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019年底成立的三大医学高校联盟,有你想去的学校吗?

作为围绕实现共同目标而组建的高校联合体,高校联盟

在国内外都非常盛行。

在国内,高校联盟非常多,比较知名的有九校联盟(C9高校联盟)、卓越大学联盟、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武汉高校联盟(七校联盟)、G7联盟(国防七校)、Z14联盟等。这些联盟主要是校际联盟,旨在实现校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等目标,对学校发展有利。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成为国家战略,高校联盟开始由校际层面往学科联盟、人才培养联盟以及区域联盟方向发展,各类高校联盟已经越来越多了。

2019年12月,三大“新”高校联盟相继在北京、上海和成都成立,分别是“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6所高校加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10所高校加盟)和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12所高校加盟)。三大高校联盟都与医学教育有关,共有28所高校加盟,而且阵容非常强大。

一、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

长三角10所高等医学院校携手打破“门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

这十所高校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其中上海和江苏各3所,浙江和安徽各2所,包括两所知名的中医药大学。

2019年底成立的三大医学高校联盟,有你想去的学校吗?

成立大会上,十家医学院校发布了《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上海宣言》。《上海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水平医学院校在探索“新医科”建设,推动医学教育一体化,实现高质量人才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联盟未来将启动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凝聚智慧,创新共建,积极推进“新医科”建设,通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建设高水平复合型医学人才联合培养体系,规范医学人才培养标准,推进名师互聘、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共建培训基地等,积极探索实践新时代医学生培养的路径;

第二是融合发展,成果共享,深度推进医学创新高地与医疗合作平台建设,实质性推进联盟内各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相互兼聘与合作,促进创新要素的通畅流动,强化原创性成果共研,联手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通过完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区域医联体模式,进一步深化区域医疗卫生合作;

第三是开放共赢,协调共进,统筹推进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协同推进项目“四个一体化”,实现医学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实时分享、远程互动和深度融合;

第四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探索推进中西医并重发展路径建设,把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理论及人文精神相融合,探索中医药与西医药学并重发展的理念与路径,培养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和创新人,探索中医药研究规律。

二、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

2019年底成立的三大医学高校联盟,有你想去的学校吗?

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成都正式成立。联盟成员高校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西部12所高校。

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西部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从西部走向世界,提升西部中医药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原始创新能力,为中国西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为中医药国际化和“健康中国2030”贡献中医药智慧和方案。

“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

在北京,围绕着京津冀地区的一个医学类高校联盟也宣告成立。

在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工作会上,京津冀地区医学高等院校自愿申请加入并成立了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简称医学高校联盟)。

据悉,为响应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号召,适应新的历史形势下对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提高我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发挥京津冀地区医学院教学资源丰富、医疗专业水平国内领先的优势,该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立后受北京市教委指导与支持。

2019年底成立的三大医学高校联盟,有你想去的学校吗?

会议现场

会议通过了医学高校联盟章程,医学高校联盟办公室设在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作为成员单位,以联盟为组织形式,开展全方位的跨校教学合作活动,以提升各联盟成员的学生教育培养质量、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从而实现联盟成员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联盟,越来越多了

2019年底成立的三大医学高校联盟,有你想去的学校吗?

2018年至今,高校成立大学联盟之风日盛,名校抱团发展大势所趋。通过整理数据,发现近一年至少有9个大学联盟成立。

2018年5月28日

“双一流”农科联盟在北京成立。发起高校有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十七所高校。该联盟成员不仅共同探索农科特色的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内涵、模式与路径,还会在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战略问题上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

2018年10月24日

北京大学牵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加盟的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立。九所医学领域知名学府聚在一起,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2018年11月6日

由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十六所香港和上海地区高校组成的沪港大学联盟成立。这是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合作的再次“升级”。

2019年1月11日

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北京大学成立,超过二十所高校出席了成立大会。数学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数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的成立,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数学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为国家大战略服务。

2019年3月16日

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延河联盟)在延安大学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知名高校加盟。九所高校均有“红色基金”,它们将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发展。

2019年5月22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在安徽芜湖举行,现场成立了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发起成立的五所高校为华东五校。

2019年11月初

由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发起的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5所高校将积极推进高校科技园区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共建成果孵化和转化机制,输出更多科技成果。

2019年11月底

浙大、复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联合发起成立了“长三角教育部重点基地联盟”,旨在通过聚集优势智力资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过程中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2019年12月1日

由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牵头,来自江浙沪三省市的10家高校书院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校书院党建联盟”

,成员包括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等10家高校书院。


短短一年,就有9个大学联盟成立,一大批顶尖名校强强联手、抱团发展。

这种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支持的声音很多,反对的也有不少,但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有着共同利益追求或有着共同发展战略的高校,走到一起成立大学联盟,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通,更是共谋创新、携手前行。

大家在选择院校时,从专业学习、就业的资源考虑,需要多多关注这些大学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