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最近想讀書,有沒有好書推薦?最好是能讓自己靜心、思考的書籍?

醬香牛大排


首先要明確一點,讀書是快樂的。如果你想靜心和思考,那麼讀書就對了。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應該是靜心並有涵養的人。推薦幾本書給你,希望對你有收穫。

1、讓你思考並提升格局的書:《格局》吳軍

這本書是吳俊博士《見識》《態度》《格局》中的第三部。吳軍的書很實際,看完對你絕對有幫助。作為外出留學並在世界500強工作的佼佼者,吳軍會告訴你一些具體的經驗和做法,讓你不再迷茫,能夠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在本書中,吳軍博士為你總結了提升格局的五個緯度:位置、方向、方法步驟和節奏。任何人無論起點高低,只要能認清自己的位置,找準方向,用正確的方法做事,努力後你就會看到一個格局比今天大得多的自己,一個讓自己感到驚訝的自己。

2、情緒控制的書:《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奇普·康利

每天早上照照鏡子,可以呈現自己美好的儀表;時時參照《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內心靜好,重啟人生。

一個人的情緒很重要,好的情緒有助你工作、生活,讓你一天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一個人的情緒很重要,壞的情緒讓你一天到晚看起來黯淡無光,無精打采,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毫無益處。

本書的作者,一位風光無限的頂級企業家,曾墮入消極情緒的黑暗世界,數年間無法自拔,甚至到了死亡的邊緣。後來,他發現了情緒方程:“遺憾=失望+責任感”,“絕望=苦難—意義”,“焦慮=不確定性×無力感”,“幸福=想要擁有的÷擁有想要的”等等。他創造情緒方程的過程,學習後會有助於我們理順糾結,增加信心。

3、在文學中尋找寧靜:《木心回憶錄》木心

木心文學回憶錄,上下兩冊,看完後讓你對世界文學有了更深的認識。木心先生是一位奇才,他人生的經歷、學識讓他對各類文學的理解,十分透徹,絲絲入扣。比如先生在文中寫道:我最喜歡司湯達的墓誌銘:活過,寫過,愛過。厲害的不得了,又謙虛,又傲慢,十足陽剛。對於木心先生的大作的評價只有八個字:虛心涵泳,切己體察。

4、在古人智慧中思考: 《呻吟語》呂坤

《呻吟語》,明代呂坤所著。看了這本書,你會在古人的智慧中靜心思考。全書以儒家思想為主體,體現了自強不息、積極用世的精神。《呻吟語》中名句很多,言語平實又通俗易懂,最喜歡這段話: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天地間真情景,惟靜者能題得破。作熱鬧人,說孟浪語,豈無一得?皆偶合也。
譯文:
天地間的真滋味,只有心靜的人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正的關鍵,只有心靜的人能看的透;天地間的真情景,只有心靜的人能寫的出。做熱鬧人,說魯莽話,難道不會作對一件或說對一句嗎?但那都是偶然碰上的。清淨為天下正。一個人只有靜下來,才能品出人生百味。靜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心情。我們為什麼靜不下來?還是想法太多了。為了房子,為了車,為了慾望。適當節制,適當降低要求,我們會活得更灑脫,更從容。

《呻吟語》全書立意積極,行文睿智。雖文風樸實,但皆是肺腑之言,我們看之,聽之,用之,皆有收穫

內涵和自信是讀書人最直觀的體現。你站在那裡,有了這兩種氣質,你自然便會靜心,便會思考。靜心來源於知識的積累,靜心來源於我們不斷的學習。相信每個讀書人都是靜心之人。這樣的人必有溫度,必有氣度,必有格局。


