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们仍要努力修一条路

1

很多人并不知道,被无数人引用的“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是鲁迅说的,出自《小杂感》一文:

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所以,你看,一个句子,从原文里剥离出来,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于是,很多人都会使用了:

“啊,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然后呢?

2

夜里做梦,打怪打了一整夜,确切地说,是11小时50分,这是小米手环上记录的睡眠时间。

打完一批,回到固定场景,再打,然后再回,如此不断反复。

醒来感觉精疲力尽。

所以,我深刻理解《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里刘代表过的是什么日子,他的坚强和突破是何等可贵。

一个没打过游戏的人,不容易看懂这部剧。

只打过游戏没好好过人生的人,也不容易看懂这部剧。

我既打过游戏,也好好地过人生,所以,我看这部剧的时候,仿佛看到我自己。

确切地说,是在刘代表身上,看到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会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这,就是我和很多追剧的人之间的差别。

彼此从追剧过程中想要获得的满足点,是不同的。

3

早在2000年时,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古龙的文章:

“今天重读时,发现一个从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是历来读武侠评论时从未注意到想到的问题,文中谈到小李探花,西门吹雪,傅红雪,胡铁花时,说:这些人都是天下每一个少年敬仰向往的人,是天下每一个少女梦中的情人,是每一个好汉赞叹佩服的英雄。我自然应该把自己归入‘少女’一类,虽然已非年少,但是,他们不是我的梦中情人,我甚至对这种称呼法感觉怪异,我一向,竟是把我欣赏的这些人看作了自己!

这发现让我吃惊。如许长的时期内,我没有意识到梦中情人这一分类,虽然,并没有少接触,在网上书上常看到关于金庸古龙书中谁是最佳丈夫最佳妻子之类的大讨论,现在想来,有种身在局中困于局的迷茫,直至今日回想,方才发觉,一向以来我认为他们和我性格中的某部分特质重合,或者该说,他们和梦想中的我自己某些地方相重合。 ”

还记得快要离开中行的时候,和一位省行同事在内部BBS里交流,他说:“你很像徐子陵!”

我那时候还没看过《大唐双龙传》,奇怪徐子陵是谁。

很多年后看了,发现有些地方是像的。

很多年后,我已经变成一个很理性的人,但身上感性的部分,并没有彻底消失。

我会站在某个地方,潸然泪下。

别人会用什么眼神看我?

这个人是疯了吗?

我都不会去考虑。

在某些时刻,我会放任自己进入另外的时空,仿佛只有我、我所看到的、想到的,才会存在。

其他一切,化为乌有。

我不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哭。

因为太难过了。

就像那年在绍兴,我站在鲁迅纪念馆里,泪如决堤。

五六十年都过去了,然而他笔下的人性,并没有改进。

是变化了,变得更坏。

这几天里,看着疫情开始全球肆虐。

有时候独自坐着,会有巨大的悲怆感袭来。人类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为病毒而增加了变数,这不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瘟疫,但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使瘟疫的影响程度和样式都发生了变化。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的走向。

做最坏的打算。往最好努力。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们仍要努力修一条路,假如连修路这个行为都没有,那才是彻底的绝望和最大的悲哀。

一个人阅历越多,同理心越重,就越能理解他人和世界。

就算是末日降临,看上去,所有的人同一命运,不免覆亡,也还是不一样的。

有人回想过去,觉得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

有人可能觉得全无价值,全属虚妄。

就算知道前路通向悬崖,但至少,在还没有到达之前,仍然要为人生,填注意义。

4

清晨,用滚烫的水,冲一壶伯爵红茶,放着在那里,香气会自然地发散出来,空气里全是淡淡的佛手柑和红茶的味道,让人非常心安。

昨天下午,寄口罩给妹妹,顺丰的快递小哥碎碎念着现在小区里快递柜不让用,真是要累死了,常常是人到了但是要寄快递的人要等很久,但也没脾气。他不是说我,我到的很快,但我懂他的难过和气愤,听他诉说,表达安慰。在小程序里给他打了五星好评,还赞赏了一个红包。

即使也是出了门,就顺路到杨国福麻辣烫选了几样蔬菜、豆腐、丸子,煮好后带回家吃。觉得也不要总是自己做饭,开门营业的店铺不容易。上次出门也是这样的想法买了杯奶茶,虽然也不怎么爱喝,结果回到家放一边给忘记了,第二天才想起来。

