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下的“婚姻實錄”:比缺錢更可怕的,是這件小事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說:

  • 這段時間,大家都忍一忍,有脾氣也收一收,千萬不要和老公吵架,因為吵架了也沒法離家出走的。

在這段隔離的日子裡,我們確實獲得了更多和伴侶相互陪伴,相互溝通的機會。但在另外一個方面,高壓環境下,長時間毫無個人空間的相處,又將兩個人過去很多懸而未決的矛盾放大。

甚至彼此慢慢從對方的關注中抽離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到這些隱藏已久的矛盾中。

矛盾放大,

彼此爭吵,

失望憤怒。

如何更順暢的彼此溝通,讓伴侶更加懂我們?如何更好的經營我們的親密關係?是每個人都有必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2月19日,周梵老師就親密關係的話題,開播了視頻直播課,下面是小編從中精選的三個問答,希望能為大家的親密關係助力。

01.


疫情下的“婚姻實錄”:比缺錢更可怕的,是這件小事

問:和伴侶溝通,總是進入到情緒失控狀態,對方也很容易生氣,怎麼辦?


越是在壓力狀態下,我們就越容易彼此傷害。


每個人的生存模式都不相同,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為四種模式:


  • 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討好型。


有的人屬於討好型,當他遇到壓力的時候,就會進入到妥協討好的狀態。有的人是打岔型,一有壓力就會轉移話題。還有的是超理智型,一有壓力就開始給你講道理,想教育你。還有的是指責型,有壓力就會動怒。


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對方之所以會動怒,並不是在針對你,而是因為他自己內在的人格模式。他有一個習慣性的處理問題的模式,他過去的成長環境,他的家庭關係,讓他慢慢的發展成現在的狀態。


當他有這樣的狀態的時候,一有壓力,他的那個模式部分就會無意識跳出來。


那麼,當他那個動怒的部分跳出來的時候,該怎樣應對呢?


首先我們自己需要很穩定,如果我們自己穩定不了,我們要麼就會覺得很害怕,要麼就會跟著憤怒。


別說對方的煩躁情緒,可能就是他的一個眼神,一個態度,對你說個“不”字都會勾到你,讓你覺得他在針對你。


但是如果說你很清楚地知道,他之所以會動怒,只是因為他啟動了自己的防禦機制。


在這個防禦機制下,他必須要用憤怒的狀態來面對和回應這件事情,那麼你就不會如此強烈的被勾到,你就能夠比較中正和穩定的來看待對方的情緒。


其次,如果對方的情緒很容易勾到你,那說明你自己內在可能有一個特別害怕衝突的人格部分。


疫情下的“婚姻實錄”:比缺錢更可怕的,是這件小事


這部分人格的形成更多的來源於早期的經歷,可能童年時期家裡人經常吵架,或者是父母大聲的責備過你,你的身體裡保存著那個時候的很古老的記憶,留存著那個時候的恐懼或者是憤怒的情緒記憶。


雖然現在你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但是對於衝突的那種深深的恐懼感,還是會烙印在你的潛意識和身體裡。


這種情況下,當對方一有情緒,你的理智根本就沒有用了,你整個身體會進入到一種狀態,就像山羚羊看到老虎撲過來那樣,陷入僵直。


你想要面對身邊有情緒的人,還保持很穩定,就必須先療愈這個部分,療愈這些已經過去的古老的創傷,以及很恐懼的經驗。


那麼怎樣療愈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你馬上就能夠有所緩解。


下一次,如果那種很恐懼的感覺再次出現,首先你可以去感受一下你的身體,感受哪個部分是最緊繃,最恐懼的。


可能有的人覺得心臟有緊縮的感覺,然後還有的人覺得胃有那種輕輕抖動的感覺……


不管你是哪個位置有感覺,你要做的就是去跟那個部分連接,去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那個部位上,然後對它說:


  • 我看到你了。


僅僅是告訴它說我看到你了就已經很有用了。


如果說你還有更多的注意力和時間,你可以繼續對這個部分說我知道你很害怕,你可以害怕,但是現在你很安全,試著不斷的去跟它講你此刻很安全。


你還可以通過呼吸去想象外面有一股很安全的能量進來,想象一個在你過去生命中感受到很安全的被保護的時刻,去把那個時刻的能量和光借過來,然後去撫慰當下的自己。


除此之外,我也建議大家以後可以去用一點能夠增加我們安全感和力量感的精油。


特別推薦大家用那種根莖類的精油,這類精油可以帶給人穩穩的紮根大地的感覺,比方說檀香精油、以及大西洋雪松精油。


當你需要支持的時候,精油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合適的精油,或者也可以向我們的情緒療愈師諮詢。


但是歸根結底,精油也只是輔助工具,關鍵還是在於轉變你自己的內在模式。


當你自己改變的時候,你會以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你周圍的世界,以及你身邊的關係,很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02.

疫情下的“婚姻實錄”:比缺錢更可怕的,是這件小事

問:異地婚姻多年,兩人距離很遠,溝通很累,怎樣調整才能幸福的走下去?


