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蔣大為一句“農民”,為何就惹那麼大的禍?


前不久,歌唱家蔣大為評價朱之文的一句

蔣大為一句“農民”,為何就惹那麼大的禍?

“我不喜歡他,他是農民,不是藝木”的話,引發了娛樂圈的大地震,並一度成為網絡平臺熱搜。類似這樣的話,那英和鬱君劍也說過。那英說刀郎的歌都是唱給“農民“聽的;鬱君劍指責某年代的春節晚會全是“草根”節目,同樣掀起過軒然大波。為什麼一句話就會惹這麼大的禍呢?為什麼大家對“農民”、“草根”這些字眼那麼敏感呢?原因很簡單,中國十幾億人口,百分之七、八十是農民。你當你的歌唱家、藝術家,你享受你的成功好了,幹嘛動不動就拿“農民”說事呢?“農民”招誰惹誰了,他們吃自己的飯,幹自己的活,不就是髒點、累點、苦點,收入沒你高,吃的住的不如你而也。但“農民”也有尊嚴,也有人格,任何人都沒權力諷刺他們,控苦他們。即使我們成了“歌唱家”、“藝術家”或者其他什麼“家”,從農村走了出來,不再耕田種地,但我們的上一代、上上代,總有一代是“農民”吧,我們的老祖宗,總歸是“農民”吧?你瞧不起“農民”,就是瞧不起老祖宗,瞧不起老祖宗,就等於瞧不起自己。小編就納悶了,這麼簡單的邏輯常識,為什麼我們這些“歌唱家”、“藝術家”就弄不明白呢?為什麼身為公眾人物,卻去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呢?如果覺得自己成名了,凡事不能同“農民”和“草根”沾邊,一旦沾上邊,就顯得自己沒身份、沒地位、沒檔次,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真正捧紅我們的是“農民”,我們的衣食住行,哪一樣不是農民創造的,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哪一樣不是農民給的?用當下一句時髦的話來講,身為公眾人物,你就必須講“政治”。何為“政治”,黨、國家、人民,就是最大的政治。公眾人物要心中有黨,心中有國,心中有民,才能受到黨和國家的器重,人民大眾的擁戴。張口就是“草根”,閉口就是“農民”,不激起民憤,不惹禍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