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疫情襲來時,HY101大修剛剛開始,2號機組正在運行承擔著保電保暖的民生重任,管理範圍內共有員工、家屬及合作伙伴5000餘人且來自於全國各地,防疫壓力與生產壓力同樣巨大。複雜嚴峻的形勢,已經開啟的“大修”停下來?為了核安全,為了能源安全,絕對不能接受。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衝突來了!老話也來了!還是那句“辦法總比困難多!”

“……山東核電要進行1號機組大修,比正常檢修要複雜,又是第一次,工作量和難度非常大,要克服很多困難,進行周密安排……”國家電投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在集團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上做出部署。

“我們要按照集團公司黨組的安排,把疫情防控與核安全並重,放在首要位置。”“必須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儘早完成大修,使其早日在保電保暖、防控疫情中發揮作用。”山東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放這樣定調防疫保生產“作戰圖”。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1月20日晚,海陽核電防疫、大修、運行“三線作戰”模式全面開啟!

No.1

兵貴神速!五步跑出防疫“加速度”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1月21日,疫情防控方案開始編制,首批紅外測溫儀採購到貨;

1月22日,進場人員開始測量體溫;

1月23日,山東核電官方微信推出第一期防疫微信;

1月24日,大年三十,所有運行人員返回宿舍區居住,開始執行“宿舍到現場”兩點一線上下班路徑。

……

戰時狀態,時間都是以秒來計算的。“給公司快速的響應,嚴謹的做法點贊。”疫情如火,唯快不破。防控速度快一分,生產保障就多一分。核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山東核電始終保持高度敏感,堅持“超前思考一公里”,奮力跑在疫情之前。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平臺搭起來!成立涵蓋9個專業組的疫情防控指揮部;“實行最嚴格的14天居家觀察制度,即便是海陽返回的也不例外”“出現咳嗽感冒等症狀一律不允許上班”“報告指揮部,我處員工信息有變動……”,不管白天黑夜,一條條信息迅速向指揮部彙集,一條條指令又第一時間從指揮部奔向每一位員工、家屬及合作伙伴。

體系建起來!累計制定防疫應急方案和制度28份並不斷升版完善,織牢織密了防疫網。

人員管起來!開發防疫大數據,涵蓋全體員工、家屬及合作伙伴三個維度近6000人。

責任擔起來!“不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所有黨員、幹部立即結束休假,返回宿舍居家觀察14天,遠程辦公”,山東核電黨委提出要求,332人響應。最終在全國開始返程復工時,山東核電居家觀察人員大多數解除隔離,為現場防疫保生產爭取了寶貴的15天時間。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黨員頂起來!摸底排查、重點人員24小時盯防……,非生產一線黨員、幹部20人下沉到生產一線,專門組織防疫;清運垃圾、分發快遞、送飯上門、理髮到家……,6支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14支黨員先鋒隊、12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組建起來,黨員衝鋒,群眾參與,家屬加入,負責防疫物資、出入控制、後勤保障等30餘項工作,把封閉管理期間的急事雜事難事繁瑣事都辦成了暖心事兒。


防疫前線,行政後勤領域衝鋒!大修、運行一線,生產人員奮戰!遠程辦公用起來、疫控聯絡群忙起來、黨員先鋒隊頂起來,織密了多級聯動疫情防控體系,建立了多方協調瞬時溝通聯繫……山東核電快速反應,兵分三路,確保作戰優勢得到最大發揮,每一步都卡在了點上、取得了先機、贏得了主動,防疫生產兩不誤、兩促進,演奏出了激昂動聽的“三線作戰”協奏曲。


No.2

運籌帷幄,三招下好大修“一盤棋”

2月27日晚10點,海陽東高速口,山東核電大修處杜泉和海陽核電工業園區管委的劉學策,接到了中核檢修、中電華元、國核運行的11位技術人員。為保障復工復產,海陽市政府給海陽核電專門開設了“綠色通道”,經過嚴格審核把關的30餘批專家、技術骨幹和設備陸續由此抵達,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之後,投入大修工作。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關鍵一招是聯防聯控,下好“先手棋”。在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山東核電、合作伙伴三級聯防聯控體系建立起來,除了全國奔向海陽的“綠色通道”,周邊村莊通向核電的卡口也獲得了特許,還有互相支援防疫物資、共同加強人員管理等方面,地企緊密配合協同作戰,通過預判風險、提前組織應對,攜手加快復產速度,打造無疫社區。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第二招是集團總動員,攥緊拳頭出擊。1月23日,東北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邵連友到海陽核電為清河檢修項目部鼓勁加油,他說:“不要把自己當客人,要發揮主人翁作用,把大修幹好!”,清河檢修800將士不負囑託,圓滿完成任務。2月6日,某設備需緊急返回上海某廠家檢修,而廠家因疫情原因無法復工,且來自德國進口的工具滯留上海UPS倉庫。

上海電力董事長王運丹急兄弟單位所急,立即坐鎮指揮,與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一起打響一場“物流戰役”,最終該設備2月8日運抵工廠,28小時內成功完成所有檢修及試驗任務,創下該工廠最快檢修記錄,保證了大修需求。集團公司舉全集團優勢力量保證海陽核電,13家兄弟單位團結一心,共赴使命。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第三招是全國大協調,打好“主動仗”。

2月5日,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監督三處副處長(主持工作)劉明明一大早駕車從上海出發,到蘇州接上王家彥組長奔赴海陽,當晚7點多,與現場的監督員蔣辰飛和王藝澔順利匯合,日夜奮戰一線,充分展示了核安全鐵軍堅定守護核安全的使命。

