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宋朝詩人辛棄疾、蘇東坡、柳永、李清照四人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物流小吳


這個我想選辛棄疾。

我是他的粉絲,鐵粉兒。

先說說他的經歷

辛棄疾,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

生於金國,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軍營,這是什麼概念啊。他老人家並非一身的孤勇,不光全身而退還能擒到叛徒,還能把叛徒安然的帶回來。

但是由於他生於金國,當時被稱作歸正人,仕途並不順利。他收復失地的主張,也和當時南宋整體思想格格不入。

他也知道自己

“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

卻不願意改變自己,隨波逐流。

現在步入正題,說說他的詞作。

宋詞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

他老人家是豪放派詞人,給我印象最深,最熱血沸騰的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 ·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太帥了有木有,以經不能用言語形容了。怎麼說都是蒼白的。

就算是蘇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也沒有這種戰場廝殺、氤氳蒸騰之氣勢。

話說婉約,辛老先生還有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宋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俠骨柔情啊!!!鐵血丹心啊!!!

幾百年來,多少青年男女一見鍾情心中浮現的是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多少影視劇作,引用當做演出臺詞~

真真兒是能文能武,能放能收,可豪放可婉約,可鐵馬金戈,可絢麗輾轉。


束髮


宋朝詩人辛棄疾,蘇東坡,柳永,李清照,都是很有名氣的,但是我最喜歡辛棄疾,因為我覺得他非常愛國,並且文武雙全!在他的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他的詩詞最大的特點都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激昂慷慨的愛國之情。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三十五歲正值盛年的他寫下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這首詩雖然字立行間對於南宋王朝的失望不言而喻,但也強烈表達了他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戰鬥精神。

辛棄疾雖然壯志未酬,臨終也沒有實現他的願望。但是他的愛國精神卻“留取丹青照汗青”,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好傍樣!


AA珊瑚海


宋朝詩人辛棄疾、蘇東坡、柳永、李清照四人中,我個人最喜歡最敬仰的是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是何等的豪邁,又是何等的悲壯!這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豪情萬丈,霸氣外露。一句一腔悲憤,都在其中。

辛棄疾(1140-1207),是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眾所周知,辛棄疾是豪放詞派代表人物,與蘇東坡並稱為“蘇辛”。除此之外,辛棄疾詞條又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如此並稱,不僅因為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詞條,號易安居士,二者又都是濟南人,更因為辛棄疾在婉約詞上的成就絲毫不遜色於李清照。



農科傳播


我本人更喜歡蘇軾。宋朝的詞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優秀的詩人人才輩出。宋朝詩人辛棄疾,蘇軾,柳永,李清照都是流芳千古的著名詩人,他們彼此在不同的詞派造詣非凡,所創造出無數令人津津樂道的詩詞歌賦。他們的詩詞歌賦無不流露著情真意切的感情。我更喜歡蘇軾的寫作文筆和特點。

劉安世:東坡立朝大節極可觀,才意高廣,惟己之是信。在元豐則不容於元豐,人慾殺之;在元祜則雖與老先生(指劉安世所師從的司馬光)議論亦有不合處,非隨時上下也。(馬永卿輯《元城語錄》)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

文章——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蘇軾的敘事記遊之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功能更是結合得水乳交融。

書法——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

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

繪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等。

王國維: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人間詞話》)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創下為無數仁人志士所稱讚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終將流芳千古,他所流露出的豁達開朗,豪放自如的精神也將激勵著無數人,豐富著後人的精神世界。


