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名相張九齡為何頻頻阻止唐玄宗提拔名將?

想得多一些,看得透一些,重新審視你所知道的文史。我是南街村夫。


名相張九齡為何頻頻阻止唐玄宗提拔名將?

張九齡畫像


開元二十八年,一代賢相張九齡去世。唐玄宗聽聞消息之後,感慨萬分,每當宰相推薦人才時,唐玄宗總是忍不住地問,其人是否有張九齡那樣風度?但是有風度的張九齡卻連續兩次阻止唐玄宗獎勵優秀員工,這事貌似做的很不夠“風度”。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名相張九齡為何頻頻阻止唐玄宗提拔名將?

大唐高級將領的裝束


堅決不同意提拔有功勞的將領

開元年間,契丹部落經常騷擾邊疆,其他將領多次討伐都毫無成果,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到任之後卻多次擊敗契丹軍隊,不久之後又將契丹首領斬殺。唐玄宗非常開心,就打算將張守珪召回京城擔任宰相。張九齡卻不同意,他說,宰相是代表上天來管理政務的,不是拿來做獎賞用的。玄宗說,只是一個宰相的名義,不讓他管理具體的事物可以嗎。張九齡義正言辭說道,不行!唯名與器不可假人。張守珪剛剛滅了契丹就封為宰相,如果以後滅亡了奚和突厥,又該用什麼官職來封賞呢?唐玄宗於是作罷,等到張守珪來東都獻捷時,只是封他為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賜給他兩個兒子官職,同時賞賜了很多東西。

兩年之後,唐玄宗又要加封另一位邊關將領,張九齡又阻止,這次唐玄宗勃然大怒。

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工作盡心盡力,倉庫充盈,武器維護的也非常到位,唐玄宗知道後很開心,想把他調到京城當尚書。張九齡又極力反對說,尚書都是不再擔任宰相的人或者是名聲在外,品德高尚的人擔當。牛仙客本來就是一個出身小吏的官員,目不識丁,現在突然擔任這麼高的官職,恐怕有辱朝廷的體面。玄宗說,可以給他加個封號嗎。張九齡又不同意,封爵位是激勵官員們建功立業的。牛仙客作為一個邊將,讓倉庫充盈,整修器械,都是分內之事,怎麼能說是功勞呢?陛下賞他一些金帛錢財就可以了。玄宗沉默不語。

第二天在朝堂上又討論這件事,張九齡還是堅持己見,玄宗大怒道,什麼事情都由著你嗎?你是不是覺得牛仙客出身寒微,可你又是什麼出身呢!唐玄宗怒火中燒,說話很重,且帶有人身攻擊的火藥味。張九齡毫不妥協說,我來自嶺南荒蠻之地,牛仙客則是生活在詩書禮儀的中華大地。可是,牛仙客是一個邊關小吏,文化水平堪憂,一旦擔任這個職務,恐怕會讓朝廷失望啊。最後,唐玄宗依舊提拔了牛仙客,封為隴西縣公,食實封三百戶,接著又把張九齡被罷免,牛仙客也位列宰相。


名相張九齡為何頻頻阻止唐玄宗提拔名將?

網傳牛仙客畫像

按理來說阻止皇帝加封有功勞的大臣,不是一個賢明宰相的所為,但歷史上對張九齡這一行為並沒有太多微詞,這又是為什麼呢?

牛仙客被認為是一個庸相

牛仙客比較老實,李林甫之所以大力推薦牛仙客,正是看中了他便於控制的性格。資治通鑑認為,牛仙客作為宰相除了潔身自好之外幾乎百無一是,他隨波逐流,唯唯諾諾,處理政務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只會說按照相關規定去做就行了。這樣的一位宰相當然起不到制衡李林甫的作用。

張守珪縱容安祿山養虎為患

安祿山是在張守珪的重用和袒護下成長起來,併成為腰斬盛唐的罪魁禍首。在安祿山打敗仗按律當斬的時刻,張守珪惜才,就把安祿山押到長安交給皇帝發落。張九齡的意思是直接殺掉根本不用送到長安,並且力勸玄宗要殺掉這個面露反相的傢伙,但唐玄宗最終是讓安祿山戴罪立功。十多年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避亂成都,想起往事悔不聽張九齡之言。此時,張九齡已經去世多年,玄宗就派人到張九齡的老家隆重祭奠這位賢相。因此,在後人看來,如果不是張守珪縱容袒護,安祿山早就被砍了腦袋,那還有安史之亂這回事。

張九齡非常符合傳統士大夫心中賢相的標準

張九齡是唐玄宗時代的最後一位賢相,敢於直諫,甚至不惜據理力爭,歷史上的評價非常高。張九齡之後的李林甫專權十九年,縱容皇帝敗壞朝政,對安史之亂負有一定的責任,兩相對比,更襯托出張九齡的賢明。張九齡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成為唐詩三百首第一篇。同時也是一位風度不凡,舉止優雅的人。退朝後別的官員都是笏板插到腰裡,翻身上馬揚長而去,張九齡體弱,就把笏板放進袋子裡讓隨從捧著,騎在馬背上之後,再接過袋子悠然而去。有一次唐玄宗看到這一幕,覺得張九齡的做法太有範兒了,於是,官員們紛紛效仿,引領一時風潮。


名相張九齡為何頻頻阻止唐玄宗提拔名將?

張九齡雕像


張九齡是賢相不假,但難免帶有一些書生氣。

牛仙客並非一無是處。雖然和李林甫搭班沒有起到制衡作用,但這並非沒有先例。開元年間,和名相姚崇搭班的盧懷慎被稱為“伴食宰相”,相互合作愉快。韓休和蕭嵩兩個宰相搭班時候卻爭論不休,結果玄宗一怒之下把兩個人都解職了。因此,不能因為牛仙客不夠強勢就徹底否定,牛仙客為官清廉,皇帝賞賜的東西一直封存著,從不打開,任職期間他和李林甫等人編訂影響深遠的法律文件《律令格式》,採用和糴之法,有效解決長安糧食緊缺的問題,皇帝不用每年都去東都洛陽,光這一個措施就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提拔張守珪為宰相也並不是心血來潮。在唐朝出將入相一直都是傳統,張說、蕭嵩、張嘉貞等玄宗時代的名相都曾在地方當任節度使,因軍功而拜相。況且唐朝的宰相併不是一個具體的職位,而是一個機構,張守珪因為軍功躋身丞相班子,並無不妥。

既然這樣,張九齡為何阻擋他們拜相呢,甚至連一個掛職的宰相頭銜都不願意授予呢?我覺得還是李林甫看的比較透。在牛仙客的問題上李林甫認為,張九齡就是一個不識大體的書生,只要有才能就行,何必一定要有文采,天子用人,應該不拘一格的。他雖然是順著玄宗的意思,但也並非沒有道理,否則也不會得到玄宗的認可。

作為一個文人宰相,張九齡還真是有不少的書生氣,或許從骨子裡有點看不起這些粗鄙的武夫吧,認為宰相這樣清貴的職位,需要文采飛揚和人品貴重的人來承擔。因此張守珪和牛仙客即使功勞再大也不能適合擔任中央高官,更何況是宰相呢。

人無完人,張九齡雖然有點書生意氣,但依舊不會影響一代賢相的名聲。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名相張九齡為何頻頻阻止唐玄宗提拔名將?

唐玄宗劇照


-----------------------------------------

不獵奇,不跟風,用心思考,從過去的歷史中尋找今天的共鳴。

覺得不錯,就加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