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看了一點叔本華的書,覺得世界空虛又虛偽,人生太卑微,不想努力了怎麼辦?

小蟲蟲


叔本華,一個極度悲觀的非理性主義者。

我認為,他的悲情哲學包括以下要義:

1.人生的本質是痛苦!這是一個死循環。

2.意志的本質是求生存,但受制於慾望。

3.藝術與審美,只能使人暫時擺脫痛苦。

4.禁慾、斷念,才能使人獲得永恆寧靜!

上述他的所謂“極度悲觀主義”觀點對於個體而言,認為人生沒什麼樂趣,一切都是不幸的。這與我們常說的俗語“看破紅塵”似有異曲同工之秒!佛教所謂“貪、嗔、痴、怨”產生個體生命的煩惱。個體慾望是悲痛的根源。

我也一直認為,凡真實的、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生,快樂是暫時的,而痛苦永生相伴!

但是,要知道任何生命都是有限的,而對於整個人類世界,這些悲痛是不存在的!生命豐富多彩!種群生命的綿延不絕抵制了個體的悲傷!

世界不會因為你而失去什麼,一切悲歡離合,都是主觀的想象而已!縱然是死,也是悲壯的美!人活在世間,大膽挑戰、敢於抗爭,才能活出真我!

我想,你還可以再讀讀尼采,或許能找到你心中的太陽!

——雲車在此忠告悲情的人們:

【1】人生短暫,經不起悲傷!

【2】許多時候,不要把自己當人看!本來,這世界上有你,就是個偶然!

【3】成就自我,活出個樣子!


雲車詩界


我寫過一篇亞瑟.叔本華的名言名句,很喜歡叔本華的哲學理論。下面有幾段理論,我們共勉

人的軀體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現;動物的各種活動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植物的活動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整個大自然以及無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理性及表現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慾望的表現;知識也是意志的工具。

人生為什麼很悲觀?或意志為什麼令人痛苦?

人是利已主義的;慾望的滿足總是受到條件的限制;人生活在摩耶之幕中;人生就是苦難:“生命,整個兒地根本地就是痛苦,它是和痛苦分不開的”,“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對知識樂觀主義的批判;幸福與快樂包含在痛苦之中;世界唯有人的痛苦最深。

如何擺脫痛苦

無關心的態度;轉向藝術:建築、繪畫或雕刻、詩歌、悲劇、音樂(意志的客觀化程度由低到高);否定意志但不自殺;改變觀點,默認自己的痛苦,同情的愛。

叔本華不贊同自殺,因為自殺行為正是肯定了意志本身的顯現。同時他也認為死亡並非什麼不好的事情,他的論點基於他的形而上學,即一切事物必有其生成的原因。人們對於死亡最大的恐懼在於他們無法想象這樣一個事實:我死了,但這個世界卻仍然運行著,而這個觀點的錯誤在於人們認為死亡代表了自己的表象歸於無。人類的出生和死亡都有其內在的原因,而一切事物的變化都只在於表象之間。出生只是從前一狀態轉變而來的,所以不是一種無的狀態。同樣,死亡也不是歸於無,而只是以另外一種狀態存在於表象世界中。


流離人間


人卑微嗎?其實我們已經擁有太多了。

我們有食物,不必如野獸那般時刻處於危險。

我們有溫暖的房屋,讓我們在夜晚不必處於寒風中瑟瑟發抖。我們有智慧,我們有思想,我們有愛和被愛的權利。

這個世界是人主導的世界,所以從廣義上來說,我們已經擁有了整個世界。整個族群支配著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物種,從理性上來說,我們就是這個星球上的神靈造物主。雖然在那些被支配的動物中,我們可能更像惡魔,數量龐大的惡魔!

