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山間泉溪


對孩子的培養,讓其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是最重要的,因為好習慣受用一生,習慣是人的一種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和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對人的身體、思維、行為等能夠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和支配。通俗的講就是什麼樣的習慣造就什麼樣的人生,

既然習慣如此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呢?

1、每天堅持鍛鍊身體。堅持鍛鍊,不僅能讓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能培養孩子的能動性,一個強健的身體加上超強的行動力是人生前進的基礎,具備了這樣的基礎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無論幹什麼都不會掉隊的,那些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都有一個運動的好習慣 ,強健的身體還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免受外界的侵害。

2、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讓令自己不至於因為衝動而犯下不該犯錯誤,甚至涉入險境。一個人的性格有其天生的因素,但後天的塑造與培養也很關鍵,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正面效應感染孩子。同時要多給予陪伴,比如陪孩子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讓他們的負面情緒得以極大的釋放,然後再從側面指出他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讓其得以改善,這樣有助於其健康人格的養成。

3、管好自己的嘴。有一句成語叫做禍從口出,不當的話語不僅會傷害到別人的感情,甚至還會引發矛盾與糾紛,轉而損了自己傷害了別人。現實生活中有好多原本素不相識的人,就因為一次偶然的見面而多了一句嘴進而產生爭吵或毆鬥,甚至導致死亡。所以家長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遇事要保持冷靜,不要輕易插嘴,不能多管閒事,可以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在今後的事業中同樣也是守口如瓶的好,不是有句話說槍打出口鳥嗎?

4、善於交際,尤其是結識那些優秀的朋友。孩子年紀小,人生觀還沒有定型,一旦結識不好的朋友,很容易令他們的三觀扭曲,甚至墮落下去。因此家長要向孩子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必須結交優秀的朋友,從他們的身上吸取正能量,而不能隨波逐流認識那些壞孩子。對於孩子的人際交往情況,家長要密切關注,時刻監督,一旦發現不好的苗頭,要及時幫助他們改正。

除了要幫助孩子養成上述這4個習慣之外,要想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家長們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們關心和愛護,因為沃土出壯苗是鐵的定律。


教子有方jzyf


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老大老二是女兒,大的十三歲,現在在一所封閉學校讀初一,學校管吃住,半月回家一次,因為學校管吃住,每月生活費不能超過50元,但只要學校開家長會,我再忙都會開車四百多公里趕到學校;老二六歲,是堅決不能玩手機電腦,每天兩小時練字換算;三兒剛兩歲,因為他模仿我抽菸,吐菸圈,二十多年煙齡的我把煙戒了,三個孩子小到言談舉止,過馬路紅綠燈,走人行道……大到為人處世。正人正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久的榜樣!做人,給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正覺然


看了網友們的評論,我覺得大家都是深有感觸的。看樓主似乎是一個醫生,平時工作應該挺忙的,如果妻子的工作也忙的話,那就一定要注意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孩子。我周圍有很多小時候父母忙著工作,沒時間照看,搞得長大了跟父母沒得感情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做很多叛逆的事情,泡吧、喝酒、抽菸,最後成績也不好。他們做這些就是為了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不及時糾正,最後可能高中都沒有唸完,就離開校園外出打工了。

而在學習方面,我身邊很多同學,初中成績往往不咋的,但是一到了高中,懂得要努力了,要考個好大學了,成績蹭蹭地往上漲,甚至考個全年級第一的也有。

所以,我認為小孩的培養,品格和習慣很重要。品格要尊敬父母,理解父母的工作,尊重他人,也懂得自尊自愛,要獨立。習慣方面,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早晚刷牙,吃飯要等長輩先動碗筷,時間規劃要合理,每天有一部分時間是專門的學習時間,有一部分時間可以隨便玩。多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

總結一下就是,小孩的培養品格放第一位,愛國愛家愛父母。習慣放在第二位,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能吃苦耐勞,不斷挑戰自己。知識放在第三位,只要成績不會太差,到了高中完全是新的知識體系,可以重新努力的。再說初中和小學的知識並沒有多少,複習也很快的。


Lyngie


相信很多人都會把“品格”排在首位,我也覺得“品格”是孩子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但今天我不想從這方面去闡述。

我想闡述的話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培養那些方面的東西?”我覺得應從這幾方面去培養孩子:


