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抗疫故事」靖州:紀檢幹部在鄉村抗疫的二三事

鄉村是防控疫情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始終有這麼一群人,幹著平凡的小事,將監督職責牢牢扛在肩上,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他們既是監督者,更是抗疫戰士,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故事一 念好“緊箍咒”

1月27日 雨

這是年三十接到防控疫情命令以來,靖州坳上鎮鄉鎮紀委每天工作的常態,在做好所聯繫村的防控工作之餘,更要做好本職的督查工作。

會上:“下面傳達《關於全市公職人員嚴守疫情防控“四個一律”紀律要求的通知》的要求,所有公職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原則上不準離開本地,一律不準串門拜年,一律不準組織聚餐......造成較壞影響或嚴重後果的,一律嚴肅追究紀律責任並通報曝光。”會下:採取“不打招呼、實地督查”的方式,對各村“四支隊伍”工作紀律情況進行督查,對督查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督促整改到位。“周書記,我們到你們村檢查發現,部分村組的卡口出入登記人員連聯繫方式都沒有,希望你們及時整改到位。”

作為紀檢人的我們始終知道“緊箍咒”的最終目的不是懲罰而是規範和約束,掌握好“唸咒”的時機十分關鍵,為保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守牢“防疫”第一線,我們必須念好“緊箍咒”,嚴格執行監督制度,真正深入各村組開展監督,對於違紀違規行為要及時制止,及時糾正,為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鐵的紀律保障。

故事二 動好“婆婆嘴”

2月8日(元宵) 陰

他是一名退伍轉業的紀檢人,也是有著17年黨齡的老黨員,自防疫戰爭打響以來,他始終站在一線,不懼病毒。每次面對兩個孩子的詢問“爸爸,你什麼時候回家?我們想你了!”他總是說:爸爸在打你們最討厭的“光頭強”,把壞人趕跑了,爸爸就回家了。

耳邊充斥著“早發現,早隔離,早防範......”這是靖州坳上鎮紀委副書記匡建華手持喊話器在大開村沿路開展宣傳的畫面。

“匡哥,你的聲音都快成坳上鄉政府的代言了,各村的喊話器都是你的聲音,從年三十到現在,你每天進行宣傳、接送出院回家的病人,你累嗎?害怕嗎?”我笑著問道。

“不累,不怕,我要對得起我穿過的軍裝,而且我們紀檢人不都是要有一張‘婆婆嘴’嗎?關鍵時候,我們更要用好這張嘴,只有宣傳的更加頻繁更加普及,才能有效提高村民的防範意識,做好疫情防範工作。”

很多人都覺得紀檢人的“婆婆嘴”很囉嗦、很煩人,但作為紀檢人的我們,要的就是“煩”這個效果。人有惰性、慣性,不能指望每個村民都能自警自律、循規蹈矩。在戰“疫”期間,對那些自我約束力弱、總想走親訪友,存在僥倖心理的群眾,我們必須動好“婆婆嘴”,經常刺激,經常提醒,經常鞭策,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故事三 做好“盡責人”

2月26日 晴

他的孩子還沒滿一歲,是一個新鮮出爐的“奶爸”,每每問他想家嗎?想孩子嗎?他總是嘿嘿一笑,然後說:想肯定是想的,但是我要對我的村、我的工作負責。然後繼續堅守崗位。

“老丁啊,這是鎮裡為你們準備的一些口罩,請你們收好,在這個特殊時期為老人操勞身後事的同時,也請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安全。我啊,還是上門做工作來的,我曉得按照村裡的習俗,你們肯定是想風風光光送老人‘上山’。你們家是大家族,我們粗略一算都有幾十人,還不包括城裡的親戚,如果大辦喪禮的話,人群多且雜,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也是我們嚴令禁止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還請你們多多理解、支持我們,我相信雖然只能簡單的安葬老人,但是老人一定不會‘怨’你們......”這是靖州坳上鎮紀委書記曾培培對村民丁某第二次連夜上門進行勸誡了。正是有他這種多次上門進行宣傳的耐心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恆心,才能讓村民們不斷認識到防疫形勢的嚴峻性,主動喪事簡辦,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來,構築起疫情防控的群眾防線。

“守土擔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疫情攻堅的關鍵期,相信這些平凡的小事,是重複發生在每一個平凡紀檢人身上的事情,即使偶爾的不被理解,也必須堅持原則嚴防嚴控,努力為全力打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而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為紀檢人的我們始終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惟有堅守,惟有向前,惟有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才能讓光束簇擁光束,才能更好的感受春意盎然的美妙。(曾必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