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哪些金融資產可以讓財富持續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長?


哪些金融資產可以讓財富持續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長?


價值投資課,這個課程在全球也不多,據我所知只有哥倫比亞大學有這樣一門課,大概在八九十年前由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最早開設。今天在這裡主要想跟各位同學探討三個問題:

NO1:長期看,那些金融資產可以讓財富持續、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長?

我們剛經歷了股災,很多人覺得現金是最可靠的,甚至很多人覺得黃金也是很可靠的。我們有沒有辦法衡量過去這些資產的長期表現到底是什麼樣的?那麼長期指的是多長時間呢?在我看來就是越長越好。我們能夠找到的數據,時間越久越好,最好是長期、持續的數據。因為只有這樣的數據才能真正有說服力。這裡我們選用美國的數據。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西格爾教授(Seigel)在過去幾十年裡兢兢業業、認真地收集了美國在過去幾百年裡各個大類金融資產的表現,把它繪製成圖表,給了我們非常可靠的數據來檢驗。這些數據可以可靠地回溯到1802年,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過去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各類資產表現如何呢?(見圖1)

第一大類資產是現金。

我們看一看在過去兩百年裡現金表現如何。如果1802年你有一塊美金,今天這一塊美金值多少錢?它的購買力是多少?從圖1可以看到,答案是5分錢。兩百多年之後一塊錢現金丟掉了95%的價值購買力!原因我們大家都可以猜到,這是因為通貨膨脹。

對傳統中國人來說,黃金、白銀、重金屬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保值的方式。西方發達國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實行金本位。黃金的價格確實增長了,但進入20世紀我們看到它的價格開始不斷在下降。我們來看一看黃金作為貴重金屬裡最重要的代表在過去兩百年的表現。在兩百年前用一塊美金購買的黃金,今天能有多少購買力?我們看到的結果是3.12塊美金。這顯然確實是保了值了,但是如果說在兩百年裡升值了3、4倍,這個結果也是很出乎大家預料的,並沒有取得太大增值。

再來看短期政府債券和長期債券,短期政府債券的利率相當於無風險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過通貨膨脹。短期債券兩百年漲了275倍;長期債券的回報率比短期債券多一些,漲了1600多倍。

接下來再看一看股票,它是另外一個大類資產。

可能很多人認為股票更加有風險,更加不能保值,股票在過去兩百年的表現如何?

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果是,1塊錢股票,即使除掉通貨膨脹因素之後,在過去兩百年裡仍然升值了一百萬倍,今天它的價值是103萬。它的零頭都大於其他大類資產。為什麼會是這樣驚人的結果呢?這個結果實際上具體到每一年的增長,除去通貨膨脹的影響,年化回報率只有6.7%。這就是複利的力量。愛因斯坦把複利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有道理的。

上面這些數字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現金被大家認為最保險,反而在兩百年裡面丟失了95%的價值,而被大家認為風險最大的資產股票則增加了將近一百萬倍?一百萬倍是指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的增值。

為什麼現金和股票的回報表現在兩百年裡面出現了這麼巨大的差距?

造成這個現象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在美國過去兩百年裡,平均年化是1.4%左右。如果通貨膨脹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的話,你的購買力確實是每年在以1.4%的速度在降低。這個1.4%經過兩百年之後,就讓1塊錢變成了5分錢,丟失了95%,現金的價值幾乎消失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GDP增長。GDP在過去兩百年裡大約增長了33000多倍,年化大約3%多一點。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經濟的增長,我們就可以理解其他的現象。股票實際上是代表市場裡規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長很大意義上是由這些公司財務報表上銷售額的增長來決定的。所以從數學上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當GDP出現長期的持續增長的時候,幾乎所有股票加在一起的總指數會以這樣的速度來增長。

這是第一層次的結論:通貨膨脹和GDP的增長是解釋現金和股票表現差異的最根本原因。

下面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在美國經濟裡出現了兩百年這樣長時間的GDP持續的、複利性的增長,同時通貨膨脹率也一直都存在?為什麼經濟幾乎每年都在增長?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去計量人類在過去幾千年中GDP增長基本的形態是什麼樣的?有沒有持續增長的現象?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另外一張圖表。我們需要弄明白在人類歷史上,在文明出現以後,整體的GDP、整體的消費、生產水平呈現出一個什麼樣的變化狀態?這是由斯坦福大學一位全才教授莫瑞斯(Ian Morris)帶領一個團隊在過去十幾年裡,通過現代科技的手段,對人類過去上萬年曆史裡攫取和使用的能量進行了基本的計量做出來的圖。它的基本計量和我們今天講的GDP關聯度非常高。那麼,在過去一萬六千年裡,人類社會的基本GDP增長情況怎麼樣?

但是到了近代以後,我們看到在過去的三百年間,突然之間人類文明呈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狀態,出現一個巨幅的增長。

要想理解股票在過去兩百年的表現以及今後二十年的表現,必須看懂並能夠解釋這條線——過去人類文明的基本圖譜。不理解這個,很難在每次股災的時候保持理性,每次到08年、09年這樣的危機的時候都會覺得世界末日到了。

投資最核心的是對未來的預測,正如一句著名的笑話所言,“預測很難,尤其是關於未來”。

我把人類文明分斷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更早的狩獵時代,始於15萬年以前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出現以後,我叫它1.0文明。農業和畜牧業最早在兩河流域出現的時候,同樣的變化在五六千年前從中國的黃河開始出現,帶來人類文明第二次偉大的躍升。這時,我們GDP的能力已經相當強,我叫它2.0文明,也就是農業和畜牧業文明。這個文明狀態持續了幾千年。在此之後突然之間出現了GDP以穩定的速度每年都在增長的情況,以至於到今天我們認為GDP不增長是件很大的事,甚至於中國目前GDP的增長從10%跌到7%也成為一件大事。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現象,可是也已經根深蒂固到每個人的心裡。要理解這個現象,也就是現代化,我就姑且把它稱之為3.0文明。

整個經濟出現了持續性的、累進性的、長期複利性的增長和發展,這是3.0文明最大的特點。出現了現代金融產品的可投資價值,這時才有可能討論資產配置、股票和現金。當這個前提沒有的時候,這些討論都沒有意義。因此要想了解投資、瞭解財富增長,一定要明白財富創造的根源在哪裡。最主要的根源就是人類文明在過去兩百年裡GDP持續累進性的增長。那麼3.0文明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在這個時期,由於種種的原因,出現了現代科技和自由市場經濟,這兩者的結合形成了我們看到的3.0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