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流攝影拼想法;二流攝影拼技巧;三流攝影拼器材。你同意嗎?

海哥攝影工作室


下面這張圖的描繪還是很生動的,沒有走到藍色線條第二次下降(垂直下降到底)之後的階段是難以理解整個圖的。其實用一句話來解釋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流攝影師拼器材,二流攝影師拼技術,一流攝影師表達思想。這在張圖上都有明顯的分界線!

第一個分界線:綠色線條直線下降,區分三、二流攝影師。 之前都在拼器材,從手機、卡片機拍照開始,本來覺得能拍出來就很牛,而且像素動不動上千萬,但隨著見識過微單、單反拍出來的有背景虛化的照片,逐漸知道感光元件面積才是決定畫質的根本,手機、卡片機那根本不叫“攝影”,只能叫“拍照”【藍色線條降到第一個谷底】這時候 開始上"大底"的相機,一般從APS-C殘幅加18-55狗變開始(稍有錢的土豪會再加上一個55-250狗變,配齊焦段很重要!),這時候很容易就拍出了很“清楚”的照片,還能一定程度上虛化背景!在親朋好友中間馬上得到很多讚許。“哇,拍得好清楚啊!“【綠色線條繼續上升】然後,當然的,加入當地攝影組織,開始噁心的群拍……一堆怪蜀黍圍著一個錐子臉……這時候,跟其他高級怪蜀黍一比,馬上相形見拙啊!人家那器材,那個長啊!那個大啊!!那個粗啊!!!自己的根本就是牙籤啊!!有些人不滿足於殘畫幅,進軍了入門全畫幅,有些人志向沒那麼高遠,進軍了中端殘畫幅,發現明顯不一樣啊!連拍速度明顯快很多啊!畫面質量明顯提高啊(全幅)!操作明顯順手啊!這時候,蒙外行的“像素”已經不是第一位的了……然後鏡頭當然不夠用了,原來的狗變實在拿不出手,要光圈沒光圈,要色彩沒色彩,要解析度沒解析度,上狗定!牛變!牛定!然後,哇!原來人家的照片那麼好看,就是因為用的是牛頭啊!早知道一開始直接上全畫幅加牛定啊!然後,逐漸明白充足的照明才是細膩畫面的強有力保障!正確的曝光才能讓妹子膚色白裡透紅!閃光燈、TTL線、引閃器、多燈、環閃(拍出來特像AV)、反光傘、反光板、透光傘、柔光箱、棚拍……【紅色線條有一個急劇的上升,上面寫著“Exposure(曝光)”,可見曝光聽來簡單,但正確曝光非常重要,曝對了增色明顯】這時候已經有妹子主動找來要拍“藝術”照了!【綠色線條繼續上升,藍色線條加速度上飈】——
三流攝影師拼器材。

逐漸聽說,三腳架會對畫面質量經常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拍風景的時候搖黑卡啊、ND鏡啊、漸變鏡啊、HDR啊,沒有三腳架根本就不行嘛!(這時候已經不再一味追逐大光圈,開始懂得選擇合適的光圈拍合適的題材)然後買了悲催的入門三腳架,開始悲催的HDR…… HDR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因為但凡成功拍攝過一張真正的曝光範圍超過9EV以上的HDR照片的話(非機內合成,專門軟件後期),會被自己完全震撼!感覺自己就是神!因為相機曝光寬容度遠不如人眼,普通風景照片怎麼也不如當時景色好看,但HDR完全超過了人眼的感光範圍,那個細節!那個對比!!那個色彩!!!然後開始,所有照片能HDR一定HDR!出來的東西全都超級豔麗!超級清晰!!超級震撼!!!其實狗屁不是——這就是綠色線條降到谷底的“The HDR hole”.【藍色線條暴漲】——二流攝影師拼技術。

