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随着对新冠肺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病毒的特性也在逐渐显现,最近一条消息显示:

新冠肺炎发病前两天已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要做好防护措施。


目前,口罩还有一定的缺口,相较而言,酒精、84消毒液、消毒湿巾、洗手液等消毒用品更容易买到,但不论是在选购方面,还是使用时,不少人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对病毒的预防甚至个人安危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提醒大家以下误区千万别犯!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2 蒸白醋、撒白酒可以消毒?

白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家中想通过蒸白醋消毒,只是杯水车薪,实质效果并不大,不仅很难达到真正的消毒作用,还可能刺激呼吸道


而白酒中虽含有酒精,但是浓度不够,其酒精浓度没有达到75%的标准,也是没办法真正发挥消毒作用的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3 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

很多人以为消毒剂浓度越高,消毒灭菌的效果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就拿酒精来说,酒精消毒是利用其中的乙醇导致蛋白质变性来实现的。而过高浓度的酒精破坏蛋白质的能力太强太快,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由凝固蛋白质组成的固体膜,阻止乙醇进入菌体深部发挥作用,影响消毒效果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


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达不到杀菌剂量,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而像含氯消毒液的浓度往往在5%-10%之间浓度过高,刺激性太强,容易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伤害,需进行100-200倍的稀释才能使用。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4 强强联手效果更好?

为保证更好的消毒效果,有些人想着酒精、84消毒液等统统用上!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容易诱发意外!


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产生的氯气会刺激并损坏呼吸道,当浓度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能致人死亡。


另外,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


因此,在使用任何一种消毒剂时都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要随便混合!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5 室内要经常喷洒高浓度消毒液?

对于普通居民而言,无需给室内环境经常喷洒消毒液,在住所附近没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情况下,采用自然通风、经常开窗换气的方法即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但家中若有人员频繁进出,可以对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6 免洗洗手液能够取代流水冲洗?

现在市场上有种含杀菌(醇类为主)和护肤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因为可以快速挥发、使用方便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但是这类洗手液里的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刺激性,尽管包含护肤成分,还是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反应。因此如果有条件,尽可能还是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清洁指尖、掌心、手腕各个部位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除了要避免以上误区,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遵守一些要点,而酒精和84消毒液相对用的更为广泛,也易诱发意外,因此需要正确使用!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4 有些地方不宜用酒精

厨房最好不要用酒精消毒;没窗户的卫生间也不宜用酒精,影响挥发;若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也不要盲目的直接在身上喷洒酒精,遇明火或静电容易引燃。


5 避热、火,需通风

使用酒精消毒时,不要靠近热源、避免明火、不打电话、不吸烟


使用酒精消毒的过程中要确保通风,用于消毒的抹布或其他物品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放通风处晾干,再密闭存放。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2 戴口罩和手套

84消毒液含氯,刺激性较强,如果直接接触皮肤,很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口罩与手套


3 有些东西不宜用

不要用于清洗水果蔬菜,以免清洗不彻底导致84消毒液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毛、麻、尼龙、皮革、丝织品禁用84消毒液;若是浅色衣服染色,可以用少量84消毒液兑水稀释后浸泡20-30分钟漂白。


关键时期,如何避免新冠肺炎交叉?几大消毒误区要切记

小贴士


皮肤沾染含氯消毒剂原液时,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部溅到含氯消毒剂时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并迅速送医治疗。


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