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徐克是武俠電影代表人物,提到其武俠作品有《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系列、《新龍門客棧》等,其中1994年他監製的《鑄劍》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經典,還有不少人誇讚這是他90年代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鑄劍》由北京電影製片廠、香港電影工作室聯合出品,徐克擔任出品人和監製,張華勳執導,張揚和楊從潔編劇,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鑄劍》。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影片導演、編劇和主演來自內地,但電影攝製團隊的其他許多重要成員均來自香港,比如策劃和剪接是麥子善。從班底和奇特風格上看也可以認為是一部香港電影。

1、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

《鑄劍》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魯迅尤為珍視的一篇。1936年2月,魯迅《致黎烈文》中說:"《故事新編》真是'塞責'的東西,除《鑄劍》外,都不免油滑。"

鑄劍名師干將(馬崇樂飾)得到一塊珍貴的鐵精,在軍官宴之敖(高發飾)的監督下,為殘暴的楚王(馬精武飾)鑄劍。劍成之後,多疑的楚王殺死了干將,並燒燬鑄件廠,將裡面的人也趕盡殺絕,但宴之敖放過了干將之妻莫邪(楊青飾)和還在襁褓的兒子。莫邪早有準備,造了一雌一雄兩把劍,雌劍獻給了楚王,雄劍留給兒子眉間尺(阮巡 飾)。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眉間尺長大後,莫邪將干將的事告訴了兒子,眉間尺決心報仇。但眉間尺優柔寡斷,行刺打草驚蛇,復仇失敗被通緝。宴之敖找到眉間尺,承諾幫他復仇,要眉間尺把自己的頭和雄劍交給他。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宴之敖去見楚王,聲稱自己會一套讓孩子的頭顱在金鼎中跳舞的把戲,誘使楚王接近,砍下了楚王的頭。兩顆頭在鼎中纏鬥,眉間尺不是楚王對手,宴之敖拔劍自刎,頭顱加入戰團,咬贏了楚王。

楚王、眉間尺、宴之敖的三顆頭顱最終都被滾水化為骷髏,無法分出彼此,楚國大臣只好將三個頭顱均以王禮分而葬之,成為三王冢。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眾所周知,徐克是著名的原著粉碎機,然而《鑄劍》卻例外的遵循了原著的故事和風格。徐克電影慣有的冷峻、嘲諷的風格和麥子善凌厲的畫面剪接正好適合改編風格怪異的《鑄劍》。

本片絕對是1994年最cult的港產片,集徐克與魯迅詭異之大成,魯迅式臺詞和電影風格同樣詭異。原著短小精悍,改編不易,因為情節性不強,抒情成分多,臺詞書面語多。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本片改編後甚至連歌詞都一樣,"哈哈愛兮愛乎愛乎,愛青劍兮一個仇人自屠"。相信魯迅在天之靈看到本片,大概不會像金庸一樣暴怒吧。

2、女性角色分析

《鑄劍》在改編電影后增加了三位女性形象。無女人不徐克,也在大家意料之中。

電影中盲阿婆拿的是預言家牌。一句"眼盲心不盲"道盡天機,無所不知。老嫗的三次現身意味豐富:第一次是指點宴之敖雄劍的藏身地,第二次是半路阻止眉間尺復仇,最後一次充當世俗百姓觀看楚王出殯。是個推動情節的線索人物。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然後還有女護國法師一條線,與眉間尺的復仇對照。王菁華的護國女巫師五官精緻,與林青霞三分相像,難怪徐克喜歡。

