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自己文章不想讀二遍,可是硬著頭皮讀完感覺也沒很糟,是啥原因?

蘊音


首先說經典的文章必須反覆讀,才能有更多的收穫。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

第二,一定要用心的,深入的去讀,邊讀邊思考。思考這篇文章好在哪裡,為什麼好。

如果讀不出來,不妨一開始先讀一讀名家對這篇文章的解讀,自己就會恍然大悟,原來這篇文章的精妙在這裡啊。回過頭去再去讀,感覺完全不一樣。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讀這篇文章,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你比如我們讀《水滸傳》中的宋江這個人物形象。我們就可以從當時世俗眼光下來分析宋江;也可以從中國自古以來儒家文化忠君層面來分析宋江;也可以從大歷史的角度來批判宋江。經過我們多角度的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是有著其歷史的必然性的。他跳不出當時的歷史環境,當時那個文化背景,也改變不了自己的認知侷限性。所以他的最後悲劇結局是註定的。

第三,自己讀不出經典文章的精妙,實際上是自己的文學修養不夠,文學素養不夠,文學積累不夠,只有多讀多思多悟方有提高,一點一點積累;另外,有時候有些文章不願意讀,讀不進去,也與自己的年齡、閱歷有關。年齡,閱歷不夠有時候真的理解不到精妙的那一層。

就像我們小時候讀魯迅的文章一樣,覺得很難懂,沒意思。但到了自己四十多歲時,嚐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時,理解了或者看透了人與人之間的本質的時候,看透了這個社會的真相的時候,我們再回過頭去讀魯迅的《孔乙己》《故鄉》《祝福》時,就會覺得魯迅的文章寫的那真是好啊!就像現在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少年時我們以為我們是魯迅,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我們才是閏土。這就是我們對魯迅文學價值的再認識。只不過,當我們讀懂魯迅時,都已不再年輕。

總之,好的文章不厭百回讀。如果你實在讀不進去,你可以先放一段時間再去讀,可能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文筆山人


不想讀二遍?感覺很糟?

不想讀二遍這個說法,讓我想起了小學生時代的命題作文。

小時候語文作業會留下命題作文的題目,沒什麼生活經歷的小學生要絞盡腦汁思考,努力把作文寫的有聲有色。

於是千奇百怪的作文被小學生“無中生有”。

終於用力過度,在題目“有意義的一天”下,“扶老奶奶過馬路”這個橋段從小學三年級寫到六年級,一共出現38次。

試想這樣應付作業的心態寫出來的文章,誰會想讀第二遍?是不是跟題主說的情況就很相似了?

生硬編造只因沒有材料,肚裡沒貨才會“巧婦難做無米之炊”。

有意義的一天就只能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嗎?

每個人的家庭環境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幾點睡也不盡相同,每個人在一天裡做了什麼事也都是不一樣的。

可為什麼大家提到“有意義的事”,就只剩下“扶老奶奶過馬路”這一件事了?

有意義的一天,它就不能是跟著爸爸組隊排位,爸爸玩的太菜被隊友罵小學生,身為小學生的自己反而帶領全隊反敗為勝?

有意義的一天,它不能是抗疫在家隔離期間,王老師網課直播因網速太卡形同鬼畜,小學生錄屏投稿B站獲得過萬點贊,視頻收益全部捐給武漢,反而獲得了王老師的表揚?

有意義的一天,它不能是因疫情隔離不能拜年,小學生遂發視頻拜年,家裡長輩壓歲錢發微信紅包,這些壓歲錢又被小學生投入股市,恰逢牛市3000點,賺得盆滿缽滿?

為什麼有意義的事兒只能是“扶老奶奶過馬路”呢?上面說的事兒不比過馬路更有意義麼?

而且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作文,就能發現三個異乎尋常的堅持。

首先小學生很堅持,其次老奶奶也很堅持,最難得的是這個作文題目它也很“堅持”,甚至都到了“堅挺”“屹立不倒”的程度。

“有意義的一天”作為作文題目,它可不只是從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它堅持了三年這麼簡單。

而是作為一個必考題,前前後後出現在幾代人的求學路上,堪稱史詩級的一道作文題。

這麼說吧,在中國沒見過這個作文題的人,幾乎等於說他還沒上過學。

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終工作總結,活脫脫成人版“有意義的一天”。

誇公司誇領導誇同事,千篇一律。

談業績談奮鬥談努力,年年進取。

橫批:工資少提。

我們可以想象,那些寫不好“有意義的一天”的小學生,畢業後把絕對不會看第二遍的恥感滿滿的作文本一撕,以為自己成功逃離了命題作文的鞭打,卻沒想到,成年工作後一頭撞進了年終工作總結的泥潭。