2月7日深夜11點50分,武漢105所李辛璽從老家陝西漢中經歷1500多公里抵達海陽;與此同時,他的同事殷園、雷天、劉昶、何恩文和吳傑從福清核電項目出發,經過1600多公里的跋涉,2月8日凌晨00點20分到達。武漢105所在封城期間不忘央企使命,協調抽調駐鄂外的核電專家助力海陽核電,在全國人民支援武漢的同時,積極為國家做貢獻,用一場特殊的“逆行”,有力詮釋了復工復產大潮中的武漢擔當。

接到設備需求任務,這是他們的時間表:1月29日,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提前復工,一週內完工並空運到青島;

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月8日復工,24小時完工發車;2月16日上午10點接到電話,哈電集團副總經理呂志強親自指揮立即響應,兩名專家於當晚10點30分抵達……再次體現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疫”的速度與激情。

HY101大修全國總動員,山東核電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資源,電話從深圳打到哈爾濱、從東京打到匹斯堡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及國內外多家設計院前來援戰,跨地域、跨行業的設備廠家、物流公司、航空公司、醫療物資企業等聯合作戰,打響了大維修、大戰役、大合作、大生產的“百團大戰”。


No.3

一鼓作氣,齊心按下復產“快進鍵”

這裡從未按下“暫停鍵”,現場一片熱火朝天景象。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5457人!管理區域內所有員工、合作伙伴及家屬全部動員起來,打響一場人民戰爭;4392人!生產人員連續45天堅守一線、晝夜奮戰;從負14米的壓力容器最底端到66米的穹頂,從乏燃料水池到蓄電池間,從循環水泵房到汽輪機廠房,從負16米的凝結水系統到23米的除氧器,從地下到“雲端”,從機組擴展到3000多畝的海陽核電現場,從現場到兩個宿舍區、5個合作伙伴營地,幾十支隊伍同步戰鬥,首次大修奔著打通“最後落地一公里”穩步向前。

高效!“3-2-1”讓工作無縫銜接。“3-2-1”就是24小時在線,任何一項工作都要做到提前3個小時通知,提前2個小時到場,提前1個小時完成準備,這樣來保證無縫銜接。這也是大修16條規章中的重要一條。同樣確保高效組織的還有“負接口”,即後一個作業必須提前候場;“首問責任制”:第一個接手任務的必須負責到底。

全程保駕的還有大修管理信息系統,這也是JYKJ管理體系在核電大修領域的全新落地,博採眾家之長,又全面優化,一張“作戰圖”上集成120餘項大修主線項目,對主線工作的控制精確到分鐘,促使所有參與人員高度聚焦目標任務。

衝鋒!在大戰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辦公室裡總也看不見山核人的身影,他們去哪兒了?

他們在疫情防控前線,在大修指揮部,在每一家合作伙伴忙碌的地方,在主控室,在核能供熱場內換熱站,在40318房間大修計劃辦公室,在化學實驗室,在巡檢的路上,在每一臺設備旁,

用時間賺取時間,用奮鬥奪取勝利……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4個晝夜的堅守=主線提前21小時。組織11個專業150人參與安全殼內換料水箱氫氣點火器作業的山東核電系統設備處牟迪,用四天四夜的連續作戰,推動工作較計劃提前21個小時,相當於為大修節約了1天時間。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1000多次的練習=4臺主泵鎖緊杯檢查一次成功。在模擬體中上千次的練習,山東核電技術支持處於毅就為探索出那條最完美的檢查路徑。日復一日一次次的推拔,就為形成肌肉記憶。手磨破了,他不在乎,腳站麻了,他不理會。2個月每天6個小時的練習終於換來完美的手感,檢查當天,探頭一次全部順利通過。

10分鐘的年夜飯=節約工期36個小時。除夕晚上7點,國核運行海陽項目組接到通知,有窗口可以作業,錯過這次要等好久,而此時年夜飯剛剛開始,但他們聽說現場已具備條件,全都放下碗筷,匆匆向現場趕來,憑著這種隨時準備衝鋒一線的工作熱情,2月1日上午10點HY101大修反應堆壓力容器在役檢查比原計劃提前36小時完成。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89*4000*45天的日夜奮戰=?答案就是1號機組圓滿完成首次換料大修,成功併網;就是2號機組持續安全穩定運行;就是山核精神的再次綻放;就是為國家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再次注入更強勁的動力。請原諒我們不能寫出每個人的名字,但請相信參加過這場戰役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歌頌,每一個人都是英雄。同樣可敬的還有站在我們身後的親人們,為每一位親人的支持點贊!勝利就在不遠處,春暖花開好好相聚!

創新!我國三代核電能力再進一步,海陽核電1號機組首次大修完成,再次併網,開啟了第二個燃料循環。回顧首個燃料循環,機組運行穩定,業績優秀,累計發電128.69億度,充分驗證了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性和機組的可靠性。

5457人,5815項檢修及試驗,45天,一次併網成功,國家電投首次三代核電大修,就是這樣幹出來的!

以此次大修為平臺,三代核電再結新碩果:

  • 首批國產化三代核電核級鋯材正式進入堆芯,改寫了我國長期以來核級鋯材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 自主設計的堆芯裝載方案,經物理試驗測量結果良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 首次採用使了多個先進機器人及自動化檢維修裝備,保證了在役檢查的質量,降低了人員受輻照的劑量;
  • 組織開發了23項技術成果,19個專用工具、工藝,完成了78項技術改造工作。

此次大修充分說明我國核電隊伍在三代核電技術能力上再進一步,為後續項目積累了充足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