大志讀書


能讓我們靜心和思考的書籍很多,下面介紹三本古來中外的精華供讀者參考。

第一部:中國的《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第二部:國外的《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是英國現代數學家、哲學家創作的講述西方哲學發展歷史的著作。書中全面地介紹了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20世紀中葉四方哲學的發展過程。羅素將哲學看作某種介乎神學和宗教之間的東西,基於此,他認為西方哲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受到來自科學和宗教兩方面的影響,並據此把西方哲學發展史劃分為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近代哲學三個時期,揭示了在哲學的發展過程中,科學與宗教、社會團結和個人自由是如何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且一同與哲學交互作用的。《西方哲學史》是研究西方哲學史產生的重大著作,也是整個西方社會文化傳統的理論結晶。

第三部:現代的《反脆弱》

《反脆弱》這本書本書是生活在不確定世界中的藍圖,也是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時的終極自保守則。書中提供了諸多觀點,值得去思考。例如: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每一件事情都會從波動得到利益或承受損失。脆弱是指因為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有話郝浩說


推薦10本不錯的書,涉及小說、歷史、傳記、管理,不推薦太多,每本都是自己從頭到尾看完,且覺得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我與父輩》——閻連科

《我與父輩》是一本非常暖心、引人對父子、晚輩與長輩關係深思的一本書,作者從自己的童年開始寫起,把人們帶回到上世紀那個充滿貧窮和飢餓的年代,講述了生活在偏僻農村裡的父親、大伯、四叔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艱辛的成長經歷。當然,除了對那段沉重歷史的回憶之外,閻連科用更多的筆墨講述了父輩對子女濃濃的親情,講述了自己在溫暖的親情之下獲得的滋養,以及對這種親情的真誠感恩。經歷過的人讀這長文會有一種共鳴;而沒經歷過的人,卻有一種警醒與啟迪。

《滄浪之水》——閻真

我覺得《滄浪之水》是一本很現實的書,血淋淋的真實。講述“我”是如何被正直的父親教育“善良”、“正直”,如何從一個高學歷畢業後不願意向金錢勢力低頭,如何面對內心的自卑與掙扎,如何最後蛻變成完全相悖的一個人的歷程。這本書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它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如此真實,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小說,對職場、交際也有很多指導意義。

《在細雨中吶喊》——餘華

我喜歡餘華的作品,不僅僅是他的文字樸實中帶著優美。對比於《兄弟》、《許三觀賣血記》,我更喜歡《在細雨中呼喊》,入木三分的無奈與絕望,黑色的詼諧。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每個場景都似曾相識。

《我的前半生》——溥儀

這是我近期在看的一本書,因為喜歡歷史,當初看完電影《末代皇帝》後我把清朝歷史學習了一遍。多年後,我心血來潮看了這本書,給我另一番新世界。首先是這本書的文學底蘊不亞於很多知名的作家,讀書的時候我多次疑惑這是不是出自溥儀之手。其次,這本書對九五之尊的皇帝生活描繪的如此真實,因為出自皇帝之手,讓這本書比起居注、史官更加可信,令人打開一個新世界,對中國幾千年的君王生活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沉睡的人魚之家》——東野圭吾

相對於《白夜行》《解憂雜貨店》《假面飯店》這些名氣較大的作品,我更喜歡東野圭吾這部作品。如果推理小說一定要有死亡,這本書所觸及的或許就是最殘忍最令人絕望的一種情境。這是一部慰藉人心之作。既悲傷又溫暖,這是一個讓我們重新面對人生的故事。我覺得這部作品已經超越推理,開始思索人性、法律等其他現實問題。

《基督山伯爵》——大仲馬

這是一部鉅著,一部漫長的復仇故事。“沒有人能保護我,也沒有人再能打敗我。我不信教義,不信律法,我自己的標準就是我的法規。能阻止我的只有死亡,可是我不怕死。”

《文化苦旅》——餘秋雨

一部《苦旅》盡顯餘秋雨華麗的文風。

《史蒂夫·喬布斯傳》——沃爾特·艾薩克森

這和距離我們遙遠的《拿破崙傳》《成吉思汗傳》不同,這本書距離我們更近。無論是人物還是發生的故事。因此,這本書具備了第一個條件:吸引人。其次,這本書不單單是一部傳記,還可以看作是一本使人成長的書籍。讓你看到一個成功人士為何成功,除了超強的技術能力之外,還應該擁有哪些特質。《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