為報殺父之仇忍辱負重,配合美豔的外表,用自己也不信的跳大神技巧弄得楚王言聽計從。然而她利用使楚王殘害無辜百姓的手段令楚王失信於天下,不擇手段的復仇也讓她成為一個複雜人物。她的復仇最終以失敗告終,楚王又弄來新的美豔巫師,也是她的宿命。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最後一位,干將的妻子莫邪,是個鑄劍行家,甚至能指導干將藏劍。她有特別的鑄劍技巧:加入頭髮,本片的設定中,或許頭髮有某種化學成分能造成好的合金吧。最初鑄劍時,莫邪還是個理想主義者,認為鑄劍的目的是保家衛國。干將死後,復仇意識太過強烈,甚至不惜犧牲兒子。最後莫邪站在三王冢前微笑著說"干將,我們的仇報了。"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電影結尾相比小說原著,增加了新王命令鑄劍師重鑄寶劍,復仇有可能再次上演。所有人物所有的努力與犧牲都是白費的,從更高的層面印證歷史的循環往復,充滿宿命意味。使得莫邪最後在三王墓堆前終於報仇的感慨失去了意義,歷史的循環又開始了,會有新的干將,新的眉間尺。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3、禿鷲和火

電影《鑄劍》中反覆重現火和禿鷲,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

宴之敖得到眉問尺的頭顱和寶劍,將頭放置在石頭上,唱著"哈哈愛兮愛乎愛乎,愛青劍兮一個仇人自屠",在火光中給頭做法。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眉間尺刺殺楚王失敗,仙妃建議楚王將城中十五六歲的少年都抓去。少年們被綁在柱子上,被旁邊火把映照著。楚王看到那一張張桀驁不馴的臉驚得連連後退,驚呼"有刺客",斬殺青年,令在旁的仙妃也瞠目結舌。

禿鷲象徵權利與死亡。小說中並沒有寫到"禿鷲",電影特地加入禿鷲,成為本片的記憶點之一。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黑色羽毛,以死屍為食。電影中禿鷲出現時就伴隨著死亡。楚王將奴隸綁在柱子上供禿鷲吃,奴隸們不堪折磨,求宴之敖殺死他們。影片中禿鷲是神鳥,是楚國的圖騰象徵,被萬民供奉為神。導演張華勳說:"楚國對禿鷲的崇拜是一種藝術處理的假定,沒有真實的歷史依據。"

宴之敖不滿於楚王的兔死狗烹,用劍攻擊神鳥的塑像,卻被反彈誤傷,在臉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公然反抗王權風險很大,失敗是宿命。

干將獻劍,劍氣驚了神鳥,干將被楚王用寶劍砍掉了頭顱,禿鷲一口叼走。

4、三頭問鼎

本片對古楚文化的巫術、詩歌等文化的刻畫相當出彩,同時原著那種陰冷奇崛的特點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血漿人頭亂飛:砍頭,噴血,抱著頭跳一段詭異的舞蹈,砍頭......週而復始。

眉間尺居然是自己把頭割下來的。自己割頭,割完頭還能提在手中,身體還站著,詭異至極。

最後三顆頭在盛著沸水的金鼎裡上下紛飛,互相撕咬,也是十分重口味惡趣味。

楚王頭顱已經煮成骷髏,身體居然還被大臣們放回了王座上,噴血的脖頸被放上一塊白布吸血。

鉛黃的底色,有西部片的風格。從片尾的鳴謝來看,本片其實是在山東淄博拍的。而楚國大部在湖北,水鄉澤國,絕無黃沙。徐克有西部片的情節,屢次為了烘托蒼涼的氣氛強行改變地貌,《新龍門客棧》也是強行將《龍門客棧》中的山林改成大漠。

本片經費有限,拍攝粗糙。化妝尤其假,宴之敖的傷疤,有明顯的塑料感。

人頭也常常穿幫,像假髮店的塑料人頭。可能也正因如此,徐克要再拍一部《刀》彌補遺憾。

26年前的《鑄劍》:魯迅小說改編,90年代徐克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鑄劍》沒有大牌,沒有明星,沒有特效。電影大幅弱化了故事中的神話成分,儘量往現實改編,但保留一定的神話成分。最後因為無法區分三顆頭骨而需要三幅棺材出殯,為了矇蔽眾人,讓他們把眼睛蒙上,包括盲阿婆。

《鑄劍》是90年代合拍片的經典,以獨特的視聽語言和對戰國奴隸社會的描繪讓本片電影獨樹一幟。在大陸八九十年代武俠片尚不能自成體系時,本片在武俠愛好者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雙旗鎮刀客》一併成為獨特的存在。

(撰文:Mankei W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