對於那些你不想寫卻不得不寫的文章,我相信你絕對是不想讀第二遍的。

誰要不信就拿出小學作文本出來,反正我的早找不到了。


用心是吉


自己寫的小文無論怎樣,我都會看好多遍,自己覺得還行就多寫寫,學習嗎,只有不斷的練習寫作,才能在文筆的熟練上取得進步吧。

自己寫的東西為什麼要硬著頭皮讀哪?不相信自己的人才是個傻蛋。多寫文,動動腦,練練手,精神好就行,業餘愛好寫點文者和專業文者不會相同的,普通人上頭條寫作只要覺得開心就好。

自己寫的小文,有千百個人看看高興,有幾個人看看也高興,總歸文作是自己寫的,要緊別做瞧不起自己的人。

就談到這裡,謝謝。



老頭哥兒


寫文章要有自信,平時接觸知道實際,瞭解實際情況,遇事敢分析情況拿出措施或結論解決,總結經驗教訓,學習一些需要的知識,豐富自己,平時多想想,對於要寫的文章,想好再寫,寫什麼,如何表達,沒想好不要硬寫,硬寫不僅寫不出好文章還會打擊自信,勤於遠略,不急近功,把自己想好的寫下來,明確自己要表達什麼,寫好後進行刪改,自己敢對自己負責,一篇好的文章就出來了,不斷寫幾篇,注意總結,也就有心得了,對於具體用詞,分析自己最想要表達什麼,得出一個最好的結論。


貓哥的裝修生活


可能是心態的問題。

現在這個社會節奏太快了,導致我們有時無法靜下心來沉澱。我也是一樣的,具體到某些事情上就會感覺煩躁,無法安心做好某一件事。

我有時也會寫一寫,都是些小隨筆,有感而發。寫完之後,感覺突然就沒了,再也找不到寫時的心情。心裡想讀一讀,改一改,可就是無法做到。什麼讓我們變得這樣的浮躁?是生活吧!

自己寫的文章,都想著改一改,總也無法實現。那就等一等,等到心境不同,思想不同,也許你就會讀出文章的不同了,也就能看出文章的不足了。



一葉落盡秋


有時候也很正常,我說一下自己的原因吧:

  1. 喝酒了頭腦不清醒,那時候你知道的隨意發揮,等睡醒了感覺肯定不咋的,誰知道無巧不成書!


  2. 最近的閱讀量很低,發表了很多可是沒什麼人看,情緒低落。

  3. 沒靈感沒創意,感覺自己最近寫的很平庸,不想看

  4. 我的主要就這幾點,希望我的體會能給你帶來幫助。


國仔視頻分享


我覺得一個好的文章,就是把自己真實的經歷,感受或者對事物的理解寫下來,引起共鳴,或者供人借鑑,參考!無所謂好與不好,只要真實!



不在那年不說那事兒


哈哈,感覺說的好像我,我從小到大寫了作文都不會再讀一遍,也許是自己有信心,也許是覺得自己寫得太爛,讀著覺得自己寫的文章亂七八糟的,沒個頭腦,現在呢,也就是湊合湊合,勉勉強強看得下去,但是寫好了也很少讀二遍的。


求而不得之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知識的儲存,語言的組織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文筆也就不一樣;文筆不一樣也就產生了文章質量的高與低。



寫文章首先要擺正心態,對自己要有足夠的自信,不攀比,攀比會失去自信心,影響創作的心態,只能去借鑑;對自己的寫作水平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瞭解自己是在哪一個水平,根據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循序漸進,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文筆的練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不斷的練習、思考、總結。有志者事竟成!


雲客兒


寫文章也是一種勞動強度很高的活,你要高度集中精力,還要調動全身心的情感,思維也在高速的運轉。

寫完以後,你會有種活幹完了如釋重負的感覺。此時你潛意識會有種歇一下的感覺,所以不想去讀第二遍,只想休息。

因為你聚精會神的寫了,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才能和潛力,所以再回讀的時候,會有不錯的感覺。

寫作就是開車,讀書就是加油,寫的越多,讀的書越多,你的文學功底會讓你成為一個老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