並且還覺得別人理所當然應該把一切都讓給自己,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懂感恩,也就不能尊重,孝敬老人。父母應該讓孩子瞭解到維持家庭生活的艱辛和不易,讓孩子瞭解家裡的收入情況,如果可以,還應該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工作情況,讓孩子深刻的明白自己的辛苦,學會感恩父母。

4, 不溺愛孩子

75歲的老人住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眾人:生男生女真的有差別

長期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因為長輩太過於寵愛,所以變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孝順老人。很多老人尤其嚴重,往往孩子犯了錯的時候,也不讓父母教訓孩子,從中干涉,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會變得驕縱任性,以自我為中心,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往往會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白眼狼,更不會孝順老人。

孩子今後是否成為一個能夠尊老愛幼的人,離不開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悉心教導,因此,父母要格外注意,多加引導,才能培養出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