懂得感恩,方能遠行

今晚飯桌上我九歲兒子的一句話,讓我這個作為父親的感覺壓力很大,教育還未到位。那孩子是說了一句什麼話呢?他說:“外婆,今晚桌上沒有我喜歡吃的菜。”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生活中很多事他就認為是理所當然。如外公、外婆的痛愛、爺爺、奶奶的寵愛、爸爸媽媽辛勤的工作還有幫他洗衣、做飯等。“感恩”在他的心裡還沒有萌芽。但不懂的感恩的人,怎能遠行。


運動常伴,強身健體

我是一個喜歡運動鍛鍊的人,所以在耳濡目染下,我兒子也喜歡上了運動,這點我很欣慰。常運動,確實能強身健體,但更多能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能培養人一種“不言棄、不言敗”的精神。

好的習慣,受益終生

習慣包括生活中的習慣、學習中的習慣,從小能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將使人受益終生。

閱讀習慣,適合潮流

現今對孩子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從小讓孩子養成喜歡閱讀,無功利性的閱讀,對孩子今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到面面俱到,方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用的人。


初中物理芮老師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就是說三歲開始,孩子在個性特點,心理傾向慢慢形成雛形,對今後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小孩的培養什麼最重要呢?我認為當然是培養習慣最重要啦!

1、生活習慣

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兒童綜合素質的體現。

2、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3、道德習慣

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兒童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

4、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兒童的成材直接相關。它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5、口語交際的習慣

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範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峰158513373


我有一個女兒,經常遇到大家常見的問題,比如女兒不按時睡覺,不喜歡吃菜等等。曾經也是各種生氣和鬱悶。所以一直在尋找適合的教育方法。時間越久,越陷入各種不安。怎麼女兒還是老樣子。直到看到有一本書,才知道,原來女兒的問題首先是我的問題。那麼接下來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如有不對,希望指正。
你記得這樣一個場景嗎?當孩子拿著裝滿水的杯子走過來時,你可能會認為,“水很有可能會撒出來”。於是,你叮囑他不要把水撒出來。可沒過多久,孩子真的沒有拿穩水杯,水撒了一地。這就好比有一個說法說的“父母可以預知未來”。這意味著當不好的後果很有可能會發生時,多數父母都能預感到。

要怎樣才能減少這樣的負面後果發生的頻率呢?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系博士、麥肯錫前諮詢顧問,《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的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談到,作為父母最好能以正面的方式關心和指導孩子,敢冒適度的風險,幫助他認識世界。比如,我們可以嘗試說“緊緊抓住杯子,讓水待在杯子裡”。而不要說:“不要把水撒出來了。”你看,我們的初衷沒變,但是效果會很不同。
艾麗卡•雷斯切爾的《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雖然看上去有75條黃金法則,但是法則之間相互關聯,實用性強。艾麗卡•雷斯切爾在書裡引用的大量案例十分常見,對於想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父母而言,是一本難得的實用指南。在閱讀前,不要對“優質”父母有偏見,艾麗卡•雷斯切爾只是希望父母能從正面管教、理解孩子行為、尊重孩子等方面讓為人父母的我們和孩子能相處得很親密,又不失去家長威信。
我總結了這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的三個重點,想和大家聊聊,當然,更多精彩的內容還是需要大家翻開書本細細品讀。