我們擁有自由,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上的。

但束縛我們的恰恰也是我們自己。我們是貪婪的,得到了卻又想擁有更多。


夢客


讀哲學書在於擴大我們自己的思想面,哲學所代表的理論是宏觀的,如果你用哲學的理論看自己,那你自己無疑是非常渺小的。這會讓你很消極。這一點是正常的。

但你如果用哲學的方式看你自己,那你就本末倒置了,哲學再於擴大我們自己的宏觀思想。這個思想是我們自己站在哲學的角度看這個世界,而不是我們在哲學的世界跟他比較。

我們是無法超越哲學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這就好比我們看科比打籃球,普通人是無法超越科比的,但這並代表我們就不會打籃球,不懂籃球。我們可以站高處看科比打球,我們從上帝視角從觀看科比打球中獲得我們自己的體驗。

我看哲學類書,從書中得到的更多的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擴展,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站在上帝視角看原因原來出自這裡。這種方法不應該貶低我們自身價值。而是告訴我們從上帝視角看我們的方向在哪裡。

如果實在無法走出困境,建議放下書本,出去放鬆一下,散散步,玩玩遊戲,或者跟家裡人娛樂一下。放鬆一下心理的壓力。





伯牙書


這個情況很正常,叔本華的哲學讀完好像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子,覺得世界就是慾望這個東西在那裡晃來晃去,人就是任由慾望擺佈的動物,真的無奈。

可是,如果再進一步,讀一點尼采,又會出現另一個感受,人其實還可以活得更精彩一些的,像超人一樣,享受快樂與進化。

這都是西方的哲學,讀過西方後,又回到我們的東方哲學,儒釋道,讀完就平衡一些了。

才發現中國人老祖宗可能更厲害一些,它不但讓人看清了慾望,在慾望的深層次,還有更美好心靈的東西,可以說是道,或佛,或自性,或真相,反正比起西方哲學更寬廣,包容。

那麼開始看淡人生但又不會過度出世,開始樂觀看待不過份自我,變化之後,心靈會更加輕鬆一些。

反而覺得,有些慾望沒什麼不好,這都是生活的根源,減些慾望也沒什麼不好,或許對身體還有益。

至於說什麼卑微不卑微,那都是庸人自擾了,宇宙這麼大,日月星對天地人,人類也是集造化中最精妙的生靈,也是非常偉大的了。

總而言之,努力學習工作生活,體驗人生的種種,也是一種樂趣。

到底要如何形容東方哲學的至高境界,用一首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也許能幫助體會一下。

宋 ·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宇道思維


請問題主年齡多大呢?

宇宙浩渺,世界無垠,奇妙無比。人的一生,應當是這樣的:白髮滿頭的時候,與自己的伴侶圍爐而坐,回顧自己的一生,充實而非碌碌無為,熱烈而非死氣沉沉,嚐遍了世間美食,看過了秀麗山川,用自己的心溫暖了周遭。

人的確渺小,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心胸才要寬廣,不然怎麼能容下這世間萬物?不然怎麼去體會我們自己熬過痛苦、悲傷後所能體會到的輕鬆愉悅?不然怎麼能體會到突破自我達成目標後的暢快?

不妨試著清晨在公園散步,看看公園裡蹣跚學步的孩童,看看他或者她清澈的眼神;與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視頻聊聊天噓寒問暖,你會發現你是多麼被需要;悄悄看看你暗戀的那個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那種怦然心動小鹿亂撞是多麼美好;給家人做一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餐;學習一項技能;告訴自己不要熬夜;每個月攢一部分錢,定期給自己買個小禮物🎁……

如果覺得奮鬥很累,那麼可以放慢奮鬥的步伐,不急,慢慢來。

如果這幾本書讓你有這種思想,何嘗不換幾本書呢?你一定會有新的想法。


Joey學理財


照你這種說法,看了西遊記就要去西天取經,看了金庸的小說就要去習武,看了明星出軌就再也不相信愛情……別人的觀點,別人的有感而發,其實關你什麼事呢?


玉在匣中


金錢社會沒有錢什麼事情也解決不了,靠自己的長處是暫時的,一個人能力有限,還是要努力對方向靠大家的長處。


生活社會


再讀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