第二個分界線:藍色線條直跌谷底,區分二、一流攝影師。 藍色線條暴漲的時候,覺得應該開拓視野了,可以去比賽了!可以投稿了!!可以掙錢了!!!然後比賽沒名次,投稿被拒,一分錢沒掙著。為什麼呢?仔細研究人家得獎的照片,原來拍照要“用心”才行啊,"at the heart of the image” 啊!光傻不啦嘰地以為“Delighting”了自己不管屁用啊!看看維斯頓青椒白菜,似是而非美輪美奐;看看佈列松決定瞬間,隨手掃街流芳千古;看看卡帕冒死搶拍,批判戰爭牽動世界;看看亞當斯謳歌自然,靈魂不死天人合一;看看祖師爺達蓋爾,前無古人後有來者……看看自己拍的那1TB硬盤的RAW錐子臉和HDR根本就是垃圾啊!隨著歷史的滾滾車輪,那種東西根本就是被回收——拆解——溶化——再生材料造垃圾桶,裝剩飯餵豬的命運啊!!!【本來以為藍色線條可以直接上升到“大師”級別的(因為已經經常有人在網上這麼稱呼自己了,“德大毒學”嘛!),結果一落千丈,啪嘰——歸零。】 到此才知道自己真的“suck”。鄙視單反,鄙視紅圈,鄙視HDR,鄙視所有正在走自己老路的新手……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天無絕人之路——這世界上還有一種叫“旁軸”的相機,大名鼎鼎的“可樂”機!斥巨資購進定焦中等光圈可樂機,隨手拍幾張,整個人境界馬上就上升了!脫胎換骨!涅槃重生!!出門一堆影友長槍短炮還在比長短的時候,蛋蛋地掏出來可樂機捏一張,馬上世界就安靜了……當數碼可樂機不能滿足對攝影史的溯源的時候,膠片又重新進入視野,剎那間感覺到:影像脫離了銀鹽就沒有了根基啊!!!玩這麼多年竟然沒動手配過藥水,洗過照片,對著燈光拿放大鏡看菲林顆粒……那種歷史感、存在感、不值為外人道也的孤獨感,哪是數碼能比的了得啊!!於是,樂凱、富士、黑白、過期克羅姆、正片、暗室、放大機、遮擋、分階段曝光、相紙、投影儀、祿來雙反120、哈蘇、天塞、阿爾帕、林哈夫、4X5、8X10、……漸漸的,照片又有點意思了,不過隨著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片子更多的安靜的感悟,再難有年輕時候的激情了,不過自己倒是越來越滿意了,就像國畫家隨手潑個墨,然後畫個醜老頭子摳腳摳得不亦樂乎,看似死難看,實際精神上已臻化境……

這時候,就可以死了。

三流攝影師進階二流相對容易,但並不是每個二流攝影師修煉之後都能成為一流攝影師的。多數人還是繼續拍爛片。畢竟只有少數人能成為真正的大師,表達全人類共通的思想。


沐窈信息


可能是攝影中目前的常態吧。

只是對於這個觀點,我還是一些不同的看法的。

  • 第一個,三流攝影拼器材。無可厚非的是,有這時間,器材真的很重要,姑且不討論機身,鏡頭群對完成一些領域作品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微距,體育,野生動物,天文等等。沒有這些特定設備,基本也很難得到非常好的作品,同樣,有了非常好的器材也並不一定拿到非常好的作品,只是給了很大的助力。
  • 第二個,二流攝影拼技巧,攝影中千萬別忽略了技巧。可能技巧從另一方面已經被尊稱為“老法師”了,但我想說的是,就好比舉重,空有力量,絕對會落後於有力量又有技巧的選手。不管是曝光組合,不管是光圈帶來的景深影響,又或者是快門所帶來的虛實,掌控好了一定會給作品增彩。千萬別落下了基礎和技巧。
  • 第三個,一流攝影師拼想法。毫無疑問,攝影中的思維才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點,但是並不見得有好的想法就一定能成為優秀的作品,現在年輕的攝影師這一點幾乎絕大多數要躺槍,為什麼?因為他們天天思考的就是如何拍攝大片,如何一步登天,如何具有更多的靈感,卻發現,完成靈感的時候,腦袋裡基本空白。更多的卻是在想,用什麼樣的參數設定,用什麼樣的鏡頭語言,用什麼樣的光照,才能完成心目中的畫面和作品?