異地戀不是一個偶然的狀態,你們之所以會創造出兩個人相隔很遠的局面,是因為你們其實都很害怕真正的親密關係,你們覺得只有保持距離,才能夠比較 hold 的住,才不會怕。


所有的異地戀都是我們主觀選擇的結果,都是來源於我們表意識的或者潛意識的選擇,可能你自己有覺知,也可能你沒有覺知。


那麼,如果我們想要打破現狀,應該怎麼辦呢?


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我們自己內在需要有靠近對方的意願。


我們需要問自己,對於真實的自己被暴露在對方面前,以及承載一個真實的對方,能不能接受?


我們不想跟對方靠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恐懼。我們害怕自己的陰影面被對方看到,不想把自己不好的、懦弱的、膽小的、陰暗的一面暴露給對方,所以選擇了保持距離。


在另外一個層面上,這也意味著我們不願意去承擔責任,不想承載對方身上的陰影面。


權利和責任都是連接在一起的,我們不能只想享受,而不想付出。


我們想要獲得更美好的親密關係,就需要為此付出努力,去準備好面對自己的陰影面,以及對方的陰影面。想要對方給我們更多的愛和關注,也要相應的給予對方相同的東西才行。


疫情下的“婚姻實錄”:比缺錢更可怕的,是這件小事

很多無法真正享受親密關係的人,覺得太過親密的關係會讓自己失去自由。


但是親密跟自由不衝突。


你之所以會覺得親密會影響到你的自由,是因為你本身對於自由的認知有著很深的侷限性。在你的意識中,你可能會覺得要我的生活做一些變化,為對方做一些妥協,就是不自由。


如果對於你來講,A和B都是可以的,你原本計劃A,然後為了對方做出一個B的選擇,這種情況,你通常不會覺得自由被剝奪。


但是,如果你只認可A,這個時候要你為對方選擇B,你當然就會覺得不自由。


親密和自由本來就不應該對立,我們完全可以同時擁有親密和自由,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拓展自己的侷限性。


03.


疫情下的“婚姻實錄”:比缺錢更可怕的,是這件小事

問:老公特別喜歡玩遊戲,我覺得他是在逃避現實,告訴他不要玩這麼長時間,但他不聽,該怎麼溝通呢?


玩遊戲在某種程度上如果算逃避現實的話,那麼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追劇算不算逃避現實?
  • 看網絡小說算不算逃避現實?
  • 購物算不算逃避現實?
  • 吃東西算不算逃避現實?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一些逃避現實的方法,完全不逃避是不太可能的。當然我們也不能一直逃避,否則,最後就會養成逃避的習慣。


一旦養成逃避的習慣,雖然你會在每一次的逃避當中,體驗到某種快樂的,放鬆的,舒服的感覺,但是,當你從那個裡面出來的時候,面對實際生活,你會更加無力,然後更加不敢去面對,結果會更想逃避,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一個逃避模式的惡性循環。


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暫時解決不了的,需要喘口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偶爾逃避一下,但同時我們又不能沉迷於逃避的模式。


當我們允許自己逃避的時候,也應該允許別人偶爾逃避。


同樣是逃避,有些人會產生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覺得我選的逃避方式好像更好一點,比對方要更高級一點,但其實並不存在哪個更好,哪個更差。


另外,如果說打遊戲是在逃避現實,或者說你的老公是有一點逃避現實的人,這就是你的現實,你能接受這個現實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邏輯悖論,仔細品味,你就會發現,當你急著不接受你老公逃避現實的時候,你在某種程度上也沒有接受現實,對不對?


當然你可以說出很多不接受的理由,比如擔心老公的身體,怕他不思進取等等。


疫情下的“婚姻實錄”:比缺錢更可怕的,是這件小事


我們常常對我們愛的人抱有過多的期待、標準和要求,然後當對方達不到的時候,就會特別失望、痛苦,在經歷痛苦之後又會放下期待,徹底放棄,進入到一個把愛收回來的狀態。


這種狀態當然會對親密關係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當我們明確的知道伴侶身上有一些習慣,我們無法接受,同時對於他來說,可能暫時也改變不了什麼,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比方說伴侶是這樣的一個狀態,就是當他有壓力的時候,或者是身處困境的時候,他可能會去打遊戲,也可能會脾氣暴躁,衝孩子發火。


這種情況,作為家人我們需要給出支持,承受相應的一些結果。比如他打遊戲,沒有時間陪你,那你就找一些其他的事情打發時間。他對孩子很暴躁,可能你就需要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去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去跟我們的伴侶溝通,告訴他這樣做會帶來的後果,同時也要清楚的知道,即使對方明確作出承諾,也是需要時間改變的。


改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出承諾不代表當下就可以立即做到,就算做到一次,也不代表能一直做到,在這個過程中,對方的狀態一定會不斷反覆,不斷動盪。


親密關係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必修課,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美好而又甜蜜的親密關係。我們需要對伴侶給出接納,同時更需要先接納自己。


當我們足夠愛自己,對自己有足夠多的接納和允許,我們自身狀態變得更加穩定時,我們就可以放下情緒,就事論事,以一個更加包容的姿態去和對方溝通。


而當我們進一步升級自己的維度,我們對身邊的關係,以及周圍的世界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時,也許我們就會發現那個期待中的靈魂伴侶,其實一直都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