一、 要做優質父母,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維持一段關係就像是兩個人在跳舞。如果一個人變換了他的舞步,另一個人也必須要跟著變換。”
大約在15年前,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和丈夫決定領養一隻狗狗。因為他們沒有養狗經驗,又怕狗狗臨時出現的情況讓人不知所措。於是他們決定參加一個狗狗培訓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狗狗培訓班竟然很少提及如何培訓狗,講的更多的是如何訓練主人:如何像狗狗一樣思考,理解狗狗行為背後的想法,以及怎樣以學習和成長的方式和狗狗友好相處。
意思就是說,要想讓狗狗改變行為習慣,就要先改變自己。同樣,這樣的理念也試用父母的養育過程。我們見慣了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卻很少看到能主動改變自己的父母。艾麗卡•雷斯切爾說,我們不做完美父母,但要做優質父母,就要從改變自己開始。改變自己不良的說話方式、惡劣的態度,降低說話姿態等。
二、 要做優質父母,不做完美父母。
有這樣一種父母,尤以母親常見。他們認為如果不把所有時間精力花在家庭上,就特別內疚。所以,他們拒絕參加所有能放鬆自己的活動,除了家人還是家人。力求完美的他們可能已經筋疲力盡,卻不好好照顧自己。
其實,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留出時間愛自己,這樣做也是在給孩子樹立榜樣,讓他明白他人的需求也很重要。要做學會平衡自己與他人需求的父母,不要失去自我,不要犧牲太多。比如,週末參加一場姐妹聚會、有空的時候去做一次SPA。
當然,我們在向優質父母前進的過程中,還需要多演練。在此過程中,必然也會導致失敗、挫敗甚至失望。正如這句名言所說:“培植一棵樹的最佳時機是在20年前,但第二好的時機就是現在。”所以,別苛求。能行動,能進步,能改變,就好。
三、 要做優質父母,一定要重視親子關係。
“地產業有一句話格言:真正重要的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類似的,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關係,關係,還是關係。”《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有一個核心觀點:無論學習多少黃金法則,最重要的是要參與孩子的成長,全身心地關注孩子。建立一個相互尊重和關愛、強烈而充滿愛的積極親子關係。有了這樣的前提,艾麗卡•雷斯切爾總結的75條黃金法則才會變成有力工具,才會墊定家庭幸福的基石。
你可以想象一下,和孩子的日常互動如果持續很多年是否能為你和孩子,甚至是家庭的幸福打下基礎。如果不能,那你就需要作出適當的改變,並且從現在開始行動。
如果,你對自己的養育方法不太滿意,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沒有效果不說,還讓自己筋疲力盡,不妨打開艾麗卡•雷斯切爾的《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讀一讀,會讓你對養育方法大開眼界,但是要記住,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反覆的引導,同樣的,父母的成長也需要反覆演練,加油。
我是子鵑,希望你能喜歡我的分享,歡迎留言和分享。

我是子鵑


一,習慣培養。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父母一定要從小重視並培養。如清理玩具,整理抽屜,講究衛生,愛整潔,有條理等好習慣。

父母身教勝於言傳。只有父母熱愛閱讀,才能讓孩子在濃郁的閱讀氛圍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講故事,玩玩具時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從而摸索並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豐富想象力的方法。

老師也應以身作則,身正為範。不遲到,聲音洪亮,板書規範,書寫工整,培養孩子不拖沓,不膽小,不潦草的好習慣。

二,品德教育。當代美國作家富爾格姆在他的哲理小文《信條》中提到: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怎樣生活,怎樣做事,怎樣做人。

三,格局培養。我十分的讚賞這句話:"心志遠則視野廣,視野廣則格局大,格局大則命運盛"。可以這麼理解,命運盛是因格局大,格局大是因視野廣,視野廣是因心志遠。所以培養孩子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尤為重要。


輔導員之家


我是一個在中學二十幾年的老班主任,還是一個青少年問題諮詢師,可以算是一個比較專心研究教育實踐的老師,所以我對這個問題可以說上兩句話:

一個孩子到了中學,基本上就差不多定型了。所以我可以回過頭告訴小學老師或者家長關於什麼是最重要的。

第一個最需要培養的是和父母的親密感。孩子只有和父母有了親密感,父母的話孩子才可能會聽,也因此孩子在學校裡也會渴求和老師建立親密感,師生關係良好,老師講的話就像父母講的話那樣,能聽得進去。

為了培養父母和子女的親密感,肯定是需要家長親自帶孩子,家長不親自帶孩子的帶來的問題太多了,因為沒有親密感,以後孩子沒辦法接回到父母的手上,孩子內心不接納父母,父母說得再也道理的話他們也聽不進去,父母的愛在他們眼裡也是可疑的,他們想的只是儘快地回到撫養人身邊獲得一種熟悉環境的安全感,而不是呆在父母身邊。

更嚴重的我也看到,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淡漠到只有法律和血緣關係而沒有情感關係。