所以,想完成一副接近完美的作品,這三者缺一不可,更沒有孰輕孰重,完全就是密不可分的。打好基礎,瞭解更多的器材性能和功能,才能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構思創意,完成創意,否則,一流的想法也會變成二流三流的作品。

我是S,讓影像越來越簡單,關注我吧,更多攝影及後期知識分享中。


S的影像小院


不完全同意。

因我認為好的攝影作品,能夠攝人心魂的必然是

好的想法(立意)➕拍攝技巧

至於器材,尤其對當今來看,似乎是到了一定境界和比較緯度,才有器材加分的作用。因為你看,目前抖音之類的平臺上邊,有一些被幾十幾百萬大眾喜歡的攝影師,他們甚至用的就是手機拍攝。論效果,可能遠比不上單反。但是你看那些照片的立意,構圖,配色,會很吸引人。所以,以上我才認為,無法單純把想法,技巧,器材分別出來論高低,而是看二者或者三者結合。然而重中之重是立意!(以下拙圖,分享,供參考,望喜歡)



陰天旅者


這個提問是個好問題,比很多為了問亂問好很多

首先不同意這個觀點

現在比較公認的還是技術決定下限,審美決定上限

創意想法是需要大量的知識輸入才能慢慢形成感悟到的,除非你是天才,否則都需要大量累積,這其中就包括攝影技術積累

不知道你是否見過一些攝影作品忽高忽低的人,有的拍的非常專業和精巧,但有的沒法看,很難想象是出自一人之手

所以一流的攝影拼的是審美等藝術水準,但技術基礎是不可少的,或者是必備條件,你見過哪個攝影大師早期作品基礎不考究的?

所以我認為一流是需要通過時間沉澱最重要是通過美學和藝術培養中產生的

攝影絕大部分能做到想法和技巧結合即使審美一般可稱為二流

所以我認為二流就是能把技巧和技術掌握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通過你的鏡頭去表達出來並且表達的還不錯,就是比較合格和不錯的照片了,我覺得目前大部分被認為優秀的攝影師可以達到的水平

比如你想拍一組思念主題的人像,那你通過前期構思和大體氛圍那就是你的想法,通過中期拍攝,後期的調色修圖處理那就是你的技巧

有好的器材就能歸為三流攝影師嗎?我認為能稱為攝影師的器材肯定不是標準

三流的攝影師具有基本技巧和技術,但其他方面欠缺,需要繼續培養但和器材無關

見過太多拿著長槍短炮,喜歡拍自己拿相機的照片,各個能評論的平臺裡面留言,這個拍的不行,那個拍的難看的,甚至人身攻擊,但是連快門,光圈搞不懂的,或者你看他拍的東西都心虛不敢拿出來的

嘴炮攝影師和鍵盤攝影師氣勢做足,心卻最虛,所以器材不在攝影師評判標準裡面


橙子攝影教程


一流攝影拼想法,二流攝影拼技巧,三流攝影拼器材。你同意嗎?

在回答這道問題之前,我做了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我統計了下在我之前的44個回答的觀點,統計結果如下:

其中21個人明確表示同意,8個人明確表示反對,還有14個人說了自己觀點,也不知道同意還是反對。

其實回答問題,就像辯論賽一樣,觀點一定要鮮明,這樣才有思想上的碰撞。

所以,我同意這樣的說法。

一流攝影拼想法,二流攝影拼技巧,三流攝影拼器材,我用一張圖片來理解這三句話:

這是一個金字塔圖,越是金字塔的頂端,就越難得。所以金字塔的底層是器材,中間那層是技巧,上層是想法。我覺得這種排布是正確的,所以我同意這樣的說法。下面說說我的理解:

