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五年院校经验带你低分报出好大学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五年院校经验带你低分报出好大学!


随着近几天,各地高三学子陆续入学,再次启程备战高考。而其实高考的战争远不止于卷面分,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而这三分“报”或许足以撼动辛苦努力的七分”考“


学会报考的重要性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五年院校经验带你低分报出好大学


①,减少分数与学校实力不匹配现象

每年高考志愿报考之后,总会有很多学生出现高分进普通高校的现象。甚至即使很多学生报考到了与自己分数相匹配的学校,也并不一定代表这所学校配得上你考出的分数。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报考的时候对该所院校不了解,以及除了211、985、双一流的头衔之外很多人不清楚如何判断一所院校的实力等原因造成的。


②,减少盲目跟从高校网络排名现象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不了解大学实力如何的情况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从网上找到各类五花八门的大学排名进行志愿填报。


然而,从国家来说,教育部门以及相关专家是不支持此类排名的,这容易对学校发展,乃至高等教育的大方向发展产生问题,比如说:各类商业排名所依据的数据不同,评测的侧重点不同,一所院校会出现排名差异非常大的现象。


对我来说,大学排名其实不具有太多参考价值,但由于广泛的宣传导致在公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力,甚至许多大学盲目跟从这类机构的评价标准,导致学校背离了教育本意。举个例子:尽管昆明理工属于实力不错高校,并且在校友会排名中处于前100名,云南省排名第一,但是如果能去云南大学这类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很少会有人优先考虑昆明理工。由于报考院校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所以简单的商业性质排名是非常不能满足各位考生对志愿填报的需求的。


③,减少报考技术性失误

即使很多人了解大学实力,但在每年的报考中仍然有很多学生会出现调剂、志愿填报梯度较小、以及未服从调剂、滑档等现象。


一,如何挑学校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五年院校经验带你低分报出好大学

作为一名从15年高考结束就一直关注院校实力的我来说,我大概了解到了300-400所的本科院校,我不否认每个人对大学的填报理解不同,但在此,我想和大家聊聊我这么多年所总结的志愿填报经验。


①:先985,后211(可以根据双一流名单进行报考)


首先,我先解释一下“先985,后211”这句话:我所说的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代表一定先要考虑985,再考虑211。


为什么这样考虑?

首先很大原因与学校实力,各个平台所能代来的资源等是不同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先985,后211: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选调生“一词,然而很多省份对于选调生都要求是36所985院校毕业生,也会存在一些省要求部分211的情形,但对于985学生基本上没什么限制。

其次,不同的平台所得到的资源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保研名额,985的保研率普遍是要高于大多数211高校的,这对于深造是很有利的,即使考研调剂,985这个头衔也是很抢手的。

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国家对生均的拨款是不同的。比如食堂饭菜价格,在同一地区,由于学校层次不同导致国家拨款高低不同,饭菜价格是有差距的。


注意:我所说的是整体趋势,如果考虑到专业、地区,行业知名度等因素,也可以考虑一些211院校。但我希望,能去211、985的就一律不要考虑非211、985高校,大学的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程度相当深。


②:除去211、985、双一流之后如何选择?

相信这也是让很多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我查阅了很多211、985之后发现分数达不到,这时候只能选择普通高校。那么,如何矮子里面拔将军?


根据我多年经验来说,一所学校想要发展,最最核心因素就是”资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把清华大学每年几百亿的拨款给一所普通高校,我相信这所高校很大程度上也能发展起来。但是,我们无法了解一所学校的每年经费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根据国家所给这所高校的头衔来判断。


Ⅰ:教育部共建高校


这个头衔是我所认为的,出去211、985、双一流之外,最为值钱的头衔。为什么必须是教育部共建?这是因为教育部的拨款,所给这所学校校长、学生待遇是和其他省部共建不同。

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省部共建”的百度百科。


相信看完这则介绍,大家心里应该清楚两点:一是教育部共建院校水平普遍要高于其他部委共建,二是能够进入教育部共建的高校是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地方强校。


由此,从生均拨款、保研名额、学校层次等待遇来说,能够进入教育部共建的高校,是国家对一所地方高校实力的象征。


Ⅱ: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俗称小211工程)

正如字面意思”中西部高校“,这是除东部沿海少数几个省分之外,国家从中西部省份中挑选出来的各省强校进行扶持,每年给予相应的拨款。一般这类高校属于各省的骨干高校,基本在自己本省处于一本招生在其他省处于一本或者二本招生的状态,一般以师范、理工,农业,医科,财经等高校居多。


近几年出现了”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即“Z14联盟,基本属于中西部省份的一些非教育部直属211高校以及省内最强双非高校为主,共14所。


Ⅲ:省属重点大学

基本上在中西部省份能够进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俗称小211工程)的高校多为省属重点高校,在此基础上,我们先挑选进入该工程的,如果挑选不到自己觉得合适的,那么可以优先考虑本省以及邻省的省属重点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这类高校多属于省内重点建设高校,主要为了服务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重点建设的高校,其所收到的地方政府拨款相比于省属普通高校会明显更多,一般以省命名以及省会命名某某理工大学,某某师范大学。


Ⅳ:尽可能挑选”大学“字样高校,兼顾部分特色”学院“

整体来说”大学“的实力是普遍高于”学院“的,但如果考虑地理位置、行业等因素,当然”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等不言而喻。”学院“也并非不可以考虑,但总的来说,能够进入”大学“尽量不要挑选”学院“


在我国,”大学“和”学院“在办学规模”、“专业学科质量”、“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是存在差距的,这也是影响很多“学院”没有升上“大学”的因素所在。


二,如何快速了解一所大学基本实力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五年院校经验带你低分报出好大学

我本人基本不看校友会、武数连、软科等商业机构排名,通常是使用百度百科对一所高校实力进行判断,一般来说我会从百度百科中看其所拥有的上文说到的头衔、建校历史、硕士点、博士点、优秀校友、获奖情况等进行判断,这些都会在百度百科的基本信息中写入,找到后基本就能对比出学校之间的差异。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五年院校经验带你低分报出好大学

一般来说,建校历史悠久,高含金量头衔多,硕博士点多,获奖情况含金量高且多等因素整体上可以说明这所学校是非常不错的,当然我并不否认少部分高精尖高校。


今天咱们先聊到这儿,明天继续该话题,我们谈谈如何准确填报志愿,避免滑档、调剂等情况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