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別人對我越好,我越害怕、越想跑、越噁心,該怎麼辦?

陳益洲


別人對你好有幾種原因,一個是他覺得你哪方面對他有利需要你的幫助,向你獻殷勤,主動討好你,這個還得看看你們兩個人平時是不是經常來往,如果平時不怎麼來往或者是不來往,突然對你特別好,你會感覺莫名其妙,當然越害怕,越噁心,越想跑了,對於這種人,也不能不理,也不能搭理他,抱著裝糊塗的心態,愛理不理,逐漸疏遠他就可以了!

另一種人是異性男女想和你交朋友或處對象,你對對方的條件相貌性格三觀等,不太滿意,或不太瞭解,或對方對你的舉止表達方式不當,當對方越對你好,你就越害怕,越想跑,越噁心了!

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人看著你有錢,或有權有能力,雖然他不一定將來會求到你為他做什麼事情,或你以前幫助過他什麼事情,但是他就是對你言行舉止熱情,甚至過分的熱情,這種表情會讓你感覺很奇怪,不知道他心裡面究竟是怎麼想的,會讓你有很害怕,噁心想跑的感覺,因為你不知道他葫蘆裡面買的什麼藥。其實他也沒什麼,就是像平時人敬有,狗咬醜的表情,或著他是一個牆頭草,順風倒的人吧!




崔櫟愛國學


我有過類似的感情體驗。

我母胎solo到現在,一直都很難進入一段親密關係。

記得在17年去湖南旅遊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比我小5歲的男孩。那時候我只是把他當做弟弟看待,我是一個路痴,在旅遊期間他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很是照顧我,我們的感情也不錯。

當我準備結束行程回老家的前一天,他向我表白了,我那時候很是震驚,只好以我倆年齡相差有點大而婉拒他了……

從小到大,當有男生跟我表白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納悶他們為什麼會喜歡我。在我看來,愛情是有負擔的,而友情更為輕鬆。

後來我學習了心理學才發現,原來是我內在的自卑在作祟,雖然我給別人的印象一直是一個陽光開朗自信的女孩。

從小父母就喜歡那別人家的孩子跟我做比較,為了討好父母我只能不斷努力去迎合他們的期望,為了讓他們高興,我可以委屈自己。有時候看到他們難過,我會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這讓我在無形中覺得愛是有條件的,而我做的還不夠優秀,所以我不敢愛(因為怕受傷害),我也不值得被愛(因為我不夠好)。

同時,別人對我好,會給我增加心理負擔,我會覺得他對我好,我就不能拒絕他的請求。因為如果傷害到他,我會內疚自責,自己心裡就不舒服。簡單來說,滿足別人,我自己難過;拒絕別人,我內疚自責。無論怎樣,自己都是不舒服的。那麼出於自我保護和防禦功能,我們就會想逃離這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了讓自己擺脫這種扭捏的狀態,我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自我成長,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覺得還不錯的方法:

1.提高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多挖掘自己的閃光點,同時不斷充電提升自我,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這麼優秀。相信我,自信是最好的化妝品。

2.先學會愛自己,才有餘力愛別人。不要只想著討好別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要明白滿足自己同樣重要。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能更好地溫暖別人。

3.不要把舊的相處模式套到新的感情當中,我們要活在當下,處理好舊時的情結。

4.學會全然的接納自己,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我們可以努力做得更好。就像我自己,我不是聖母,所以我允許自己有一點無傷大雅的瑕疵。

5.多和身邊值得信任的人交流,適當的進行情緒排解,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積極的狀態和更有滋養的人際關係。

敢想敢做,不要顧慮太多作繭自縛,大膽地去“闖”,大不了重新再來。

你會發現,生活比你想象的更精彩[靈光一閃]



曼達


你好,我是心理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別人對你好,你總是想逃避。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闡述。

以下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首先,別人對你好,是因為你是一位優秀的人,你值得擁有別人的好。

