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活在这个世界你才知道有多美好,“华晨宇视界”后记

在我们这个西北边陲的小城市,由于在城市边缘,信号不好,住的楼层低,有时想听听立体声广播也成了一个美好的奢望。

于是有时有机会在市里。闲暇时赶紧拿出收音机,听交通广播,听音乐台成了一个嗜好。

因为好多音乐,好多好听的歌曲都是主持人精选过的,比自己在家瞎捣鼓省事多了。

在某个冬季,来到了海南。

每晚睡觉前都要打开收音机,听着音乐就进入了梦乡。

突然有一天,已是午夜时分,睡梦中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声音惊醒,那是一种什么声音呀,太美妙了,从来没有听到过。

那震撼的和声,独特的嗓音,奇美的伴奏,听完一曲,已泪满衣襟。

一晚再也睡不着了。

后面知道了那个歌者,名字叫朴树,那晚听到的歌曲名字叫《生如夏花》。

于是就一直比较关注朴树,听他的新作,关注他的一些生活花絮。

网上的信息有时说的也挺有意思,说他"是个孤独的人",一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造车"。

没钱花了,就出来"透透气"。

个人认为,这个人确实比较有才气,作品产量很少,有些一旦问世,必是精品,极品。

是歌坛的一股清流,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傲骨。

实际上不管搞什么文艺创作,经典作品都有自己的影子,换句话说,是在写自己。

比如路遥的那篇长篇巨著,写完后费尽了最后气力。

这也是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种形式吧,不是那种"墙头草"。

因为是真实感受,所以很快能被人接受。

朴树的《那些花儿》《生如夏花》,实际上也是写的自己和那些"花花草草"毕业后各走他乡,重逢又离合的不舍和无奈。

也许还夹杂着自己巨大的感情投入。

透过《平凡之路》,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由沉沦到奋起,找到了自我的艰辛过程。

前两天没事干,有个视频题目说某个人的改编《平凡之路》超过原作。

点击进去,这一看不得了,一下不可收。

这可能就是网上传说的所谓一下就掉进了"坑里"吧。

一般说来,最经典的名著最难改编。

因为已经到顶峰了。改的再好,一般人还是接受原作。

改的差强人意,马上网上引来一片骂声。一般人不会冒此风险。

华晨宇的改编把人一下带入了另一个境界。

他的改编好多被放慢了节奏,对演唱者是个巨大的考验。

他的改编,有好多地方是颠覆性的,是站在巨人之上的又一次创作。

《平凡之路》被放慢了节奏,当加入的和声突然响起,演唱者双手高高举起时,一下调动起了观众的情绪,可能很多观众和我一样,泪水会一下夺眶而出。

怪不得一个德国老爷爷看后说道,要向德国观众推荐,同享歌曲的美妙。

"天堂"的改编也是被放慢了节奏,可以说被动了大手术。

原著里的"呼天抢地"被改变得很宁静。

配上演唱者的天籁自然发声,优美的表演动作,给人一种自然生动神奇之美。

看到几个外国视频,外国人看完后,都在说一个词,My god!My god!

《孩子》改动不大,最大的变化可能就在最后的和声处理上,疑为天人之作。

三首大作来回看,来回听。

自己承认是个泪点比较低的人,那一天,泪水无数次打湿了眼眶。

六七岁时就缺少了父母的照顾,晚上手抱玩具作为保卫自己的武器。

躺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直到有一天,电视里突然传来的美妙音响一下被打动,从此音乐之门被打开,渐渐也发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

华晨宇的世界无疑是孤独的。

从小就开始学习乐理知识,练习器乐,面对墙壁来回练习单调的曲目。

直到成名后,还在为自己的一个创作,把自己关在屋里不知道多少天。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为了航天事业,在实验室,在航天场,没有家人的陪伴,孤独且快乐着。

还有许多科学家为了早日能研制出疫苗,抗击疫情,正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

还有各行各业为国努力的人们,忍受着寂寞,响应国家的号召,少出门,少聚集也是对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

特别是奋斗在一线的防疫、抗疫的医务工作者,面对有可能的死亡,好多人毅然抛下可爱孤独的孩子,需要等待照顾的孤寡老人,大疫当前,奋勇前行。

网上有人说华晨宇的歌看似复杂多变,实际上不外乎"几部曲"。

吟唱、突然鬼叫、rap、鬼叫、切回吟唱"。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太低估了艺术家的创造能力。 我们知道,任何建筑都会由沙石、玻璃、钢铁、水泥组成 。 但我们看到的建筑很多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设计师会根据开发商的要求、土地面积、当地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等去设计。

同样道理,编曲者会根据歌词表达的意境,歌者自身的条件等等去编排设计。

所以我们听到的歌绝大部分是完全不一样的。

华晨宇的歌曲里面被设计了很多元素,美声、流行、摇滚、布鲁斯、戏曲,情景剧、甚至花腔女高音也被植入其中。

在好多歌曲中间也加入了大段的RAP。

昨天看了"歌手",突然发现一首"不插电"的歌曲里面竟有美国乡村音乐的影子。

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个叫做纳什维尔的地方,许多游人游览完帕特农神庙,又参观了被称为"南方哈佛"的范德堡大学。 最后,必然会走进市中心,去探寻那个被称为乡村音乐的发源地,那个被播放了几十年神秘的音乐电台。

