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封城。這座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開始了閉門關店、封路禁行的全城抗擊疫情總動員。而自武漢開始全國各地也都陸續開始上演“空城記”,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災難。

不論是奮戰在最前線稱為“最美逆行者”的醫護人員,還是在大後方居家自我隔離的民眾,都在以自己的力量阻斷疫情的蔓延,眾志成城之下災難終將會過去。

而思其誘因,雨過天晴後這場災難又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巨大的變化呢?


一場野味引發的災難


此次疫情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罪魁禍首即為新型冠狀病毒,而追根究底這病毒又是如何到人體內的呢?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而在此之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最新研究也表明,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蝙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17年前,非典疫情在中國爆發,就是因為廣州有人吃了果子狸,而果子狸身上,帶有一種來自於遙遠山區山洞裡蝙蝠的病毒。17年後,這些野味吃貨們,再次引爆了一場全國性的傳染病,只不過地點從廣州變成了武漢。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人們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吃野味能滋補、能治病,其實不然,吃野味帶來的更多的是健康隱患。科學研究表明,目前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野生動物。艾滋病病毒來自於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徵、尼帕病毒來自於蝙蝠;馬爾堡病毒來自於非洲猴子;拉沙熱病毒來自於老鼠;麻風桿菌疑似來自犰狳……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一些野生動物宿主含有各種病毒,攜帶各種寄生蟲,僅蝙蝠身上就宿生有1000多種病毒。現有的檢驗檢疫手段,無法覆蓋野生動物可能攜帶的病原體種類,食用野生動物存在巨大風險。人類一旦食用野生動物或侵擾其棲息地,就會處於危險之中,有可能帶來致命災難。

《黃帝內經》引《上經·尚時》曰:“瘟之至也,非江海鱗甲之類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獸毛羽而不存。”意思就是說,瘟疫是由接觸和食用各種江河湖泊的水產和鱗甲類動物引起,疫病是由接觸和食用有毛沒毛的鳥獸昆蟲引起。

兩千多年前古人早已發現的問題,人們卻因為口腹之慾而罔顧,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災難。而經過這次血淚的教訓,中國人的飲食是否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清香復興彰顯“骨子裡的中國”


2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10部委(局)聯合部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在疫情期間,全國實施最嚴厲的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場所野生動物轉運販賣,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同時,加快《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進程,完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食用。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律法的完善,會成為人們約束自己不再吃野味的準繩。而且在此次疫情無一人置身事外的重擊下,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恐怕也要發生巨大的改變,野味等重口味的飲食之風談之色變,一股“清香之氣”或將襲來。

作為飲食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白酒行業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在此契機下,清香白酒或許將會迎來一次大潮。

清香型白酒是中國諸多香型的起源。這一中國古老的白酒類型,在90年代確立了中國白酒的領頭羊地位,高峰時期,清香型市場份額超過70%。進入千禧年之後,清香型的支配地位被濃香型取代。隨著消費市場選擇的日益增多以及重口味香型的不斷擴大,清香型白酒企業一度發展滯後。而汾酒、勁牌、牛欄山、紅星二鍋頭、江小白等頭部企業一直致力於推動清香型品類的復興。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作為清香白酒的鼻祖,汾酒源遠流長,有著“最乾淨、最純正、最健康、最文化”的“四最”特質。而能屹立六千年不倒,是因為汾酒自始至終都在恪守嚴格的質量體系和傳承不懈的工匠精神,種植、培育綠色原糧,傳承、創新“非遺”手工釀造技藝,制定清香白酒的國家標準,執行多於國際標準的檢測與控制,採用“史上最嚴”食品安全內控標準,種種舉措淬鍊出了更懂健康、更純淨的青花汾酒,凝聚成了無與倫比的“中國品質”。

而其獨樹一幟的“清卓、清雅、清正”酒體風格,打造了汾酒“中國品質的高峰”,也塑造了“汾酒品格”。“清卓”指清高品質卓越不凡;“清雅”指清新脫俗端莊秀雅;“清正”指清白正直廉潔公正。“三清”正是中國文化千百年來傳達的標準理想的君子品格。而這也使汾酒從骨子裡就具有了“君子品格”。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2月6日晚,山西汾酒發佈業績快報,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119.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57%。年度營收突破100億,標誌著業內外關注的汾酒三年國企改革試點中營收、利潤等數據取得圓滿成績。有業內人士指出,汾酒在市場層面取得的“汾酒速度”、“汾酒加速度”,深化了白酒香型“三香鼎立”的格局,在業績層面的增長之外,汾酒已經在全國形成了清香白酒的“大清香”氛圍。

大疫情過後,中國能否迎來“大清香時代”?

目前,在中國近萬億的白酒市場中,濃香型是主流,醬香型樹立了非常高端的形象。但汾酒加速發展帶起的“大清香”氛圍可謂是地利,此次“大疫情”過後可謂是天時,而大眾發自內心的遠離重口味可謂是人和,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必然會給清香復興帶來新的風口。

新冠肺炎給中國人帶來的教訓無以復加,疫情過後,野味等重口味之風必然減少,清正、清雅、清卓的風氣會風行起來,“清香文化”和“清香品格”將彰顯“骨子裡的中國”,成為中國人的主流文化和精神追求。在全民向“清”之下,“大清香時代”還會遠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