2.你總是逃避這些對你的好。主要有兩個原因。

•可能在你得童年印象中,有受過傷害,所以,當別人一對你好,就開啟了內心深處的開關,讓你感覺很難受,很害怕。所以你到現在也一直接受不了別人的好。

•你害怕擁有之後的失去,為了避免最後對你造成的傷害,所以在一開始,你就選擇逃避來避免受傷。

•你非常缺乏安全感,不信任別人。你總覺得,每個對你好的人都是有目的的。你不相信,他們對你好,只是因為你好,想陪著你,保護著你。

3.如果你的這種感覺還是非常強烈,給你造成了痛苦,並且自我調節很困難,那麼我建議你可以諮詢一下專業的老師,讓老師幫助你。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祝你生活愉快。


森旅迷了鹿D


你已經心理變態了。活在這世上,誰不需要別人的關心?真正愛你關心你的人,是在你落魄潦倒的時候出現,那你更應該懂得感恩和珍惜。而不是出現噁心和逃跑。如果你現在是活得很光環,相信真正對你好的人不會出現的,因為你不需要。讓你感到噁心和逃跑,是你自己的交友視覺出現了問題。


依存47


社交恐懼症 需要看心理醫生



悠石優品


 戀愛情感諮詢導語:愛情裡,很多人沒有安全感,易患得患失,表達自己需要時也“口是心非”。明明想依戀,卻故意表現出無足輕重的樣子;明明介意、在乎,卻偏偏表現出毫不在乎的樣子。表面上不在乎、無所謂,內心卻時而狂喜、時而悲涼、孤獨。

  生活中不少大齡青年,他們內心深處渴望擁有一份美妙的愛情,但又因種種原因始終沒有開展一段自己期盼的愛情,像是有什麼東西阻礙了自己去愛與感受愛,在面對一份可能的感情時,既想靠近爭取又放不開自己,甚至當對方表示出好感時,自己又會莫名其妙的想要逃離,錯過之後又是各種懊惱和悔恨。

  親密關係中總有一些讓我們懷疑、裹足不前的地帶,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因恐懼而想逃離或暫停。有些人會用各種方式讓兩個人的關係就停在這裡,不再深入;有些人會做出破壞兩個人關係的行為來阻止關係的深入;有些人會突然覺得很累很累,或談著談著覺得沒意思了,失去了興致,不想談了,便突然變得冷淡……但當我們覺察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時,很多人會發現在內心深處那種恐懼。

  為什麼會有恐懼呢?恐懼是察覺到自身可能受到的威脅的一種情緒的反應,它是人響應具體刺激(例如危險)的一個基本的生存機制。大部分時候,恐懼可能是對當下危險情境的立即反應,但值得注意的是,恐懼幾乎總是與不能接受的未來即將發生的情況(例如某個情況)的惡化有關聯。

  廣州心理諮詢中心為您解讀:在親密關注中我們到底是在恐懼什麼呢?

  一、對被拋棄的恐懼

  這種恐懼告訴我們,若是不想被拋棄的話,我們就得想辦法來控制我們的環境及看緊我們的伴侶,透過操控伴侶的行為、過度擔憂大小事物、極端的保護周遭的關係等等來避免去面對被拋棄的恐懼。恐懼到我們在關係中壓力很大,有的時候,關係剛開始,很多人就因為過度的憂慮而選擇了放棄。

  二、對親密度的恐懼

  特別是當親密關係將要進入更深的轉折點時,我們會恐懼因與伴侶過於親密而失去自我——一個作為獨立個體的獨特性。我們渴望能在關係中不失自己獨立的個性及喜好、優點甚至於缺點,以真實的自己來與另一半共處,但恐懼會告訴我們,在關係裡如果只想著自己的需求和舒適,讓對方無條件的接納與付出,是自私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滿足對方的需求,放棄自己的需求,又害怕自我會逐漸被侵蝕,在不知不覺中迷失自我。