春夏秋冬L


曾經在中國的所有文人中,最佩服蘇軾,佩服蘇軾的全才,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一個人一生中能有一樣達到蘇軾這樣的高度就是人才,蘇軾卻驚人的五樣俱全,所以,人們才說,蘇軾這樣的全才五千年中國才能出一個。後來接觸了辛棄疾的詞,又瞭解了他的生平事蹟,才知道真正豪放的詞是什麼樣子的。“無情未必真豪傑”,辛棄疾那種融入到血液裡的愛國情懷,加上他無與倫比的才情,鑄就了真正的一代豪傑。讀辛棄疾的詞,時而讓人熱血沸騰,想和他一起跨上戰馬,奔赴戰場去追擊敵人,時而讓人扼腕嘆息,甚至潸然淚下,為懦弱的南宋朝廷錯失這樣一位文武兼備的良才而遺憾!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從小就親眼目睹了北方人民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些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1161年,二十一歲的辛棄疾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1162年,耿京派他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商議共同抗金。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卻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辛棄疾一不做二不休,立即跨上戰馬,率領五十多人連夜襲擊幾萬人的敵營,親手擒拿叛徒張安國,交給南宋朝廷遊行示眾後砍頭。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南歸後宋高宗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初歸南宋,對朝廷的怯懦和畏縮並不瞭解,加上剛即位不久的孝宗曾不顧群臣和太上皇趙構的反對,為岳飛平反昭雪,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這使得年輕的辛棄疾想大展宏圖,他向朝廷提出了《美芹十論》、《九議》等著名的關於抗金北伐的建議。但是南宋朝廷卻骨子裡懦弱,根本不思收復北方的大片國土,只想偏安於江南一隅。加上辛棄疾“歸正人”的尷尬身份,因此他們不敢把辛棄疾真正派往北方戰場,而是派到南方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他的一腔抱負,滿腹才華,就這樣白白閒置。此後的四十多年裡,辛棄疾幾經宦海沉浮,愛國的初心卻始終不變。他常常登高望遠,撫今追昔,為自己的報國無門,為國家的山河破碎,為百姓的流離失所而深深悲嘆!


 1207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不但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他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所以愛國主義貫穿著他的一生。他眷戀祖國的大好河山:“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遙岑遠目,玉簪螺髻”,在他眼中,祖國的河山是如此的美麗,所以,他要“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年輕時的他,心中總是豪情萬丈:“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年少萬兜鍪”,“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可是,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閒置,他不得不傾訴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可憐白髮生”。那個曾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青年,而今“終於識盡愁滋味”了。然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受到多大的打擊,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永遠是國家的統一:“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疾風暴雨之夜,從夢中醒來,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讀到這裡,禁不住為這位滿腹才情,畢生致力於收復國土的愛國詞人留下同情的淚水。

辛詞以豪放為主,但又不拘一格,廣泛用典,卻恰到好處、渾成自然。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帶動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都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這就是我最喜歡辛棄疾的原因,因為辛棄疾不僅僅是文人,他還是一位真正的戰士。


石徑斜


辛棄疾一生都是一個無法“退”的男人——他大半生基本生活在南方,卻說自己是“江南遊子”——22歲帶兵抗金,宋朝南渡後,四十多年的南方生活,卻又二十多年是被罷免的。稍想收度河山,被罷免,然後就是閒居等待十年,然後再啟用,稍有起色,又被罷免,又是閒居等十年。

然而儘管如此,一有機會,他依然像杜甫一樣,直到死,都想著致君堯舜。一直到辛棄疾六十多歲了快死了,朝廷再啟用他,他才真的推掉了,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爽爽的大跟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幾乎每次月圓時,我都會背誦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望著皎潔的月光,內心的開闊和釋然讓自己也彷彿成了人間的神仙。他的一句“不應有恨”,道出了詩人內心的豁達與超然,是啊“此事古難全”,人間坎坷,悲歡離合自古以來又何嘗不都是如此呢?

我覺得蘇軾性格耿直,沒有心機,又極度關心人民的疾苦,所以他把當時朝廷的“保守派”和“革新派”都給得罪了,導致他的政治生涯幾起幾落,也曾一度悲觀失望,但最終都還是毅然開朗,激昂豪放起來。即便是在“烏臺詩案”入獄獲釋後的極度悲觀期,他仍然帶領家人開荒種地,還因此得了“東坡居士”的名號。

喜歡蘇軾的詩詞,能從他的詩詞中讀到人生的豁達和人生的無所謂,無論怎樣的處境,蘇軾都能與大自然很好的溝通,然後放下負面情緒,從大自然用汲取無盡的力量!