《窮查理寶典》首次收錄了查理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書中十一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此外,“芒格主義:查理的即席談話”一章收錄的是他以往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西科金融公司年會上犀利和幽默的評論。貫穿《窮查理寶典》全書的是芒格展示出來的聰慧、機智,其令人敬服的價值觀和深不可測的修辭天賦。他擁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所以從古代的雄辯家,到18、19世紀的歐洲文豪,再到當代的流行文化偶像,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來,並用這些來強調終身學習和保持求知慾望的好處。《贏》——傑克·韋爾奇,蘇茜•韋爾奇

作者為通用電氣第八任CEO,在任期間,GE公司的市值增長到4000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這部作品也被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等強力推薦。韋爾奇結合親身管理實踐及大量鮮活的案例,將其在工作與生活中“贏”的智慧傾囊相授,內容涉及商務活動的諸多層面,包括商業生活的要旨、企業領導的管理智慧、普通員工的求職與晉升之道,乃至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總之,這是一部非常全面而實用的管理書籍。


創作不易,如果喜歡,麻煩點個贊再走吧~


Jackpop


很有興趣回答這個問題。

推薦之前先囉嗦幾句。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使得我們似乎每天都行色匆匆,很少能夠停下來去感受,去琢磨一下真正的內心自我。在這種被鋼筋水泥包圍起來的環境生存,讓我們越來越看不清自己,越來越焦躁不安。因此,使得我們內心歸於平靜的書,應該是剖析我們內心,尋找我們自我的書籍。從這個角度,我強烈推薦兩本書。


西藏生死書

《西藏生死書》作者是藏傳佛教偉大上師索甲仁波切所著。內容分為“生,臨終,死亡與重生,總結”四個部分,書籍的主旨是用佛教觀點去探討和教化人們如何更好地面對死亡,如何完成死亡(也就是說如何去死),以及如何幫助那些臨終人更好的安然死去。

這雖然是一本探討如何完成死亡的書籍,但我們卻可以從中獲得太多的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本教化我們如何更好地生的一本書籍。

生存,業障,貪念,嗔念,放下,純淨,慈悲……凡事和生命真諦有關的,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讓人感到平靜的原因之一,也是這本書有那麼一點點晦澀,但敘述方式異常地深入淺出,能夠把你內心的“善我”喚醒。

瓦爾登湖

如果說你覺得西藏生死書的宗教氣息太濃,或者令你感到生澀難懂。那麼這本《瓦爾登湖》則是不錯的選擇。

本書是美國作家梭羅的散文集,收錄其18篇散文,是作者在瓦爾登湖畔獨居兩年中創作的。獨居兩年中,作者深入剖析自己,在四季循環更替的過程中,詳細記錄了自己內心的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後再次渴望的複雜的心路歷程,幾經循環,直到最終實現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來挑戰他個人的、甚至是整個人類的界限。但這種挑戰不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無限希望,而是傷後復原的無限力量。

而作者自己對於心路歷程的剖析,也恰恰是我們當今五光十色生活中所稀缺的發展自我之旅。能夠讓我們入世而脫俗。

推薦這本書又一重要原因是,這本書由散文組成,可以間歇性讀完,不至於使讀者在平靜中陷入憂鬱。

希望這個答案可以幫到你。


奔跑的老範


讀書主要是要看自己的心境!

如果你只是最近在家太無聊,每天玩手機遊戲太枯燥,想看看書緩解一下自己的焦慮心情,推薦你看一些文學類書籍。1,孤獨旅店:收留無處安放的孤單心事,石尹寫的,應該符合你此時此刻的心情。2,三體,劉慈欣寫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帶你暢遊宇宙,放空自身心境。3,活著,餘華寫的,可以說每一頁都是悲劇,如果覺得自己好久沒有感動過了,看看這本書,找找自己熱血的力量!還有明朝那些事,圍城,平凡的世界等書,都能讓你緩解最近的壓力,放鬆一下心情!

