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把困難群眾放心上

□許慶光

對困難群眾的關心程度,往往體現一個地方的民生厚度、人性溫度、治理精度。越是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我們越要增強仁愛之心,把關心關愛睏難群眾的舉措落到實處。

疫情面前,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對於困難群眾來說,抗風險能力弱,平日裡生活就有不少困難,疫情當前更會難以應對,很容易亂了陣腳、失了方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對因疫情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群體,要加強走訪探視和必要幫助”。

疫情發生以來,我區各地各部門在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為因疫情防控居家的困難群體送去關心關愛:烏魯木齊市從社會保障、教育就業、康復服務等方面推出9項具體措施,關心關愛殘疾人;呼圖壁縣民政局黨員幹部每天向福利院老人、孤兒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督促幫助他們勤洗手、勤通風、測量體溫;伊寧市梧桐麗景小區在每位孤寡老人、獨居老人、大病居民、殘疾人的家門上張貼連心卡,居民有需求隨時都可撥打電話……當好群眾貼心人,及時解決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所急所憂所思所盼,推動全社會同舟共濟、攜手前行。

把困難群眾放心上,前提是要掌握基本情況。要充分依靠基層力量,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多種方式,結合村、社區疫情防控排查等,對困難群眾做到應幫盡幫、應救盡救、應保盡保,確保疫情防控不落下任何一個人。

把困難群眾放心上,關鍵是要發動多方力量。對相關部門而言,要制定出臺充滿人文關懷的制度安排,真正實現託底線、救急難、保民生;對社區、物業而言,要對困難群眾更加上心,讓困難群體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對領導幹部而言,要多深入、多傾聽,實地看一看困難群眾“菜籃子”有沒有菜、“米袋子”有沒有米,及時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對志願者而言,要面向困難群眾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心理疏導等服務;對親朋好友來說,要經常打電話問候,對他們的近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聚合眾力,才能更好幫助困難群眾渡過難關,使你我所置身的社會暖意融融。

扶危濟困,重在立行。關心好愛護好睏難群眾,把民生保障工作做細做實做好,就能進一步匯聚民心,凝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