1、這段話,或者這張圖,不是把我們分成一流、二流、三流這幾個等級,比如有的人會說,我拿手機拍的照片都比那些拿單反拍的好看,我的構圖角度比他們好多了,所以我比他們水平高,我一流,他們只會買器材,不會拍,他們屬於三流。這是不對的,金字塔的塔尖是承載在其宏大的底座之上的,想法需要巧妙的技巧,而技巧依託於器材功能的多樣化。這段話,或者這張圖,不是等級劃分,而是在說明,一個人,要從三流的攝影水平到達一流的攝影水平,所要經歷的成長過程。

2、我們現在說一下,為什麼最底層是器材,底層的東西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個是基數大,我們現在的攝影器材可選擇的範圍非常廣泛,從手機到相機,從低端到高端,都是可以選擇的。第二個是應用廣,現在是全民攝影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應用攝影器材進行創作。

假設每個人都擁有攝影器材的情況下,持有越高端器材的人越能夠向上一個層級邁進。大家選擇攝影器材考慮最多的因素是什麼,不是性能,不是外觀,而是錢,拋開錢這個因素,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高端器材,為什麼,因為高端的器材性能更加強勁,功能更加多樣化,可以帶來更多的拍攝選擇。有了相應適配的功能,才有資格來談技巧,一個拿手機拍照的人和一個扛著長焦鏡頭單反相機的人談如何“打鳥”?談如何把高速運動的鳥類拍的清晰又好看的技巧?你覺得有可能嗎?所以很多技巧都要承載在你的攝影器材具備相應的功能的基礎上。所以,對於器材的選擇,儘可能選擇專業的攝影器材,在你能力範圍內,選擇更好性能的器材,有助於你邁向下一個階段。

3、中間層是技巧,技巧基本上可以分為使用技巧和拍攝技巧。

使用技巧指的是你對相機的使用熟練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了解你手中的器材,才能發揮出器材最大的優勢。

拍攝技巧指的是各種場景常用的拍攝技巧,可以是構圖技巧,也可以是曝光技巧,甚至是利用各種道具進行拍攝的技巧,這些技巧你可以從說明書,攝影教材,教學視頻中學得,開始學習的時候,你可以照貓畫虎,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要對每個場景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最後形成自己的拍攝思路,你就可以準備踏入更上一層了。

4、上層是想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路學習攝影,肯定免不了各種的模仿,別人這樣拍好看,我也這麼拍,大師教我這麼拍,我也這麼拍,我覺得真正的想法是要形成自己的拍攝風格,但是這個很難。

大家有沒有發現,越到上層,我所寫的篇幅也越來越少,因為底層是實體,中間是技能,都有跡可尋,有法可依,到了上層是思想,形成獨立的見解就太難了,我們要一步步腳踏實地的來,不要輕易說你是個有想法的人,你的想法可能只是模仿別人的做法而已,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步一步向上走。


話說攝影


大家好,我是資深攝影人:愛沉默的南寧,謝謝大家支持。

同意一半吧。

攝影重要的是相機後面的腦袋,也就是想法,這是肯定的。

但徒有想法,也必須要知道如何去操作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吧?