三个丸子都有好吃的肉馅夹心,真是小惊喜呢。

外面的风很暖,是春风殆荡的感觉。三角梅开得极是绚烂。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们仍要努力修一条路

出门时,一路上对所有接触到的人,物业、快递小哥、店里的人,都道谢、道声辛苦。口罩下的脸,始终是笑着的。

口罩是朋友寄给我的。我宅在家里,我妹妹要上班,比我更需要,所以把大部分都寄给她了。我是一个自私的小人物,能力有限,做不了多么崇高的事(但会在朋友做崇高的事情时出力配合),先从身边的人关心起。自我、亲友、他人,是这么个关心的顺序。

夜晚,会往腕上喷点Solinotes的TONKA香水,于是,零陵香豆的香气,若有若无地浮现。在这样的香气里,入梦。

我一直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

我喜欢这句话:“你怎样度过疫情,就怎样度过一生。”

我很懂得享受,即使是在非常时期。

这样的享受,是日常习惯,也是对自己辛苦的补偿。

辛苦,是指学习方面。

我每天,学习不辍。

我知道很多人接受不了,怎么追剧、旅行也算学习了?能不能不要把享乐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我是真的享乐了,但也是真的累了。

我也需要平衡,这样,生命力才会一直保持,不至枯萎。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们仍要努力修一条路

凡是涉及到学习,就不可能真正轻松。

因为要过脑子。

我是沉浸型学习者。

学打字,连做梦都在拆五笔。

打游戏,梦里都在通关。

指望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不费力就能成长,很难,就算是跨越了基础阶段也不行。知识的获取、吸收和消化都是很累的事情,但如果这个艰辛跋涉的历程,能够帮助到目标实现,就有价值。

那些看上去一点都不累、轻易就能掌握各种知识的人,是因为他们普遍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痛苦打基础阶段。

我经历了痛苦的打基础阶段,也做不到不费力就能成长。

因为,总有陌生的东西需要去思考,理解了,才能进入下一关。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面临选择,同时做出决策。

当我选择了:

放弃去爱一个人,而去爱很多人;

放弃为一个男人生孩子,而去爱很多孩子;

我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既自私、又恣意,同时,也能够给世界带来价值的生活方式。

反正,都这样了。

那么,就这样了。

这也是一条道路。

穿过黑暗泥泞,就像《爱的迫降》里李政赫独自一人,艰难地爬过长达9公里的隧道,从朝鲜到达北韩,希望拯救爱人。

没有信念的人,看到这样的剧情,会觉得不可思议:

也太恋爱脑了吧?

而我从中学到:

既能冷静地规划,又能不顾一切。

5

真正的学习者,懂得哪些方面是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哪些方面是不需要在意的。

太多的人渴望被理解,于是在争取被理解方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其实,理解并没有那么重要,活出自己的漂亮,于己有益,于他人有引领借鉴价值,不如多去思考怎么才能做到这样。

比如我在家人眼里一直很奇怪,过去也曾经希望获得理解,于是做出很多牺牲,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不能说全无价值,但是价值不大,或者说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我不再争取理解,做自己喜欢的事,大家反而可以和平相处。

我喜欢聪明人,喜欢努力而且有成果的人。

上次做过一个学习力方面的分享,有人提交了感想《如果一个人真正地善于学习,人生自由度会很高。》

听到了某些道理,结合自己的人生去思考,有想法有行动。

这样的学习者叫人欢喜。

身边这样的人多了,圈子自然洁净、清静,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杂事。

有些人是想要好好学习,但是不懂得清理环境,于是自己一心向上,身边却不断有人拖后腿,终至于不断进入泥淖,进境缓慢。

一边要修路,一边要切断某些后路。

二者并不矛盾。

或者说,恰恰是因为切断了某些道路,另外的路才通畅。

人类的悲欢的确并不相通啊,比如我刚看了微博上转的,一位网红郭老师在直播里对另一个主播歇斯底里大吼及带节奏的视频,我能理解这样的人也有粉丝,但会好奇那些粉丝可以用什么标签来概括,然后,会避开这样的人,省得成为泥淖。

向上,有一条通道。

在最上方,人类的悲欢其实是相通的,因为普世价值并非神话,这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们仍要努力修一条路

在到达了这个境地以后,人的生命等级、自由层次,自然不同。

你有信心达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