古琴liu


蘇東坡雖高唱大江東去,美其名曰開一代豪放詞風,但我認為那純屬文人的無病呻吟。蘇東坡是典型的婉約詞人,在他的詞集裡壓根就找不到幾首豪放詞,即便偶有擊節長歌的豪放詞,也多是恃才放曠的意淫之作。

真正的豪放詞帝當屬氣吞萬里如虎的辛棄疾,宋代詞壇裡的古惑仔。與愛喝花酒愛娶小老婆的蘇東坡相比,辛棄疾帶過兵打過仗,是真正槍林彈雨中闖蕩過來的。因此,同是豪放詞人,讀蘇辛二人的詞,味覺很不一樣,一個是故作姿態的陽剛,一個是則從裡到外的生猛。王靜安評說“稼軒詞豪,東坡詞曠”,確實如此,豪自不必分說,曠雖宏闊,終流於虛浮。

讀唐代高岑二位的邊塞詩,中有森然列戟萬馬奔騰的戰場氛圍,但亦有略失於物我兩別的遺憾。唯有稼軒,字裡行間皆露性情。

論及宋人填詞技術,清真夢窗可執牛耳。蘇東坡以文人情懷為著,辛稼軒以血氣風華為勝,後者更真實坦率一些。因此蘇辛二人如取其一,我選辛棄疾。

閒談。圖片自網絡。


抱庸詩書


首先說,他們都是大宋詞人,雖然也寫詩,但是他們都是以詞揚名立萬的。

宋詞有很多流派,但以"豪放"與"婉約"二派為主。蘇軾與辛棄疾是豪放派掌門人,柳永與李清照是婉約派掌門人,他們四人是宋詞頂峰的傑出代表人物。

先說蘇辛二位大神。

蘇軾是詩詞歌賦文章字畫皆有成就,文章領域與歐陽修並稱“蘇歐”;詩的領域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的領域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可以說蘇軾是個全能文人,涉獵廣泛,並在各領域都取得傲人成績。從宋至今都得到人們極大的推崇。用一句不恰當的比喻:蘇軾一個紅了一千餘年的超級網紅。

再說辛棄疾,辛棄疾被尊"詞中之龍",開拓了豪放詞疆域,把英雄情懷揉入詞中,不僅詞豪放,人豪放,更是個英雄,曾帶百餘人突襲敵營,活捉叛徒,臨終還在大喊"殺賊、殺賊"。辛棄疾不僅能上馬殺敵,還能在詞裡"挑燈看劍",清閒時也能"稻花香裡說豐年"。文武全才我喜歡,偶像!

我們再來看婉約派的兩位大神。

柳永,這是宋朝詞壇中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大力創作"慢詞"。可以說對宋詞發展起了不可替代的影響。他是"奉旨填詞"的布衣詞人,卻能做到"凡有井水飲處,皆詠柳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中,有酒有歌有美女。臨終都是眾多歌伎安葬,還形成後來的"吊柳七"節日。所以柳永的成就更不是凡夫俗子能做到的。偶像!

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婉約詞寫的清麗,至今人隨口就能吟詠幾句她的詞。插一句,另一個女詞人朱淑貞我也特喜歡。李清照的詞,人們其實更喜歡的是她南渡之前的作品,是她在閨中的生活感情和離別相思。只是現今主流媒體非要說她是少有的女文人,作品有家國情仇意思體現了愛國主義思想,我認為這是政治強加上她作品的,有些牽強。柔弱多愁善感的小女子非要把她說成女漢子。喜歡李清照,不僅詞美,讀她的詞,我似乎身臨其境,面前就立著一襲白衣,兩頰生羞的美貌女子,這就是李清照。

所以,他們四人我都喜歡,特喜歡。我想夢迴大宋,和蘇軾喝酒吹牛,跟辛棄疾躍馬殺敵,陪柳永偎紅依翠,與李清照東籬把酒。


東籬賞菊人


宋朝詩(詞)人,我最喜愛蘇軾(東坡)。

蘇詞是豪放與婉約兼具的大家;既有大家氣概,又有柔腸細膩。歷史上的詩詞大家,形成一種風格的多,但要把多種風格集於一身,殊為不易。這和常人具備一種本事和兩種本事是一種關係。

且看蘇詞的豪放: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又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執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浪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且看蘇詞的婉約:

《江城子•乙卯正月廿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復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巜浣溪沙》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芛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另外,蘇軾還是散文大家、書法大家、美食家、主張溫和改革的政治家,蘇軾的人生,何以達到如此非凡的高度?令人佩服、景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