為什麼別人畫質如奶油般化開,如切割機般銳利?那是器材和後期。

所以,在想法之外,也要有技術和器材的配合照片才能更出彩。想法技巧和器材三者並存才能拍出更打動人的照片。



愛沉默的南寧


我是不同意的,但是你要這麼說其實也無可厚非,照片本身就是有了想法後加上拍攝技巧通過器材拍出來,那麼器材也就是一個平臺了,而技巧可以說是一個內容的框架,類比到比較好容易去理解的層面。比如說寫一篇文章那麼筆和紙就算是器材了,流暢的筆和光滑的有質感的紙張寫出來的東西當然會很好呀!而寫作技巧就好比這個內容的框架,又或者說是修辭手法,等等。那麼想法呢就是這個文章是核心的內容了。俗話都說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麼內容一定是最重要的,那麼米本身就是腐爛的或者是陳米,那煮出來的東西也一定不會好吃,所以各有重點吧!也不能這樣去分類或者說是去劃分等級。技巧隨著器材的提升有了更大的需求,技巧提升了那差的就是想法了。要說拼也只能說是攝影師的等級提升了之後,更注重哪個吧。所以一套好的相機設備重要,構圖技巧也重要,那麼想法也是重要的。所以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侷限性太強的觀點都太容易找出漏洞了!








靈魂攝影凱


確實如此。攝影器材花錢就能解決,技巧學習實踐也能提高。但人的審美、價值觀、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要經過長年累月的培養和積累。獨特的風格和巧妙的構思,更是不斷實踐完善的結果。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學習很多的東西,並且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任何一個藝術門類一樣,勤奮學習、勤于思考、不斷實踐,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WEN文文WEN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說出了成為一名攝影師的三個實質性的問題。

第一:攝影器材是基礎,它就像畫家的畫筆,沒有攝影工具,是沒有辦法完成攝影作品的。起碼你應該有一部素質比較好的單反相機吧,但也不是好相機就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你還必須要熟練的掌控相機,要有一定的攝影知識,比如光圈,速度,感光度,景深,白平衡等等;如何調整,它們的關係是什麼?以及相機的成像原理,基礎的訓練只有通過多拍照片,多提問題,多看別人拍的好照片,別人拍的照片為什麼拍的好?好在什麼地方?自己該如何拍?所以器材和熟練地使用器材是攝影的基礎的基礎!

第二:攝影技法是表現攝影作品的表現手法;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你必須掌握攝影的基本技法,比如水流如何拍,煙花如何拍,星空如何拍,星軌如何拍,如何拍攝延時攝影,延時攝影要表現的什麼場景,如何抓拍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如何拍攝北極光,等等!如何做到呢,多練習,多提問題,多向攝影師請教,不恥下問,多參加攝影機構組織的攝影活動。

第三:攝影的想法,這才是攝影的靈魂,有人說一部好的攝影作品,你能看出攝影師的藝術造詣,能看出攝影師的基本功力,能看出攝影師的思想境界,好的作品有會說話的,是耐看的!也就是說優秀的攝影師在拍照前會預先進行畫面設計,他想要的畫面早已在心裡;當然有想法的攝影必須建立前面兩點的基礎之上,要有基本的攝影器材和嫻熟的攝影技法;攝影門檻不高,但要拍出好的藝術作品確遠非易事!實際上藝術是相通的,優秀的攝影師還需有一定的繪畫功底和暗房基礎。

當然攝影的本質是記錄,而不是畫蛇添足的玩什麼藝術,這好像扯遠了吧!


賽琳達攝影旅遊頻道


我同意這個觀點。攝影和電影劇本創作一樣,它是一個人對生話最真實看法的真實流露和表達,裡面滲透著他對生活最深的感悟,這就是為什麼一部廣為流傳的電視劇或一幅感人至深的攝影作能輕易打動人心的原因,因為作品裡有創作者最真摯的情感和想法,是對生活理解的濃縮和結晶。其次,第二類攝影只能稱為攝像師,他們或按劇本要求進行拍攝,沒有進行二度創作,就好比工廠流水線上的工種,只是做機械的,重複性的工作,沒有本人的思想,只是照本宣科,拼的只是自己對拍攝作品攝影技巧,這類工作只要專業學校畢業即可勝任。第三類攝影相比更簡單,就好比把人分三類,上、中、下,他們拼的是攝影器村,感光度,分辨率等,作品裡沒有藝術性而言,只是一個普通記錄者,作品通篇無法體現攝影技巧,比如角度,曝光度,機位等,更說不上對作品的理解和思想。所以,我非常認可小編老師提出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