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份子钱”的鼻祖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发布了一个《教民榜文》,第一次从官方层面提出了“份子钱”的重要性。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随份子的初衷就是哪家办婚礼钱不够,大伙帮助一下,不过,现在的随份子渐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尤其在婚嫁大事上,所出份子钱的多少,不仅标志着关系的亲疏,更是一种财力和地位的象征,而且慢慢的变了味。一张张大红请柬,变成了人们口中避之不及的红色罚单、红色炸弹。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份子钱,你随了吗?

有人曾说,仿佛全世界都在结婚,唯独我在忙着随份子钱。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2019年一个微博上了热搜,原文是这样的,微博的主人公国庆七天参加8场婚礼,份子钱随了7000,让人大惊,人情消费何时不再“猛于虎”。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当代年轻人的工资都去哪里了?

底下有个高赞评论:“我的工资都给了份子钱,关键是还要不回来!”

可见现在不仅是红白喜事要随份子,老人小孩过生日、亲朋好友结婚纪念日、开业庆典、生二胎、升学宴谢师宴,随份子的理由五花八门。

份子钱,你站队了吗?

在这样一个“全民付费”的时代,嘘寒问暖终究抵不过打笔巨款。

这周末,朱女士大学室友的婚礼,至今她都没想好到底该随多少礼。原来,她计划送600元,可其他室友觉得600元少了,要送800元。朱女士纠结,要不要和大家一样,多送200元。

对此很多人都意见不一,有人说既然大家都这么给,一个人特立独行也不好,再说了也就多掏200,也有人说,看你们关系怎么样,也不一定要说攀比站队什么的,取决于你的经济能力。

那么你们怎么看份子钱站队的事情?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份子钱,应该怎么随?

现实的职场中,同事之间随份子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管同事结婚、还是生孩子,同事之间都无法避免随份子。

那么如果和你不熟的同事给你送请柬,应该随份子吗?

朋友惠子就和我说了她最近的苦恼:“隔壁部门的同事,没说过几句话,我连她的脸都还没认全,名字都叫不上来,但是上个星期他却给公司所有人都发了请柬我也不例外,你说我该送份子钱吗?”

要我说,随份有大有小,有关系远近,一旦不懂这些潜在的规则,自己在随份子时很容易吃亏。所以我给大家整理了同事之间随份子,需要明白的四个原则,来帮助大家避免吃亏和得罪人。

一、份子的大小要随大流

同事之间,真正关系好的没有几个,毕竟大家天天相处,在同一间办公室里上班,有人随份子后,自己不送就会非常尴尬,随多了会觉得吃亏,随少了又会被说坏话,所以说,大家在遇到同事之间随份子的事情时,最好先问问大家随份子的大小,自己再决定也不迟。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二、根据关系来决定是否要随份子

不管在什么公司中,都会有关系比较好的,当然也有普通关系的,平时工作上没有交集,因此大家在遇到随份的事情时,也不能盲目地送出自己的那份礼,说不定还会让当事人莫名其妙;如果有同事在朋友圈,发了结婚邀请,同事关系一般的就可以忽略了;如果同事单独邀请你参加婚礼,这种情况下就要和同事们商量随大流。

三、根据对方的人品决定是否要随份子

同一家公司里,有人品好的同事,自然也会有人品非常差的同事,如果当事人是人品非常差的同事,这种情况自己没有必要随份子;就算你给人品不好的人随了份子,也不会改变对方在背后对你的评价,如果是所有的同事都随份子,那么自己象征性地拿一点就行了。所以说,大家遇到随份的事情,也可以根据对方的人品,来决定是否要随份子。

四、决定随份子时要及时

同事之间随份子,如果是喜事份子,这个自己可以补上,迟到的祝福也没有不妥;一旦是白事的份子,这个钱在事后就不能在补拿,所以说,大家在职场随份送礼,一定要及时地送达对方的手里。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不可否认,现在份子钱已经演变成了“人情债”,有很多类似情况,比如说因为礼金的些许出入,本来亲密的同学朋友,最后变得生分甚至反目;有些还过得去的“点赞之交”“点头之交”,干脆连招呼都不打了;就连各家各户,因为礼金谁收、送多送少闹矛盾的也不少见。更有不少人视办喜事为“创收”的机会,拎着账本对来对去。

写在最后,份子钱本来是为了送一份祝福,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攀比而失去了初衷。还是希望大家尽力而为,不要因为所谓的面子,超过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本来随份子是一个比较好、比较热闹的事情,如果变了味,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随份子:人情变成人情债

陈婉婷儿,喜欢就关注我,每天为您讲情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