如果你因為疫情在家,對自己人生進行了思考,對自己的奮鬥目標有了全新的規劃,想看書提高一下自己的管理能力,或者說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者說是自己識人用人的能力,我推薦你我自己正在看的書。1,曾國藩全集,不是家書,是全集,《曾國藩全集》堪稱一部協調人際關係的指南,一部正直、嚴肅地為人處世的教科書。它是"千古完人"曾國藩一生感悟的總結,是智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是讀者對讀書論學的經驗之談,是成功者的奮鬥經歷,更是胸中有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2,王陽明心學,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的理念。3,人性的弱點,卡耐基著,也是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我三十二歲,時常被網絡上同齡人的優秀所感染,或者說我很嫉妒羨慕別人的優秀,但是自己只是普通的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山大,所以我經常看這些書,學習方法,提高自己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管理能力,放鬆自己心情!切身感受,建議你看看[祈禱][祈禱]



旅遊直達號


我是@成長伴書行 讓自己讀起來精心和思考的書籍,我想題主可能最近心情有些煩亂,想通過閱讀書籍來緩解一下,同時也希望書籍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啟發自己。基於這兩點,我給你推薦這些書。


讓自己靜心的好書

滿足自己靜心的書,首要的必備要點就是經典。那麼《邊城》是非常不錯的一本書,《邊城》自帶靜心屬性,田園牧歌式的小說,清新脫俗閱讀起來淳樸自然。閱讀書中的內容,彷彿沉靜在中國式的山水畫中,結合書中的愛情故事,一定會讓你的心情安靜下來,這就是大師的寫作魅力。



第二本讓人靜心的書《雪國》,作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是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雪國重點描寫感光上的美,文字具有優美的畫面感,看這樣的書彷彿就是在看一場電影,而畫面完全由你想象。也是一本關於情感的書。


這兩本都可以讓你安靜的看完,相信你看完也會對愛情有不一樣的提升。


讓自己思考的書籍

人生無外乎生與死,愛與孤獨,以及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而這樣的問題一般比較燒腦,畢竟這是圍繞我們一生的話題,是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探尋的。


《每當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就又變了》這本書能啟發你對人生的思考。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就已經陷入了思考。才發現其實我也有這樣的困惑,每當我以為做成功一件事情之後,她就是我生命的全部意義。那一刻我瞬間發現一切都變了,其實並非如此,那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不妨自己去書中邊讀邊思考吧。


我是@成長伴書行 歡迎點贊關注,喜歡讀書的朋友請關注,每天分享好書思想精華。

成長伴書行


如果感覺自己才智不高,我建議讀讀曾國藩吧,特別是《曾國藩傳》或是唐浩明的傳記小說《曾國藩》。

曾國藩才智不高,但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成為近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必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曾國藩很有韌勁。他考秀才連考7年才考中,一方面說明他才智不高,另一方面說明他認準的事情能夠堅持到底。那些早他考上秀才的人,也許他們會嘲笑曾國藩愚笨,但他們又有誰能和曾國藩的成就相比呢?包括他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的寫反思日記,都是他堅韌精神的體現。

2.有學做"聖人"的遠大目標。進入翰林院後,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因此,他下決心不斷提升自己,並確定了學做“聖人"的人生目標。他以“聖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並用記日記的方式不斷檢驗反省自己,促使自己不斷提高,直至達到人生巔峰。

3.“打脫牙和血吞"的忍耐精神。初始在長沙辦團練,遭到長沙官場的一致排擠。甚至在鮑起豹的縱容下遭到綠營兵的圍攻,僅一牆之隔的巡撫駱秉章竟裝作不知道,最終只能忍辱將隊伍遷徙到衡陽。他忍辱負重,最終贏得湖南官場的認可。