  三、對關係中的改變感到恐懼

  無論是好的改變,還是壞的改變,改變熟悉的習性和慣例,往往會引起心神的不安、不確定及焦慮。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渴望浪漫,渴望和諧,對關係中的一丁點兒改變會患得患失,很擔心“他是不是不愛我了”“他是不是對我不滿了”“我們的關係是不是變冷淡了”等等。

  對親密關係的恐懼,不僅反映在與伴侶的關係上,有了孩子之後,也會體現在親子關係中。而這種恐懼更早是源於幼年期間與父母的關係,以及父母婚姻狀態。

  人們在幼年時,在與照料者互動中會形成一種情感上和心理上聯結的固定模式,而這種模式也會在我們成年之後影響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與伴侶的互動,它也被稱為依戀模式。若是幼年時期與照料者(更多的是指跟母親)的關係沒有建立良好的依戀模式,即非安全性依戀(迴避型依戀、恐懼型依戀),那麼,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常不知道如何去愛他人,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與伴侶的距離要麼太緊,要麼太疏遠,而且常常會害怕被拋棄。

  若父母的婚姻中存在危機,長期存在衝突、矛盾、冷戰或暴力,父母不幸的婚姻讓在這中環境中長大的我們,內心深處對於自己的婚戀也是很擔憂、很恐懼、很無力,既擔心在親密關係對方會不喜歡真實的自己,又擔心自己無力解決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複製父母的婚姻模式,進而可能會壓抑或者掩飾自己真實的需求,不僅自己在這段親密關係中帶著假面具,也讓伴侶感到不舒服、無法呈現真實的自己,結果雙方的關係中存在很多恐懼、不安、壓抑、誤解。

  很多時候,由於這種恐懼早已深入我們的內心了,需要我們去修通我們的內心,自己給予自己安全感,學會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世界相處。若在成長的路上,感到比較困難,建議可以尋求有關個人成長方面的心理諮詢的幫助,在諮詢師的陪伴下,釋放內心壓抑的情緒,修通各種創傷,增長自己內心的力量,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聽說吧心理諮詢


心理學上,任何的表現都是真實的存在。

之所以躲避,是潛意識裡覺得“不配得”,其真實的深層願意還是一個“自卑”在作怪。所以,當下不是糾結在這件事情上怎麼做?有什麼想法的問題,重要是自己強大起來,自信起來!當自己充滿能量,充滿底氣的時候,會自然接受這份愛,享受幸福的感覺。



曉陸老師


別人對你越好,越害怕越想跑,是因為你不敢承擔責任,心理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不想領別人人情,因為你怕還別人人情,因為你懶惰,因為你不知道感恩,因為,你這個人太自私自利,因為,你是個白眼狼投胎轉世輪迴過來的!!!











李眾


謝謝提問

別人對我越好,我越害怕、越噁心、越想跑,該怎麼辦?

他人對你越好,不一定就是有非份之想,可能他覺得你有時須要幫助,或是與你交往他很開心,首先要看對方的人品怎樣,人品沒問題只是害怕他,不覺得厭惡他,暫時就不接觸或是少接觸。時間長了,知底細了,想與之交往,再嘗試著近一步交往。反之很討厭他,感覺他很噁心,那就遠離他,不給他半點機會,徹底打消他近身邊的念頭


冰之緣7989


那是因為你心裡沒有給自己設定一個界線,你的沒有標準,讓你自己也失去了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掌控權,而你又不知道怎樣去平衡這種關係,過近過疏都應該是你自己告訴別人的位置,可是你不懂得表訴,你總是為了別人而失去自己的立場,而你又明知道這樣的結果和後果,所以這些由別人帶給你的好,便成了你的負擔和攪擾。所以從現在開始,你要讓別人知道你自己心裡所想,告訴他們你的喜歡和不喜歡,界限不是底線,一個成熟的人,是應該給自己設定界限的,給自己一個適度的空間與範圍,並且理直氣壯的告訴別人,這樣你就會不害怕了,並且底氣十足的決定感情的取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