在美国孟菲斯,有个名字叫普莱斯利的白人歌手,将美国乡村音乐与布鲁斯结合起来,创作了第一首摇滚歌曲,因此,孟菲斯被称为"摇滚的故乡"。

根植于中国文化,里面又夹杂了很多摇滚等外国人喜闻乐见的元素,这几年华晨宇在国外网站混的风生水起,有的点击量超过几千万。

看了很多国外视频,有的人看完后一直在说amazing 、 Very very very well。

在翻看华晨宇的视频中,有一幕印象深刻。

在准备发声时特别声明,准备要出"怪声了",实际上就是给人一个准备,别给"吓坏了"。

在发声的过程中,被导师无情打断。要知道,孕育好的感情突然中断,也许再也找不回那一刻的感觉。 孤独的孩子,比较怪异的小孩,也许后面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发现,我们的孩子是孤独的,有些地方很怪异,有些想法太出人意料。

那么,请让他"她"们大胆地讲出来,我们需要做的也许就是静静地倾听。 倾听也许就是对他"她"们的最大呵护。

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我们的耐心倾听也许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有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小孩要出国留学,妇女开始反对,最后同意留学,前提是学费,所有费用要自己挣。她还美其名曰,置之死地而后生。

看完后太吃惊了,那个孩子还是个女的。

如果外国人这样做,没啥感受,因为那就是他们的"所谓文化"。 要知道,那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呀。

我认识的楼后的一家也有类似情况,但那家为了小孩出国,把唯一的房产变卖,自己借住亲戚家,把小孩送去了澳洲。

我佩服和感谢这样的母亲和父亲,因为这样做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不论小孩的结局如何,马云不是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我们对待那些"孤独"的孩子,他"她"们需要的也许不是太多的玩具,好看的衣裳,太多好吃的美食,可能需要的是一声温暖的问候,和太多不一样的陪伴。

比如晚上时刻陪着做作业的父母,觉得是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实际上那就不叫不一样的陪伴。

也许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指引"的一种方向。

有一次打羽毛球,碰上了一个熟人,寒暄过后,知道对方是高手后很高兴,自己是初级,要求对方跟自己打一场。

不想对方一口回绝。

当时不理解,事后很感谢对方。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也发现,单位有怪异想法的人,比较有才的人,慢慢就会跟人疏远,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

慢慢明白了,这样的人实际是对你的最大尊重,如果你的思想跟他有很大的出入,探讨问题就容易发生冲突,不是弄得尴尬,就是伤和气。

除非你是一张白纸,由他画,由他写,还要弓下你的身段,丢掉你的一切,去虚心学习。

这也就解释了像华晨宇这样的孩子,有思想,敢作为,有各种怪异的想法,做出的歌曲也很异类,好多人不接受的现状。

更为可怕的事,这类的小孩包括很多成人,由于长期孤傲,不被人理解,会患上忧郁症。

忧郁症有多可怕,华晨宇有个歌词里这样写道,想过离开,以这种方式存在,是因为那些旁白,那些姿态,那些伤害。

在我们那个刚出现流行歌曲的年代,我们为了一首邓丽君的歌曲,到处找她的磁带。

一旦找到了,赶紧提着录音机到处乱窜,倒带子复制。

邓丽君给我们那一代人从心灵深处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也许那时我们就是一群比较老的追星族吧。

网上曾经有过许多报道,甘肃的一个女追星人,为了看刘德华演唱会,散尽家财,把父亲也逼得跳了海。

有些人说华晨宇的歌不仅要听,而且要看。 他的歌在各种优美自然的动作下,在音乐的配合下,有时呢喃低语,有时高音撼动天地。

有时运用气声,有时又有各种怪声里夹杂着鼻音。

他的发声自有个人的天赋,是天生的,有些人即使练一辈子,也不会发出那样的声响。

他的歌曲里运用的和声也是我听到的最美的,技术最到位,最能打动人的。

实际上最厉害的还是他的假声,低吟浅唱,有恩雅那样空灵的回响。

最佩服的是他有一首歌,全程或是假声或是类似假声的声音,让人痴迷,让人陶醉。

他的歌唱风格,正是白居易《琵琶行》里的那句"小玄窃窃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真实写照。

最难得的是他的每一首歌,都是用心在唱,用心灵与人沟通,用生命在唱歌。

难怪有个巴西的声乐老师在看了他的演唱后,不无担心地说,小心喉咙出问题。

最让我敬佩的是,有一首歌,唱到哽咽,满眼泪水。 一般情况,可能感觉唱不下去了,唱砸了。

没想到,下一秒钟,一下子像迸发的火山,唱出了最高音。 太意外了。情感投入太巨大了。

我们需要像华晨宇这样的歌唱家,像他这样的表演歌唱才华,是我们地球人,全人类的财富。

我们不要那种几乎病态的追星族。

我们有时需要做的也许就是静静地打开电视,打开收音机,让我们即刻听到那世界最美妙的声音,给我们自己再来一次感动。

当今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实现着各自国家的梦想。

我们的文化要先行。文化是个最好的沟通桥梁。音乐无国界,文化无国界。

我们需要航天的科学家,也需要解开我们生命密码的生物、医务工作者。

我们也需要像华晨宇这样的文化使者。

请勇敢地给予这样的人以艺术家的称号吧!

尽管他们看上去还如此年轻,像我们自己那可爱的孩子。

在蓝色的苍穹之下,整个地球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疫情煎熬。

青山依旧,江河奔流,万物生长。

笼罩在我们头上的雾霾即将散去。

好想爱这个世界呀,活在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孤独的孩子,孤独的世界,正在遭受疫情折磨的人们,以及和各种病魔勇敢战斗的人们,只要勇敢、坚强活下来,世界多美好。

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声音!

(此文敬献给一线的防疫、抗疫医务工作者们,以及为所有抗疫做出努力、贡献的人们)重大声明,本文为作者手机几天一字一句码成,为了写好开头,打动读者,就酝酿了好几天,直到找到感觉。请珍惜作者的劳动。华晨宇本身就是个争议人物,不喜勿喷,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