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父母有三種“虐待”比打罵更疼,心理師:遭受過的孩子會詛咒幸福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理解自己,相比於和兒女坐下來好好談談理想和未來,大多數父母總喜歡用自己的思想去規劃孩子的一生

。如果子女不順從父母的意思,迎來的只會是父母各種基於人生經驗的批判和責罵,甚至直言子女如果一意孤行的話,終將一事無成之類的詛咒言語。

聽過那句話,“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其實放在話語身上相當合適。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父母真心的祝福和殷切期許往往很難成真,但父母平日裡的批判和責罵卻有著一語成讖的巨大威力。

父母有三種“虐待”比打罵更疼,心理師:遭受過的孩子會詛咒幸福

前不久,在和芳芳的一次深夜的視頻通話中,喝得爛醉的芳芳哭訴著最近的工作和家庭的各種不順。後來我著急忙慌好一陣安慰,對面的芳芳才狀態好了點兒,但還是哭個不停。


回想爛醉如泥的芳芳,不經意間想起了她的媽媽,那個嘮叨而且有點兒“毒舌”的中年婦女。

小時候的芳芳,充滿了對學習的動力,但考試成績總是很不理想

一次我和芳芳約好去我家玩,順便讓高中的姐姐給我倆補補課,但芳芳剛說要來我家

她媽媽開始毒舌:

“整天啥也學不好,還想著出去玩,回臥室寫作業去,做不完練習冊晚上不要吃飯了……看什麼看,還不快去,哭哭哭,以後也只會哭”

,連珠炮似的言語向芳芳激射,絲毫不給芳芳解釋的機會。

自那以後,芳芳很少有出來玩的機會,性格上也慢慢內向起來。最終渾渾噩噩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畢業出來找關係在小縣城做文員,成為了她媽媽口中的“弄啥啥不會,幹啥啥不行”的家庭婦女。

和其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不同,她媽媽從來沒想過芳芳未來可以幹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從小就把她當成未來的“靠找關係好不容易找個文員工作的小女人”,不得不說一句“世事皆有定數”。

類似芳芳這樣的毒舌媽媽數不勝數,也許就是近在身旁的你我中的一個。究其根本,這裡有兩種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看看他們是如何讓孩子活在自己的“詛咒”之中:

父母有三種“虐待”比打罵更疼,心理師:遭受過的孩子會詛咒幸福

父母有三種“虐待”比打罵更疼,心理師:遭受過的孩子會詛咒幸福


1:愛“嘮叨”又“毒舌”的父母,經常性的貶低孩子

在生活中這種媽媽到處可見,這種媽媽會在不同場合的貶低 自己孩子,媽媽說過忘記了,孩子會受媽媽的語言制約心靈留下陰影,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發育的缺陷,受媽這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嚴重的制約。

就像故事中的芳芳在媽媽的詛咒中逐漸失去動力,成為真正“弄啥啥不會,幹啥啥不行”的家庭婦女。

2:經常抱怨的父母

這種類型的父母,生活中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抱怨。他們可能因為家庭或者事業上本來就不很順利,但總是認為就是老天爺在跟他們作對,總想著法子在各種事情上給他們添堵。

就拿最簡單的天氣來說,明明昨晚天氣預報有大到暴雨,但他們就是不以為然。早上出門的時候天氣很好,他們抱怨天氣預報不準;中午下班準備回家,外邊突然就下起了暴雨,他們說“這是老天成心得,就不能等他回家之後再下雨”。

他們總是習慣把負能量釋放,卻總是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慢慢接受了負能量的感染,只要是不順他就認為是老天爺故意的,長大了也改不了負能量滿滿的狀態。

父母有三種“虐待”比打罵更疼,心理師:遭受過的孩子會詛咒幸福

3:喜歡嘮叨,貶低孩子的父母

可能嘮叨是父母的通病,這也很正常。但有些父母,在嘮叨的時候總喜歡貶低自己家的孩子,

就算孩子考了第一名,他還會拿出別的更優秀的孩子來繼續“貶低”孩子,美其名曰不讓自己的孩子驕傲。

實際上,正是這些各種自以為是的父母,讓很多孩子小時候就放棄了努力,他們再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別人的孩子,不如不努力,到讓父母省下功夫去找各種“別人家的孩子”。

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讓孩子多多感受家庭的溫暖和關愛,而不是無止境的責罵和批判,孩子才能向著父母希望的方向發展。

父母有三種“虐待”比打罵更疼,心理師:遭受過的孩子會詛咒幸福


話題互動: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參與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