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選擇滴濾用咖啡豆?

孫先生-專屬


對於咖啡的選擇,剛剛邁入或還沒邁入咖啡之門的你,會被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咖啡豆吸引的無從下手。

如果你對咖啡還未形成系統性的認知,加上選擇困難症……不如先從下面幾個問題著手,瞭解自己的需求。

不管是什麼豆子,離開了新鮮就一切免談。咖啡豆的保質期可以很久,但最佳品嚐的時間卻在一個月左右,之後隨著時光流逝,風味緩慢的衰減……所以一定選擇烘焙日期較近的咖啡豆。

現成的咖啡粉建議不要考慮——對一個苛刻的咖啡師來說,咖啡磨成粉後40秒,香氣就開始散失了;對於最寬容的咖啡師,如果磨成粉半小時,這些咖啡粉香氣就已損失嚴重。所以推薦買新鮮的咖啡豆,自己現磨咖啡。

有一種例外——如果在辦公室或旅行途中,不方便現磨,那麼可以選較新鮮的掛耳咖啡,有兩層密封封裝。雖然比起現磨還是略有差距,但畢竟聊勝於無,已是最好的折衷方案了。

這個產地OR那個產地

精品咖啡大都可以追溯至原產地甚至莊園。有產地信息不代表豆子一定好,通過產國來判別豆子也並不嚴謹,但產地還是可以告訴你一些值得參考的經驗信息。

比如哥倫比亞的豆子往往清新均衡,印尼的豆子往往低酸香醇,埃塞俄比亞的豆子往往風味特徵明顯。

哥斯達黎加的豆子品質往往不會太差,而巴西的豆子則要看具體的莊園和品種。如果是越南的豆子,則基本是羅布斯塔……

果酸OR醇苦

不同的咖啡,蘊含的風味千差萬別,豈能用一詞概括。但對於新手,可能最直觀的就是“酸”與“苦”兩種不同的味道傾向。

很多人說“我不喜歡咖啡裡有酸”——但酸恰恰是優質咖啡的重要特徵之一,不喜歡咖啡酸的人往往是因為沒有嚐到過優質的酸。耶加雪菲、瑰夏等優質豆種,均有較強的酸度。而這類豆子往往是中淺程度的烘焙,能夠體現較細膩的咖啡層次,鮮明清晰的風味特性。

如果只喜歡醇苦風味、堅決拒絕酸,好吧我們也不阻攔。以曼特寧為代表的醇香低酸型咖啡一直是市場上的熱門,這類咖啡大多烘焙較深,咖啡的甘苦味會比較明顯,質感醇厚。

當然還有一些豆子口感均衡,苦與酸之間保持良好平衡,此類豆子多為中度烘焙,也較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

國際大牌 OR 精品小牌

某些國際大牌為了維持自己的出貨均一性、一致度,不敢採用分數較高的咖啡,因為高分咖啡產量較小,風險較大,難以支撐自己龐大的供應鏈。在新鮮度的保持上也往往難以達到要求。與之相對比,一些有信譽的國內專注於精品咖啡的品牌正在成長壯大,相信大家嘗過後,便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Mr石頭756


手衝咖啡豆口味較清淡,一般是中淺烘為主,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更容易品嚐單品豆的風味兒。

建議如果有條件磨豆可以選擇全豆,研磨的過程讓豆子的風味在短時間內急速且大量釋放出來,建議最好買臺磨豆機,依照每次咖啡的用量現磨現煮,例如來自牙買加的藍山或夏威夷科納的海島型咖啡一般來說都比較貴但是品質之選。我比較喜歡厚重款的,中東也門摩卡或者印尼曼特寧也推薦。入門建議曼特寧,後面多試慢慢找到自己的口味後就可以固定了。

附一個圖可以快速理解~



文小文


建議從中深度烘焙的豆子開始,因為中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沖泡起來的感覺很好,豆子內部的氣體量比較大,豆子容易構建濾層,讓水均勻透過,出現明顯錯誤的概率比較低。相比而言中度或中度偏淺,作為入門,很多人第一反應的是豆子酸,所以不愛喝,第二就是豆子氣體量少,做起來水流稍微不符合豆子狀態,就容易出現錯誤。但入門之後,可以慢慢轉向中淺烘焙的,因為這些咖啡更加細膩,能品嚐到更多風味,是手衝咖啡的主流。

另外建議買現烘焙的豆子,而不是保質期1年多的那種成品豆子。咖啡喝的就是個新鮮,因為咖啡類似炒貨,就像現炒的瓜子肯定比超市裡的包裝瓜子好吃。咖啡無論怎麼保存,新鮮週期就只有一個月,所以,還是找現烘的咖啡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