4.聚集起一批為自己所用的人才。曾國藩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例如李鴻章、左宗棠、劉蓉、塔齊布等人。這些人有的為他出謀劃策,有的引兵作戰,戰無不勝。當然他能聚集人才還跟他的一些手段有很大關係,比如一開始組建湘軍時他用幾倍於綠營兵的俸祿招引將士,他和很多人建立起朋友或師生關係等等。




麟州布衣愛讀書


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歡》

雞湯也有膩口和不膩口的,讀林清玄大概是屬於後者。他的文字雋永,簡單,譬如現下手中的這本《人生最美是清歡》,有一股貼近自然的感覺,稍微帶點雞湯味,但是卻清淡,給你講講道理,然而卻不強人所難。我每日睡前讀幾篇,心倒是跟隨著清淨下來。夜深人靜最適合讀散文,它不像小說一般有跌宕起伏的情節翻攪得你興奮莫名,讀完一篇,夠你回味一片刻,自然想著想著就睡著了。第二天再接著讀,又有可能品出不一樣的況味。

林清玄的這些小文,寫生活,寫個人境遇,人生經驗,寫別人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在寫心境。如何面對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本心,在喧鬧的人群中尋得一味“清歡”,有一股禪意在裡面。

同時也有一股詩意。你看很多文章篇名:《溫一壺月光下酒》、《歲月的燈火都睡了》、《吾心似秋月》等等莫不是帶著繾綣的詩意,意境深遠,文字溫柔、自然,在讀了越來越多的重口味的文字以後,再讀這些充滿詩意並且清淡的文字的時候,就像是在喝了一壺烈酒以後偶遇一口甘泉。實為難得。

我們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大部分人想來是難得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品一杯茶了。尋一味“清歡”就更難了。

那麼到底什麼是清歡?

林清玄解釋說是一種“清淡的歡愉”,他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

這本書也特別能讓人靜下來,在浮躁的生活中,修一顆明珠般的心。



一朵木棉


《世界觀》

這本書是關於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書,是一本給初學者看的書,全書共29章,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各有側重。其實呢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科學哲學,就是書中的第一部分,而另一個部分就是科學史,也就是書中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世界觀》這本書是層層遞進的,有點費腦。作者從亞里士多德開始,會首先和讀者說世界觀絕對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的,世界觀是一個完整的拼圖。亞里士多德要解釋這個世界,他所肩負的責任很重大。

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理論要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形成完整的拼圖。為什麼我們會接受這個觀點卻反對那個觀點?這裡的答案叫“融貫”。“融貫”一方面是個人的融貫,另一方面是集體主義的融貫。

《世界觀》那本書裡寫道,很多人有時候接受一個東西並不是因為它是科學的,而是因為它可以跟我們以往的認知關聯起來,形成整體。它跟我以往的認知不矛盾,所以我接受它。這就是自我的融貫。還有人接受一些觀點是因為那些觀點跟社會上大家的認知是一致的。這就是集體的融貫。

但是這兩種方式都很容易導致偏見。《世界觀》一開始論述了亞里士多德是怎麼構造整個人類的世界觀的,論述完這件事後就開始敘述人類如何走向科學。從托勒密到哥白尼,從哥白尼到第谷,從開普勒到伽利略,然後伽利略啟發牛頓,之後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量子力學,全書的內容層層遞進。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精彩,越來越深入。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



有本有末


一個人如果想靜下心來,安安靜靜地閱讀一本好書,那麼我會推薦《島上的書店》這本書。作者是美國作家,加布瑞埃拉·澤文。這是一本關於全世界所有書的書,寫給全世界所有真正愛書的人。此書一經出版發行,就廣受讀者喜愛,而作品也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高居暢銷書排行前列。書中道盡了書店老闆的一生,但真正講訴的,是全人類的閱讀、生活和愛。書中有很多經典的句子,直指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其中有一段話,說到了我們情感內心的想法,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會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接受,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作者深入人心,探尋出了一個個真實有血有肉的靈魂,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從而自省,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希望每個人最後都能遇見蛻變成蝶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