第二個注意點: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固然要注意成績,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還很多,比如習慣。到了初中,一些學生抽屜裡書本放得整整齊齊,一些學生抽屜簡直就是垃圾堆,固然這和小學老師有關係,但是和家庭不讓孩子做事情不培養孩子收拾東西有直接關係。比如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現在很多家庭,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孩子連事情都沒有機會做,更不用說做事情還要有計劃。到了初中之後,帶這樣的學生很累,什麼事情只有老師吩咐他們才會做,沒有大人招呼,就是一根木樁戳在那兒。更不用說那麼多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比成績重要。

還有一些德行方面,主要注意培養和別人分享合作的行為習慣。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合作人短時間內似乎有好處,但是長時間他的發展就會受限。現在自私自利學生太多了,但是對學生來說,他們也很討厭自私自利,他們認為別人不滿足他就是自私自利,自己拒絕分享給別人是自己的權利,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存在比較大的欠缺,是家庭成員對子女的需要過度滿足和優先考慮引起的,對於自私自利的學生,老師也不待見,一般老師都會想在學生之間維持一個平衡,對於自私自利的學生,老師想的是,他們這麼能為自己打算,我如果不把這些好處給不爭不搶的學生,這些不爭不搶的學生會餓死的。

第三個問題是老師們最深惡痛絕的地方:用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來帶孩子。撫養孩子是累的,但是當父母必須得拿出時間,陪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暴露在電子產品下,許多家長只要孩子不鬧騰,管它是電視還是手機還是ipad,甚至花錢給孩子買電子產品,然後又要求老師嚴格控制電子產品,我一般都會問:這手機又不是學校給的,是你給的。

也就是說家長為省去麻煩用電子產品來哄孩子,現在要老師去解決他的後遺症。

要培養一個學霸千辛萬苦還要機緣,而培養一個學渣太容易,只要給他一個手機。


門前海藍藍


小孩子的培養,也沒有什麼最重要的,就是習慣興趣培養,用興趣來引導孩子建立習慣。

不過在習慣培養裡面,我的觀點可能和大家有些不同,我的順序是這樣的:1、體育鍛煉興趣習慣的培養。2、生活習慣興趣的培養。3、 學習習慣興趣的培養。

一、經過這次疫情之後,大家對健康可能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一個好身體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鍾南山院士以他自己的狀態給我們上了一節重要的健康課。大家有目共睹,84歲高齡的鐘老以他優良的身體素質,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鍾老師這樣講過,人的壽命長短,主要是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體育鍛煉在人的生活方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鍛煉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一樣,人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健康理念和體育鍛煉習慣。這些要從小進行培養。

100年前蔡元培先生如此有遠見把體育列為大學課程,並排在“四育”之首。就像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南京體育學院演講中說的,“以體育人”,讓孩子們在體育鍛煉中表達和培養思想、品質和情感,這可能比家長光靠嘴說強的多。

二、生活習慣的培養。就是吃穿住行。在這點上我就不再多說了,其他朋友講的也很多,也非常的全面。有個觀點是不要去強迫,想辦法,用興趣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點上我認為不用太多的去關注學習多少數量。主要就是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就可以了。不用規定一天必須寫多少字,必須背多少書,讓孩子不但不會喜歡,反而會反感。要從興趣入手讓孩子自己去喜歡學習。

這是我對培養小孩子的思想觀點,用興趣引導並建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生活起居習慣、快樂學習習慣。


健康體育人


對於孩子的培養,最重要的就是人品和習慣了。

在人品上來講,需要讓孩子成為“人”,知道人應該有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形成正常的三觀,形成正確的道德標準,成人是個最基本的標準,其他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需要爸爸媽媽一直去教導孩子,在生活裡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好榜樣。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孩子正確引導。包括餐桌禮儀,行為規範,待人接物,同情弱小,同理心,自我保護能力等等,做家長的都要及時滲透。千萬不能覺得孩子只管好學習就可以了,別的不用孩子管,高智商低情商也不是啥好事。

從習慣上來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個基礎,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等於助力司機上路的跟車教練,孩子的習慣養好了,將來可以自主做事,讓孩子自己事半功倍。

還需要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這些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基礎,事關孩子的健康和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讓孩子管理好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身體的極限,為自己工作生活做好身體基礎。

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也很重要,能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呢,管理好自己的方方面面,有條理的去做想做的事。

強大的學習能力,抗挫折能力,也都非常重要,讓孩子在未來保持競爭能力,保持心理健康。

暫時想到這些方面,歡迎大家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